629【社會糾錯功能】

山東,齊河縣。

桂萼把政事交給史道處理,自己帶着兩個隨從,前往省城周邊鄉村微服私訪。

他一路仔細打聽詢問,驗證一條鞭法的具體利弊,很快就跟孟殊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朱元璋規定,十年搞一次人口普查,可到了朱棣那會兒,各地戶籍黃冊就已經隨便亂填,人頭稅也是裡甲長在胡亂徵收。州縣官只管人頭稅收沒收齊,不管下面是怎麼收的,導致少部分百姓承擔全體丁役錢!

而山東這次徵收一條鞭稅,總人口或許沒隱瞞多少,具體戶口卻是一塌糊塗!

甚至有些農戶,祖爺爺輩兒已死上百年,居然還被官府勒令交稅,因爲他們是按戶籍黃冊在徵收。只認冊子不認人,也懶得去查驗真實情況,就算查也很難查得清楚。

桂萼一路眉頭緊皺,並非埋怨王淵亂改一條鞭法,而是思考着該如何儘量完善。

即便王淵不改,實際操作起來,原有的一條鞭也問題多多。

信步穿過村落,來到村口的村塾,郎朗讀書聲把桂萼拉回現實。他突然露出微笑,就站在村塾外邊,看着裡面的孩童讀書識字,似乎這樣能夠忘卻一切做官的煩惱。

卻聽塾師對孩童們說:“爾等且苦讀背誦,我去尋那混世魔王。”

孩童們表現得很乖,搖頭晃腦誦讀文章,可沒等老師離開多久,就紛紛扔掉書本打鬧起來。

桂萼站在外面,見狀不禁莞爾,似乎想起什麼幼時趣事。

遠遠綴着塾師,桂萼跟到一片小樹林。

卻見一個稚童手持木棍,正在指揮幾個孩童排兵佈陣,隨即分成兩隊在那兒捉對廝殺。

“先生來了!”

一孩童大呼,頓時童子們四散而逃。

塾師分身乏術,只能去揪“首惡”,厲聲大呼:“尹秉衡,你給我站住!”

那個叫尹秉衡的孩童也不跑了,提着棍子回報,抱拳作揖道:“拜見先生。”

塾師質問:“你爲何又帶着同學逃課?”

尹秉衡說:“學生欲效仿王相,苦練武藝兵法,今後出塞掃蕩蒙古!”

“胡鬧,”塾師說道,“好男兒,當曉聖人言,苦學五車書,整天舞刀弄棒像什麼樣子?”

尹秉衡道:“男兒在世,自有一身豪氣,五車書算得了什麼?”

“你……你……”

塾師氣得渾身發抖,衝過去揪住孩童的耳朵,將這小兔崽子拖回去見家長。

其父尹綸,剛考取山東舉人,開春就要赴京參加會試,如今正在家裡辛苦複習四書五經。

見兒子被老師拖來,當面一通教訓,尹綸連忙說:“先生請息怒,今日我定要教他老實聽話!”

這塾師年齡很大,父子倆都是他的學生。

“啊!”

一棍子抽過去,尹秉衡被打得跳起來,卻又乖乖站好不敢逃。

尹綸逮着兒子一陣暴打之後,喝問道:“你可知錯?”

尹秉衡咬牙不語。

“還不認錯!”

尹家勉強算是小地主,日子雖然過得去,但平時也很少見到肉食。尹綸這個長期吃素的舉人,竟是臂力驚人之輩,他憤怒之下單手提起兒子,狠狠砸出門去,把兒子摔得七葷八素。

塾師被嚇了一跳,連忙勸導:“打便打,別摔死了。”

尹綸說:“這等不孝子,摔死了纔好!”

尹秉衡暈乎乎爬起來,見父親又過來了,連忙喊道:“父親,兒子以後是要拜大將軍的。今日若把大將軍打死了,父親不想受那封侯之貴嗎?”

尹綸本來已經舉起棍子,聽到這話哭笑不得。

桂萼在旁邊看了半天,忍不住讚道:“少年好志氣!”

尹綸沒好氣道:“他算什麼少年,這兔崽子才八歲。”

桂萼驚訝道:“八歲便生得如此高大,竟似十二三歲的少年,言語也跟那少年無異。此子今後必爲將才!”

尹秉衡聽得昂首挺胸,驕傲地說:“我以後定拜大將軍。”

“哈哈哈哈!”桂萼大笑不止。

歷史上,尹秉衡是翁萬達的門生,就是前文負琴背劍,要去徽州問一問不平事那位。

不是文舉,而是武舉,全國武進士第四名。

尹秉衡他爹是進士,後來官做得很大,這貨卻硬要投筆從戎。並跟隨翁萬達北擊蒙古,打了自永樂北伐以來,大明跟蒙古之間最慘烈的一仗。

當時,蒙古十萬大軍南下,翁萬達派遣新科武進士們,帶一千士卒,兵分兩路馳援前線關口。

第一戰,尹秉衡百發百中,一個人就射死二十七個蒙古騎兵。

蒙古人不敢再強攻此關,繞去攻打隔壁一處關口。當時的武進士第一名,相當於武狀元的王邦直,害怕蒙古人走小路繞過關口斷糧道,竟率領幾百人主動出關廝殺。

在遭遇數萬騎兵埋伏的情況下,王邦直接連射死七人,又射死一個蒙古將領,竟然將數萬蒙古騎兵殺退。

幾萬蒙古騎兵逃出不遠,一個蒙古將領越想越怒,大吼道:“明軍不過數百,我們幾萬人還敗退,有什麼臉面回草原?”於是帶着部衆殺回去,跟追擊當中的明軍再度交鋒。

參將張風很快陣亡,王邦直誓死不退。

數百明軍對陣數萬蒙古騎兵,依靠地形優勢,從下午殺到晚上,被團團包圍之後,又足足殺了一宿。天亮之後,蒙古人已經殺怕了,將戰馬連在一起驅趕,蒙古士卒下馬跟在後面衝鋒。

王邦直揮舞着沉重的鐵鐗,親手斃敵數十人,被馬腹下鑽出的敵人偷襲。他雙腿被死死抱住,久戰力竭已拿不動鐵鐗,抽出腰刀自刎而死。隨後,王邦直被蒙古人分屍,爲了泄憤還往他肚子裡塞石塊。

得知此關失手,翁萬達命令尹秉衡前去拖住,親領精騎設伏於白登山,又命令總兵周尚文率大部前後夾擊。

尹秉衡手裡只有五百士卒,接到命令之後,主動跑去山裡進攻數萬蒙古騎兵,爲大明各路援軍爭取寶貴時間。此人一路殺穿蒙古人在山裡的臨時防線,找到王邦直被砍成幾截的屍體,脫衣裹住碎屍又殺回去,竟成功把王邦直的屍體帶回明軍大營。

都說古代軍隊,傷亡率多少就要崩潰,可這前後兩撥1000士卒,在幾個新科武進士的帶領下,傷亡率超過99%還死戰不退,最後幾乎是在戰場上死絕了。

更可貴的是,這年尹秉衡才21歲!

渾身帶傷的尹秉衡,被論功第一卻不要,堅持說王邦直的功勞第一。傷好之後,被調去南方打倭寇,跟戚繼光成爲鐵桿好兄弟。

如此名將,很快獲得嘉靖皇帝賞識,被派去督修紫禁城的城門。好不容易把紫禁城修好,又被派去保定當總兵,這個地方根本就沒仗可打。尹秉衡在保定整頓軍隊,把本可私吞的養廉銀子,全拿出來購置了2700匹戰馬。

直至萬曆朝,張居正都已經死了,尹秉衡卻還活着。南方倭寇再起,當年的抗倭名將,只剩尹秉衡一人而已,被萬曆皇帝啓用爲平倭總兵官。

這樣勇猛清廉忠誠的名將,因爲牽連進政治鬥爭,到死還是一個保定總兵。

此時此刻,尹秉衡只有八歲,整天逃課夢想當大將軍。

桂萼愛才,問道:“大將軍者,當有勇有謀。你可知兵法?”

尹秉衡搖頭:“不知。”

桂萼笑道:“我知一人精通兵法,可薦你做他的學生。”

尹綸忍不住問道:“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桂萼抱拳:“饒州桂萼。”

尹綸大驚:“竟是桂薇垣當面,齊河舉子尹綸,拜見布政使!”

桂萼笑道:“你這兒子,怕是不讀書的,不如跟着王相學習兵法韜略,王相喜歡這樣有志氣的武勇少年。”

“若真如此,便是祖宗蔭福。”尹綸非常開明。歷史上,他雖然自己做了進士,卻也不攔着兒子學武,還請名師教導兒子武藝兵法。

桂萼讓孩童繼續留在村裡,他要先寫信給王淵,等王淵同意之後,明年春天再把學生送過去。

當晚,桂萼住在尹綸家中,談及一條鞭法之事。

尹綸說道:“一條鞭稅,不可按照賦役黃冊徵收。家父已經過世十餘年,卻還得按官府黃冊納稅,許多隱匿人口反而得以逃脫。”

桂萼問道:“以君思之,該如何解決?”

尹綸搖頭:“無法解決。”

“是啊,無法解決。”桂萼嘆息。

次日,桂萼返回省城,提筆給王淵寫信。內容只有一個:加大田畝分攤稅役的比重,儘量減少人口所承擔的丁役錢。

什麼意思?

即努力趨近於“攤丁入畝”,讓地主們交得更多。

攤丁入畝,本就屬於一條鞭法的深入改革,是一條鞭法的最終進化版本。

在古代,人頭稅和雜稅沒法取消。僅以徵收目的而論,近似新中國1990年代的三提五統,這玩意兒直至21世紀才漸漸消失。

王淵在京城讀到桂萼的來信,很快回復說:“紹豐三年的夏糧,提高田畝丁役權重一成,以試探地方士紳豪右的反應。勒令各州府縣,儘快更改完善戶籍黃冊。”

這就是王淵不敢盲目在全國變法的原因,必須先在其中一省進行試驗。

就算山東省試驗成功,推廣到全國之後,還得根據各省不同情況,而做出適應地方條件的微調。

歷史上,張璁因爲自身年齡太大,改革的時候非常急躁,還沒推行全國就自己下臺了。

張居正因爲地方阻力太大,一方面選擇向大地主妥協,一方面又在實施過程中矯枉過正。雖然使得中央財政大大改善,卻在改革過程中扭曲走樣,而且還無視了全國的個體差異性。

王淵的改革也不完美,但他儘量做到整體靠譜。

其實,山東的州縣官員們,也被離譜的黃冊搞得焦頭爛額。

許多農民不願給家中鬼魂納稅,乾脆活人的稅也拖着不交,裡甲長和糧長又只看熱鬧,地方差役騰不出足夠人手去催收。

都快春節了,省裡定下的總稅額,幹得好的只收到三分之二。

如此大的賦稅缺額,政績考覈必然是劣等!

於是,地方自動修正改革漏洞,州縣官員向裡甲長許諾好處。由裡甲長出面,對那些不交稅的百姓,以及隱瞞人口的百姓催收,收到的賦役給裡甲長抽成。

裡甲長趁機多多催要,魚肉鄉里搞得烏煙瘴氣。

然後,這事兒就搞定了。

因爲不管再怎麼胡來,老百姓要交的稅,都比以前變少了,能過得下去就行。

山東再次提高土地納稅權重之後,大地主無法反抗強硬的布政司,只能逼着州縣官完善戶籍黃冊。州縣官不想再收不上稅,也在大地主的配合下,儘量更改黃冊的錯誤,儘量清查隱瞞的人口。

紹豐三年的山東夏糧,徵收狀況非常喜人。

大部分州縣的總稅額,百姓自動繳納就完成四分之三。剩下四分之一,讓裡甲長去催收。裡甲長失去了大部分權力,也不敢像以前那麼橫,魚肉鄉里也得有個限度。除了個別太過兇惡的裡甲長,其餘都還比較“和諧”,整個山東宛若進入“盛世”。

只要政策大方向合理,只要地方官府不亂來,改革漏洞居然被民間勢力自動糾錯了。

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712【三請三辭】434【廖紀】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132【亂戰】073【鬧五魁】282【小妾見正妻】【中華大帝】【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486【龍城殲敵】461【新大陸】048【王氏土司】539【誰比誰先死】232【王剃頭】765【瘋狂擴張】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155【武曲星下凡】429【專業人士】587【復古文會】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155【武曲星下凡】160【元宵燈會】019【途中意外】373【步步緊逼】781【歐陸風雲】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759【你已經落伍了!】437【大家一起壞規矩】709【權力交替】025【正俗簡繁】660【直追漢唐】446【背叛】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603【張璁發威】324【無極斬】350【三省總督】744【滅國如兒戲】007【老實孩子】512【榮譽內閣大學士】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218【枯窘題】255【月色照我殺人】418【新錢】251【非我族類?】504【就硬衝】068【烏騅?阿黑!】516【收買官心】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529【殷地與殷民】259【殺敵斬將】661【歐洲颳起中國風】200【徽商求見】316【西湖醋魚】617【不查而查】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528【會社】563【倉促決戰】769【趙貞吉遊記】698【史詩級村鬥】693【橡膠樹】065【莽頭殺神】015【慷慨仗義宋無涯】152【官軍都是弱雞】005【以理服人】713【天竺王】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056【心學初興】475【朱海的野望】418【新錢】116【第一次朝會】484【憋屈的皇帝】【大同會——天下爲公】373【步步緊逼】453【讀書人也很猛】115【人鬼難辨】187【皇帝新寵】376【沒心沒肺】621【我要打十個】305【控制杭州】581【宋靈兒親征呂宋】701【渡渡鳥很難吃】647【移冊法】【天有二日,亂之始也】648【炮灰攻城法】564【不教胡馬度陰山】718【世界觀和方法論】157【房子太大不敢要】066【龍馬贊】377【白綾還是鴆酒?】405【改良計時制度】247【熱氣球】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781【歐陸風雲】245【氣理合一】232【王剃頭】130【忽悠友軍】498【探親】400【若虛禪師】366【一代英主窩囊死】135【一喜一悲】
606【只要儒家,不要儒教】712【三請三辭】434【廖紀】466【心學大佬們回京了】132【亂戰】073【鬧五魁】282【小妾見正妻】【中華大帝】【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486【龍城殲敵】461【新大陸】048【王氏土司】539【誰比誰先死】232【王剃頭】765【瘋狂擴張】280【策馬天街,輦趨豹房】155【武曲星下凡】429【專業人士】587【復古文會】550【吾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155【武曲星下凡】160【元宵燈會】019【途中意外】373【步步緊逼】781【歐陸風雲】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759【你已經落伍了!】437【大家一起壞規矩】709【權力交替】025【正俗簡繁】660【直追漢唐】446【背叛】180【陛下,大地爲一旋轉球體】603【張璁發威】324【無極斬】350【三省總督】744【滅國如兒戲】007【老實孩子】512【榮譽內閣大學士】668【阿拉伯海與印度洋,皆爲大明海疆!】218【枯窘題】255【月色照我殺人】418【新錢】251【非我族類?】504【就硬衝】068【烏騅?阿黑!】516【收買官心】741【好巧,你也來攻城啊?】529【殷地與殷民】259【殺敵斬將】661【歐洲颳起中國風】200【徽商求見】316【西湖醋魚】617【不查而查】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528【會社】563【倉促決戰】769【趙貞吉遊記】698【史詩級村鬥】693【橡膠樹】065【莽頭殺神】015【慷慨仗義宋無涯】152【官軍都是弱雞】005【以理服人】713【天竺王】776【奧斯曼人和波斯人都是華夏後裔?】056【心學初興】475【朱海的野望】418【新錢】116【第一次朝會】484【憋屈的皇帝】【大同會——天下爲公】373【步步緊逼】453【讀書人也很猛】115【人鬼難辨】187【皇帝新寵】376【沒心沒肺】621【我要打十個】305【控制杭州】581【宋靈兒親征呂宋】701【渡渡鳥很難吃】647【移冊法】【天有二日,亂之始也】648【炮灰攻城法】564【不教胡馬度陰山】718【世界觀和方法論】157【房子太大不敢要】066【龍馬贊】377【白綾還是鴆酒?】405【改良計時制度】247【熱氣球】655【你他娘真是個人才】781【歐陸風雲】245【氣理合一】232【王剃頭】130【忽悠友軍】498【探親】400【若虛禪師】366【一代英主窩囊死】135【一喜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