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

時間要往前推一點。濟南。

自徐世昌自京返魯,對政局極爲敏感的袁世凱一面密切關注京師動向,一面聯絡德國人大肆購買軍械,招募兵丁。他仍將剿滅蒙山軍當作眼下的第一大事。

現在出兵是不可能的,必須做更充分的準備。鑑於上一次的慘敗,袁世凱與幾位部將反覆研究,認爲必須集結五千人以上的部隊,從東、北、西三面徐徐合圍,每部兵力不少於四個營,並且集中更多的火炮,穩步進擊。或者在其老窩一帶殲滅,或將其趕至抱犢崮山區。單路進擊不行,那會留給賊軍很大的活動空間,賊軍可以輕易地避開官軍的兵鋒,轉至外線襲擾官軍後路,讓官軍因爲後勤不濟而退兵。分路進攻則必須保證每路的兵力不少於賊軍,幾次進剿的失利,賊軍強悍的戰鬥力和飄忽不定的機動力留給官軍的記憶是可怖的,至少要與其兵力相等,否則就有被吃掉一路的危險。

單論兵力,袁世凱是足夠的,他的武衛右軍已經擴張至二萬五千人以上了,但部隊老兵太少了,骨幹在連續的三次進剿中損失慘重,現在還有上千人被賊軍羈押着呢。還算知兵的袁世凱深知,如果不經大力整頓,以現在的部隊去進剿賊軍,無疑是給對方送禮。

所以,袁世凱在四五兩月中,大力購買軍械,讓從曹州返回濟南的馮國璋整訓並編組部隊,爲下一次一勞永逸地解決魯南匪患做最充分的準備。

進入六月,焦急地關注部隊整訓的袁世凱發現,他至少還需要一個半月才能做好進攻的準備。而主持軍事訓練的馮國璋則認爲,最好是放在秋收之後再出兵。秋糧收割之後,龍謙部隱蔽活動的空間變小了,那時更有利些。對於這個提議,袁世凱部將王佔元等都深表贊同。

現在還有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那就是王士珍及被俘的上千精銳。根據王士珍的信,可以斷定這些被俘官兵都活着,並未被屠殺,甚至沒有受到特別的虐待。那麼,就要考慮怎麼把這些官兵弄回來了。假如有這千餘熟悉地形。與賊軍交過手的官兵回來。仗會好打得多。

另外,王士珍不能不管。如果就此放棄王士珍,會嚴重損傷高級軍官的士氣,甚至讓這個初步形成的“小站團體”土崩瓦解。這是袁世凱必須考慮的。可是,一旦重新進攻,特別是在官軍戰場得勢的情況下,賊軍會不會惱羞成怒加害於他們呢?爲此,袁世凱召集了幾個心腹商議這個問題。

如何將王士珍要回來,馮國璋提了一個建議,說好像賊人有過用銀子贖人的提議。要不咱們花一筆錢,將聘卿和被俘的軍官們贖回來吧。等咱們滅了那幫狗日的,銀子也罷,地盤也好,還不都是咱們的?

前段時間因原配妻子重病一直告假休息的段祺瑞反對和談,堅持武力堅決。五月底,段祺瑞髮妻病逝於濟南,料理了後事的段祺瑞參加了這次小範圍的會商,他認爲。既然匪軍現在不敢加害王士珍及被俘官兵,那就是他們怕咱們。不必顧慮聘卿的安危,越是加以武力。聘卿就越安全。如果我們示弱於敵,反而是害了聘卿。

袁世凱默然,他實際上默認了馮國璋的提議。這個有些屈辱的法子實際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法子了。事後,袁世凱將此事交給了徐世昌,徐世昌寫了一封信,儘量寫的不卑不亢,派唐紹儀爲特使,秘密去了鄭家莊。將此信交給了龍謙。

唐紹儀是從濟南、曲阜、兗州、鄒縣進入“匪區”的。龍謙熱情接待了唐紹儀。令唐紹儀奇怪的是,龍謙似乎認識自己,竟然一見面便叫出自己的表字,這令他十分奇怪,“龍先生,你認識我?”

“少川先生大才槃槃,名滿天下,龍某早有耳聞。”龍謙哈哈笑着說。

唐紹儀納悶之極,無論如何,他算不上名滿天下,現在不過是袁世凱的文案而已,便是武衛右軍的將領們,也沒幾個真正尊敬自己的。至於大才槃槃,他倒是有幾分自負,龍謙這樣奉承,令他深爲感動。

喜歡聽奉承話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唐紹儀不能例外。

唐紹儀總算見到了這個令袁世凱和徐世昌頭疼不已的響馬頭子:五官透着剽悍的神色,身材高大魁梧,沒有留辮子,卻用一根細細的黑色布條扎住了頭髮。

“唐某奉撫臺袁大人之命來此﹍﹍”

龍謙打斷了唐紹儀的話,“少川先生鞍馬勞頓,今日就不談正事了。先吃飯,休息,明日龍某再聆聽教誨。請。”

唐紹儀無奈,只能客隨主便。吃了一頓還算豐盛的晚飯,龍謙領到一間乾淨的客房休息。抓住機會,遞上了徐世昌的手書,說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政治經驗而言,唐紹儀此時還是剛出道的雛兒,總是急着想將事情辦成。

龍謙沒有拆信,“既然你惦記王先生,也好。明日早飯後,我安排你先見聘卿先生。你們先談。如果想見被俘的其他人,也可以。正好龍某明日還有些急辦的瑣事,咱們明晚再談這個?”他揚揚捏在手裡的信封。

這一晚,情商一向很高的唐紹儀睡的十分安穩。但蒙山軍高層卻開了半宿的會,商議袁世凱的條件。

徐世昌的信中,還是放不下面子,官軍因爲不願意塗炭生靈,所以纔派唐紹儀爲特使前來,要求蒙山軍釋放王士珍及被俘官兵,卻不願意說出贖回的字樣,而是提出願意給蒙山軍兩萬兩白銀的“賞賜”,同時,還要求蒙山軍撤出費縣。

寧時俊宣讀並解釋了這封信的意思,讓蒙山軍與會的將領們鬨笑起來。陳超也在笑,但他很是欣慰。龍謙斷定經元莊之戰後,官府已無力在短時間內發動新的進剿的判斷被驗證了。而且,瞧這樣子。官府走招安一途大有希望,這是陳超及蕭觀魚申無病等自治委員會成員所願意看到的。

龍謙講了他的打算,經過討論,算是基本統一了蒙山軍高層的思想。

第二天,唐紹儀見到了氣色很好的王士珍,甚至得着機會單獨與王士珍密談了一個時辰。然後,騎了馬去看了幾處“戰俘營”,見到了成羣的官軍俘虜。看上去他們還不錯,不像是被虐待的樣子。

當晚。龍謙再次接見了唐紹儀。算是正式的談判。龍謙向唐紹儀介紹了蒙山軍的兩位副司令和參謀長,對於唐紹儀代表袁世凱提出的贖回軍官的要求,龍謙沒有正面答覆,而是對唐紹儀說,“少川先生,他們的情況你已經見到了。所有對蒙山軍的污衊都可以打消了。事實上,聘卿先生在這裡過的不錯。我相信你可以將真實的情況彙報給袁世凱將軍。我之所以善待攻殺我軍的官軍俘虜,是因爲不想與官府長久對抗。每一個官軍或者蒙山軍官兵的陣亡或者傷殘,都是國防力量的損失。這個話,我已經說了無數遍了。在給袁世凱將軍的信上講過,對王士珍先生和被俘的官軍將士們也講過。自道光年間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以來,我們的國家一直受到列強的凌辱,作爲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視爲奇恥大辱。現在,京師正在發生着足以影響歷史的大事件,或許在一個月之後,列強們,這次不單是英法了。可能是八九個國家,再次侵略我們的國土。我所領導的蒙山軍有一個理想,就是抗拒外敵!哪怕我本人倒在國戰的戰場上。也算死得其所!所以,我不要袁世凱的銀子,只要他眼光放寬闊一些,將蒙山軍視爲友軍而不是敵人!做到這一點,蒙山軍可以全部釋放被關押的官軍將士。而且,如果國家需要,蒙山軍可以代表他袁世凱,北上勤王。與外國聯軍決一死戰!這些話,希望你帶給袁世凱和徐世昌,徐先生不是袁世凱將軍的首席謀士嗎?希望他能說服袁世凱將軍。”

這些話令唐紹儀感到震驚。其中一些詞語他還是第一次聽說,並且準確地理解了其中的含義,“龍先生剛纔所講的,唐某深表贊同。不過,能不能這樣理解,你們願意歸順朝廷?”

“是的,”龍謙肯定地說,“蒙山軍不是造反,是被逼無奈。但是,我們歸順朝廷,是有條件的。”

之前,唐紹儀是聽說過一些消息的,包括蒙山軍乞降的書信。對於龍謙肯定的回答,唐紹儀喜出望外,本來是花錢贖人,現在卻可以招降整支匪寇了,這該是多大的功勞?

“龍先生真是俊傑。”唐紹儀當即起身,給龍謙斟了杯酒,“請龍先生講出你的條件吧,唐某一定轉報敝上,努力促成此事。”

“多謝唐先生了。我這裡有封信,條件都寫在上面了。你可以帶回去。時間緊迫,我就不留先生了,明日你便回去吧。”

龍謙一伸手,寧時俊將龍謙的親筆信摸出來,遞給了唐紹儀,“少川先生,我家司令願意帶蒙山軍數千兄弟歸順朝廷,不是怕了袁世凱!而是心存報國之念,不忍同室操戈,徒耗國防實力。這一節,還望少川先生想清楚,講清楚。”

“是的,是的。”唐紹儀當然不會爲了龍謙的面子去爭辯,“王士珍大人對於貴軍的所作所爲,已經介紹得很詳細了。貴軍軍紀森嚴,愛護民衆,唐某既有耳聞,也親眼目睹了,絕不同於一般的響馬。我想,撫臺大人會考慮這點的。”

唐紹儀帶回來的信還不足以讓袁世凱最終做出招降蒙山軍的決定。但比起第一次接到龍謙的信,袁世凱的態度冷靜了許多。這就是力量的因素,蒙山軍連續擊敗了他的三次進剿,迫使他必須正視這個對手。

龍謙在信上講了朝廷目前的困境,再次說明了蒙山軍希望爲國征戰的要求。他的要求很簡單,可以歸順朝廷,作爲武衛右軍一部。請袁世凱放下仇怨,一視同仁。對於將來的指揮關係,龍謙寫了句很傳統的“聽調不聽宣”。如果袁世凱同意,請他立即派人來鄭家莊。具體商議。

還是徐世昌,袁世凱第一時間叫來的徐世昌,讓唐紹儀將此次鄭家莊之行的情況彙報給參謀長。

“菊人兄,你怎麼看?”

“這是件好事。”徐世昌晃着手裡的紙,那正是龍謙的信,文稿是龍謙起草的,經過了寧時俊的潤色,謄寫。

“這件事還要從長計議,聘卿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幸苦你了。少川,下去休息吧。”袁世凱還要跟徐世昌密議。

“這個龍謙,怎麼探知了京師的消息?”徐世昌疑惑道。

“是呀是呀,這股賊寇不同一般,還是徹底剿滅爲上。”

出色的政治家有時候會相信直覺,袁世凱再一次感到了蒙山軍對他的威脅。

“招降是上策。慰亭,我們真的不能再有閃失了。”徐世昌贊同招降蒙山軍。

就在這時,榮祿給袁世凱的第一封電報送至了撫臺衙門。

這封信讓倆人感到爲難了。

因爲京師的局勢變化,山東的局勢也跟着緊張起來了。德國駐膠澳駐軍進入一級戒備狀態,敵意明顯。似有進攻山東腹地的模樣,讓武衛右軍極爲緊張。而原先議定的關於購買武器彈藥的協議全部作廢了。

對於北京的局勢,袁世凱和徐世昌的看法完全一致,朝廷就是在胡鬧!朝廷這幫大爺們也真能整,竟然相信一幫拳匪!這不要命嗎?教堂不能攻擊,使館更不能攻擊,後果袁世凱一清二楚。如果真的發生進攻使館,攻殺外交人員的事件,列強絕不會善罷甘休!全面與列強開戰?想都不要想。幾個主要的國家中,俄國、日本、英國、德國,咱一個都惹不起。遑論一起來了。

袁世凱敏銳地意識到,部隊集結北上是瞞不過洋人的,到時候怎麼向德國人和英國人解釋?德國和英國在山東已有駐軍,萬一發生衝突怎麼辦?萬一膠東德軍進攻濟南怎麼辦?

這些問題困擾着袁世凱,讓他徹夜無眠。他仍在觀望着京師的動向,直到得到確切的消息:朝廷竟然對萬國宣戰了!袁世凱細讀着宣戰詔書,真是一片千古奇文。自從這個世界有戰爭就有宣戰文書,可以有各種文字。各種風格,各種式樣。但無一不是指明某國、某部落或某首領,但大清帝國的宣戰詔書,竟然用了“彼等”字樣。以漢語的語法,彼,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就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外部世界,難道帝國要對它所面對的整個外部世界宣戰?

“怎麼能作出這樣愚蠢的事?”袁世凱簡直無語了。

袁世凱認爲,新軍北上勤王絕不可行,如果新軍北上,山東一省絕非自己所有了,德國人之所以對他表示出友好,是因爲他一上任對義和拳嚴厲的態度換取了德國人的友誼。如果他率軍北上,一切就徹底結束了。其結果是,因爲開罪了洋人,他不可能再回到德國勢力極盛的山東,因爲對聯軍開戰,新軍被打殘,朝廷將會像一件用過了毫無價值的舊玩意一樣被拋棄,絕沒有因功而入閣拜相的可能。

這一切,都因爲自己是漢人而不是滿人。

袁世凱立即行動起來,緊急聯絡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等實力派總督,一方面苦思自保之策。最先表態的是兩江總督劉坤一,明確表示決不能出兵。而隨後李鴻章的一封電報內容讓袁世凱吃下了定心瓦,這位洋務領袖說,朝廷調兵勤王是亂命!隨後湖廣總督張之洞也表示支持劉坤一,搞出了一個註定在歷史上留下一筆的東南互保。

且不說那幾個人與京師距離上的差距,單說名望職銜,哪個都不是他這個新任巡撫可比,張之洞劉坤一可以搞什麼東南互保,不理會朝廷的瘋狂之舉,自己可不行。惱羞成怒的朝廷拿自己開刀再正常不過了,就算顧忌自己手裡的兩萬精兵,現在一時隱忍不對自己動手,千日防賊的滋味太也難受,誰能保證自己不犯個錯?

在朝廷危難之際拒絕勤王,就徹底將朝廷得罪死了,這點袁世凱心裡很清楚。但怎麼辦呢?本來無解的一個難題卻因爲王士珍的一封來信找到了一條解決路徑,他再次拿起王士珍的信函細讀,終於,胖胖的臉上浮現出得意的笑容。

“……心懷忠義,常思報效國家……”袁世凱重新拿出王士珍的信函認真閱讀,好嘛,既然這個龍謙想報國,眼下就有個機會。沉思許久,巡撫大人傳下命令,請他的義兄兼頭號智囊徐世昌來議事。

對於袁世凱的決斷,徐世昌深表贊同。其實,自6月22日的宣戰詔書明發天下,袁世凱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立即招降龍謙所部便成爲唯一的選擇!

第15節 七月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6節 孫娟們一第3節 春節二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0節 唐紹儀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6節 逆襲一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2節 回國三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8節 戰長沙一第4節 見面禮第16節 新局面四第2節 破莊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5節 寧時俊二第6節 抗洪六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外交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節 春節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1節 敗露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節 破莊二第2節 汀泗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8節 拖刀計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4節 鐵良發難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17節 山東政務第16節 肅奸第12節 條件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4節 末日一第37節 起步第5節 要塞五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戰與撤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2節 預備役第24節 俘虜們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6節 武昌一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4節 無錫二第7節 兗州行一第十七 北京七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節 龍口第3節 周毅一第12節 預備役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7節 破莊七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4節 上海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8節 招商會四第6節 諜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7節 大勢六第35節 風起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7節 許思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8節 戰後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6節 雜音第13節 平叛三第34節 沂州二第15節 末日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11節 故土
第15節 七月第6節 周學熙與宋晉國第6節 孫娟們一第3節 春節二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0節 唐紹儀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6節 逆襲一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13節 俄國戰略第12節 回國三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8節 戰長沙一第4節 見面禮第16節 新局面四第2節 破莊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5節 寧時俊二第6節 抗洪六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5節 外交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節 春節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1節 敗露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節 破莊二第2節 汀泗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8節 拖刀計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4節 鐵良發難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17節 山東政務第16節 肅奸第12節 條件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4節 末日一第37節 起步第5節 要塞五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章 精兵之路第一節誓言第6節 戰與撤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12節 預備役第24節 俘虜們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6節 武昌一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4節 無錫二第7節 兗州行一第十七 北京七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節 龍口第3節 周毅一第12節 預備役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7節 破莊七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5節 俘虜們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4節 上海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8節 招商會四第6節 諜戰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37節 大勢六第35節 風起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7節 許思一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6節 孫娟們一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8節 戰後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6節 雜音第13節 平叛三第34節 沂州二第15節 末日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11節 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