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德州之戰五

13日的戰鬥讓已經抵達劉智廟第三鎮司令部的袁世凱心情大壞!原以爲李純和馮國璋投入戰鬥後會取得決定性戰果,誰料到兩個新銳鎮打了一天,只推進了裡許地,對手綿密的防線根本沒有動搖!

“鐵絲網、鐵絲網,一個鐵絲網就將你們搞成這樣!”很少對部下大吼大叫的袁世凱拍着桌子朝三個統制官大叫道,“我不聽你們說的那些屁話!我只告訴你們,生死關頭到了!要麼幹掉山東,趕緊將兵調上南方去!要麼大家夥兒一起完蛋!你們跟我這麼多年了,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現在不是給朝廷打,是給我們北洋打!不打贏這一仗,我們這個團體完了,大家的身家性命也玩了!”

“大帥不要着急!”馮國璋起身走到地圖前,“說實話,今日我沒有使出全力,本想試一試敵人的虛實……”

吃了大虧的李純冷冷道,“試出來了?”

“是的!”馮國璋敲着桌子,“我面前的這個旅戰鬥力一般,我捉了他們一個傷兵,審問出一些有意思的東西。他所在的這個連有七成半是開戰前招募的退伍兵和新兵,他說,營裡其他兩個連也差不多。”

這個結果更令袁世凱羞憤!情況大致是掌握的,按照已經摸出的第六師編制,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三萬人!之前山東哪有這麼多兵?雖然山東是鐵板一塊,但也不是一點情況不掌握啊,只能解釋爲是戰前匆匆招募的。但就是這個新兵過半的第六師,硬是頂了他四天!

四天啊!南線的龍謙主力該推進多少裡?

“大帥將炮兵大部分使用在仲珊那裡了,今天我有意隱藏了火炮,發現對手的火炮也不多。這樣就給我們帶來了機會。”馮國璋點着地圖說,“連夜將劉智廟東側的那個炮標調過來,加上我自身的火力,集中打擊一點!陳宧的主意是好的。必須像錐子一樣扎過去。而不能平分兵力!今天我試出來了,這個方向的敵人最弱!我集中最多的炮兵。最多的步兵,明天晚一點動手,讓秀山和仲珊先動,最好將葉延冰手裡不多的預備隊吸住。然後我再動——中午十二點!一舉撕開口子,突向十六旅的後方,與曹老三會師!”馮國璋笑着拍拍手,“鐵絲網是厲害,咱們就突破一點,用牙咬也給狗日的咬開了!”

李純和曹錕被馮國璋說的動了心,湊過去研究地圖。曹錕擡頭對袁世凱說,“行,甫帥這個辦法行!”

袁世凱也起了興,“好。就按華甫的辦!馬上下令,將華甫要的大炮調過去!聘卿,這件事你親自辦。”

8月14日,德州之戰繼續進行,但戰鬥集中在李純與曹錕方向,即第六師十七旅和十六旅方向,馮國璋的第四鎮整個上午都靜悄悄的,除了個別地段有小規模交火外,十八旅度過了一個安靜的上午。

鑑於昨日第四鎮的消極態度,十八旅旅長段寶昌向師部報告,推測第四鎮出了問題,或許是馮國璋與袁世凱之間有了矛盾,或許是馮氏指揮不動不是其基本部隊的第四鎮。對於北洋將帥,情報水平蠻高的蒙山軍收集的很全,其籍貫、履歷、特長、彼此間的私交矛盾,林林總總收集了一大堆。山東軍因正對着北洋主力,團長以上的軍官們都收到軍情局發下來的絕密小冊子,詳細介紹了北洋各鎮的將領們。段寶昌知道馮氏在北洋系地位頗高,曾是李純和曹錕的上級,袁世凱的鐵桿,現在馮氏這番狀態,不能不令十八旅疑心。

葉延冰已經將指揮所前移至德州城裡,與各旅團間架設了電話,對於十八旅的報告,專注於另外兩個激戰中旅的他並沒有在意。葉延冰記住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時間!時間現在偏心於自己,德州戰役拖的越久,對自己就越有利。所以,他在電話裡對段旅長說,不要主動招惹他,丟失的一線陣地也不要反,他不攻最好,如果下午還沒有動靜,你給我準備好一個營,一個進攻力強的營,準備轉用十六旅方向,老薛打的很苦,其四十八團傷亡都過半了!

段旅長說沒有問題,我這就安排,隨時聽師部的命令。

但中午開飯的時候,十八旅遭到了第四鎮的火力急襲。至少七十門大炮對着十八旅五十三團轟擊,其中至少有兩門是口徑的重型榴炮,一發炮彈落下來就是一個直徑十餘米的大坑,按照條例挖掘的防炮洞被輕易震塌,佈置於戰壕前六十米左右的鐵絲網在反覆的轟擊下支離破碎,五十三團三營的防禦陣地是第四鎮的重點打擊目標,七連至少有五十人被炸死,其中大半是被震死或埋於土中悶死的。八、九兩連也傷亡頗重,八連連長及一個排長死於炮轟。五十三團連接旅部、師部的電話線全部被炸斷,團部也中了一發炮彈,團長因冒險前去前沿躲過了一劫,這發炮彈炸塌了團部掩蔽所,留守在內的參謀長及三個作戰參謀陣亡。

不等炮擊延伸,馮國璋即命令第十三標對五十三團陣地發起了攻擊,攻擊的矛頭對準了三營,這是馮國璋及手下軍官反覆比較選定的突破口。之所以選擇三營,是因爲該營防守的是一塊高地,佔領該地,即可用火力打擊兩翼守軍,擴大突破口及掩護部隊做縱深突擊。

突破口選擇得當,炮兵火力組織組織的好,進攻部隊又是第四鎮主力,馮國璋的精心策劃的戰術受到了奇效。十三標輕鬆奪取了三營陣地,俘虜約八十人,這些新兵居多的士兵尚未從猛烈的炮擊中清醒過來,北洋兵便衝了上來。親自帶隊衝鋒的十三標一營長髮出了信號,根據事前研究確定的聯絡信號,要求炮兵繼續延伸打擊縱深目標,掩護他的部隊衝擊,基本肅清五十三團三營的抵抗後。十三標一營開始分兵沿着被炮火破壞的交通壕向左右兩翼突擊,以擴大突破口,跟進的二營則朝蒙山軍第二線陣地衝擊,一切都完美按照事前的計劃執行着。

五十三團的確是一個弱團。主要表現是新兵比例過高。馮國璋的確在戰術研究上有自己的一套。效果明顯!戰鬥開打後僅一個小時,十三標即全部佔領預定的突破口並且擊退來自兩翼的反擊。部隊仍保持旺盛的攻擊力,兩個營的部隊前出至一線陣地後越二百米的二線陣地。第七協緊急調上第十四標,順着十三標開闢的通道進入蒙山軍陣地縱深,而馮國璋還有後手。他將第八協陳光遠部第十六標再次用於五十三團陣地,集中打擊這個已經亂了方寸的團隊。

北洋預備兵力的投入,使得五十三團更加被動,二營承受了來自突破口和正面兩個方向的突擊,下午一時二十分,二營陣地陷落,營長陣亡。大量的士兵被俘或者逃至後方陣地,十六標在突破二營陣地後,留下一個營朝五十三團最後一個營攻擊,主力越過一線陣地。加入到對十八旅二線陣地的攻擊中。

五十三團團長因爲到一營陣地避開了掩蔽部的那場災難,大致清楚自己一線陣地被全部突破的他血涌頭部,當即率領警衛連朝二營方向反擊,與北洋十六標混戰在一起,雙方官兵在殘破的交通壕內廝殺,白刃相見,殺紅眼的警衛連近距離投擲手榴彈,給十六標帶來巨大的傷亡,但這個老兵居多的警衛連在半個小時內即流乾了血,團長身重三彈陣亡。除了一營陣地還在堅守,五十三團陣地在開戰後兩個小時即陷落了,第四鎮主力順着五十三團敞開的口子涌進來,因爲五十三團主力來不及有序撤離,兵力孱弱的二線陣地擋不住北洋的攻擊,隨即被突破,北洋軍因連續突破兩道陣地,士氣大震,嗷嗷叫着朝十八旅的最後一道陣地衝去。

一旦突破十八旅最後一道防線,不過一小時即可抵達德州城下!那裡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兵員了,因爲第六師面對北洋三個鎮,後備兵力本來就不充裕。

最後一道防線上蹲着十八旅五十四團。十八旅的佈陣與十六旅相同,也是前面擺了兩個團,後面留了一個團。第一第二兩道防線都是前面兩個團(五十二、五十三)的防區,預案規定,利用第一道防線給予敵人重大殺傷後,部隊將循序轉入第二道防線做持久堅持。第三道防線的守衛由第三個團負責,該團同時擔負增援前敵的任務,如果第二道防線被突破,五十四團將擔負反擊作戰的任務。

但第二道防線很快就失陷了。原因是五十三團根本就來不及後撤就被打癱了!當大批敵軍在炮火掩護下衝向最後一道防線時,五十四團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反擊呢還是就地固守?來不及詳細瞭解情況,也未接到旅部甚至師部的指示(電話線斷了),五十四團團長做出了決定,取消反擊計劃,就地固守。

這個決定挽救了十八旅的崩潰。雖然使五十三團陷入滅頂之災,但五十四團依託既設陣地將瘋狂撲上來的兩個標的北洋軍擋住了。

等通信線路恢復,五十四團先後接到兩道不同的命令,旅長段寶昌命令五十四團出擊恢復第二線陣地,接應苦戰中的五十三團。但五分鐘後葉延冰的電話則指示五十四團務必固守第三道防線,如有一個敵兵越過防線,殺頭!

師長的命令當然重於旅長。五十四團一面報告旅部,一面取消出擊命令,就地固守。

段寶昌旅長是山西人,和打下衡陽的閻樹林是一批加入蒙山軍的山西兵,“二一”整編即進入預備役部隊,在第五鎮組建,寧時俊接替去東北的魯山出任預備役司令後,段寶昌成爲預備役的高級軍官,出任團長,山東軍大擴編升任旅長。就履歷看,段寶昌這批人升遷的速度超過了蒙山軍主力部隊,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就統軍打仗的本事,他不如留在第五鎮慢慢升上來的同伴。

段寶昌和閻樹林等人在蒙山軍中有山西幫的稱呼,這當然是私下傳的,因爲龍謙祖籍山西,他們這些人雖然不是主流,但也成了氣候,當年在太原及娘子關附近招募的山西兵大多走上了領導崗位,但在作戰部隊的不多,更多的進入了後勤、輜重系列,或許有宋晉國的因素也說不準。段寶昌及閻樹林是這個小團體的領袖,因爲他們的職務最高。

段寶昌在確認五十三團被突破後做出了錯誤的指揮,他立即下令一線的最後一個團——十八旅的主力團五十二團側向反擊五十三團突破口,一面調集旅部警衛營及工兵營等部隊,由其親自帶領正面反擊突破口。他還希望着恢復陣地,至少要將五十三團的殘部接應出來!丟失一個團的責任太大了,沉重到他承受不起的地步,使得這個責任心極強的旅長不顧已經明確的戰況,採取了毀滅部隊的打法。

五十二團正面還有一個北洋標——第十五標的牽制,在第四鎮將三個步標全部壓向五十三團並取得突破的同時,十五標也對五十二團發起了攻擊。這時候五十二團是無力抽兵反擊五十三團被打開的口子的!但旅部的命令又必須執行,所以五十二團長命令一營附帶團部警衛連執行旅長的反擊令,團主力仍需要守衛一線陣地。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最合理的部署是在打退十五標的第一波進攻後立即撤往二線陣地,絕不是分兵反擊!結果給十八旅帶來更大的災難,五十二團的反擊毫無效果,部隊遭到重大損失,而自己的主陣地又被十五標突破。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段旅長親自組織的反擊被打垮,導致了其自身重傷,送下去來不及到衛生連就嚥了氣。現在,十八旅有組織的部隊只剩了一個五十四團!

葉延冰顧不上另外兩個方向了,將手裡一直捏着的總預備隊放了出來,這是以十七旅五十一團(兩營)爲主,師部警衛營、工兵營等部隊組合起來的一個加強團,得知段寶昌陣亡,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葉延冰親自率領這個加強團全部出動,增援十八旅。還算及時,葉延冰的生力軍在五十四團崩潰之前抵達了陣地,近三千人的生力軍投入,將已經顯示疲態的北洋第七協(加強了十六標)的攻擊遏制住了,隨着炮兵加強到這個方向,總算沒有讓北洋突破最後一道陣地。

不甘心功敗垂成的馮國璋再次發動進攻,至14日日落前的進攻對北洋是一場災難了,第四鎮主要的傷亡就出現在這一次大進攻中,密集封鎖的炮火配合守軍的機關槍和迫擊炮成片地將進攻者打倒,五十四團陣地前鋪了一層灰色的屍體。天黑後,馮國璋結束了進攻,就地轉入了防禦。

已經耗幹了精力(自10日開戰葉延冰每日睡眠不足三小時)的葉延冰當晚致電濟南軍部,“十八旅陣地遭到突襲。段寶昌陣亡,五十三團基本覆滅,五十二團及五十四團損失近半,我已投入總預備隊!請求總部立即增援!”

這道命令震驚了軍部。德州不容有失,這是不用考慮的,但預備隊在哪裡?動用第七師嗎?寧時俊與張玉林等人緊急研究後,決定將學兵團派上去。這個團之所以叫學兵團,是由武備學堂剛入學的學生爲主組建的,全團約二千人(補充了預備役及新兵一千四百人),已經調入德州以南待命,作爲在緊急情況下的預備隊。但這個團的使用權卻不在第六師,由軍部掌握。

鑑於十八旅慘敗,寧時俊下令即時將該團轉隸第六師。

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節 動員第2節 要塞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節 軍銜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節 喀山二第10節 彼得堡六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3節 貪腐案二第3節 潘亮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5節 國會五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嶧縣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5節 張作相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9節 實力對比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3節 潘亮第7節 意外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等待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3節 橡膠危機第13節 大幕拉開第6節 就職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4節 末日一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抗洪六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9節 北京九第7節 這一仗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6節 許家第8節 南轅北轍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2節 沂州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3節 周毅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節 汀泗一第33節 變化九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3章 唐紹儀第10節 生意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8節 膠縣之敗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6節 大勢五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5節 探路者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周毅一第3節 吳永第35節 大勢四第7節 許思一
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節 動員第2節 要塞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節 軍銜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3節 喀山二第10節 彼得堡六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3節 貪腐案二第3節 潘亮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5節 國會五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嶧縣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4節 寧時俊一第15節 張作相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9節 實力對比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3節 潘亮第7節 意外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6節 等待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12節 這一仗六第13節 橡膠危機第13節 大幕拉開第6節 就職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8節 千里進軍一第3節 走向戰爭第16節 北京會議第14節 末日一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4節 新局面二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6節 抗洪六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9節 北京九第7節 這一仗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6節 許家第8節 南轅北轍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3節 韶關會議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2節 沂州一第9節 實力對比第3節 周毅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節 汀泗一第33節 變化九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3章 唐紹儀第10節 生意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8節 膠縣之敗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36節 大勢五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5節 日俄戰爭的後果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5節 探路者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周毅一第3節 吳永第35節 大勢四第7節 許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