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錦州之戰

長沙之戰再次震動全國。聯繫到山東戰役的結局,以及奉天鉅變,密切關注中國局勢的各國幾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滿清政權已不可救藥了!

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第六鎮蹲在錦州觀望之時,被北方軍第十師抄了後路。

石大壽統帶的第十師由盛光騎兵旅及程二虎第二十八旅組成,採用大迂迴戰略包抄遼西走廊。他們穿過科爾沁左翼前旗,經彰武、阜新、義州(今義縣)直撲錦州,乘虛奪佔錦州,切斷關內外聯繫的咽喉,爲全殲第二十鎮創造戰機。

這是預定的計劃。第十師出發後,在石大壽的督率下曉行夜宿,加速行軍,直奔錦州而去。因唯一的一部電臺損壞,與軍部的聯絡斷絕,他們既不知道張作霖發動奉天事變,殺死吳祿貞,囚禁唐紹儀及張紹曾,將奉天城這份大禮獻給了魯山,更不曉得朝廷更換了第六鎮指揮官,北洋名將段祺瑞統帶第六鎮在良弼的督戰下已經進抵了錦州!

第十師前鋒盛光騎兵旅依舊照原定的計劃行動。不過,他們的行程比原定的日期快了整整兩天。8月18日,盛光騎兵旅已經抵達錦州以西大勝堡一帶。不斷聽到錦州被清軍大兵所佔的消息,盛光撒出偵騎大肆收集情報,竟然從奉天逃往關內的逃人口中摸到了奉天事變,張作霖舉義響應北方軍的消息。大喜之下的他一面飛報在自己身後帶領步兵南下的石大壽,一面組織小部隊向錦州靠近,覈實錦州虛實。終於證實,錦州的確被第六鎮所佔。

既然第六鎮佔了錦州,那麼山海關就空了!既然無法取得上級的指示,盛光在反覆瞭解地形地理後,斷然率領騎兵旅渡過小淩河和女兒河,向連山堡(今錦西)方向進發。沿途與第六鎮後勤部隊打了幾仗,規模都很小。8月20日。騎兵旅主力佔領連山堡,切斷了第六鎮的歸路。

這就是一個優秀將領在重大關頭應有的決斷力。盛光之所以要南下錦西,當然是存了將第六鎮抑留關外就地殲滅的念頭。盛光這樣做是建立在兵力對比的分析上的,既然奉天已下。第二十鎮已不存在了,北方軍兩個師近四萬兵馬對比北洋一個鎮是佔絕對優勢的,爲什麼不將他們扣在關外就地殲滅?

盛光在下決心切斷遼西走廊段祺瑞後路的時候,他似乎忘了自己的安危,忘了自己手裡只有三個騎兵團不足四千人馬。

程二虎旅會上來的,第九師更會上來的。盛光堅信。所以,當他佔領錦西后,一面再次派人聯絡石大壽,一面下令構築工事,準備阻擊第六鎮的西撤。

錦西方向出現大股敵騎的消息震撼了段祺瑞和良弼。因爲佔領奉天的魯山部行動並不積極。段祺瑞並未聽良弼的勸告立即撤軍,一直留在錦州觀望局勢,其實就是做出一種姿態。奉天已失,段祺瑞情知僅靠第六鎮一鎮之兵絕難收復奉天了。儘管之前載灃以軍機處名義給他下了命令,要他東進收復奉天城。

段祺瑞沒有執行這道命令(良弼也認爲東進奉天也不可能)。他現在根本不擔心朝廷的追究責任了。在段祺瑞看來,滿清朝廷已經死了,現在是爲北洋而戰,不是爲滿清而戰了。促使段祺瑞不戰不走的主要原因是山東戰局。之前,他企盼着得到山東勝利的消息,如果他的老主公在山東得手,段祺瑞希望至少調回一個鎮。最好是自己統帶過的第三鎮用於北線。那樣的話,佔領錦州就有很大意義。因爲段祺瑞想着得到增援後反攻奉天,擊敗蒙山軍北方軍後,再掉頭對付南方龍謙的主力,至少可以打出一個南北朝的格局吧?加上英國和日本對袁世凱的支持,徹底戰勝蒙山軍並非毫無希望。而此時撤回山海關呢?魯山一定會乘機佔領這座地理位置極爲重要的關外名城。那樣的話。反攻奉天就增大了困難。所以,段祺瑞採取了一種在良弼及第六鎮大部分將佐看來毫無作爲的做法,不戰不走,傻乎乎地蹲在了錦州。

但山東傳來了大敗的消息!蔭昌第一鎮在武定府全軍覆滅了,導致在德州攻不動山東軍陣地的北洋主力只能抓緊退兵!這樣。段祺瑞知道事情糟了,呆在錦州已毫無意義。撤吧,先關上山海關這扇大門再說!別他媽的再上演三百年前洪承疇在關外的悲劇。

但是晚了!一支突然出現的騎兵佔領了必經之路錦西,自己的後路被切斷了!

段祺瑞不再猶豫,立刻率軍西進,全力奪回錦西,打通道路,返回山海關乃至京師!

戰鬥自8月22日開始,錦西一帶戰火升騰,盛光騎兵旅利用緊急構築的工事,抗擊着第六鎮的攻擊。

魯山在幹什麼?被龍謙認爲最具機變力的魯山在聞知第二十鎮生變後,第一時間就盯上了第六鎮!他和盛光想的一樣,將這支北洋精兵就地殲滅於關外,爲進軍關外掃清障礙!他尚未至奉天,就對參謀長鄧清華、副師長範德平及參謀處長蔣方震說,關外大局已定,現在就是第六鎮這根骨頭了,如果我們能消滅第六鎮於關外就好了……

可是,與石大壽的聯絡斷了。魯山判斷是電臺出了問題,那玩意好是好,但極不可靠。魯山根本沒想過石大壽第十師遇上其他問題,比如被第六鎮擊敗。

在研究開國之戰那段歷史時,歷史學家們發現龍謙手下的大將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信心過於蓬爆了!冒險成爲了一個顯著的信號,偏偏冒險都能成功。由此不得不感嘆一句老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其實,研究歷朝歷代的開國史,幾乎都有共同的特點。

但對於尚在奉天城外的魯山,那時不過是個想法而已。魯山進入奉天,一面安撫張作霖等起義將領,穩定奉天局勢,清點軍用物資。一面命熊勳旅隱蔽西進,尋找戰機。魯山甚至沒有時間見一下被囚禁的唐紹儀和張紹曾。儘管唐紹儀幾次要求面見魯山。

張作霖臨陣倒向蒙山軍是有顧慮的。在日俄開戰前,也就是五年前,魯山曾與張作霖在遼西打過一仗。魯山中流彈在臉上留下了傷疤,算是毀了容。而其把弟張作相則在是役被俘。張作霖念及兄弟情分,幾次提出釋放張作相,都被魯山拒絕。一直到沈旦堡之役後,魯山撤兵北滿之前接到山東總部的指令,要他釋放掉張作相,張作相才安然回到張作霖身邊。張作霖顧及此役的仇怨,一度時間有些動搖,倒是在魯山軍中做了好長一段俘虜的張作相打消了把兄的顧慮,認爲魯山氣度雄渾,絕不是記小仇的主。而且。兩軍爭戰,也算不得什麼仇怨。這才最終促使張作霖發動了奉天事變。

等再見魯山,魯山的態度徹底打消了張作霖殘存的一點顧慮。魯山摸着臉上的傷疤對張作霖說,哈哈,那次差一點就要了兄弟的命了。看來咱們還是有緣哪。不然也不會五年後坐一起共事了!這次雨亭兄奉天舉義,深得龍司令激賞,最近幾次來電次次提到雨亭兄,讓兄弟切實解決雨亭兄的困難。眼下關外局勢初定,雨亭兄在南滿地頭熟,而兄弟我還要打山海關,奉天治安。還要有勞雨亭兄維護啊。

張作霖打消顧慮,心花怒放,自然滿口答應,甚至提出願爲大軍前驅,與北洋第六鎮決一死戰!魯山微笑說,雨亭兄莫急。仗還有你打的,目前還是按照龍司令的指令,幫助兄弟維持後方,讓兄弟無後顧之憂,也是實實在在的大功啊。

魯山最惦記的就是石大壽了。這是他命熊勳部隱蔽前出的原因。如果第十師約期而至遼西。那麼他們一定會切斷第六鎮的退路。過早驚走第六鎮就不好了。

熊勳二十五旅隱蔽出動後,8月20日,魯山留下鄧清華率丁小富旅坐鎮奉天,綏靖後方。自己統帶範德平二十六旅及蔣存先騎兵團、黃錦輝統帶的兩個炮團離開奉天,向錦州進軍。

這天正是盛光騎兵旅佔領連山堡,切斷段祺瑞歸路的那天。

8月21日,進抵新民的魯山接到熊勳飛騎傳報,說錦州之敵有撤退模樣,當時熊勳已至廣寧,其前出一天路程的前鋒騎兵營已至十三山站,錦州就在眼前。熊勳的報告說,他已加快了行軍速度,不再夜晚行軍了,準備以強行軍姿態進逼錦州,如第六鎮抵抗,則與其對峙於錦州以待後援,如第六鎮撤退,他將銜尾直追,爭取“拉”住這個大敵。

熊勳的報告裡沒有第十師的消息。

魯山知道熊勳已經動了,這不是請示,而是報告,備案而已。所以,魯山拒絕了湯玉麟等降將的宴請,下令所部加快行軍速度,每日以一百二十里爲限,追上去!

石大壽又在幹什麼?很簡單。他在趕路。被盛光甩掉後,因爲是步兵,又帶着輜重,石大壽走不快。不過,他在接到盛光傳回的一系列消息後,還是做了正確的應對,在跟參謀長商鳳春、副師長兼第二十八旅旅長程二虎商議後,以商鳳春統帶八十四團按照正常速度前進,自己帶領程二虎旅兩個團輕裝前進,除了彈藥及兩日份乾糧外,其餘裝具一律丟給了商鳳春,沿着盛光指示的路線,強行軍追趕突前的騎兵旅。

這一段過程堪稱完美,表現了北方軍將帥們良好的大局觀和極強的行動力。

8月23日晚,石大壽、程二虎率八十二、八十三團渡過女兒河,佔領大虹螺山,再次接到盛光求援信使,信使報告,自昨日中午起,第六鎮與佔領錦西的騎兵旅全面接敵,戰鬥至爲激烈,因騎兵旅缺少大炮及重機槍,傷亡極重,快頂不住了。

石大壽沉聲問,“你來的時候,錦西城在誰手裡?”

報告說陣地尚未被突破,第六鎮仍被攔阻着。

“好樣的。兄弟,你回去報告盛旅長,請他收縮陣地,控制要點,將大路掌握在手裡就行。我們馬上就到。”

信使回去後,石大壽對程二虎說,“現在盛光防線隨時可能被突破,趕至錦西尚有五十餘里路程。我怕趕不及了。不如我們轉向正東,直接突擊段祺瑞的中路或者後路,打亂第六鎮的部署。”

程二虎同意。石大壽當即命令騎兵通信兵飛馬通知商鳳春丟掉輜重,將八十四團帶上來。一面整頓手裡的部隊,決定乘夜突擊,打亂第六鎮的部署,間接支援苦戰中的盛光。

石大壽不知道,就在他與程二虎商定決死突擊的時候,熊勳已經進入錦州城,發現是空城,不顧疲勞,帶二十五旅追了上來。

石大壽與程二虎分帶八十二、八十三團衝向高橋,一棒子打在了第六鎮後衛部隊頭上。徹夜混戰,因第六鎮主力都集中在錦西攻擊盛光的攔阻,第十師兩個步兵團奪取了高橋鎮,繳獲甚重。次日黎明,八十二團發現錦州方向有一支部隊衝過來了。以爲是第六鎮主力,遂迅速搶佔陣地進行阻擊,打到天光大亮才發現是自己人,追上來的是熊勳旅前鋒團七十三團。石大壽大喜,當即命令合兵一處,朝南打下去。

8月24日清晨,明白自己陷入鉗網的段祺瑞制止了部下反身救輜重後衛的要求。留下一個標顧及後路,集中主力猛攻盛光防線,學過炮兵的他親自指揮炮兵猛烈轟擊騎兵旅主陣地,打紅了眼的段祺瑞叫喊道,“把炮彈全部打出去,一發不留了。”

上午十時。親至一線指揮決戰的盛光中炮陣亡。一塊彈片劃開了他的肚子,腸子淌出來,軍醫來不及處置,這位曾因反擊李純對鄭家莊進剿腹部重傷而錯過了勤王之役的猛將因失血過多死在了全國勝利的前夕。這是繼山東段寶昌陣亡後蒙山軍犧牲的又一名旅長,但盛光在蒙山軍的地位比段寶昌高的多。盛光在根據地當了營長時,段寶昌在娘子關方纔入伍。盛光如果活到建國後,其前途難以限量。

盛光性格有些像馮侖。藐視軍紀,好色貪杯,但作戰勇猛而不失機智,且對龍謙極爲忠誠。隨魯山進軍關外,盛光迷上了騎兵,最終成爲了騎兵旅旅長,在北滿剿匪中他的功績最大。盛光是唯一娶了原蒙山寨妓女的軍官,他的“原配”妻子爲龍謙從孫德旺屠刀下救下來的七名妓女中最爲貌美的黃玉,如今已是蒙山軍著名的外科醫生了。盛光後來恥辱黃玉的經歷,夫妻感情事實上早已破裂。他在山東即秘密娶了一房小妾,擔心龍謙追究,養在外地,育有一子。他到關外後,在吉林駐防時又納了一個美貌的小寡婦,不過沒有生育孩子。

1911年全軍授銜,盛光被追授陸軍中將軍銜,入英烈祠永享祭祀。而同爲旅長的段寶昌只追授少將,也沒有享受入英烈祠的榮光。

盛光以他的果敢決絕贏得了錦州之戰的勝利。段祺瑞逃掉的第六鎮已是殘兵,毫無戰意了。盛光用他的犧牲爲關外之戰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在關外的戰績,特別是錦西之戰的功績配得上龍謙給他的榮譽。

盛光是騎兵旅的主心骨,盛光的陣亡導致了騎兵旅防線的崩潰。段祺瑞率第六鎮第十二協全部、第十一協一個標衝出了包圍圈,朝山海關狂奔,連炮兵都丟棄了。熊勳、程二虎兩旅銜尾直追,在追擊的路上又將斷後的十一協二十一標殲滅。但段祺瑞最終帶不足一半兵馬逃回了山海關,並未佈防,而是不停步地朝京師狂奔。猛追上來的熊勳旅於8月26日晚佔領山海關,日本因辛丑條約駐軍山海關部隊藉口演習擋住了去路,未得命令,熊勳不願與貿然與日軍發生衝突,遂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是役,北方軍第九、第十兩師總計殲滅第六鎮第十一協主力,以及第六鎮炮標、工兵營及直屬隊大部,共計殲敵六千七百餘人。北方軍傷亡兩千一百餘人,其中一半爲騎兵旅的損失。

錦州戰役導致了清廷關外全部損失,且敞開了北方的大門。局勢更加明朗了,即便山東軍不發起對直隸的攻擊,京師也無力守衛了。滿清自建政起,就視滿洲爲自己的根本重地,由此派生出不準漢民出關的弊政。但隨着滿人的南遷及政治重心的南移,關東遼闊的土地處於一種“原始”狀態,連政治體制都有異於關內十八行省。滿清對於關東事實上的棄守導致了日俄對這片地理位置極爲重要且物產豐饒的土地的強烈覬覦,自滿洲鐵路的修築,使得關東局勢更爲惡化。現在終於出現了轉機,一支植根於滿洲的蒙山軍部隊崛起於關東,在徹底打消那些對於滿清朝還抱有最後一絲希望的人們的幻想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國家的武力終於成爲了主宰滿洲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龍謙建國後,原北方軍成爲國防軍一支勢力強大的派別,深刻地影響着國家的政治走向。在追溯後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時,必須從“白嶺支隊”的誕生講起,方能探究其根本。

馬上到月底了,請書友們把手裡的月票投給阿龍吧。

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3節 俄國戰略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9節 大勢八第24節 寧時俊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19節 犧牲三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4節 春節三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5節 新生活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5節 事與願違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5節 方時俊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1節 敗露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2節 這一仗六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6節 諜戰第17節 規勸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4節 貪腐案三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36節 風起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7節 意外第32節 驚變第18節 末日五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8節 這一仗二第26節 風波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6節 諜戰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4節 方聲遠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32節 出征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2節 預備役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江雲第8節 阻擊第7節 太原第7節 彼得堡三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6節 雜音第7節 孫娟們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0節 阻擊三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8節 連樹鵬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6節 風起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8節 交底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4節 縱論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14節 突圍一第12節 中樞第39節 第十鎮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節 周毅一第2節 艱難的決斷
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3節 俄國戰略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39節 大勢八第24節 寧時俊一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19節 犧牲三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4節 春節三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5節 新生活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5節 事與願違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5節 方時俊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1節 敗露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12節 這一仗六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6節 諜戰第17節 規勸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4節 貪腐案三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36節 風起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7節 意外第32節 驚變第18節 末日五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8節 這一仗二第26節 風波一第37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6節 諜戰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初定軍律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4節 方聲遠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練兵之始第32節 出征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2節 預備役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5節 江雲第8節 阻擊第7節 太原第7節 彼得堡三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16節 雜音第7節 孫娟們二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10節 阻擊三第3節 失敗的偷襲一第8節 連樹鵬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6節 風起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8節 交底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4節 縱論二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14節 突圍一第12節 中樞第39節 第十鎮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節 周毅一第2節 艱難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