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春節一

陳超在過年前聽到一個傳聞,說山東大學許文夫校長的女公子出奔了,許家急的發昏,派人去了江西尋找。告訴他此事的是他的一個屬下,其實也算不得屬下,因爲那個人不過是陳超臨時性的調查局僱傭的臨時工。

陳超的“社會調查局”是按龍謙的建議成立的,目的是做全方位的社會調查,並不是做特務工作。調查局不是正式機構,官府不認,軍中也不設,有些像民辦的了。人員也是臨時的,每次針對不同的課題選調不同的人員。唯有經費來自軍中,從龍謙的特支費中列支。陳超在做農村普及教育情況的調查時,曾從山東大學借了兩名年輕助教,這個人便是其中之一。因爲祖籍沂州,算是陳超的鄉黨,而陳超在冬季又進行了一輪針對青州府鄉村自治開展情況的調查,已經放假的那位鄉黨爲了掙一筆豐厚的津貼便找了陳超,參加了青州調查組。結束後的陳超舉辦的“散夥席”上,這位鄉黨便講出了這件事,說這件事成了山東大學最大的新聞,連許校長也氣病了。

陳超起初並未在意,他對於許文夫也只是一面之緣,但當時另一個人嚴厲的眼神令他起了疑心,事後找了這位鄉黨問究竟,鄉黨被逼不過,說了事實,傳說許校長之女許思暗戀龍大人,所以雲英未嫁。誰知竟然做出離家出走的事?

這件事給陳超打擊很大。他不能對侄女說,而是將女婿找了來,不在家裡,而是在前院的司令部,如今成爲了寧時俊山東縱隊的指揮部。

陳超問葉延冰,“你不許瞞我!許文夫之女和龍謙究竟有無關係?”

葉延冰不知道龍謙和許思的故事。這件事在軍中本來就幾乎無人知曉,“這從何說起?龍司令絕不是那樣的人!這你是知道的,這麼多年,司令啥時候貪戀過女色?因爲馮侖納妾,龍司令還生了氣……這是哪個王八蛋壞司令的名聲?你跟我說。我去收拾他!”葉延冰雖然與龍謙結了親,但還是稱呼司令而不改口。

“不用你管。”陳超見葉延冰神態不似作僞,心裡舒坦了許多,“這件事我也是偶然聽說,不要讓小嫺知道了。明白嗎?”

“明白。您老人家可別信他們胡說。情報處通報了一些情況,是在極小的範圍內通報的,朝廷叫了楊士驤去京師,或許是商議如何對付司令。寧司令剛召集了會議,研究了對策。不管怎樣,不準朝廷派兵進山東!或許是朝廷故意造謠?”

陳超想。造謠?造一個龍謙納妾的謠有屁的用?如龍謙那樣地位的。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嗯。他當初就預料到了,不過,楊士驤未必會做出傷害蒙山軍的事。這種事情,你們要及時報告他。最近江西有消息嗎?”陳超知道楊士驤自從入股華源實業後。對龍謙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有。最少三天,就有一份軍報過來。那邊一切正常。您不用擔心。”

“過年呢,怎麼安排的?”

“我不能休息。所有軍官一律不放假,已經定了。”

“也是。兵得練好。讓小嫺去你家過年吧。”

“算了,孩子還小。明年再說吧。”

“也好,如果不急,回家裡吃頓飯吧。”

“好的。我跟寧司令說個事就回去。”算算自大軍南下,自己接手第一旅,諸事纏身。將全部精力放在了部隊的整編訓練,目的是儘快達到自己一手帶出來的第二十標的戰術水平,根本顧不上家裡。

“對了,你岳母爲江雲物色了一個,我聽着很般配。很久不見他了。叫他來,我跟他說一說。他,還有時俊,都該成家了嘛。”

“寧時俊眼界高,將來還不知要找什麼樣的,”葉延冰說了這句話又有些後悔,別讓老泰山會錯了意吧,“江雲那小子,我也琢磨不透了。他不在濟南了,司令有命令來,他已在去往關外的路上了。等他回來再說吧。”

哦,原來是去魯山那裡了。朝廷授予魯山部十八鎮番號的消息陳超已經從寧時俊那裡知道了,這真是個好消息。誰能想到當初派了魯山幾十號人出關,三四年間真的就拉起了一鎮之兵?

“那好,早些回來吧。”

天色已經黑下來,冬天的黑夜總是來的那麼早。陳超在回家的一段路上想葉延冰,對自己這個女婿還是滿意的,放心的。但對另一個“女婿”就不那麼放心了。陳超在離開司令部大樓往後院走的時候還在想這個問題,爲什麼聽到鄉黨聽來的一個傳言就如此緊張?說來也奇怪,要說了解,陳超覺得他了解龍謙比了解葉延冰深的多。自陳家崖起,與龍謙單獨的深談就不知道有過多少回了。龍謙走到這一步,他是最深的見證人,某種意義上,比葉延冰這些他的老部下看的更爲真切。對於龍謙的野心,陳超既不反對,更不擔心了。這些年龍謙一直保持着冷靜的頭腦,冷靜地判斷形勢,冷靜地制定對策,沒有一次失敗。

對,真的沒有一次失敗。之前所擔心的所謂冒險,事後看來都是絕妙,比如率領千餘人馬北上勤王。在陳超看來,被官府招安沒錯,但替袁世凱賣命就糊塗了。結果呢,勤王一役奠定了蒙山軍獨霸山東的基礎。第五鎮奉調南下,很多人認爲這是朝廷對蒙山軍動手的信號,主張武力對抗,逼迫朝廷收回成命。據葉延冰事後“招供”,軍中將領曾有製造一場兵變血洗濟南威逼朝廷的計劃,但被龍謙所制止。他認爲還不是公開與朝廷翻臉的時候,即使計劃成功,也會在山東嚴重喪失民心,屬於得不償失之舉。遂在儘可能安排妥當的情況下率軍南征了。現在看來,山東一切照舊,朝廷也沒有第五鎮開拔後將北洋軍派進山東。

陳超就此事獨自琢磨過無數回,假如換了自己,能不能如龍謙一般冷靜等待時機?雖然不懂軍事,但接觸久了,陳超也曉得做實力上的對比了,龍謙控制的軍隊實際已有三個鎮。如果願意,山東可以在一個月內再拉出一個鎮來。武器有,兵員更有。真與北洋開戰,未必沒有勝算。但龍謙仍選擇了忍耐,而且做好了蒙山軍主力長期不得回返的準備。

反清是肯定的了,不肯定的是時間。究竟什麼時候才亮出他真正的實力?就像一條毒蛇潛伏在黑暗裡,靜靜地等待給獵物致命的一擊。這個比喻好像不那麼妥當,陳超在邁入院門時搖搖頭,苦笑了下。

這就是對龍謙不放心的緣故了。他心機太深,對於局勢的洞察有一種可怕的準確。這種人。就是史書中書寫不絕的梟雄。梟雄。有幾個會將家庭放在心上?

正屋屋檐下一盞電燈的照耀下。龍謙長子龍振華站在屋前的臺階上仰着臉看天,陳超叫了一聲,孩子竟然沒聽到。陳超過去摸摸外孫凍得冰涼的臉蛋,“振華。看什麼呢?”

“姥爺,我看星星呢。”

“星星有什麼好看的?也不嫌冷。你娘呢?跟姥爺回去吧。”說着抱起振華,回了屋子。

堂屋明亮的燈光下,陳淑正在看一封信。坐在對面椅子上的尤氏懷裡抱着陳嫺的兒子葉小濤。

“叔父,”

“是他來的信?信上說什麼?”

“一切都好。他在江西臨江府,他問叔父和嬸孃的安。”陳淑將信遞過來。

陳超沒有接,“那就好。聽寧時俊說,他那邊還是有些問題,兵士們思歸心切啊。”

“朝廷做事不公道。”尤氏道,“仗已經打完了,爲啥不準大軍回來?”

“婦道人家懂什麼!”陳超覺得老妻自來了濟南後越來越變了,“外面的事少關心。淑兒,這麼冷的天。振華在外面凍着你也不管。”

“還不是他老子。”陳淑瞧了眼兒子,“看了他老子畫的星圖,非要讓我教給他那些什麼星座的位置,我哪裡會?”

振華從小就聰慧異常,識字早,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偏偏龍謙很是鼓勵兒子發問,允許他對所有感興趣的問題發問,並且儘量給予解答,比如爲什麼會有春夏秋冬?爲什麼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面落下?這些在陳淑看來天經地義的東西龍謙卻花很大力氣給兒子講解,還動手編了一本小冊子,算是科普類的小冊子吧。一頁頁寫了答案的紙訂起來,便成爲了別具一格的家庭教材。連着陳淑都開始反覆閱讀這個小冊子了。

“你老子的書上沒有講嗎?”

“爸爸給我畫了星圖,還說每個季節星座的位置都會變,我不知道對不對,姥爺你知道嗎?”振華說着拉了陳超的手,要陳超指給他看。

“哈哈,姥爺可不懂天文。等你老子回來再問吧。”陳超摸了摸振華的腦袋,“淑兒,龍謙的教育方法別具一格。擱在過去,這就是格物致知,是正當學問,不要干涉孩子的好奇心。對了,延冰會來吃飯,你告小嫺一聲,她在吧?”

“下班了。領着興華玩呢。俺這就去。”

陳淑離開堂屋,陳超決定不跟尤氏提起許家小姐的事了,老倆口閒聊了幾句年貨購買的事情,葉延冰過來了。

“延冰,都在議論汽車廠的事,咱們真的能造汽車了?”尤氏問道。

汽車對於濟南的民衆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越來越多的汽車出現在濟南的大街小巷,但都是官府和軍隊的,私人的還沒有。不過,因爲第五鎮司令部有用於傳達軍令的好幾部轎車,尤氏不止一次坐過。

“能,有啥不能的?只要學了技術,咱們就能造出來。”葉延冰笑道,“之前還能想到用上電燈?現在濟南城的百姓不是越來越多的人家申請安裝電燈了?”

“是這個理。不過,還是人家洋人能耐。”尤氏將兩歲的葉小濤交給葉延冰,孩子卻認生,不願意到父親手裡,掙脫了回到外祖母的懷中,“你看,整日忙,兒子都不認你了。”尤氏埋怨道。

“延冰哪有時間嘛。對了,你說,造出汽車幹什麼?那東西可金貴。”陳超慈愛地看着葉小濤,這孩子遺傳了父親的俊朗,粉團般可愛。

“幹什麼?用處大了。比如運兵,從沂州到武定,當日即可抵達。司徒參謀長便說過,軍隊的戰鬥力在於火力加速度,有了汽車,行軍速度可就快多了。便是運彈藥給養,不比騾車強?”

“那麼個小車,能拉多少人?”尤氏以爲造的都是那種坐兩個人或四個人的轎車。

“不是那種車,是用來拉貨的大車……”

正說着,陳嫺和陳淑回來了,“今兒不走了?平亂結束了,姐夫他們該回來了吧?可是爲什麼還發了那麼多的軍服給南面?下午宋處長去,將廠裡的存貨全都搬空了。看樣子過年俺們也不能歇了。”

“不走了,明天早上回去。”葉延冰看了眼妻子,“是嗎?嗯,據說那邊挺冷的。打仗,訓練,軍服破的快,正常的補充吧。”

“過年你回不回來?”

“不回來了。要組織一次對抗演習,我是總指揮,走不開。”葉延冰歉意地看了眼妻子。

“沒事,好好練你的兵吧。”陳嫺大氣地一揮手,“反正俺也歇不成了。”

ps:

快月底了,手裡有月票的兄弟給阿龍鼓勵下如何?

第34節 清廷第34節 大勢三第39節 第十鎮第7節 政府第18節 新華源第7節 許思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3節 大勢二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6節 孫娟們一第37節 大勢六第3節 端方第3節 初戰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2節 北京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國會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阻擊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9節 戰長沙二第6節 諜戰第28節 招商會四第4節 周毅二第10節 升允第9節 彼得堡五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9節 北京九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司徒均第4節 破莊四第32節 沂州一第11節 伍廷芳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8節 平叛之後第5節 膠州灣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整編第21節 敗露第14節 新局面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9節 大勢八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3節 動員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6節 比武放對第17節 股份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30節 變化六第24節 縱論二第9節 阻擊二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5節 變化一第9節 別離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5節 末日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節 要塞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節 潘亮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7節 起步第2節 繼位爲誰第17節 股份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2節 政治版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4節 清廷第13節 阻擊六第7節 這一仗一第2節 要塞二第6節 軍餉第7節 孫娟們二第3節 抗洪三
第34節 清廷第34節 大勢三第39節 第十鎮第7節 政府第18節 新華源第7節 許思一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3節 大勢二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6節 孫娟們一第37節 大勢六第3節 端方第3節 初戰二第14節 文尼察第12節 北京二第14節 根據地的變遷二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2節 陳超的思考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國會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阻擊三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9節 戰長沙二第6節 諜戰第28節 招商會四第4節 周毅二第10節 升允第9節 彼得堡五第35節 社會調查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19節 北京九第2節 國會二第2節 司徒均第4節 破莊四第32節 沂州一第11節 伍廷芳第12節 楊士驤二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18節 平叛之後第5節 膠州灣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13節 橡膠危機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整編第21節 敗露第14節 新局面二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9節 大勢八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3節 動員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6節 比武放對第17節 股份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30節 變化六第24節 縱論二第9節 阻擊二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5節 變化一第9節 別離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4節 春節三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5節 末日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2節 要塞二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8節 榮軍農場第3節 潘亮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7節 起步第2節 繼位爲誰第17節 股份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12節 政治版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4節 清廷第13節 阻擊六第7節 這一仗一第2節 要塞二第6節 軍餉第7節 孫娟們二第3節 抗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