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條件

次日,龍謙在陝西省府接見了早已等的不耐煩的史密斯特使。英國人在當了兩百餘年世界老大所養成的驕傲再次受到了挫折。史密斯在等候龍謙接見的數日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這點。

會談是直率的,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開門見山。龍謙坦率地對史密斯說,“我領導的政府願意爲世界和平的實現做出努力。德國軍隊在歐洲表現出的殘暴令我深感震驚。前不久,威爾遜總統派來的豪斯特使曾與我進行過坦承有效的交流,我完全理解美國人民對歐戰規模的擴大,慘重的傷亡以及對無辜民衆帶來的巨大傷害持有的人道主義的擔憂。在目前的情況下,大概只能以戰止戰了……”

當顧維鈞將龍謙這番話翻譯給史密斯後,英國人心中一喜,“尊敬的總統閣下,我能否這樣理解,您領導的政府願意加入協約國正義的事業?”

“是的。您理解的完全正確,”龍謙肯定地說,“但是,要說服我的人民,特別是國防軍,很難,”龍謙看了眼坐在一旁撫摸着下巴沉思的封國柱,“您應該知道,中國與德國,華軍與德軍有着傳統的友誼。儘管我們爲了表示中立的態度曾與德軍在青島打過那麼一小仗。歐洲的戰火距離中國很遙遠,如果議會的先生們問我,國家並未受到安全方面的威脅,爲什麼要將中國軍隊派到遙遠的歐洲打仗呢?我很難回答。不。尊敬的特使先生,您不要講所謂的正義事業,在國會絕大多數議員眼裡。德國是中國可靠的朋友。”

史密斯知道對方要開出條件了,這很正常,沒有一個國家會“無私”幫助地別人打仗,“總統先生,德國給予中國的東西,我們同樣可以給予。”

“那好極了。”龍謙哈哈一笑,“這樣的話我們就好辦了。”

“您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方總理已經向您闡述了我們的原則。我基本同意方總理的意見。史密斯先生,如果您可以代表協約一方。那麼我建議由一個小型的委員會跟您進行具體的磋商以確定一些細則。我很忙,領導一個被英國在內的強國壓榨剝削了近百年的東方大國實現民主富強是一件艱鉅的任務,您在西安遊玩的幾天裡,我去了陝北。那裡的貧困不是您所能想象的。爲此我感到責任重大。請您理解。”

史密斯眨眨眼。“我對您領導的政府在短短几年內帶給中國的文明進步表示欽佩。我需要您關於中國參戰的細則,這是我國政府深爲關切的。”

“什麼樣的細則?”

“比如,您可以派出多少個師?何時派出?”

“這個問題,恐怕還爲時過早吧?史密斯先生,您能否代表您的國家乃至協約一方?”

“這要看什麼性質的問題……”

“問題有兩方面,其一是關係到我國民衆的自尊心方面的,這也是先決條件。具體地講,比如關稅和租界,以及庚子尾款問題。如果協約方視中國爲平等的夥伴。這些問題就很好解決了,難道不是嗎?其二是具體的困難,中國要將自己的軍隊派到歐洲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國很窮,而歐洲的戰爭特點又是如此殘酷。我想這樣吧,如果貴方能夠解決我國政府及民衆關係的先決條件,具體的問題,我們可以慢慢談。反過來講,如果貴方不能滿足我們的合理要求。其餘的問題也就不必要談了。”

史密斯沉默了。他來華之前曾奉阿斯奎斯首相之命訪問了美國,見到了威爾遜總統以及剛回國的愛德華.豪斯。從豪斯那裡已經得知了中國人的基本態度。並且討論了中國如果參戰可能發揮的作用。愛德華.豪斯認爲中國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是打消了俄國對於遠東的擔憂,爲此,俄國可以從遠東再調20個師出來。第二,中國可以援助俄國糧食、彈藥以及其他的軍需品。雖然中國的工業還很弱小,但他向史密斯保證,中國可以向俄國提供他們急缺的槍炮、炮彈以及軍用卡車,這些東西美國都有,但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可以更方便地援助俄國。而目前,特別在今年這個關鍵的年份,美國政府必須有所顧忌。第三,中國至少可以派出30個師的軍隊。豪斯強調,中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其戰鬥力不需懷疑,他們擊敗日本已經是最好的證明。30個師雖然不是決定性的力量,但在目前的情況下,每一個師都是極其寶貴的。

史密斯回到英國後,在倫敦,英法俄對史密斯的美國之行進行了專門的磋商,俄國人最爲心動,他們迫切需要中國立場的確定,他們更需要中國的物資,尤其是糧食。

對於中國人開出的條件,英法俄三國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首先是庚子賠款。無論中國加入哪一方,這部分款子都拿不到了。中國加入德奧,自然不會再給他們。中國加入協約,也不能向中國索要賠款了。在目前的情況下那點錢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這一條不是問題。關稅方面,阿斯奎斯首相認爲既然美國人不在意將關稅自主權交還中國,我們不應考慮此項。因爲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是美國。所以這一條也無所謂。剩下的就是租界問題了,英法在此問題上卻表現出強硬的立場,那就是不能將租界取消,細節問題可以談,但不能取消。

在這次會議上,三國更主要談了中國出兵的問題,英法需要這30個師,當戰爭成爲一種殘酷的數字遊戲,每一場戰役都消耗幾萬幾十萬生命的情況下,30個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品。但俄國希望中國將軍隊直接投放自己的戰線。俄國更需要這30個師。

這個問題未取得結果。但前線的情況不允許拖延更多的時間了,阿斯奎斯決定授權給史密斯,派他立即出訪中國。無論如何要將中國拉到自己的陣營來……

“尊敬的總統先生,除了租界問題需要進一步磋商外,其餘問題可以滿足貴方的要求。現在我需要您具體的承諾,中國何時可以出兵?第一批可以派出多少個師?”

“爲什麼不能歸還租界?”封國柱忍不住問了一句。

“元帥先生,”史密斯看着軍裝筆挺的封國柱,“這同樣涉及尊嚴問題,需要一個過程。請您相信。英國政府是有誠意來解決租界這個歷史形成的問題的。當中國成爲英國的戰爭盟友,政府說服民衆就容易多了。”

“治外法權必須取締。”龍謙沉聲道。“租界的爭議可以擱置。但治外法權不能繼續下去了。實話對您講吧,這個問題國會反應強烈,即使沒有歐洲戰爭,我們也準備單方面終結。”

“這個。請允許我向我國政府報告。總統先生,我們可以進行實質性的商談了嗎?”

“我理解您的心情。我可以對您做出承諾,在簽署協定後,我們將着手動員及編組部隊。最快的話兩個月至七十五天,第一批部隊即可出動。但方向是俄國而不是西歐。我的參謀部給我的意見是俄國戰線更爲危急。如果俄國崩潰,這場戰爭就危險了。”

“您說的第一批部隊是多少?”

“一個轄15個師的集團軍。在此之前,需要進一步的磋商,我建議我們進行一次多方會談,以確定出兵的細節。”

“我同意您的建議。您希望在哪裡談呢?”

“美國。”

“我注意到您剛纔說的‘第一批部隊’。您的第二批部隊什麼時候可以準備好?”

“這要看談的情況。”龍謙嚴肅地說,“鑑於俄國在物資供應上存在巨大的困難,我們初步決定遠征軍的彈藥補給將直接由國內供應。但中國的工業基礎還很薄弱。雖然近年有所進步,但比起俄國尚多有不如,我們希望盟國在這方面提供實際的幫助。在解決一些關鍵的瓶頸後,後續部隊不是問題。這方面我們有着巨大的優勢。”

“那麼可不可以這樣,我們預定在6月1號在華盛頓會商有關細節。相關的協定也在那次會議上籤署。而貴方第一批軍隊,那個轄15個師的集團軍最遲在7月1日前出動?”

“我認爲可以。”

“非常感謝您的神聖承諾。對於人類歷史的責任將我們連在了一起。我將用最快的速度回去向首相彙報您的決定。”史密斯一刻鐘也不願意耽誤了。

“很好。請您通知俄國方面派能夠決定有關我國軍隊使用方向及方式的軍方人員參會。有關遠征軍的軍事問題需要跟俄國進行磋商,當然是原則性的。如果確定使用原則。具體的細節我們可以直接跟俄國談。”龍謙提了一個要求,史密斯痛快地答應了。

龍謙跟史密斯一同返回了北京。史密斯將從天津走海路返回英國。龍謙則開始了參戰前的準備,首先是國會,5月1日,龍謙向參議院國防委員會報告了與史密斯會談的內容,國防委員會成員們接受了總統的建議,同意中國“適度”參戰。關稅自主、取消庚子尾款的賠償不僅改善財政緊張的狀況,而且將極大地振奮民心。取締治外法權也是外交的重大勝利。龍謙所說的“細節”不是協約國對軍費的支援,而是協約國對中國工業化基礎投資的支持,設計到電力、機車車輛、造船及大批機械加工機牀的投入,龍謙認爲美國會滿足中國的要求,這部分投資如何實現,需要成立一個有軍方參加的委員會細緻研究。

時間很緊迫。龍謙在取得國會的支持後,連續召集了幾個專題會議研究參戰問題。首先是六月初華盛頓會議的人選,龍謙決定委派方聲遠帶領一個有軍方人員參加華盛頓會議。除了以正式外交文件來解決有關關稅、歷史賠款及治外法權等涉及主權的問題外,更爲關鍵的是要藉機索取一些好處。中國的工業化已經起步,現在是什麼都缺,但除了技術,關鍵的還是電力、交通、採礦和機械加工上的巨大差距。所以,龍謙指示政務院組織一個有工業、財政、水利、交通、鐵道、兵工總署及總參謀部組成的委員會,根據國會批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大綱,搞出一份援助清單。請求協約國以及已經決定加入協約方的美國予以滿足。除了求援外,龍謙還要求政務院擬定一份援助俄國的方案,主要是糧食和輕工業品。這部分援助並非免費,而應當衝抵他們在重工業方面的投資。

龍謙指定司徒均總長參加這個代表團,擔任副團長。司徒均的任務是在華盛頓會議上與俄國軍方就中國遠征軍的使用原則進行磋商。龍謙強調,遠征軍可以接受俄國統帥部乃至某個方面軍的指揮,但必須集中使用於某個戰場而不是分割使用。相關的後勤供應問題也要將原則定下來。

“會滿足我們的要求嗎?”龍謙自問自答,“我認爲會的。這個時候他們別無選擇。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借歐戰的良機爲我國工業化的實現奠定基礎。一句話,用國防軍的犧牲,農業和輕工業的付出來換取重工業。如果失去這個機會,我們依靠農業的積累來建設工業化將困難的多。”

最後就是遠征軍的組建了。首先是統帥的人選必須確定下來了。5月4日,國防部長王明遠上將奉龍謙之命召集秘密會議,確定由中央軍區司令官葉延冰上將出任遠征軍第1集團軍司令官,北方軍區副司令兼第9軍軍長熊勳中將爲副司令官,中央軍區參謀長薛曉才少將爲參謀長。選調第5、第7、第9、第12、第16軍、北方軍區獨立騎兵師、總參直轄重炮兵第1師共14個師組成遠征軍第1集團軍。

從部隊的選調看,北方軍區調用了三個軍另一個騎兵師,西北及中央軍區各調集了一個軍。總參將僅有的兩個獨立成建的重炮兵師也派出了一個。

5月8號,遠征軍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相關部隊正式轉隸該集團軍。龍謙連續兩天會見遠征軍第1集團軍主要將領,就出國作戰的相關問題與葉延冰、熊勳、薛曉才、高虎子等人進行溝通。

部隊集結隨即開始。整個五月份,北方僅有的幾條鐵路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實施了軍事管制,總參重炮1師,第7軍及第16軍通過鐵道線向哈爾濱地區運送。()

第12節 回國三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0節 範德平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5節 寧時俊二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5節 江雲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6節 戰與撤第3節 動員第5節 楊度第6節 等待第6節 隨營軍校第40節 考察第42節 轉機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6節 王明遠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8節 戰長沙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40節 周馥二第16節 整編第9節 兗州行三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繼位爲誰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6節 新局面四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5節 七月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節 等待第29節 變化五第7節 蔣繼英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4節 破莊四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8節 終戰協定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節 繼位爲誰第9節 國慶日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節 破莊四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32節 出征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20節 中興實業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9節 戰長沙二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32節 驚變第37節 起步第18節 十月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節 春節二第4節 無錫二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節 蒙山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2節 破莊二第4節 監獄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8節 湖北第32節 大勢一第3節 要塞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8節 陳家崖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3節 周毅一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
第12節 回國三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20節 範德平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5節 寧時俊二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5節 江雲第4節 破莊四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6節 戰與撤第3節 動員第5節 楊度第6節 等待第6節 隨營軍校第40節 考察第42節 轉機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6節 王明遠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28節 戰長沙一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40節 周馥二第16節 整編第9節 兗州行三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繼位爲誰第2章 第一節陳嫺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6節 新局面四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5節 七月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9節 張前村談判一第6節 等待第29節 變化五第7節 蔣繼英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23節 春節前一第4節 破莊四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8節 終戰協定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節 繼位爲誰第9節 國慶日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4節 破莊四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32節 出征二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20節 中興實業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9節 戰長沙二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32節 驚變第37節 起步第18節 十月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3節 春節二第4節 無錫二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35節 社會調查第3節 蒙山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2節 破莊二第4節 監獄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8節 湖北第32節 大勢一第3節 要塞三第7章 第一節北進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8節 陳家崖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3節 周毅一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