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晉銜與調職

哈爾科夫戰役之後,7月初,龍謙在北京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軍事問題。擬定的議題有三項,第一是俄國戰局,認爲俄戰已進入了新階段,國家的對俄戰略要做全方位調整,戰略目標以協助俄國打擊德奧同盟國爭取獲得外交、經濟、國防更有利地位轉爲鞏固大俄羅斯政權並建立一個與中國長期友好並在政治軍事經濟上依賴中國的新政權。第二是一批高級將領的褒獎和晉升;第三則是下一步國防重心、軍隊頂層機構的設置及部分軍方人事調整。

開幕式上,龍謙明確講道,隨着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國防體系肯定要做調整,但這次只是務虛性質,遠征軍還在俄國打仗,西歐的戰爭還在進行着,不宜遂行改變現有的機構,一切等和平實現後再做。但討論和研究是必要的,難得把這麼多高級將領聚在一起,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特別是各軍區的同志,平時來北京機會不多,當面談,當面爭論總比拍電報強嘛。

會議共進行了七天。前三天分析研究了俄國戰局的發展走向和國防重心的調整,由總參謀部主持。後三天研究了國防機構的建設和調整,由國防部主持。最後一天範圍擴大了,政務院、國會兩院的主要首腦應邀參會,由龍謙親自表彰晉升了一批高級將領,並宣佈了人事調整方案,最後做了總結講話。

整個會議龍謙只在一頭一尾出席了。但期間他按照老習慣設家宴宴請了外地赴京的將領們。

對於俄國戰局,會議形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爲分裂俄國對於中國有着深遠的意義。利益極大。因此應大力支持大俄羅斯國,特別在現階段,遠征軍的任務是殲滅或重創布黨紅軍主力,但不應徹底打垮之。具體的戰場選定,戰役指揮應交給遠征軍總部負責。總參謀部的意見是大俄羅斯國重心應東移,不應平分兵力,彼此失顧。

對於中國的國防重心。軍方几乎都是激進派,主張繼續擴大疆域。收回歷史上失去的權益和領土。具體方向上卻分成了南進、西進和北進三派。以胡宗玉爲代表的南進派認爲應乘法國無暇東顧之際扶持越南的獨立。這派的理由是北進和西進在經濟上均是投入,收益暫時看不到,而南進則不然,投入小而收穫大;西進派以封國柱爲代表。認爲西北歷來是中國的軟肋,不知有多少中央政權的垮臺來自西北的變亂。現在新疆仍然存在不穩定因素,既然俄國開放了中亞,這是千載難逢的時機,俄國的分裂使得他們無力南顧,不乘此良機西進則會遺恨千古。主張第一步徹底肅清新疆分裂勢力,然後進兵漢唐故地,擴土開疆,徹底解決西北問題;北進派以程二虎、張作霖爲代表。認爲乘機驅逐日本、收回遼南權益並相機奪取海參崴是最好的選擇,這種情況下,大俄羅斯國不敢說什麼。日本絕非中國的對手,別說遠征軍了,只要動員北方軍區、中央軍區及衛戍區的兵力就可以將日本徹底趕出中國領土。

會議對此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

對於國防機構的設立和調整,一部分人提出了應設立陸軍總司令部。既然設立了海軍司令部和空軍司令部,而總統一向主張陸海軍協調發展,以國防部和總參代行陸軍指揮權似乎不那麼順。不可避免地帶出了軍事機關的地位級別問題。現在的情況是國防部、總參謀部和聯勤總部三總部爲最高。其中國防部管人事和經費,總參管作戰、訓練及軍事教育。聯勤總部管後勤。但聯勤總部的地位似乎低於國防部和總參。總參下面又設了好幾個兵種部,比如炮兵、工程兵、通信兵,而這些兵種部的人事和經費卻又被國防部管着,成了雙重領導,扯皮推諉效率低下的問題日益嚴重,如果設立陸軍總部,即可將相關兵種部納入陸軍總部,管理就順了。另外,大軍區和兵種部的關係也比較亂,總體上嫌兵種部指手畫腳,幾位軍區司令官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但設立陸軍司令部則嚴重影響國防部的地位,所以主持會議的封國柱元帥很不高興,司徒均勸慰,既然總統擬定了這個題目,就讓大家說嘛,最後不是有總統把關嘛。

對於預先放出的晉銜之風,參會的將領們更爲關注,建國之後實行軍銜制以來,軍銜成爲和職務平行的“名位”,由於建國以來對外的一系列勝利,軍人的地位極高,特別是軍官受到了極大的尊敬,軍官的職務看不出,但軍銜卻擺在那裡一眼就看得到。所以晉銜的慾望不次於晉級,何況軍銜和職務是掛鉤的,有編制軍銜一說,什麼職務配什麼軍銜,大致不亂。軍銜制實行之初,編制軍銜定的相對低,全軍只有那麼幾個上將,都是國防軍的元老級人物。但參加歐戰後大家的視野開闊了,與外軍交往也多起來,同樣是軍長,人家是中將,自己是少將,感覺到低人一等。要求與世界主流接軌的呼聲一直在。而且,國防軍高級將領晉銜卡得很嚴,非戰功難得晉升,晉銜的將官們多出自山東之役及俄戰,讓無緣參戰的將軍們大有意見,比如藍心治、胡宗玉、程二虎等人尤爲如此。這次軍事研討會上二人便強烈要求赴俄參戰,遭到了封國柱和葉延冰的訓斥——都去俄國打仗,大軍區誰管?兵誰練?

他們情知遠征軍諸將肯定又要“佔便宜”了,沒得辦法,誰讓人家有實戰機會呢?熊勳因羅馬尼亞戰役而晉升上將,吳佩孚因波東戰役而晉升中將,這一次還不知有多少人沾光呢。

胡宗玉知道封國柱肯定知道內幕。作爲主管人事的國防部長,封國柱肯定曉得方案的詳情,於是私下向封國柱瞭解情況。遭到封的訓斥——總統的性格你不知道?打聽這些幹什麼?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跑不了。不是你的也爭不來。

直到最後一天,由龍謙首先宣佈了高級將領的晉銜。

遠征軍總司令王明遠不出意料地晉升爲陸軍元帥。

晉升吳念、程二虎、藍心治、胡宗玉、瞿鴻翔、曹錕、馮國璋七人爲陸軍上將,範德平、薩鎮冰爲海軍上將。

晉升杜三立、黃錦輝、蔣方震、丁小富、閻樹林、張作相、薛曉才、郭海昌、高虎子、張孝準、蔣存先、蔡鍔、遲春先、韓子英、樑華達等15人爲陸軍中將,晉瑞功、姜義柳、李準、黎元洪爲海軍中將,隆鴻淵爲空軍中將。

一批戰功卓著的准將和上校被晉升爲少將、准將,由各軍區、總部機關及遠征軍總部宣佈並晉銜。

委任王明遠元帥爲國防部長。委任封國柱元帥爲遠征軍總司令官,兩位最爲龍謙器重的國防軍巨擘再次做了對調。這不能看做是對王明遠的“貶斥”。反而是對王明遠的重視。遠征軍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戰果,他的使命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付布黨紅軍,封國柱足夠了。

龍謙脫稿解釋了晉升的原因:功績。完全是功績決定的。功績不獨來自戰場,管理和訓練同等重要。幾位由中將而晉升上將的同志,在各自的崗位上爲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理應晉升。大軍區司令、海空軍副總司令的編制軍銜都靠上了上將,完全是按規定辦事。龍謙特別提了兩個人,第一是範德平,認爲在俄國建立了卓越功勳,理應得到晉升。其二是薩鎮冰,輔佐方時俊司令在海軍建設上功績卓著。完全配得上上將軍銜。一些該晉銜的沒有升,自己去找原因。當然,可以申述。也可以跟我講,但如果就此鬧情緒,對不住,我是不理的,不像話的,我就剝了他的軍裝。總之。要珍惜榮譽,經常地想一想。自己的貢獻配得上肩章上的星星嗎?

對於國防重心的確定,龍謙沒有明確指向,他說大家討論的意見都看到了,很受啓發。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今天先不定,大家繼續思考。

對於國防軍最高管理機構的調整,龍謙認爲目前情況下海空軍力量與陸軍相比還嚴重不對等,國防軍還是以陸軍爲主,成立陸軍總部暫時沒必要,國防部就是陸軍總部嘛。等海空軍發展到一定水平,陸軍司令部是要成立的。

關於總參下屬的兵種司令部,龍謙認爲利大於弊。不僅不能取消,而且應當加強。兵種司令部和大軍區是平級,在訓練上有權指導檢查各軍區,特別是炮兵、通信兵和工程兵,但兵種部直轄的部隊,比如由總參直管的重炮師,可以下放到軍區管理,這樣比較順一些。政府機構分條條和塊塊,軍隊也一樣,軍區就是塊塊,兵種部就是條條,各有各的作用。實踐證明,兵種部對於特種兵建設是有巨大貢獻的,要做的是進一步理順權利和義務,儘量將責權利明確下來,總參謀部應加強研究,理順關係。

接下來,封國柱宣佈了人事調整方案。這是他離任前最後履行國防部長職責了。

以樑華達爲鐵道兵司令,黃錦輝爲炮兵司令,騎兵出身的蔣存先接替張孝準爲工程兵司令,一直負責海軍基地建設的晉瑞功被任命爲基地司令官。新設了防化兵司令部,以張孝準爲防化兵司令,應對歐戰普遍使用的化學武器。特別加強了海軍和空軍的建設,抽調了一大批陸軍准將和少將到海空軍。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範德平被任命爲海軍第一副總司令,成爲了方時俊的第一副手。

各大軍區司令也有重大變動:石大壽奉調回國,出任西北軍區司令官,任命胡宗玉爲北方軍區司令官,藍心治爲西南軍區司令官,瞿鴻翔爲東南軍區司令官,韓子英爲衛戍區司令官,曹錕爲南方軍區司令官,高虎子爲中央軍區副司令官代理司令官。

軍區司令官們的崗位再次調整了。其中率16軍在俄國作戰但戰功並不算出彩的高虎子一躍而升爲大區司令,但此刻他還在回國的路上。

曾率部挺進西藏的曹錕被晉升上將並出任大區司令,打破了國防軍傳統。他是第一個非蒙山系將領出任大區司令的,這對於消除派性隔閡具有重要意義。而馮國璋、吳佩孚、蔡鍔、徐樹錚等人蒙獲重用更是信號,標誌着北洋系徹底融入了國防軍。

遠征軍指揮機構及主要指揮官也做了調整,委任熊勳上將爲遠征軍副總司令兼第1集團軍司令官,程二虎、吳念分任第2、3集團軍司令官,薛曉才爲參謀長,徐樹錚爲副參謀長。

北方軍區司令官程二虎如願以償地接替了回國的石大壽被派至了俄國戰場。

國內對熊勳建議調更多的部隊入俄實戰極爲重視。批准調第6、13、18軍及鐵道兵第4師入俄,替換第16、15軍及鐵道兵第2師、重炮兵第1師回國。遠征軍繼續保留3個集團軍的建制。

龍謙在會議最後的講話重點談了海空軍建設問題,他說,“現在我們還是陸軍當家,特別是在俄國內戰未息的情況下。陸軍的編制還不能縮小。但這存在很大的問題,看看在座將軍們的軍服顏色就行了,等遠征軍使命完結,我們將適當壓縮陸軍的規模,而擴大海軍和空軍的規模,軍費如此,人事亦如此。這次將在俄國立了大功的範德平調給了海軍,他還有些不願意,但經過我做工作。他轉過了這個彎子,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了。晉瑞功、黎元洪也一樣。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陸軍將領穿起海空軍的軍服,大家不要捨不得陸軍。要知道,下一場戰爭,或許就是海軍唱主角了,遼闊的太平洋,將是你們建立不世功勳的舞臺。現在我們的海軍還很弱,還不行。但我相信。隨着國家國防戰略的調整及經費的投入,我們會慢慢追上別人的。有人擔心自己打陸戰還行。搞不了艦船,這是錯誤的思想。不會沒關係,學嘛,只要你肯鑽研,就會成爲行家裡手。當初我們蒙山軍就幾百號人,連機關槍都沒見過,現在不是有了一支可以和列強角逐的強大陸軍了嘛。

“空軍也一樣。我們起步不算晚,但因爲我們工業的底子差,就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人家迅速追了上來,迅速超過了我們,人家一年可以造幾千架飛機,我們只能生產幾百架,讓空軍的人很鬱悶。商鳳春就多次這樣表示過,捨不得我們的飛機,對在俄國戰場巨大的損失表示心痛。不付出代價,怎麼能建設一支世界一流的空軍?熊勳將軍給總參的報告說的非常好,訓練永遠不能代替實戰。他說一個參加過幾場戰鬥老兵的作用抵得上好幾個新兵,這是真理,是真知灼見。陸軍是這樣,空軍也是這樣。和海軍相比,空軍與歐美強國的差距沒那麼大,隨着我們工業實力的增強,飛機的生產能力會成倍增加,所以,商總司令的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關鍵不是飛機的數量,而是飛機的質量和飛行員的素質,以及空軍的後勤保障水平。程建國給總參的報告說,飛機的出勤率一直超不過70%,也就是說,十架飛機中總有三四架在地面修理,這就是個大問題。今後空軍建設要抓住要點,將研製和訓練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擴大規模……

“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以及炮兵的建設還要加強,俄戰對於國防軍是一個重大考驗,我一直擔心我們的後勤是否供應得上,現在聯勤總部及鐵道兵、工程兵部隊交出了一份令我滿意的答卷,前線部隊所取得的每一場勝利,都有後勤部隊的功勞。王帥多次表揚了後勤,建議爲後勤官兵記功受獎,這是完全應該的。國內建設的擔子仍很重,下一步國防重心將放在西北,首先要將鐵路修到新疆去,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已經開工建設了,需要繼續加強工兵和鐵道兵部隊的建設……通信問題的重要性不談了,認識不到位的不多。但炮兵建設是一個新課題,還是暴露在俄國,黃錦輝分析了兩個獨立重炮師的作用,認爲組建獨立重炮師存在很多問題,作用不如想象的大。這是一個可以長期研究的軍事學術領域的課題,炮兵司令部要研究,總參更要專題研究。但炮兵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就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即部隊的編成將向着縮減步兵、增強特種兵的方向發展,向着組建合成軍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不容改變的趨勢。坦克已經應運於戰場,我們在烏克蘭也打了德國人的坦克,似乎很簡單,但這東西絕對是陸軍克敵制勝的銳利武器,千萬不要小看了它!在洛陽和太原的兵工廠,我們已經拿出了自己的坦克樣品,熊勳將軍很有創見,不僅仗打得好,對於裝甲兵器也有自己的心得,讓我很高興。不遠的將來,我們還會組建裝甲兵司令部……

“我知道政府和議會的先生們一定考慮到另一個問題,即軍費問題。現在因爲打仗,軍費開支非常高,客觀上影響了經濟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現在我們是研究軍事問題,但軍隊的將領們一定要關注經濟,關注民生,不能走窮兵黷武的路子。我們國家還很窮,儘管建國八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還是很窮,特別是農民的日子還很苦,據政務院有關部門的調研,農民的人均實際年收入還不足200元!這個現狀決定了軍隊不能任性,軍隊的編制不能率性增加,在俄戰結束後,我們將壓縮陸軍編制,下大力氣抓好預備役建設,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美國人在一年之內將軍隊規模從20萬擴至400萬,而且派至法國的完全由新兵組成的美軍部隊已經成爲對抗德軍的主力,其中的經驗,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學習……”

龍謙最後強調了紀律,“紀律是保證勝利的基礎。軍隊是最講規矩的組織,紀律就是規矩。經驗早已證明,一支部隊能不能打勝仗,不在於武器,而在於紀律。這些年國防部、總參謀部、聯勤總部下發的文件不少,那都是規矩,都是必須執行的紀律。但實際情況是總有些人不那麼當回事。自己喜歡的就執行,不喜歡的就敷衍甚至陽奉陰違。這方面的舉報不少了,一些直接送到了總統辦公廳。下一步三總部要加強紀律執行情況的檢查,嚴厲處分一批不守規矩的混蛋。各軍區,總部各機關也要嚴格自查!遠征軍在國外流血犧牲,留在國內的胡作非爲決不允許。還是那句話,不要以爲自己有資歷,有功勞就可以擺資格,不守規矩了,我跟你們說清楚,特別是蒙山軍出身的將領們,我是不講面子的,如果你犯了錯誤,就按錯誤處理,如果你犯了罪,就按軍法辦!

“和平已經不遠了,歐戰快要結束了,別看德國人在某些戰場仍保留着進攻的銳勢,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歐戰結束,世界局面將會出現新的格局,我們打贏了這一仗,爲國家,爲民族拿回了本屬於我們的一些東西,這是軍隊的光榮,更是全國民衆節衣縮食支援軍隊的結果。俄國局勢穩定後,遠征軍當然要回國,軍隊將轉入和平態勢,你們要適應這個新態勢,抓好訓練,大力支援經濟建設,繼續發揚蒙山軍的優良傳統……軍隊要支援地方,但不準干預地方行政事務!”

方聲遠、宋教仁、洪粵誠、陳超、唐紹儀等人列席了會議。政府及議會並不能干預高級將領的晉升調整,完全是軍隊內部事務。但幾個人幾乎同時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龍謙真的在第二屆任期屆滿退位,誰能掌控軍隊?龍謙可以揮灑自如地教訓軍隊,換做他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慮及隱患,方聲遠不必說,連洪粵誠也擔心起來。()

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5節 狄文父子第5節 要塞五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節 汀泗一第6節 戰與撤第18節 北洋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節 龍口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5節 平叛五第25節 計劃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0節 兗州行四第39節 周馥一第16節 肅奸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軍方第26節 俘虜們三第42節 轉機第2節 破莊二第6節 隨營軍校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2節 義軍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5節 方時俊第13節 新局面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8節 新華源第9節 天津三第15節 張作相第4節 陳超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節 陸軍整編第9節 整編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許思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戰與撤第11節 北京一第40節 考察第11節 大衛,叛逃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6節 彼得堡二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8節 連樹鵬第5節 太原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3節 平叛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分歧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6節 王明遠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7節 孫娟們二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4節 文尼察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8節 人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南京二第34節 新廠第7節 兗州行一第6節 許家第2節 司徒均第21節 外交第13節 北京三第2節 汀泗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2節 授勳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節 和平堡壘第39節 大勢八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0節 沈旦堡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0節 寺內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
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5節 狄文父子第5節 要塞五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節 汀泗一第6節 戰與撤第18節 北洋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3節 龍口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5節 平叛五第25節 計劃第14節 再戰李純三第10節 兗州行四第39節 周馥一第16節 肅奸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軍方第26節 俘虜們三第42節 轉機第2節 破莊二第6節 隨營軍校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3節 俄國戰略第22節 義軍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7節 龍謙與周馥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5節 方時俊第13節 新局面一第5節 聖旨到山東三第28節 招商會四第18節 新華源第9節 天津三第15節 張作相第4節 陳超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節 陸軍整編第9節 整編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2節 北京二第7節 許思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戰與撤第11節 北京一第40節 考察第11節 大衛,叛逃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6節 彼得堡二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8節 連樹鵬第5節 太原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3節 平叛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22節 貪腐案一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節 分歧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16節 王明遠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7節 孫娟們二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4節 文尼察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8節 人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5節 南京二第34節 新廠第7節 兗州行一第6節 許家第2節 司徒均第21節 外交第13節 北京三第2節 汀泗一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2節 授勳第11節 大衛,叛逃第3節 和平堡壘第39節 大勢八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10節 沈旦堡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10節 寺內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