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

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求追讀!)

一座寬大的車駕在衆多衛士的護衛下,在建業城中行走着。

道路上的行人紛紛避路,其中士人紛紛側目。

有些街道上的士人,認出了這車駕上坐的人正是孫權。

車駕上帷幄所擋,衆人無法看清車駕內孫權的神色。

但他們看着車駕所駛向的方向,有些知曉江東官場內情的士人心中一凝,江東這是又出什麼大事了?

否則何至於又去找那人?

自出了驃騎將軍府不遠之後,孫權的車駕衛隊就來到了一處寬敞的府邸之外。

車駕停穩的舉動,提示着車上的孫權,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待意識到已經到目的地之後,孫權的心中不由得嘆息一聲。

本以爲他已經不用如當年一般,爲那人所幫扶,但沒想到,如今兜兜轉轉還是來了此地。

時也命也。

孫權是個務實主義者,雖然心中有着不願,但如今江東再逢劇變,建業城中良臣寥寥,他所能一起討論國家大事的唯有這人了。

當年若不是這人,在孫策死之後,孫權根本無法順利收攬衆心,保守江東,更遑論有今日之貴。

在心中的這層想法之下,孫權起身邁出了車駕的帷幄之中,他仰頭看向了眼前這座府邸的牌匾。

“車騎將軍軍師張府”。

看到牌匾上所寫的車騎將軍四個大字,孫權只覺得刺眼無比。

車騎將軍是當初劉備表奏給孫權的官位,而自從決意與曹操聯盟後,孫權就捨棄了車騎將軍這個官位,接受了曹操所賜的驃騎將軍稱號。

在接受這個稱號後,凡是原本他將軍幕府內的臣子,都及時相應的更換了牌匾。

幕府衆臣中唯有身份最高的張昭一人,依然還保持着原來的牌匾不動。

這是張昭惱恨孫權不聽他勸諫,對其棄劉聯曹一舉的不滿。

孫權在看到這塊牌匾後,心中感到憤怒,但想到他如今有求於張昭,心中也暫時按捺住了憤怒。

孫權撇開眼睛,不再去看那塊牌匾。

他在左右的攙扶下下了車駕,往張府中大步而去。

這時張府外的侍衛看到孫權竟然突然來訪,他嚇得趕緊就要入內稟報張昭,但他的這個舉動卻被孫權所阻。

“勿驚擾張公,孤可自入。”

在阻止了張府侍衛稟報的舉動後,孫權也讓他的所有衛士都守在張府之外,他只帶着貼身親隨谷利一人入內。

年近四十的孫權腿腳不如年輕般那邊便捷,但面對着這座張府,他卻熟悉無比。

張昭的這座府邸,是按照當年孫策在吳縣賜給他的那座,原樣建造的。

裡面的佈局,建築風格,與在吳縣中的張府一模一樣。

少時的孫權,就曾奉其兄長孫策之命在張昭府中學習經書典籍。

對呆了數年的府邸,孫權又豈能不熟悉呢?

當孫權邁入張府中之後,看着埋藏在他少時美好回憶中的那種種場景,一種恍如昨日的感覺油然撲來。

時光荏苒,當年少年已經成東南霸主。

而當年被那名少年奉爲老師的名宿,也被這位東南霸主棄如敝屣。

沉浸在少時回憶中的孫權,一步步朝着張府內部走去。

一路上不少人認識他的張府中人都着急向他下拜,他卻一一不理,他徑直朝着他的目的地走去。

不停地穿過重重回廊,身邊景物不停閃過。

孫權只感覺自己的腿腳越來越便利,這時他感覺自己就像回到了少年時,懷抱着激動的心情,在他兄長的帶領下,去拜會那位他心中極爲敬仰的名士。

一樣的心情期待,只是當年是求學,如今卻是求救。

在走了許久之後,孫權憑藉着腦海中的記憶,終於來到了一處寬敞的大堂外。

這時他看了一位老者的背影,正跪坐在一座石座上一動不動。

望着那因爲蒼老而略顯佝僂,但卻熟悉無比的背影,孫權的心中閃過幾絲感慨。

他腦中想起數月前這位老者與他的激烈抗辯,孫權心中有了一絲愧疚。

孫權令身後的谷利原地等候,他放輕腳步走到張昭對面緩緩坐下。

而後他喚了一聲:“張師。”

自從孫權承繼江東後,這句張師他已經十數年不曾叫過。

而孫權的這句張師,也喚醒了在閉目養神的張昭。

當張昭聽到這聲十數年不曾聽過的聲音響起時,他睜開了他那雙蒼老的雙眼。

在看到是孫權後,張昭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失望。

他本以爲是另一位孫郎來喚他了。

“將軍。”

說完張昭正要起身對孫權一拜,但孫權卻示意其不用起身。

在阻止了張昭起身行禮之後,孫權猶如當年求學時解惑一般,問張昭道,“張師,今江東遭逢大變,局勢危急,還望張師教我。”

說完後,反而是孫權朝着張昭微微一拜。

孫權與張昭既是師徒,又是君臣,數十年的交情早已經讓兩人的感情深厚無比。

孫權無須費心試探張昭,孫權也無須告訴張昭何事。

因爲他知道執掌江東內政數十年的張昭,門生故吏遍佈江東,他能收到的消息,張昭也一定早收到了。

果不其然,在聽到孫權這麼問之後,張昭臉上一點訝異都無。

想起他方纔才收到的那個消息,張昭臉上也流露了痛惜之色。

他也是淮泗集團之一。

但面對着孫權的求問,張昭卻答道:“吾已老邁,將軍的國事自有呂子明爲將軍謀劃,何須我這一將入土之輩?”

張昭的語氣中隱含怨氣。

孫權聽出了張昭口中的怨氣,他知道張昭是在埋怨他當初不聽諫言,執意要背劉奪荊。

若早聽他所言,又何有今日之敗。

因當初惱怒孫權不聽諫言,張昭這數月來就一直對政務消極怠工,以此抗爭。

面對着張昭心中的怨氣,孫權也覺得自己有愧於張昭。

因此他再次對着張昭一拜道,“張師,當初是孤不聽你言,才遭此大敗。孤有愧。”

“然今時事危急,張公爲何不能暫棄私怨,與孤一起商討國事拯救時局呢?”

孫權的二拜並沒有讓倔強的張昭有所動容,他這次直接不再有所言語。

孫權本就因爲公安之敗而心情憤懣,如今他又見張昭在面對他兩拜致歉後,還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孫權不禁怒從心起。

他案住腰間的刀說道,“江東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爲至矣。

而君數次當面折辱孤,孤恐有一日會失手傷了君。”

孫權語帶威脅,再加上他捉刀在手的舉動,若是江東的一般臣子早就嚇得不知所措。

但張昭看到這一幕後,卻臉色如常,他不卑不亢地說道,

“昔太夫人、吳侯不以老臣屬將軍,而以將軍屬老臣,是希望老臣思盡臣節,使二主泯沒之後,有可稱述,以報二主厚恩。

而如今老臣意慮淺短,違逆將軍旨意,吾自己已經做好了,死後屍骸長棄溝壑的準備。

沒想到今日將軍竟登門對坐與老臣論政,老臣榮幸之至。

但臣愚心所以事國,志在忠益,畢命而已。

若將軍認爲吾會爲了榮華偷生,而屈服刀刃之下,那是大錯特錯了。”

張昭剛強,年近古稀之年的他,榮譽,富貴早就享受夠了。

現在半截身子入土的他,又豈會懼怕孫權的死亡威脅呢?

當張昭的話一說出口之後,孫權就知道他的威脅已經沒用。

但面對着剛強的張昭,他還是沒能下得去那個手。

孫權只能擲刀伏向張昭哭泣道,“昔年母親與兄長將孤託付給老師,老師今日難道真的要棄我而去嗎?”

見張昭軟硬不吃,孫權打算以情動之。

孫權音帶哭聲,張昭見孫權話語中提起了孫策,年老的他眼中一時迷茫起來。

當初張昭屢得北方士大夫書疏,書信中將穩定江東的所有功勞專歸美於他。

張昭本想密而不宣則懼有私,欲告知孫策則恐非宜,一時之間進退不安。

後來孫策聽聞這件事後,不禁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道:

“昔管仲相齊,一則仲父,二則仲父,而桓公爲霸者宗。今子布賢,我能用之,其功名獨不在我乎!”

時至今日,當年孫策爽朗的笑容,還深深刻在張昭的腦海中。

面對猜疑,那位從來沒懷疑過自己,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

面對勸諫,那位哪怕不用也會笑着稱讚自己,將江東所有大事一應交給自己處理。

自己在江東數次被孫權棄之不用,終歸不離不棄,爲的不正是償還當初那位的情誼嗎?

以他不輸王朗、華歆的名望,回到了中原,又豈會輸給他們呢?

因想起孫策,張昭那剛硬的內心不禁柔軟下來。

他看着眼前這個,他一步步輔佐長大的江東至尊。

他想起十數年前,那位好友臨終前氣若游絲的殷殷囑託,張昭最後只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仲謀可負,伯符何能忍心相負哉!

張昭這時眼中也帶上了些許淚花,他對孫權問道,“對於此事,子明是如何建議的?”

張昭此話一出,孫權高興地擡頭看望張昭。

張昭終於肯鬆口了。

孫權連忙取出呂蒙寫給他的信給張昭看,而張昭在看完後,臉上流露了沉重之色。

在沉思過後,張昭對孫權言道,“這時,子明可言退,然將軍不可退。”

聽到張昭如此說,孫權眼睛一亮,他急切的問張昭道,“張師此言何解?”

張昭答道,“子明是統兵者,所以他所言退兵乃是從兵爭方面來說。”

“於兵爭方面來說,公安這時士氣旺盛,而己方士氣沮喪,正如子明來說,公安已不可得,退兵是最佳方略。”

“然於國事來說,這時將軍若退兵,則是大大不利。”

“公安一戰,我軍連喪三員大將,若單單如此,只是將軍嫡系力量有損,退兵回江東纔是上策。”

“但在那一戰中,不僅公覆三將盡皆身隕,就是他們手下的士卒也幾乎全軍覆沒。”

“近萬江東精銳,至少有數百將校陣亡,那些將校大多出自江東各大世家豪強。”

“先前將軍爲了攻打荊州,徵調大量民夫糧草,已經引得江東各大世家豪強不滿。

如今公安一戰,更是令數百江東子弟身隕,如此損傷,那些江東士族豈會善罷甘休?”

“之前建業城中所流傳的種種謠言就是明證,江東士族對將軍不滿之心已起也。”

聽到張昭說到這後,孫權恍然大悟。

孫策當年平定江東,倚靠的是跟隨他南下的淮泗將領的力量。

而自從佔領江東後,因爲孫權遲遲打不下淮泗,所以淮泗集團的力量一直得不到補充,死一個少一個。

在這樣的情況下,江東軍隊中的格局就變成了:

主將大多爲淮泗將校或者宗親,但軍中的那些中層將校,則是大多由人數衆多的江東士族或者本地豪族子弟擔任。

誠然公安一戰,黃蓋三人的死對江東的淮泗集團來說是一個重創。

但數百軍中優秀子弟的生死,對江東本地世家豪族來說,又何嘗不是重創呢?

就算是被孫權視爲人生奇恥大辱的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也沒造成這種後果。

雖說那場戰鬥江東大敗,但死的人並不多,大多隻是孫權的近衛而已。

況且當時淮泗諸位名將大多皆在,是能彈壓得住當地士族的不滿的。

可時移世易,公安一戰,死的人太多了,打擊範圍太廣了。

情況不同,那自然就要採取不同的做法。

張昭接着說道,“當此時,內有江東士族不滿,外有淮泗力量大衰,將軍這時可以退兵,但決不能馬上退。”

“公安城外大軍多由江東各子弟兵組成。

若將軍令他們即刻回江東,一旦數萬大軍解散各回本家之中,江東各世家豪族頃刻間將兵力大增。

到了那時,心生不滿的江東世家豪族,難免會有動亂。”

“而若是將軍暫時將那數萬大軍留在公安城外,因江東兵力俱在前線,境內世家豪族無兵力可依託,暫時不足爲懼。”

“且爲了供給前方大軍,將軍還可藉機源源不斷抽取各世家豪族之糧草,借一步削弱境內不服之輩的實力。”

“而在這段時間中,老臣在建業爲將軍嚴查各江東世家豪族,將那些不服從將軍者,一一拔除。”

“如此之後,將軍再命大軍迴歸江東休養生息方是上計。”

聽完張昭的計策後,孫權不禁有豁然開朗之意。

什麼是老成謀國,這就是。

執掌江東大政數十年的張昭,可謂是最瞭解江東內政的一個人。

他的建議與呂蒙相比更爲全面,是站在保全江東整體穩定的角度上考慮的。

顯然,張昭的這副言論,也最符合孫權的內心。

孫權之所以痛心黃蓋幾人死去,之所以痛心近萬精銳灰飛煙滅,他怕的就是江東內部會因此不穩。

而張昭的這副謀劃,就可以打消他的顧慮。

但是孫權對這計策,覺得還有一點不夠完美。

孫權說道,“可是如今子明病重,公安城外軍心不穩。

我軍中目前並無其他大將,可以如子明一般安撫人心,如之奈何?”

公安城外軍心不穩,這是呂蒙想退兵的最大原因。

若是不能安撫軍心,那麼這一點對公安城外的江東大軍來說就是個定時炸彈。

而如今呂蒙隨時會病逝,這讓孫權很是頭疼不已。

在聽完孫權的這點疑慮之後,張昭看了一眼孫權,淡淡言道:“如今在江東中,唯有一人還可彈壓諸將,穩定軍心。”

聽到張昭這麼說,孫權瞬間好奇起來,他屈身向前問張昭道,“是何人?”

張昭哪怕心中不情願,但爲了大局他也只能說道,“那就是將軍你。”

聽張昭這麼說,孫權才反應過來,對呀,我怎麼把自己給忘了。

他執掌江東已經近二十年,論在江東中的威望,還有誰能比他更高呢?

張昭繼續言道,“將軍可親至前線統兵,換下子明。”

“將軍一到,諸將之心自然可安,諸將之心一安,大軍即安。”

“而將軍到公安,既可安定軍心,又可將江東大軍牢牢握在手中,不假於他人之手。

若江東突有動亂髮生,將軍亦可率大軍親回江東平亂。”

“吾則留在建業,爲將軍梳理內部,誅滅不臣。”

在張昭如此說完後,孫權的臉上終於浮現大喜之色。

有張昭出馬,如今江東內部暗流涌動的情況,一定能得到妥善的解決。

就猶如當初他初執掌江東時,張昭扶保他的一般。

他心中的一塊心病終於有了解決的辦法。

見孫權臉上有大喜的神色,張昭嚴正提醒孫權道,“將軍且記,正如子明所言,公安已不可得。”

“將軍此番去公安,只需穩定軍心,在江東內部穩定後,率軍迴歸休養生息即可。”

雖然張昭不看好孫權的統兵之能,但目前能代替呂蒙穩定軍心的也就只有孫權了。

而且孫權此番前去不是爲了攻,而是爲了守,這應該問題不大吧?

就是張昭的提醒,不知孫權聽進去了沒。

在最後,張昭主動對着孫權一拜,他對孫權言道,“若此危難江東安然度過,老臣唯有一求。”

此時孫權心情大好,他連忙扶起張昭道,“只要張師能助我安定江東,有何求,孤皆應允。”

在得到孫權許諾後,張昭懷抱希望言道:“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吳侯臨崩,呼老臣於牀下,顧命之言故在耳。”

“吾只願早日讓紹兒繼承吳侯之位,完成先主當年遺願。”

這是張昭能爲孫策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在聽到張昭的要求後,孫權的眼裡浮起了些許陰霾。

他本有心拒絕張昭,但想到他如今還需要張昭爲他穩定江東,他也只能暫時點頭同意。

之後孫權就立馬離開了張府,回將軍府安排入荊事宜了。

世事無常,當初糜芳使出反間計,本來想的是讓江東大軍不戰自亂,早日撤退。

沒想到,在陰差陽錯之下,此舉卻讓孫權與張昭二人認爲這城中的流言,乃是江東世家開始反撲的徵兆,從而促使孫權去往了荊州。

就是不知道最後,糜暘該不該感謝他爹呢?

一會至少還有2更,時間和昨天差不多。

(本章完)

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17章 駐守公安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請假一日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22章 出獄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1章 江陵城中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
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17章 駐守公安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24章 天子親送 軍臨褒斜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請假一日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440章 執意出兵 神威再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22章 出獄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1章 江陵城中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135章 季漢情誼 子龍料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363章 熱臉白貼 整改大軍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