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

bookmark

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

因爲內心的惶恐,孫權連忙召來一衆大臣商議此事。

在孫權的急召下,目前在永安城中的一應大臣都來到了孫權的身前。

永安城的守將本來是陸遜,後來隨着劉備從荊州撤軍,孫權亦將他目前最信任的這員大將調去廬江郡鎮守。

畢竟有着盟約在,以劉備在天下間的信義,他不會貿然撕毀盟約攻打永安。

但是北方的曹魏會不會趁虛而入攻打廬江,那可就不一定了。

孫權在將陸遜調往廬江郡之後,當今負責鎮守永安的江東大將,正是江東的三朝老臣韓當。

而前段時間孫權在建業得知漢軍大勝的消息後,他在從建業出發前往永安的時候,亦將建業城中的許多大臣帶在身邊。

所以目前永安城中,除去一部分鎮守地方要地的大臣之外,大多數江東名臣都在永安城中。

看着因爲他的召見,而從永安城中各處緊急趕來的各位大臣,孫權心中的惶恐情緒稍稍安定。

他眼前的這些大臣都是在當世儼有聲名的俊才,亦是守護他孫氏統治的股肱之臣。

在諸位大臣都到齊後,孫權拿出他手中的情報交給衆大臣一一閱覽。

衆大臣都知道孫權急召他們肯定是有要事,而那件事想來與孫權手中的那封情報脫不了干係。

所以他們在拿到情報的時候,閱覽其中內容的速度可謂十分之快。

情報在一位位大臣的手中快速的流轉傳遞。

只是諸位江東大臣閱覽情報的速度雖然很快,但他們在看完情報中內容之後,臉上都浮現着晦暗不明的神色。

隨着大多數江東大臣都看完情報中的內容,他們才紛紛意識到孫權是爲何召他們而來。

他們也都體會到了一些孫權此刻的心情。

畢竟他們也都擔憂糜暘會領兵攻打江東呀!

“張與糜,共止啼。漢白鹿,逐吳衆。”

這句諺語在當年的公安之戰後,在時間的發酵下,早已經傳遍整個江東。

這句諺語充分體現了江東大臣對糜暘的忌憚,但是相比於江東大臣,孫權便是如江東百姓一般對糜暘畏懼了。

而因爲公安之戰的慘烈戰果,孫權對糜暘的畏懼,只會隱隱在張遼之上。

或許這句諺語不足以形象表現孫權對糜暘的畏懼有多深,但從歷史上的某個事例可以生動形象的體現。

歷史上曹丕南征江東之時,那時張遼已經病重,並且張遼還受到曹休的節制。

但是當孫權得知張遼在軍中後,他竟然對諸將囑咐道:“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由此可見張遼給孫權造成的心理陰影有多深,而對比一下,亦可知道孫權有多畏懼糜暘。

在孫權等着殿中的江東大臣閱覽情報中的內容中時,他臉上的惶恐之色絲毫不加掩蓋。

而孫權的惶恐神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座江東大臣的心理。

江東多俊才,這句話並不是誇大。

當年孫權能倚靠江東一地,與曹操、劉備分庭抗禮,靠的就是江東一地的衆多俊才輔佐。

既是俊才,若說江東大臣會全如孫權一般畏懼糜暘,那倒也是小瞧他們了。

只是目前他們在孫權的影響下,哪怕一部分江東大臣心中原本對糜暘只有忌憚,現在也都在慢慢轉變爲畏懼。

於是很邪乎的是,哪怕明知糜暘不是荊州都督,哪怕糜暘在悼文中僅僅只是以文字震懾。

但整個大殿中的江東君臣,亦漸漸全體陷入一種對糜暘的畏懼情緒中。

因爲目前糜暘的大軍,就在江東的上游!

孫策要是活過來看到這副場景,估計得活生生再氣死一次。

只是畏懼歸畏懼,正如歷史上一般,孫權雖然畏懼張遼,但是經歷過許多風雨的他,也不可能因爲畏懼而完全亂了手腳。

迎着江東衆臣臉上與他一般的惶恐神色,孫權緩緩開口問道:“之前天子曾下詔讓孤攻打合肥,孤因江東國力疲弱,故而有所拖延。

今襄樊會戰,漢軍大勝,正是士氣如虹之時。

諸卿認爲當此時,孤當如何自處?”

孫權的問話頗爲委婉,似乎還想在明面上維護一下他身爲江東之主的體面。

但是如今在座的江東大臣哪個不是人精,他們都從孫權委婉的話語中聽出了他的真正意思。

孫權擔憂的是,劉備會不會因爲他之前的“慢詔”行爲,而出兵討伐江東。

當江東諸臣都明白孫權的擔憂之後,他們一時間都陷入沉默之中。

見被他所依仗爲股肱的大臣面對他的詢問陷入沉默,沒有一人主動出來向他建言,孫權臉上浮現嘆息之色。

他有些懊悔的言道:“若張公在此,又豈會沒有教我的對策呢?”

在偌大的江東之中,能被孫權尊稱爲“張公”的唯有張昭。

張昭雖然因爲對孫策懷抱着懷念,所以不能完全得到孫權的信任。

可是張昭能被孫權稱呼爲“張公”,這除去他本人在天下間巨大的聲望之外,還因爲他在江東的定位是不可替代的。

張昭就是江東的諸葛亮,他永遠是穩定江東的第一能臣。

孫權現在在衆臣面前懷念張昭,倒不是說他真的有多想張昭,他只是想通過此舉來刺激一下在座的諸臣。

數十大臣在座,而孫權卻想念遠在建業的張昭,這是孫權對他身前諸位大臣無能的一種無聲控訴。

正所謂主憂臣辱,在孫權的這聲嘆息之下,在座的許多江東大臣臉上紛紛浮現愧疚之色。

然後就有一名大臣出來對孫權進言道:“曹丕篡漢自立,是漢賊。

而至尊受漢帝封拜爲太尉,自關羽死後,乃是當今天下中地位最高的漢臣。

天子既以重續漢統爲國本,他當務之急勢必要北伐曹魏,以正其正統之分。

國賊未清而轉而攻伐漢臣,天子及丞相皆乃人傑,此事必不爲也。”

“況且襄樊會戰漢軍雖勝,然觀漢軍終無繼續北伐之意向,以此可見,漢軍亦損傷不輕。”

“有這兩點緣由在,至尊無須太過憂慮。”

聽到這位大臣這麼說之後,孫權臉上的惶恐之色減輕不少,他的臉上也浮現一些喜色。

他用讚賞的眼神,看向他身前出來進言的這位大臣。

這位大臣正是當初曾在費禕出使江東時,奉命刁難費禕的張溫張慧恕。

張溫從小就修養節操,長大後容貌奇異偉岸。

且他談吐文雅對答如流,旁觀者傾慕,就連孫權亦爲之改容加禮。

江東名臣顧雍甚至誇讚張溫道:“溫當今無輩。”

如果說顧雍的誇讚有一部分是出於私心的話,那麼就連一向對江東士子不感冒的張昭,也對張溫十分看重。

“老夫託意,君宜明之。”

從張昭的這句話,足可以看出張昭對張溫的器重。

當初張溫之所以無法辨倒費禕,並非是他自身的才華比費禕低,張溫當時輸就輸在江東缺少一個糜暘。

張溫的見識孫權是認可的,張溫的進言亦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孫權的惶恐。

只是孫權以己度人,他覺得劉備或許正如張溫所說,不會立馬出兵攻打江東,但是他心中肯定亦會對他之前的行爲存在芥蒂。

在這層憂慮之下,孫權對着張溫言道:“君有高名顯於當世,還望君爲孤出使荊州,爲孤在天子面前闡述孤的心志。”

說完這句話後,孫權擔心一向好靜惡動的張溫會推辭,因此他又趕緊對着張溫言道:

“卿是江東之寶,本不宜遠出。孤只是擔心天子不瞭解孤之前的苦處,故委屈卿出行。

還望卿在天子面前明言:

如果山越禍患全部消除,我軍便會對曹丕大舉進攻。

使者的天職在於,接受任命而不是出言推辭,希望卿不要讓孤失望。”

不出孫權所料,張溫本來是想出言推辭的。

但是別看孫權的話語中帶着些請求的意味,現在他都將話講到這地步了,若是自己還出言推辭的話,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所以張溫只是施施然對着孫權一拜後答道:

“天子見識深徹,深明大義,必定了解至尊的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

加上天子身邊良臣環繞,臣推測天子一定不會有什麼猜疑。還望至尊放心。”

張溫的這番話代表着他應下了這個使命,但是孫權聽着張溫稱讚劉備的話語,心中卻出現了不舒服。

只是現在他還有用得到張溫的地方,所以他便將心中的不舒服暫且壓下。

孫權覺得派張溫這樣的名臣前往,或許還不夠,所以他便當衆下令給他的近臣是儀道:

“令各地迅速收集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等貢物,加緊送來永安。”

當孫權的這個命令出來後,不僅是是儀,就連其他的江東大臣都感到十分詫異。

孫權此舉很明顯是要將如此多的奇珍異獸,作爲貢品上貢給劉備。

孫權名義上是大漢的外藩,他上貢給劉備乃是合乎禮儀之事,只是禮儀對着上貢的物品有着明確的規定。

而如今孫權上貢的這些奇珍異獸,無疑是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規格。

孫權的這一舉動讓江東衆臣覺得,孫權有些太卑微了。

按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有些舔了。

於是在座的諸臣紛紛對孫權進諫道:

“江東之前都按照常規在向朝廷納貢,現至尊一下子進獻這麼多珍玩寶物,既不合乎禮制,又恐被朝廷以後當爲慣例,白白損耗我國國力,至尊還請三思。”

面對羣臣的進諫,孫權卻不以爲然。

孫權解釋道:“我國正在和北方的曹魏相對峙,江南的民衆百姓,都依賴大漢的庇護保全自己。

這些奇珍異寶,對我來說如同石塊瓦片,沒有什麼可吝惜的。

況且我國有錯在先,若不超額上貢珍品,天子怎明我忠義之心?”

孫權理所當然的話語,讓一衆江東大臣盡皆啞然。

得幸虧孫權懷念的張昭不在,不然依他那個暴脾氣,他肯定直接就開罵了。

在解釋完這些後,孫權不顧羣臣進諫,執意讓是儀將他的命令發往各地。

而後孫權便讓諸臣先行告退,他只留下了張溫一人。

在諸臣都告退後,孫權讓張溫近前。

張溫在孫權的吩咐下,不斷朝着孫權靠近,在離孫權很近後,孫權方纔說出了他留下張溫的目的。

“卿此番出使荊州,在覲見完天子後,可轉道北上新野爲孤拜會冠軍侯。”

聽到孫權的這個要求,張溫驚訝的擡起頭看向了孫權。

他想着說些什麼勸諫孫權,但想到如今孫權與糜暘名義上都是大漢的臣子,與之前的雙方是盟友的關係有所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孫權遣使拜會糜暘,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是讓張溫感到更爲詫異的還在後面。

孫權讓他的侍衛從內殿中取出了一把劍,在看到那一把寶劍的時候,張溫眼神緊緊的眯了起來。

青冥劍。

孫權在執掌江東後,因爲江東的鍛劍工藝獨步天下,所以他曾命江東的能工巧匠尋訪江東的精鐵,鍛造出六把削鐵如泥的寶劍。

可是與劉備鑄劍賞賜給臣下的行爲不同,孫權鍛造出這六把寶劍,完全是給自己當做收藏之用。

當年周瑜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想向孫權求取其中一把寶劍都不可得,何況是其他臣子。

在江東,有時“吳六劍”就代表着孫權。

正因爲有着這層特殊含義,所以在看到孫權命人取來這柄寶劍後,張溫的臉上的才浮現驚詫之色。

現如今孫權卻主動拿出其中的一柄青冥劍,內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出張溫所料,孫權在接過侍衛手中遞過來的青冥劍後,他的眼神中閃過濃濃的不捨之意。

“東吳六劍,青冥爲先。”

這把青冥劍往日中是他在那六柄寶劍中,最爲喜愛的一把了。

只是爲了江東,孫權現如今也必須忍痛割愛了。

孫權將手中的青冥劍交到張溫的手中,然後對着他張溫言道:

“將這把劍帶去新野,告訴冠軍侯,寶劍配英雄,孤願意全此美名。”

在說完這句話後,孫權看着張溫接過他手中的青冥劍,他卻一把抓住張溫的手,將他拉到自己耳邊,又對他耳語了一件事。

張溫在聽完孫權的耳語後,他臉上的驚詫之色更爲濃厚。

只是面對張溫的震驚,孫權卻顯得有些焦急,他最後對着張溫鄭重囑咐道:

“張卿,不要讓孤失望。”

孫權的這番鄭重囑託,讓張溫的內心中揹負着莫大的壓力。

但是身爲孫權臣子的他,最後亦只能對着孫權重重一拜:

“臣定不辱使命。”

今天就一章。

(本章完)

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7章 懾服徐詳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章推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
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37章 魏王吐血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7章 懾服徐詳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章推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660章 山野忠義 歹毒用心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17章 駐守公安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絕招 共食江東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