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黑土(上)

洪武十三年,塞外的春天來得特別早。剛二月底,楊柳的枝頭已透出朦朦朧朧的綠意,沉寂了一個冬天的杏花迫不及待地從寂寞中探出頭來,用帶血的凍臉迎着有些料峭的春風,興高采烈地開着。一團團,一簌簌,滿山遍野。河水也漸漸寬了起來,嘩嘩啦啦的把綠色沿着兩岸向遠方塗抹。偶爾一兩條野魚帶着彩虹竄出水面,精彩地來個空翻,然後落下入水中,嚇得在岸邊喝水得狍子撒開四蹄跑去,遠遠地又回過頭來,觀望是什麼東西把水濺了它一臉。

“人說關外‘棒打狍子瓢舀魚’,的確所言非虛啊,這麼個好地方,我要是高麗人,也不會乖乖地讓出來”,燕王朱棣用馬鞭指着遠處得荒原,由衷地讚歎。

在他旁邊,武安國騎着奔雷,極目四望,這沒被工業污染過得河流與天地,有一種說不出得寧靜與和諧。

“出關都半個月了,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讓老常心裡直癢癢”,常茂的大嗓門蓋過了所有人的聲音,引起一片附和。

“是啊,這幫高麗人幹什麼吃的,一碰就跑,接二連三讓了幾座城市給我們”

“他們是望風而逃,我們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二月中,大軍出山海關,一路上幾股高麗守軍都是一觸即潰,也着實讓人感到迷惑。去年高麗統帥崔浩還在山海關外叫囂要和明軍決一死戰,今春卻龜縮在遼陽一帶,聽憑明軍如何攻城略地。武安國和朱棣以前都是紙上談兵,真正領大隊人馬打進攻戰,這是第一次,所以格外小心。雖然軍士都騎在馬上,每天的行軍速度也不過百里,並且前軍後衛分得清清楚楚。高麗人放棄的城市,大家商議後也沒分兵把守,每城僅僅留下一排人馬維護治安,等待從太原、保定等後方的非震北軍系人馬來接收。北線,命令璞英、張翼等人率軍嚴密監事蒙古人動靜,以防蒙古人趁火打劫。

接受城市的軍隊還沒到,北平派出的官吏倒是急急地趕來了,帶着些北平書院的實習學生匆匆忙忙地丈量那些高麗人逃走後沒主的土地,一些等得不耐煩的商人也派出了自己代表,每天爲土地離城市道路的遠近吵得不可開交。爲了他們的安全,朱棣不得不叮囑後勤旅給官吏和學生都配備上火銃。

“我看崔浩這老狐狸是想分我們的兵,他知道我們這次只帶了三萬多人馬,所以一下子把幾個城市全讓給我們,等我們分散了,他再各個擊破”。當晚的軍事會議上,朱棣指着地圖,謹慎地分析道。

“有這種可能”,天生就對一切樂觀的徐增壽隨聲附和。“不過他的兵也不多,現在高麗國內也不太平,把持朝政的李家父子又與他不和,去年他號稱十萬大軍徘徊在關外,我估計充其量也就四萬左右的人馬,這和我們的斥候所打探的情況符合。如果他真收縮到一起與我們決戰,我們反而省事,不用和他在關外兜圈子,關外這麼大,還真不好捉住他”。

“你以爲他是蒙古人,隨便找個地方就能活”常茂從旁邊插言道:“高麗人不是遊牧民族,不可能四處流動,決戰的地點就應該離遼陽不遠,我如果是崔浩,明知自己的火炮射程不如你,絕對不和你硬碰”,他把手指向一個沙盤,“他如果死守遼陽,無論我們從哪裡渡河,他都能半渡而擊,隨時着鐵騎衝陣,我們火炮再猛,也不可能向自己過河的弟兄頭上發射,而他只要把火炮對準河岸自己這邊,即可彌補射程的不足。我們目前已經過了廣寧,離遼陽不過是三、四天距離,地處空闊,我們地形又不熟悉,還要小心他設埋伏”。

“呸”,朱棣倒吸口冷氣,隨口呸了出來,“好你個常茂,崔浩如果像你,什麼勝負未分,簡直凶多吉少”。話語中雖然輕鬆,但還是不敢大意,抽出一根令箭叫交給斥候團長王飛雨,着他明日派遣最快的馬,最得力的部下加大四下打探的力度。

“常將軍料得沒錯,我看我們需要及時準備”。在一旁半晌未說話的武安國開口建議:“明天起我們按徐老將軍的接敵準備陣法前進”

“明天李堯起帶一個騎兵營做前部,常將軍帶梅義、王正浩兩個團的騎兵去左翼,徐將軍帶林火風、周衡的騎兵團壓住右翼。李陵帶兩團騎步兵擔任後衛,王浩帶一團騎步協助炮兵防禦,武兄,你和我帶剩下的近衛團,騎步兵團和兩個騎兵團在中軍策應,讓弟兄們今晚好好休息,明天開始子彈上膛,手弩配箭”,燕王聞言,立嫺熟地擺開的陣型,衆將紛紛領命而去。

“武兄,要是我們再走慢些就好了,還是配合得不夠默契”朱棣站在地圖邊,有些淡淡的失落。“昨天太子遣八百里加急來報,湯和老將軍率水師陸戰隊已經到了金州,掃蕩了金州外圍之敵,目前正向北推進,曹振將軍和方明謙、邵雲飛炮轟安東,如果他們拿下了安東,遮斷了崔浩的退路,高麗人軍心一亂,再多都沒用。”

“殿下莫急,安東乃彈丸之地,曹振將軍唾手可取,我估計他是在等高麗的水師援軍,這傢伙胃口太大了。過早取了安東並不好,高麗人沒了退路,必然和我們拼命,反而增加我們的損傷。我們的兵來之不易,最後的那個騎兵師還是去年秋天還是靠賣給沐英的火器賺回來的,訓練不足,戰鬥力肯定會打折扣。一旦高麗人拼命,殺敵三千,自損至少八百。我軍初臨戰陣,不能這麼消耗。第一戰只能打出威風來,以後這遼陽諸路(按元代建制,東北各地通稱遼陽行省)的各部族纔不敢輕舉妄動。”武安國一邊安慰朱棣,一邊和他探討臨戰的要領。“如果真的遇上事態緊急,殿下別忘了我們臨出塞時的約定,不可感情用事”。

“武兄,……。”

“殿下,兵兇戰危,勝敗必需都預料到,纔是個合格的將軍”。武安國知道朱棣要說什麼,把話攔住了。這個燕王將來是暴君也罷,是叛亂者也好,至少現在,在武安國心中,他是自己的朋友,一個好的學生兼重情誼的朋友。

“報”,一個斥候風風火火地闖進帳來,不及施禮,大聲稟告,“前方百里發現高麗軍,按帳篷數目估測,人數四萬左右”。

來得好快,朱棣武安國相視一笑,明天,就讓你知道我大明天威。

走出朱棣大帳,武安國仰望夜空,滿天星斗如鑽石般閃爍,“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心裡,突然想起老杜這首長詩。戰爭已經開始,不知何時纔是盡頭。粗淺的歷史知識中,他明白東北各地是近代中國的生死命脈。女真從這裡興起,日本人從這裡開始對中國的侵略,一代將星林彪,也是取得了東北後,席捲全國。日後取得這裡,一定要把滿清扼殺在萌芽。可是自己能如願嗎?以明朝後期的管理低能,即使沒有女真入關,也不知還會興起什麼民族。

“梆——梆”有節奏的碉鬥聲打斷了他紛亂的思緒,一隊巡夜的小兵從他眼前走過。

“武大人幹什麼呢,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一個士兵小聲議論。

“噓,小聲,別打擾了武大人觀星移將,那可是諸葛亮的真傳”。

武安國笑了笑,自從懷柔一戰成名,整個軍中,自己都成了一個神話。爲了鼓舞震北軍的士氣,朱棣不但不禁止,還在有意推動。“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撒豆成兵了”。他自嘲地想。

奔狼原,以水草肥美,夏天各種動物齊聚,大隊狼羣出沒掠食而得名。數百年來,契丹,女真,蒙古,高麗,你來我往,爭做這片土地的主人,青草被血肉所掩埋,下一年又在血肉滋潤過的土地上茁壯成長,把戰馬養肥。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複着生命的輪迴。每當春來,總有白、粉、紅、黃等色的野花在春草沒有長出前先點綴荒野,牧人們說,那是死者孤魂化成,名爲斷腸草。

洪武十二年春,奔狼原過早地被從沉睡中喚醒。

大地在號角中顫抖。震北軍出關後第一場硬仗,在這天上午拉開帷幕。

“砰,砰,砰”望着遠方急促升起,由遠而近的火箭,朱棣知道自己遇到了高麗主力。按斥候團規矩,在遭遇敵軍不及回報時施放火箭,後邊的斥候接力傳遞,火箭施放的間隔和數目與遭遇敵軍人數成正比。這種由陳星特製的煙花火箭,夜間都可以傳遞信息到五里之外。

“報,前鋒李堯將軍遭遇敵軍,正在撤退,高麗人騎兵三萬,步兩萬餘,帶我大明百姓無數,距我軍不到十里”。

武安國微微一愣,先前還爲李堯這個拼命三郎遇上敵人會盲目出戰,葬送了部下性命而擔憂,沒想到他居然肯撤回來。

準備戰鬥,隨着朱棣一聲吩咐,中軍升起一面黃色三角旗。

騎兵迅速在兩翼形成一個“V”字型,下馬,抓緊時間讓戰馬休息,騎步兵下馬,上前在中軍前排成戰鬥隊列。後方稍遠,炮兵們架起火炮,把擦得鋥亮的炮彈和發射藥包從馬車上卸下。初臨戰陣,所有士兵都有些緊張和興奮。

轉眼間,已看到李堯的人馬,雖敗不亂,平穩地撤向右翼,令人奇怪的是,高麗人居然沒有追近。

“稟燕王”李堯在馬上抱拳施禮,“前鋒營全軍而退,高麗人就在後面不遠,他們押了我大明被俘戰士做盾牌”。把正事說完,李堯再忍不住,破口大罵“他奶奶的,卑鄙,下流”。

朱棣擺手讓他退下,在望遠鏡裡,他已經看見了敵軍。臉色變得陰沉似水。

他望向武安國。

武安國放下望遠鏡,正向他望來。一棵青筋在面門上突突跳動。

常茂等主要將領都在望遠鏡裡看到了,崔浩終於找到了對付火器的辦法。望遠鏡裡,大隊的身穿大明將士服色的百姓被用繩索綁住腰,如糖葫蘆一樣串在一起,擋在高麗人的陣前。緩緩向前移動。

隊伍緩慢,所以沒有追擊李堯的前鋒營。但那緩慢移動的隊伍如巨石一樣嚮明軍壓來,還有五里左右的距離,腳下的泥土已經能感覺到行軍引起的震顫。

那是洪武五年北伐被俘的大明將士。八年仍未改故國衣冠,手無寸鐵,在高麗人的馬刀威逼下,走向死亡線。幾乎多出明軍一倍的高麗騎兵緊隨其後,騎兵後面是步兵,崔浩的中軍大旗驕傲地在空中飄着。

大明三軍鴉雀無聲,士兵們從將帥凝重的臉上知道這必是一場惡仗,緊緊地握住了手中的火銃。常茂、武安國、朱棣,幾個人默默相望,倉卒間,誰也不知如何。徐達教過他們戰陣,教過他們機變,但卻沒有告訴他們,戰場上,可以如此卑鄙。

兵者,詭道也。所以用計無不用其極。所以戰場上對敵人不能手軟。

但是,如果說向自己人開炮,向數萬自己的弟兄開炮,誰也沒有這個勇氣。他們畢竟是爲了大明的崛起,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被俘的,這一炮打下去,將徹底喪失整個軍心。

不開炮,當兩軍接近到兩百步內,即爲騎兵衝鋒的距離,將是鐵騎間的直接對話,隊伍接觸上,火炮即沒有了用場。火銃在兩百步的騎兵衝鋒距離,充其量打兩槍。

然後,將是冷兵器之間的對撼。訓練有素者勝,人多者佔優。

朱棣把傳令兵手中的三角紅旗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反覆覆。這瞬間,很長,很長。

“不能開炮,我帶人馬去從側翼衝陣,救一個算一個”,常茂急紅了眼睛,拔出了自己的一對狼牙棒。洪武五年那場失敗,他一直以此爲恥,作爲軍官,他是幸運者。而對面,有無數人是他的舊部。

朱棣搖搖頭,牙齒已將下脣咬出血來。

“撤,後隊變前軍,上馬,李陵,你帶一個團斷後,三十里外,與大隊人馬在李家莊前匯合”。

第十二章兄弟(一)路(六)長生天(二)莫須有(二)莫須有(六)政治(六)第十二章(下)杯酒中國海(二)第十七章揚帆(中)第三章壟畝生命(四)儒(一下)戰機(六)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第十七章揚帆(中)儒(二上)麋鹿(三)第十章較量(一)長生天(七)麋鹿(五)殤(六)第十四章生命(一)較量(二)復出(二)第三章中國海(一)上政治(五)第十五章戰機(一)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第一章黑土(上)棋局(四)兄弟(五)彩雲之南(六)莫須有(六)第十六章莫須有(一)第十三章(下)獻策第十六章海之歌(上)第二章除害第七章廣陵散第十四章(下)中華亂(下)儒(七下)長生天(三)第十二章(中)杯酒鞭子(十)第五章麋鹿(一)第二章儒(一)榮譽(下1 )復出(三)第八章風起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六)殤(七)亂(中)政治(三)較量(七)儒(六)下第十四章生命(一)黑土(下3 )黑土(下2 )較量(三)第十四章生命(一)較量(六)黑土(下1 )第十章(上)尊嚴殤(四)儒(三)上第二章儒(一)第十六章海之歌(下)政治(三)儒(二上)鞭子(八)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第一章夜航(一)鞭子(四)榮譽(下2 )莫須有(三)鞭子(十)儒(七下)較量(二)麋鹿(三)第十四章(下)中華儒(二上)第三章中國海(一)上鞭子(二)亂(下)鞭子(八)莫須有(三)生命(四)政治(三)生命(八)第三章中國海(一)上第十章較量(一)第十三章(下)獻策莫須有(五)戰機五第三章中國海(一)上莫須有(七)儒(一下)長生天(四)第六章槐樹下
第十二章兄弟(一)路(六)長生天(二)莫須有(二)莫須有(六)政治(六)第十二章(下)杯酒中國海(二)第十七章揚帆(中)第三章壟畝生命(四)儒(一下)戰機(六)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第十七章揚帆(中)儒(二上)麋鹿(三)第十章較量(一)長生天(七)麋鹿(五)殤(六)第十四章生命(一)較量(二)復出(二)第三章中國海(一)上政治(五)第十五章戰機(一)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第一章黑土(上)棋局(四)兄弟(五)彩雲之南(六)莫須有(六)第十六章莫須有(一)第十三章(下)獻策第十六章海之歌(上)第二章除害第七章廣陵散第十四章(下)中華亂(下)儒(七下)長生天(三)第十二章(中)杯酒鞭子(十)第五章麋鹿(一)第二章儒(一)榮譽(下1 )復出(三)第八章風起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六)殤(七)亂(中)政治(三)較量(七)儒(六)下第十四章生命(一)黑土(下3 )黑土(下2 )較量(三)第十四章生命(一)較量(六)黑土(下1 )第十章(上)尊嚴殤(四)儒(三)上第二章儒(一)第十六章海之歌(下)政治(三)儒(二上)鞭子(八)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第一章夜航(一)鞭子(四)榮譽(下2 )莫須有(三)鞭子(十)儒(七下)較量(二)麋鹿(三)第十四章(下)中華儒(二上)第三章中國海(一)上鞭子(二)亂(下)鞭子(八)莫須有(三)生命(四)政治(三)生命(八)第三章中國海(一)上第十章較量(一)第十三章(下)獻策莫須有(五)戰機五第三章中國海(一)上莫須有(七)儒(一下)長生天(四)第六章槐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