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點奇怪,這海上貿易到底有多賺錢啊,總督大人竟然如此肯定,海上貿易的利潤養活幾萬大軍都沒問題。
當然,汪直除外,他要不知道海上貿易有多賺錢,就不會把腦袋別褲腰帶上,去做海盜,做倭寇了。
這個海上貿易的利潤說起來就有點誇張了,以東瀛爲例,大明的貨物一旦運到東瀛,售價最少能翻十倍!
比如大米,在大明東南沿海,大米大概是一兩銀子兩石,而到了東瀛,五六兩銀子都不一定能買得到一石大米。
又比如說上好的布匹,在蘇杭一帶,一兩銀子足以買三四匹,而到了東瀛,三四兩銀子一匹都很正常。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會兒的東瀛人都腦子進水了,不知道大明的貨物價格,賣這麼貴,他們不會自己生產嗎?
他們腦子當然沒進水,大明貨物價格他們也清楚,但是,他們買不到啊
大明就算不實施海禁的時候搞的也是堪合貿易,只有指定的貿易使團才能與大明通商,而且堪合還有時間和次數限制,就算指定的貿易使團也不能想買什麼便買什麼,想什麼時候來大明便什麼時候來大明。
而大明發給東瀛的貿易堪合一般只有一張,每年,只有東瀛的京兆大夫才能組織貿易使團來大明進行堪合貿易,其規模最多也就是大小海船十餘艘,能帶回去多少貨可想而知。
別看東瀛貌似屁大個地方,這會兒東瀛的人口可不少,據史料記載,大明中後期,東瀛人口最少有一千萬,峰值的時候甚至達到了兩千萬!
要知道,這會兒大明官方記載的人口才五六千萬呢。
這麼多人,十餘船的貨,哪裡夠他們用啊!
所以,就算東瀛人都知道大明貨物的價格都沒用,他們壓根就買不到。
所謂“物以稀爲貴”,大明的貨物到了東瀛價格翻了倍的漲也就不奇怪了。
至於什麼自己生產,那更不用想了,東瀛這會兒正打仗呢,屁大個地方,總共分成了大小六十多個諸侯國,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別說織布了,就算是糧食有很多地方都生產不了。
這也是嘉靖年間倭寇鬧得最兇的原因,因爲東瀛這會兒正值戰國時代後期,各路諸侯都跟發了瘋一樣的到處征討,整個東瀛就沒幾個地方不打仗的,生活物資也因此極度缺乏,戰敗的大名手底下的武士和平民基本上都窮的飯都吃不上了,他們唯有到處劫掠才能活下去。
大明的貨物賣到東瀛價格之所以能瘋狂翻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銀子。
東瀛這會兒是什麼都缺,唯獨就是不缺銀子,因爲東瀛的白銀儲量本就豐富,而且獲勝的諸侯一般佔了人家的地盤之後都會驅使奴隸瘋狂的去開採人家的銀礦,從而導致東瀛的白銀產量飆升,而這時候大明因爲礦監貪腐等諸多原因,白銀產量銳減,這一增一減之下,大明和東瀛之間的銀價比也到了一個很誇張的程度。
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大明的白銀產量大概是東瀛的十倍左右,而那時候大明的人口差不多也是東瀛的十倍左右,所以,大明和東瀛的銀價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明朝中後期,東瀛的白銀產量逐漸反超大明,變成了大明的十倍左右,這銀價比自然就不一樣了。
按汪直的說法,這時候,在大明,一兩黃金大概能兌換二十兩白銀,而在東瀛,一兩黃金大概能兌換一百五十兩白銀!
也就是說,不算別的,光算這銀價比,大明的貨物到東瀛價格差不多就得翻七八倍左右,或者說,楊聰什麼也不用幹,只要在大明瘋狂的涌白銀兌換黃金,然後再把黃金運到東瀛,用黃金兌換白銀,然後再把東瀛的白銀運回大明,再用白銀兌換黃金,如此往返一趟,每次都能讓手中的白銀翻七八倍!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字,如果真這麼操作,那是不可能一直這麼翻下去的,因爲東瀛的白銀儲量是有限的,大明的黃金儲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將大明的黃金運太多去東瀛,就會使得東瀛的黃金貶值,同樣的,如果東瀛的白銀無限量的涌入大明,也會使得大明的白銀貶值,這種買賣估計做個幾趟就沒得做了。
楊聰也不會耗費精力去做這種傻事,他想要做的是長久生意,而不是一錘子買賣。
他對這海上貿易可是寄予了厚望,早在收拾龍溪陳氏和漳浦林氏之前,他便和爺爺楊榮商議,派出管事和掌櫃去聯繫各路商販了,這會兒龍溪陳氏和漳浦林氏都栽了,各路商販也爭相歸附,這進購貨物自然不成問題了。
月港建成之後,各種商品便如同潮水般的涌了過來,李建林是日夜安排人轉運都忙不過來,月港碼頭的貨物很快就堆積如山了。
只可惜,汪直雖然是最大的海商,手下大小海船也只有三四十艘的樣子,就算加上洪鐵柱手裡的十餘艘海船,一次最多也就轉運價值幾十萬兩白銀的貨物去東瀛,而且,由於東瀛路途遙遠,他們跑一個來回最少也要兩三個月,所以,他們這生意一開始的時候規模並沒有他想象中的大。
還好,這會兒海上貿易的確是暴利,幾十萬兩的商品,運到東瀛,價值就變成了幾百萬兩,而且,由於這會兒沿海各省管制都相當的嚴厲,不管是原來的海商豪門還是海盜倭寇基本都搞不到什麼貨物,從而導致東瀛那邊貨物奇缺,根本就不用愁銷路,基本上是貨一送到便被一掃而光。
第一趟,汪直帶走了價值大約五十萬兩的貨物,回來的時候,他卻足足帶來了白銀五百多萬兩!
當然,這些銀子也不是全歸楊聰一個人所有,刨去採購和運輸成本,利潤其實只有四百多萬兩,而且,他當初答應的李家一成,陸家一成也不能少了人家的,還有汪直也不能讓他白跑一趟,楊聰事先也說好了,分其三成的利潤,還有洪鐵柱、李建江、李建林,甚至是俞大猷和湯克寬也不能讓他們白忙活,林林總總算下來,最終落到楊聰手裡的也就剩下一百多萬兩了。
這傢伙,就算是身爲富家子弟的楊聰,一次賺到這麼多白銀也激動到不行了。
一趟就是一百多萬兩,一年跑四趟就是五百多萬兩,如果再將洪鐵柱手底下的海船翻個幾倍,一年賺一千萬兩甚至兩千萬兩那都不是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