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所謂“樹挪死,人挪活。”,當你死讀《四書五經》不能博取到任何前程,還要挨餓受凍的時候,再不知變通,那就是腦子有病了。
以前,大家是沒有什麼變通的途徑,所以,很多讀書人讀着讀着都無奈的放棄讀書一途,轉而去從事家傳的行當,種地甚至經商。
這會兒他們又多了《格物致知之理》這一選擇,不但還是讀書謀出路,而且,賺的還不少,機會也越來越多,研讀《格物致知之理》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
或許,很多人印象中古代的讀書人都是那種讀死書,寧可餓死也只認讀書,不會去從事其他行當的一幫腐儒。
其實,那只是特例,特別特別少的特例,因爲能被人載入史冊的讀書人都是在當時鼎鼎有名的大儒或者大官,甚至一般進士都沒有資格載入史冊,更何況是沒有功名的普通讀書人呢。
這些人並不是讀書人的代表,至少他們不是普通讀書人的代表。
比如,大明讀書人就有數百萬之多,能考取功名,步入官場的又有多少呢?
這種人,絕對不到十萬,因爲大明所有官員加起來都不到十萬,他們能代表的最多也就是數百萬人中能考取功名步入官場的,這種人,在讀書人中所佔的比例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而其他讀書人都要生存,都要吃飯,他們並不是那種寧可餓死也只認讀書的腐儒,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這些人,纔是讀書人的主體,佔據了九成九數量的主體。
他們的觀念如果轉變了,這世道就真的要變了。
當然,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楊聰也沒想着能一蹴而就,他只是在儘自己所能,改變讀書人的觀念。
這個過程或許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或許,隨着《格物致知之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若干年後,這套書甚至會被納入科舉考試之中,這個誰又能知道呢。
他如此瘋狂的推廣《格物致知之理》在很多人看來,無外乎爲了一個“名”,而隨着《格物致知之理》的推廣,他聖賢之名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
當朝能創立不世功績,抵禦外敵,平定四方,在野又能著書立說,影響了一個時代,不是聖賢又是什麼呢?
他當然不是爲了求這個聖賢之名,但是,民間,特別是讀書人中間稱他爲聖賢的卻越來越多,甚至,有人都開始當面這麼稱呼他了。
而第一個當面這麼稱呼他的人其實也是個聖人,不過,這個聖人並不是因爲讀書而成聖的,這人,是藥聖李時珍!
當然,這會兒他還不是藥聖,他只是湖廣一個小有名氣的名醫而已,因爲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他被楚王朱英襝推薦,來京城太醫院當御醫來了。
他是個醫戶子弟,同時也是個讀書人,行醫是他的本職,但是,他還有個更大的理想,那就是著書立說,將他的醫術見解傳揚下去。
這個理想,原本還要幾年之後他纔會着手去實現的,因爲他也清楚出書需要多少錢,這會兒,就算他能編出鴻篇鉅著來也沒錢去刊印不是。
但是,楊聰的《格物致知之理》面世之後,卻把他刺激到不行了,或許,找楊大人幫忙,這出書,就有希望了!
他就這麼抱着與當初王宣差不多的想法,跑來找楊聰了。
楊聰這會兒正忙着呢,因爲陸靈兒和張貞都生了,正好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把他個初爲人父的人給激動的,一天到晚就待在後院,一會兒逗逗兒子,一會兒抱抱女兒,忙的不亦樂乎。
一般人要是這個時候來找他,他基本是不會見的,除非是朝中的重要人物來了。
不過,這李時珍可不是一般人,他一聽聞護衛來報什麼太醫院的李御醫求見,便下意識問道:“李御醫,可是李時珍李御醫?”
也不怪他會這麼問,因爲他就知道這麼一位大名醫啊。
沒想到,這護衛還真知道李時珍的名字,這位李御醫可不就是李時珍嗎。
這傢伙,藥聖來訪,那還得了,他連忙將女兒交還到陸靈兒手裡,一溜煙從後院跑到大堂。
剛一進大堂,他不由一愣,因爲這位藥聖跟他想象中的藥聖出入太大了。
這會兒李時珍才三十來歲呢,再加上醫術高超,保養的好,看上去就跟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樣,跟藥聖之名貌似有點不搭邊啊。
他還在那裡發愣,李時珍卻是起身激動的道:“下官太醫院院判李時珍參見楊大人,哦,不,楊聖人。”
聖人?
你個名傳青史的聖人竟然叫我聖人,楊聰不由愣的更厲害了。
他愣了半晌,這才拱手謙虛道:“李大人過獎了,什麼聖人,我就是個山野閒人而已。”
李時珍卻是認真的道:“大人,您可能還不知道吧,這會兒,在民間大家都這麼稱呼您呢。”
楊聰哪能不知道啊,他只是不怎麼在乎這個聖人之名而已,不過,既然有人當面這麼稱呼他了,他也不好裝作不知了,他想了想,乾脆解釋道:“這聖人之名我可擔待不起,誰又敢跟聖賢相提並論呢,亞聖朱子都不敢。”
好吧,的確是這樣,讀書人誰敢跟聖人相提並論啊,李時珍想了想,又認真的拱手道:“大人既然不願擔這聖賢之名,亞聖總擔得起吧,要不,下官去跟同濟說說,以後就稱大人爲亞聖?”
暈倒,你傢伙如此阿諛奉承到底想幹嘛?
楊聰忍不住問道:“不知道李大人光臨寒舍所爲何事啊?”
李時珍聞言,不由搓手道:“亞聖大人,下官是想將平生所學修撰成書,流傳後世,奈何這行醫之術紛繁複雜,不是一本兩本就能道盡的,而這刊書的費用下官又實在承受不起,所以,下官,下官想問問亞聖大人能不能幫幫忙。”
原來是這麼回事,這是大好事啊,幫忙自然沒什麼問題。
不過,這“亞聖大人”怎麼聽着給人感覺這麼彆扭呢。
楊聰點了點頭,無奈的道:“李大人,這出書是沒問題的,甚至你如果願意的話,我還能給你在物理學院開個醫學堂,專門教授醫戶弟子,不過,這亞聖大人就不要叫了,我實在承受不起啊。”
李時珍聞言,不由激動的道:“亞聖大人,哦,不,楊大人,下官真的能來物理學院開設醫學堂,教授弟子嗎?”
這個當然沒問題,你可是藥聖,一般人想請都請不到呢。
楊聰毫不猶豫的點頭道:“真的,月俸白銀一百兩,你要覺着不夠,我還可以再加。”
開什麼玩笑,月俸一百兩還不夠,那還要多少啊。
李時珍連忙點頭道:“夠了,夠了,下官這就辭了太醫院的差事,專門來教授弟子,編撰醫書。”
就這樣,一代藥聖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物理學院,成了楊門之中重要的一員,而楊聰雖然不讓其他人當面叫他聖人又或亞聖什麼的,他這亞聖之名卻在接下來的科舉考試之後給坐實了。
因爲他的弟子張居正、譚綸和海瑞參加這次科舉,又考出了驚人的成績,張居正力拔頭籌,奪取了一甲頭名,而譚綸和海瑞也分列二甲第一和第三。
這亞聖大人,果然厲害啊,不但自己厲害,教授出來的弟子都這麼厲害!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