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韋寶的寶軍和天地會不說像猛虎,反正在建奴看來,至少也是兇狠狡猾的豺狼。
因爲韋寶的人不光是有厲害的火器。
韋寶的軍隊最讓建奴驚慌失措的,還在於政治手腕十分高明。
光是游擊戰一項,就讓皇太極和努爾哈赤頭疼不已,好像身體裡面鑽入了一大羣蛔蟲,驅趕不了,被折磨的皮包骨瘦。
寶軍在建奴地盤的遊擊部隊至少三千人,三四十人左右爲一個單位,至少有上百處地方出現寶軍游擊隊的身影。
並且這些人與漢人和蒙古人混合在一起,根本難以區分。
去圍剿,他們躲避在人羣中,很難分辨。
花時間分辨的話,他們又鑽入山林。
不圍剿吧,這些人隔三差五焚燒重要目標,殺死建奴遊騎兵。
一年多時間當中,光是寶軍偷偷殺死的建奴兵士,至少超過兩千人。
搗毀和偷走的物資更是無法計數。
死人都還好,物資損耗是建奴受不了的。
建奴與寶軍作戰,寶軍基本上可以達到零消耗。
而建奴不但損傷財力物力人力,還傷不到遼南和韋家莊分毫,等於一直在流血與一個健康的人打鬥。
要不是寶軍沒有充足的火器彈藥,以及能夠匹敵建奴的戰馬,否則建奴早就敗了。
“知道了,阿哥。”聰古倫格格見皇太極答應了,擦了擦眼淚,乖巧的道。
皇太極極其喜愛這個妹妹,嘆口氣道:“你還在爲韋寶攻打咱們而傷心難過嗎?別再想這些了,聰古倫,你要記住,像韋寶這麼狡猾的漢人,就是財狼,財狼陛下殺死,否則就會吃人。”
聰古倫格格沒有迴應皇太極這句話。
聰古倫格格心裡覺得韋寶不是這樣的人,但不敢在寶軍正在攻擊大金國的時候爲韋寶說話。
她之所以這樣維護韋寶,不全然出於感情,因爲韋寶在給聰古倫格格的回信中多次隱晦的表示希望兩家罷兵!
是建奴無法釋懷丟失了遼南的巨大恥辱,不斷要與寶軍爭鬥。
當然,韋寶的回信都不是出自韋寶的手筆,而是有統計署的專人負責這件事。
會定期向韋總裁彙報一下。
韋總裁在對外聯繫的時候非常謹慎,除了參加科考的時候留下過一些筆跡,平時基本上很少親自動筆,在衙門辦事,都有手下人代筆。
皇太極帶着親隨和聰古倫格格、大玉兒,匆匆前去南城門與努爾哈赤會合。
所有人幾乎是同時到達,速度都很快,而且幾乎都是策馬而來。
後金還是第一次面臨這麼嚴峻的局勢,居然被漢人打到盛京城來了,這是誰都想不到的事情。
皇太極看見努爾哈赤的旗杖過來,急忙過去攔阻:“父汗,城門危險,還是去宮中議事吧、”
“滾開!”努爾哈赤正在盛怒之下,“盛京城是我大金國都城,連都城都危險了,還有哪裡是安全的?你要是怕死,趁早別做防務大臣!”
皇太極嚇得不敢再勸,趕緊閃身一旁。
建奴當中派系複雜林立,代善雖然被廢黜了太子的位置,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實力,此外是年幼的多爾袞,因爲得到努爾哈赤的歡心,也有一些人支持,加上多爾袞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才幹。
多爾袞其實與吳三桂年紀相仿,此時才十二三歲年紀,卻已經表現的非常精明強幹了,加上相貌英俊,很得努爾哈赤喜歡。
不光是滿人親貴們,還有很多漢奸也很得重用。
努爾哈赤爲了儘快完成漢化,將內部管理升級到大明朝廷的水平,重用了許多漢奸。
爲首的是不被後世熟悉的鮑承先,鮑承先不但自己身居高位,他手下親信也很得到重用,鮑崇德、鮑敬、鮑韜、馮國珍都是鮑承先的人。
鮑承先是山西應縣人,後入漢軍正紅旗。
是努爾哈赤的重要謀士,只是沒有范文程的名氣大,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
鮑承先原是明朝副將,萬曆年間爲參將,天命六年,1622年,他投降後金,仍爲副將。
是本來歷史上,清初的第一位漢族丞相。
鮑承先下面是孫得功,原本是明朝的參將、還有寧完我、范文程、高鴻中、羅繡錦、樑正大、齊國儒、楊方興等人。
范文程這個時候還不是很有地位,要等到皇太極上臺,因爲范文程比較得到皇太極賞識,纔會逐漸嶄露頭角。
親貴當中的主要人物是努爾哈赤的幾個弟弟的兒子,努爾哈赤的三弟舒爾哈齊於1611年已經死了,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爲大金二貝勒,阿敏的副將白格也是有赫赫戰功的將領。
舒爾哈齊第四子圖倫,第六子濟爾哈朗,他們這一支,一直執掌滿洲鑲藍旗旗主。
第八子費揚武、皇次子代善都是大將。
代善雖然一直受到排擠,但是代善的長子嶽託,後面很得到重用,被封多羅克勤郡王,爲清朝初年的八大****之一。
鰲拜這個時期還是代善的手下大將。
此外還有皇三子阿拜,皇四子湯古代,皇五子莽古爾泰、皇六子塔拜、塔拜沒有什麼特殊才能,兒子倒是很風光,是康熙初年的名人,班布爾善。
皇七子阿巴泰、皇八子皇太極、皇九子巴布泰、皇十子德格類、皇十一子巴布海、皇十二子阿濟格,阿濟格在後世非常出名,算是清朝初年戰功赫赫的將領,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作戰;清軍入關時作爲清軍前鋒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又以靖遠大將軍沿長城入陝西,又自陝西出河南、湖廣、江西,屢敗李自成,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順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征討姜瓖在大同的叛亂。順治六年,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多爾袞死後,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
阿濟格能征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將領。但他卻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皇十三子賴慕布、皇十四子多爾袞、皇十五子多鐸、在下面還有更小的兒子,因爲太小,此時還無法參與軍機大事。
努爾哈赤的女婿楊古利也一直是軍界頂樑柱之一,重要爭戰,楊古利都是統兵大將。
楊古利的弟弟冷格里、弟弟納穆泰。長子阿哈旦,以軍功授拖沙喇哈番。次子塔瞻,襲超品公,擢內大臣。
當然,這個時候在努爾哈赤底下,排在第一順位的還是皇太極、寧完我、馬國柱、等人都是皇太極的人。
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爾哈赤宣佈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爲和碩額真”,共議國政。
努爾哈赤頂着可能被炮彈打中的風險,毅然上了南城門,所有人也只能硬着頭皮跟上去。
努爾哈赤環視身邊衆人,發現了聰古倫格格和大玉兒,不由又是大怒,大聲道:“皇太極!你幹什麼?還帶妹妹和你的側福晉來做什麼、你當是在鬧兒戲嗎?”
皇太極嚇的說不出話來。
“父汗,不要怪阿哥,是我要來看的。”聰古倫格格到了努爾哈赤身邊,“不管什麼情況,女兒都要與父汗在一起。”
努爾哈赤也異常寵愛聰古倫格格,被女兒一句話說的頗爲心酸,嘆口氣,沒有再糾結這個問題,對楊古利道:“現在搞清楚什麼狀況了嗎?楊古利何在?”
“楊古利在此!”楊古利馬上大聲答應道。
楊古利是近衛軍的騎兵將領,屬於努爾哈赤精銳中的精銳,並不清楚周邊防務。
皇太極也還沒有接到反饋,硬着頭皮道:“啓稟父汗,經過初步判斷,應該是韋寶的寶軍,不可能是遼東和薊遼的邊軍,孫承宗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具體人數不詳,但是根據炮火,可能又是幾個人的游擊隊。”
“應該,可能,哼,我要的是具體的情報!不是這些估計的話!”努爾哈赤勃然大怒,“敵情發生之後,你都做了一些什麼?”
皇太極嚇得渾身發抖,他什麼都沒有做,除了喊大家來商議,他能做什麼、你大汗在盛京城,輪得到自己做主嗎?
“楊古利,現在能馬上集結多少人馬?”努爾哈赤憤怒的看着天空中的幾個熱氣球。
“三萬人!我能立即集結三萬鐵騎!若不是有五萬鐵騎被調往朝鮮附近,末將能迅速集結八萬鐵騎!”楊古利大聲答道。
“好,我命令你,帶上你的三萬鐵騎去打,不管寶軍多少人馬,不管他們用的是什麼炮,你都幫我把韋寶的將領的人頭割下來,要是有人有本事割下韋寶的人頭,賞黃金萬兩,賜予兩旗旗主!”努爾哈赤大聲道。
衆人聞言,心中同時大震動,這是很豐厚的賞賜了,殺死孫承宗也不過是千兩黃金的賞賜而已,封地也僅僅是百畝良田,而兩個旗的旗主的賞賜,這是佔了整個大金國的四分之一了啊。
楊古利振奮的答應一聲,因爲太幸福,一路瘋狂的跑着,口中還不斷髮出野獸一般的呼叫。
連帶着楊古利的手下們也發出這種野獸一般的呼叫。
衆人振奮,都感覺楊古利的大軍必勝,雖然寶軍的火器威力大家都知道。
但是建奴鐵騎的信心還是很強大的,還沒有將明朝軍隊放在眼裡。
這種自信是長期的勝利基礎上建立的,不是一天兩套房能豎立起來的。
在原來的歷史中,大明的關寧鐵騎,是一支明末強力部隊。
但歷史上並沒有“關寧鐵騎”這一編制,是以很多說法就認爲,“關寧鐵騎”實際上是吳三桂的“夷丁突騎”。
《明季北略》:吳三桂部下有精兵四萬,遼民七八萬,皆耐搏戰。而夷丁突騎數千,尤爲雄悍。敵望之輒遁。
《明季北略》對於吳三桂兵力的誇張且不討論,“夷丁突騎”顯然是少數民族,最大可能是蒙古人。
那麼明朝後期的精銳鐵騎,真的要依賴異族來組建嗎?
把“關寧鐵騎”視作對明王朝末期關寧軍中精銳騎兵部隊的一個泛指的話,其中大部分還是漢人。
“夷丁突騎”,只是關寧鐵騎的一部分。
按《頃見新略》說法,“奴步善騰山短戰,馬兵弱。葉赫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騎,北畏奴步”,建州女真以步兵見長,騎兵實力甚至不如葉赫。
在後來與明作戰中,建州主要使用的還是騎馬步兵戰法。而明王朝後期雖然騎兵數量不多,質量卻很可觀。
明代馬鎧覆蓋面積下降,更注重騎兵的機動性。
由於九邊對抗蒙古人的需要,騎兵比例大爲上升。相比兩宋和元初常使用的全覆蓋式馬鎧,明代重騎兵基本都是半具裝,而同時具備騎射能力,很多人還裝備了火器。
明代也有覆蓋比例較大的馬鎧,但很少。
有人認爲這是受到元朝影響。
在元初,蒙古騎兵也多有使用全覆蓋馬鎧者,但明軍騎兵比起蒙古人又更重視格鬥,擅長騎槍衝鋒。
全具裝騎兵利於衝擊步兵方陣。但入明之後,火器同樣有破陣作用,且明朝的敵人中使用步兵方陣的較少。
且從壬辰戰爭的情況來看,使用半覆蓋馬鎧的重騎兵,衝擊日軍這樣質量較低的步兵方陣,穿透力、破壞性依然可觀。
由於蒙古人的馬匹數量優勢,能夠快速聚集優勢兵力犯邊,迫使明軍騎兵必須具備以寡擊衆的能力。明軍騎兵訓練時重視夾槍衝擊的訓練。
《武藝圖譜通志》載:“柄長十五尺,其法初出馬。右手執轡。左腋挾槍。作新月上天勢。右手執前。左手執後。高擧過額。換執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左後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右前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右後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左前一刺。換執左右手。作右前一刺。仍作弄槍。右內揮一次。左內揮一次。如是者無定數。”
顯然,集羣持槍衝鋒的明軍騎兵,其勢如槍山密林,森森而至,能令偏向於機動作戰,不擅長打硬仗的蒙古人恐懼。嘉靖十三年(1534年)二月,總兵王效以800精騎擊退萬餘蒙古人,類似的戰績在明朝歷史上不勝枚舉,大將馬芳甚至多次率精騎深入蒙古高原,擊敗蒙人優勢兵力甚至俺答汗本人。
由此可見,明軍騎兵的決死突擊戰術是很有效的。而遼東軍、關寧軍中既有大量精銳家丁騎兵,也有享受朝廷財政傾斜的常規騎兵部隊,其騎兵戰鬥力應當是可觀的。其中雖然有一部分蒙古人,絕大多數還是漢人。那麼,明軍騎兵對建州作戰表現如何。
按《明史·賀世賢傳》:世賢駐靉陽,聞變,疾馳出塞,得首功百五十有四級,進副總兵……鐵嶺被圍,世賢馳援,城已破,邀獲首功百餘級。泰昌元年九月連戰灰山、撫安堡,獲首功二百有奇。
賀世賢數次以小規模的騎兵部隊發起突擊,擊敗後金,史稱“數角鬥有功”,顯然這些戰績是通過近戰格鬥獲得的,且其中一些戰鬥對手很可能是努爾哈赤本人。賀世賢斬首接近500,而斬首往往少於實際殲敵,殲滅女真人當在千人以上。雖然建州步兵善戰,但賀世賢的戰法以突襲爲主,建州步兵未必能成列對抗。
如鐵嶺之戰,應當是趁建州軍剛剛攻破鐵嶺,突然從背後襲擊,以強悍的衝擊力斬殺敵軍。由於明軍重騎兵使用半覆蓋馬鎧,負載較輕,反而利於在作戰後快速脫離。
廣渠門之戰時,袁崇煥率領9000名關寧軍精銳騎兵疾馳至京師,以下馬作戰爲主的方式打退至少一萬以上的後金兵,則證明關寧軍精銳騎兵的步戰能力也可圈可點。
由此可見,雖然沒有全覆蓋的馬鎧,但“關寧鐵騎”應當是一支類似唐朝重騎兵的部隊,既能騎射,更強於格鬥,其決死衝鋒威力甚大,下馬步戰戰力亦可觀。
在鬆錦大戰後,吳三桂以較少的兵力和資源,仍能堅守寧遠兩年,多次挫敗滿洲的進攻,也顯示出“夷丁突騎”作爲關寧鐵騎的餘暉,戰鬥力是可觀的。
不過,明末極爲腐敗,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加上內憂外患,關寧鐵騎在內的精銳騎兵雖然強悍善戰,但實際戰兵數量終究有限。
而軍事化運轉的建州,在步、騎、炮的配置上則全面均衡。加上中樞指揮的失誤,明王朝仍然對後金往往戰敗。
即便如此,李自成攻克北京的時候後金甚至未能拿下寧遠,是吳三桂主動放棄寧遠入駐山海關。
由此而論,雖然“關寧鐵騎”就算是在編制上並不存在,但關寧騎兵確是明末的強兵。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現在建奴和努爾哈赤,不畏明軍,也不畏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