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爲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
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衆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着剩餘的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
拿破崙本以爲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
同時,俄羅斯的寒冬,成爲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於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拿破崙在俄國戰場慘敗後,亞歷山大一世決定馬上徹底打敗法國,稱霸歐洲。
但是俄軍在追擊法軍的殘兵敗將時,自身也受到了法軍極大打擊,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決定再一次組建反法同盟。
爲了阻撓反法同盟的成立,拿破崙希望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加入法國一方,但遭到拒絕。
他同時立妻子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皇后爲帝國攝政王以牽制奧地利。
但是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還是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萊茵地區多次激戰。
拿破崙迅速重振旗鼓,相繼獲得了呂岑之戰、包岑戰役等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着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法軍。
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獲得了德累斯頓戰役勝利,但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
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集中了15萬5千人,而聯軍的兵力是法軍的2倍,雖然開始法國繆拉元帥的騎兵打得俄奧普三國帝王縱馬而逃,但是因爲聯軍分6路合圍萊比錫,薩克森軍隊臨陣倒戈,而且此時法軍的炮彈也已耗盡,拿破崙被迫撤退。
在敗退途中,法軍遭到聯軍的重大打擊,只剩5萬6千人的殘兵敗將。
萊茵聯邦不久解體,聯軍向法國開進。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復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破崙視爲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然而法軍只有10萬人,而聯軍卻有35萬。
在布倫納城,拿破崙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
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連打敗反法聯軍,他的軍事才能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兵分兩路,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
拿破崙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崙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
4月11日,拿破崙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
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
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侷限在厄爾巴島上。
拿破崙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險些被暗殺。
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爲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
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軟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拿破崙別無選擇,他密切注視着法國局勢的變化。
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拿破崙率領700士兵於3月1日回到法國。
原本被路易十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見到拿破崙很快就重回其身邊。
迴歸的拿破崙受到了軍民熱烈的歡迎。
國王屢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軍隊見到他便陣前倒戈。
康巴塞雷斯、達武、馬雷、內伊、蘇爾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邊。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倉皇而逃,“百日王朝”開始。
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們一共有70萬人的軍隊,法國卻只有28萬4千人。
拿破崙分析了形勢,認爲俄奧聯軍只需要用少數兵力牽制,重點打擊對象是在比利時的英普聯軍。
他率軍北上比利時,決定攻佔布魯塞爾。
6月16日,拿破崙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戰役中擊潰普軍,擊傷布呂歇爾,但是由於多種因素,剩餘普軍逃跑,林尼戰役變成了擊潰戰,他只好派格魯希元帥率領軍隊追擊普軍。
兩天後,滑鐵盧戰役打響了。英軍的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7萬2千法軍和6萬8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打了一場改變了十九世紀的大決戰。
法軍的主攻方向是聖約翰山高地,由於法軍中有能力指揮軍隊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導致法軍中存在很多無能的指揮員,其中就有拿破崙的弟弟熱羅姆,所以該高地始終未能奪取。
在久戰不克時,內伊元帥率領騎兵開始往聖約翰山高地發起不下於莫斯科炮臺和萊比錫戰役的騎兵衝鋒,雖然騎兵軍的衝鋒毫無戰術可言,但是他們實在是銳不可當,法國騎兵幾乎突破了方陣,奪取了大量炮臺,英軍傷亡慘重,拉海聖也淪陷了。
英軍還是奮力擋下了法軍的猛攻。拿破崙雖然勝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見普魯士軍隊往這裡增援,而救星法軍元帥格魯希遲遲不到。
英軍和法軍都死傷慘重,但是法軍已經佔了上風,可是,下午7點,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領下突然殺了出來,此時待命的英軍預備隊也發起了總攻。
法軍慘敗,他們拼命潰逃,儘管拿破崙和內伊企圖力挽狂瀾,但是毫無成效,最後一個法軍方陣已經覆沒,滑鐵盧滿是逃兵,拿破崙不得不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臺了。
拿破崙兵敗後,法國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但是,拿破崙清楚,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他。
因此,他拒絕發動人民抗戰。拿破崙宣佈退位,英國人對他很不客氣,決定把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也沒有給他留下皇帝的名號。
1815年10月,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他挑選了貝特朗、蒙託隆、拉斯加斯三位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隨行。
10月16日拿破崙到達聖赫勒拿島,聖赫勒拿島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
拿破崙上岸後,暫時寄居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又有一個龍塢德莊園,他就在這裡居住,他開始潛心撰寫回憶錄,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記錄、整理。
有關拿破崙“象棋藏圖逃生”的故事是一則傳說,實際上是源於英國軍官埃爾芬斯通送於他的一副精緻象棋,目的是感謝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時優待了其被俘的兄弟。
這個史實逐漸變成了後來的各種版本的傳說,聖赫勒拿遠離陸地,被英軍更加嚴密的監視,拿破崙的老部下則已經去世或依附波旁,而他本人也無心再戰歐陸。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
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託貝特山泉旁。
拿破崙的死因衆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也有研究發現拿破崙身體中砷含量超出指標100倍,而且歷史學家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發現了含有砷的礦物,猜測是因爲環境潮溼而讓砷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甚至有一說是蒙託隆伯爵因爲受到英國人的賄賂以及急於繼承拿破崙留給他的一部分遺產,而在給拿破崙的葡萄酒中長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崙慢性中毒。
在拿破崙大帝去世之後的第9年,1830年,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塑像重新豎立在了旺多姆圓柱之上。
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靈柩接回。
Wωω ¸тт kдn ¸c○
同年12月15日,拿破崙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在經過凱旋門之後,隆重安葬在巴黎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巴黎榮譽軍人院。
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發展了資本主義,保護了資產階級。
拿破崙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
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保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翻了舊的專制政權。
拿破崙捍衛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時期的成果,保護了法蘭西共和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既得利益。
使得1815年法國的君主專制最終復辟之時,受到了人們的反對。
拿破崙頒佈的統治措施不僅在法國國內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還影響了他的征服國。
拿破崙通過征戰,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不同程度地傳播到了法軍所到之處。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而造成的社會影響,已成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家勢不可擋的勢力。
拿破崙在奠定資產階級的政治體系和推進資本主義的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拿破崙的稱霸野心是法國大資產階級本性的集中體現,他的國內外政策都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保護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發展。
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着巨大的間接影響。
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當地政府的實力,使西班牙政府在今後幾年的時間裡都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基於在當前這個實際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衆國的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
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但二十一世紀的歐洲正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在農業與貿易上,拿破崙大帝採取自由主義政策,在帝國後期趨於國家干預,政府可以按照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
成立一系列經濟協會,指導監督經濟活動。
1801年成立全國經濟促進會,1803年成立製造業公會,1810年成立“工廠作坊管理委員會”,1811年設立工商部。
恢復工業展覽會,鼓勵畜牧業發展,養殖馬、牛等牲畜,鼓勵種植土豆、甜菜、棉花。
經濟成爲政治附屬品,一切經濟活動服從政治需要。
建立銀行,整頓財政制度,拿破崙大帝於1800年進行了財政改革,提高土地稅、不動產稅等稅收。
1800年創辦了法蘭西銀行,統一貨幣,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這一系列舉措有利於軍政的穩定與資本主義的發展。
拿破崙的“大陸經濟封鎖”政策,對後來歐洲大陸的發展不利,但當資本主義正在西方國家生根發芽之時,大陸經濟封鎖卻保護了資本主義早期的發展。
拿破崙是法國大資產階級的代表,他用“大陸經濟封鎖”政策保護了法國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19世紀初,法國拉開工業革命的序幕。
拿破崙始終對工業革命抱着扶植的態度。
當時法國的棉紡織工業一度興起,購置了大量的英國珍妮機,產量提高四倍。
1804年頒佈《拿破崙法典》(即《民法典》)、1807年頒佈《商法典》、1810年頒佈《刑法典》,這些成文法典成爲了近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法律規範。
《拿破崙法典》原名是《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事法典,分3篇,35章,2281條,法典於1804年推出,大多數條款拿破崙都親自參與了討論。
據說,在召開的關於民法典制定的100多次會議中,拿破崙親自出席的就有90多次,《拿破崙法典》已不再單純是一部法學作品,而是代表着鮮明的時代和政治的色彩,正因爲拿破崙做出的突出貢獻,《法國民法典》又被稱之爲《拿破崙法典》。
《拿破崙法典》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憲法、商法,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法制體系,構成了拿破崙時代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法國六法體系。
這些成文法典的制定極大的促進了當時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法國法制社會的法律規範。
《拿破崙法典》還包括物權、債權、婚姻、繼承,以及許許多多沿用至今的民法概念,是第一部把當時的基本原則、精髓完整傳承到近現代社會的民法。
《拿破崙法典》,在法律上保障了新建立的小農土地所有制。
其確保了私人財產所有權的神聖不可侵犯,確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交易和價值秩序,進一步的傳播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維護了法國普通民衆的基本人權。
將《人權宣言》中關於財產權、名譽權等基本人權概念化、具體化,正因爲如此,許多人認爲《拿破崙法典》是法國大革命結束的一個重要標誌和產物。
《拿破崙法典》在拿破崙軍隊佔領的國土曾強行實施,因此在歷史上流傳甚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有法律幾乎都借鑑了這部法典,它規範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體現了法國大革命的原則、精髓,
當拿破崙兵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時曾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那四十多次勝仗,實爲五十餘次,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全部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就是我的這部《法國民法典》。”
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期間,制定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成立了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來培養人才,鼓勵科學研究與技術教育事業的興起。
1797年12月,從意大利凱旋的拿破崙被授予法蘭西研究院院士頭銜。
拿破崙遠征埃及時還成立了埃及科學院,任命蒙日爲院長,自任副院長,並時常將科學院的人召集起來討論問題。
這次遠征開啓了對埃及古代文明的科學研究,許多珍貴的文物、礦物和動植物被運往法國,著名的羅塞塔石就是在這次遠征中被發現的。
拿破崙對科學和文化事業極爲關注。
掌權後,他定時出席研究院的會議,邀請院士們報告科學進展,將許多獎賞授予科學家,包括伏特、戴維等外國的科學家。
執政初期,他就將巴黎理工、炮兵、路橋等高等專科學校,稱“大學校”,分爲基礎和應用兩種。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原本誕生於共和體制時期,拿破崙加冕皇帝后,在第二天的閱兵式上,將一面繡有“爲了祖國、科學和榮譽”幾個字的錦旗,親手授予參加檢閱的理工學院的學生,從而贏得了他們的忠心。
拿破崙每次出征,都有理工學院畢業生跟隨。
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的理工學院畢業生中,後來成爲法國科學院院士的就達16人。
拿破崙對科學和文化事業的關注促進了法國科學的繁榮,可以說拿破崙時代是法國曆史上科學成就最豐富的時代之一,出現了拉普拉斯、拉格朗日、蒙日、薩迪·卡諾、傅立葉、蓋·呂薩克、拉馬克、居維葉等一大批耀眼的科學明星。
拿破崙對研究院進行了重組,使其成爲法國文化的官方代表併爲國家利益服務。
參照啓蒙思想家繪製的藍圖,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研究院隸屬國民教育體系,而拿破崙則奠定了延續至今的中央集權管理的國民教育體系。
其中,大學是爲了監督整個教育體系而建立的,中央具有絕對的控制權。
國家元首直接任命總監,總監下設大學區,由學區長管理,監督各市鎮的大學和中小學。
教師成爲國家官僚體制的一部分,從而實現了國家對教育的壟斷。
1808年,拿破崙敕令恢復高等師範學校,使之成爲專門培養國立中學教師的模範學校,職業和專門學校的教育則爲軍隊和政府培養訓練有素的職員。
中央集權的科學和教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科學的繁榮,但科學成果只有被全社會充分應用,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強大。
拿破崙從土倫戰役到滑鐵盧戰役的23年期間,親自指揮各大戰役近60次,其中50餘次勝仗,小戰役數不勝數。
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進行七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在軍事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
他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打破了歐洲各國的權力均衡,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但拿破崙發動的戰爭並非都是正義的,戰爭的性質從自衛反擊轉變爲侵略擴張。
大體以1810年爲分界點,在這之前的戰爭是以正義爲主的,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
由他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在客觀上,有利於歐洲各國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和當地人民的革命運動與解放戰爭。
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的正義的自衛反擊戰爭。
在這之後則屬於侵略擴張戰爭,拿破崙先後入侵西班牙,大陸經濟封鎖英國,進軍俄國莫斯科。
武裝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主權獨立,掠奪了歐洲許多國家的財產,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導致了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
集中優勢兵力,將敵人各個擊破,是法國革命軍曾用過而未引起注意的衆兵戰術,拿破崙運用和發展它,形成一條經典性規則。
軍事藝術的秘密在於,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時間,使自己的軍力超過敵人。
馬克思在談拿破崙有兩條作戰原則時指出:“第一。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做最有勝利把握的事情,第二,主力只用於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敵人。”
拿破崙自己也說過:“歐洲有很多優秀的將軍,他們希望一下子就看到很多東西,而我只看一個東西,敵人的兵員,並且力圖消滅他們。”
毛在談論歷史上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時,也以拿破崙多數戰役,都是以少擊衆,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爲例,指出“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
由於拿破崙把作戰的主要目標確定爲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因之,在1805年11月,對其妹夫繆拉不聽指揮,迷戀於佔領爲奧方所棄守的維也納,而不立即去追擊敵軍,大發雷霆,並痛斥繆拉說:“你爲了獲得首先進入維也納的虛榮,竟耽誤了我兩天時間。榮譽僅在那些充滿危險的地方纔能贏得,進入一座毫無防禦的都城有何榮譽可言?”
拿破崙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騎兵協調發展,以適應當時的作戰特點和新的作戰方法。
其傑出指揮才能還表現在1814年和1815年,當處於防禦戰局中,他仍然敢於進行進攻戰,且取得勝利,備受恩格斯的讚揚。
雖然前者以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告終,後者以滑鐵盧的失敗和巴黎的陷落而結束,但這兩個戰局的不利結局絲毫也不貶低它們在總的意圖方面的優點或其中局部行動的意義。”
他曾指出:“整個戰爭的藝術,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禦,然後再進行快速、大膽的進攻”。
他還注意把進攻和防禦作爲有機聯繫的統一體,他說:“防禦戰並不排斥攻擊,攻擊戰亦不排斥防禦”。
並認爲,“從守勢戰轉入攻勢戰,是一種最微妙的作戰動作”。
世界上最早專門實施作戰指揮的司令部是拿破崙時期建立的參謀處。
19世紀前,軍隊指揮機構中不僅包括作戰指揮,還包括後勤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三合一的形式出現的。
世界進入19世紀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大大推動了軍事工業的發展。
軍隊中新式槍炮代替了舊式的火器,鐵船舶代替了木船舶,汽車、火車代替了馬車等等。
軍隊的編制體制規模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作戰指揮日趨複雜。原先三合一的簡單機構已經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指揮體制必須變革。
拿破崙一生打了幾十個戰役,到了後期也感到無法統帥全軍了。
在1807年他任命曾在意大利方面參謀長的貝蒂埃爲自己的參謀長。
貝蒂埃對參謀工作頗有研究,曾著有《阿爾卑斯普通參謀業務綱領》一書。
wWW▪TTKдN▪℃o
貝蒂埃經過一番潛心研究,向拿破崙提出了建立參謀處的設想,得到了拿破崙的支持。
1812年世界上第一個專門輔助統帥實施作戰指揮的參謀處產生了,作戰指揮較好地適應了當時戰爭的需要。
參謀處有參謀長領導,下設四科。第一科主管軍隊編制和實力,組織部隊移動和檢閱,蒐集制定軍法,處理戰俘和逃兵等。第二科主管部隊裝備。第三科主觀偵察,制訂作戰計劃,組織通信聯絡和內務勤務。
隨着軍隊指揮的實施,司令部體制逐漸完善起來。
18至19世紀的歐洲兵制改革,實質上是武裝力量從私人化向國家化的轉變,軍隊實質上只是君主或領主的個人私兵而已,這個轉變是從“徵兵制”的啓用開始的。
真正的革命性變化來自法國大革命,王室被推翻,已沒有“國王的軍隊”這個名份,而在反法同盟的圍攻下,戰爭性質轉變爲“爲保衛祖國”而進行的“人民戰爭”,不是爲了騎士的榮耀,也不是爲了賺錢,作爲國家公民都有從軍義務,這個轉變其實很倉促,完全是迫於形勢,在“愛國主義”的精神感召下的自發行爲。
通過法國大革命,所謂“民族國家”的理念開始占主導地位,國家的軍隊也即“人民軍隊”。
總之,從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時代,軍隊逐漸完成了向資產階級軍隊的演變。
在兵役制上,由僱傭兵制爲主轉向了義務兵役制,基本實現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資產階級原則,拿破崙一世改造了法國革命所建立的軍隊,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騎兵和炮兵組成的師和軍,並且組建了強大的預備隊。
拿破崙在戰爭實踐中,始終把建設軍隊的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併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戰的強大的資產階級軍隊。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
拿破崙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馴鹿統帥的獅軍,決不可能再是獅軍。
並由此把將帥的選拔作爲建立強大軍隊的重要條件。
在如何選拔將帥的問題上:他敢於起用新人,給年輕軍官創造機會。
據悉1805年由他晉封的18位元帥,多數在40歲以下,37歲以下的約有7人,而達武僅34歲。
同時,徹底破除了傳統的講究貴族出身的門閥觀念,注重唯纔是舉。
這就是拿破崙的選帥標準:即注重年輕有爲;力求不拘一格和強調素質才能。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曾說:“每個士兵的背囊裡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棍”。提倡人人爭當將軍和元帥。
從1796年意大利戰爭開始,拿破崙就深刻體會到,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數量。
“不是部隊的數量給軍隊帶來了力量,而是忠誠和豪氣給軍隊增添了鬥志。”
首先設法激發官兵的榮譽感。
他認爲,勇敢是金錢買不到的,應千方百計地激勵官兵能爲通常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犧牲自己的生命。
其次,不惜以重金實施獎賞。拿破崙儘管說過金錢買不到勇敢的話,但爲激勵士氣,還是不惜花費大量掠奪得來的金銀財物作爲物質獎賞。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拿破崙把教育訓練擺在建軍的重要位置,認爲,良好的教育訓練是建立一支良好軍隊的重要條件,未經訓練的部隊,只會引起麻煩。
在政治教育上,要求軍隊有愛國情緒和民族光榮感,嚴禁倒戈叛國,將防區獻於外人。
對投降者視爲叛逆,處以極刑。並主張不用皮鞭而用榮譽進行管理。
通過建立“榮譽軍官團“激發榮譽感,用軍事法庭審處犯罪行爲。
他經常到各個部隊去巡視,對士兵發表極具鼓動性、煽動性的演說,他特別善於用法國大革命中得到推廣的啓蒙運動的思想口號,激發士兵的民族光榮感、榮譽感和自信心,讓士兵以極大的熱忱投身到即將來臨的戰鬥中去,他獨創用“同志審判會”的制度來實施紀律,既整頓了紀律,又教育了別人。
在軍事訓練上,拿破崙認爲,軍事指揮藝術首先表現在善於迅速武裝、訓練和建設一支大的軍隊。
他通過軍事學校培養軍官,並在中等學校進行培養軍官的訓練,學生畢業後經考試進入高等專門軍事學校。
爲加強部隊訓練,專門設立訓練兵營,訓練堅持從實戰出發,反對形式主義的排場和刻板的訓練。同時,採用隨營訓練新兵的形式。
拿破崙自幼喜愛數學,在軍校學習時他的數學老師後來成爲他的內政大臣。
他在行軍打仗的空閒時間,經常研究平面幾何。
他在隨軍打仗的隊伍中安排了一支特殊的人羣,這就是科學家隊伍,以便在被征服的國家中掠奪文物古蹟、科技成果。
拿破崙的軍事實踐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立法的形式來規範軍隊的管理和指揮,把軍隊建設納入法制軌道,形成了一定的準則,這就同“朕即國家”下的封建王權的軍隊有了根本的區別,從而維護和鞏固了資產階級對軍隊的領導和控制。
拿破崙的軍事法規主要散見於他制定的具體制度和措施方面,雖然沒有呈現出系統,但卻具有準則的特點。
一是通過立法程序,在軍隊內部建立起嚴格的資產階級等級制度。
學清廷,是爲了將封建制度推向頂峰,學拿破崙則是爲了將資本主義制度推向一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