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

高有謀起身行禮道:“黃大人,晚生也想爲國效力,今日請縣尊前來就是做個見證,晚生自願帶着八個武藝出衆的家丁追隨‘紅旗軍’,晚生這九人不要官職、不要軍餉,只願爲朝廷盡綿薄之力。”

高有謀已經四十出頭了,在不到二十歲的黃漢面前一口一個晚生有些逗,他還提出自願參戰不要任何報酬也不在意官職,很明顯他背後應該是有高人指點。

確實如此,高有謀在豐潤辦成了買賣軍功的大事即刻趕回濟南府城報告父親,暫居在此的高第老懷大慰仔細問黃漢的情況,又問“紅旗軍”的軍容和軍紀。

高有謀當然把看到、聽到的一切和盤托出,高第經過思考後語重心長對兒子道:“有謀啊!你已經科舉了七次對不對?”

高有謀瞬間面紅耳赤,他慚愧道:“父親,孩兒無能,至今都未中舉,無地自容啊!”

高第嘆氣道:“這也不能怪你不用功,北直隸鄉試百中取二三人可見何其艱難,鄭國昌家的三公子不也是屢試不中?他現在‘紅旗軍’做隨軍主簿對不對?”

“父親,您的意思莫不是也讓兒子效仿鄭家三公子?”

“咱們高家跟黃家沒有那份交情,況且爲父已經告老還鄉在朝中雖然有人脈,但已是昨日黃花,你要去‘紅旗軍’中歷練可以如此如此……。”

老高第深謀遠慮,知道高家如果不再出士大夫早晚會沒落,因此他建議兒子另闢蹊徑,爭取混到軍功擠入士大夫行列。

高第是萬曆十七年的進士,在朝爲官接近四十年,做過正三品大同巡撫、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一直混到正二品封疆大吏以兵部尚書經略薊遼。

四十年的官場老油條,本領豈是白給的,門生故吏究竟有多少?一旦高有謀得到了實打實的軍功,要上位恐怕輕而易舉。

高有謀也不想蹉跎一生,咬咬牙決定去軍中吃幾年苦看看運氣如何,因此精挑細選了八個最能打的高家族人帶在身邊。

高家鉅富,他們九人擁有全套的山文甲裝備,擁有十八匹阿拉伯戰馬,弓箭、武器等等都是上等貨。

高有謀從父親門生故吏的口中得知鄭國昌進駐豐潤縣城,點將名錄裡有黃漢,急匆匆趕來了,他已經在縣城住了七八天,跟縣太爺也商量好了見到黃漢之時的說辭。

黃漢何嘗不知朝中無人莫做官,他來到大明就必須適應潮流,首先不能走在文官集團的對立面,高家跟黃家其實屬於同鄉,好好結交乃是上上策。

其實末世的大明面臨後金政權和諸多流寇輪番禍害導致亡國。

來自後世的黃漢認爲統一戰線尤其重要,只要是不投降建奴,不肯從闖賊、獻賊的人都是統戰對象,高家長子送上門給黃漢統戰,怎麼能拒之門外?

況且老高第不是東林黨,他應該屬於大明爲數不多的無黨派人士。

崇禎最厭惡黨爭,最喜歡不結黨的孤臣,他的兒子日後在東林黨被崇禎拋棄之後上位,說不定能夠得到重用。

黃漢對高有謀道:“‘紅旗軍’紀律嚴明官兵一體同吃、同住、同勞動,你恐怕吃不了這份苦。”

高有謀早有心理準備立場堅定,他道:“晚生比鄭公子還要壯實一些,他能夠受得了軍中之苦,晚生肯定也能行。黃將軍放心,晚生和家丁但有違犯軍規之事,您儘管嚴懲不貸。”

黃漢瞧了瞧高有謀,發現他看上去確實身強體壯,由此可見大多數讀書成績差強人意的秀才公,他們的體質好過苦讀聖賢書有中舉希望的廩膳生。

鄭孝文的體格就不錯,在軍中混得風生水起從來沒有見他生過病,他也能夠跟着隊伍長途行軍不掉隊。

WWW⊙Tтkā n⊙c o

反正軍中已經有了讀書人,再多幾人無傷大雅,況且如果能夠讓讀書人投軍蔚然成風,大明纔會大有希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小日本的實力拿明末的建奴相比強了無數倍。

民國政府拿末代大明的實力相對比弱了許多,但是政府掀起了知識青年從軍運動,廣泛動員學生參加青年軍,進行緬北大反攻、打通了中印公路爲抗戰發揮了積極作用,最終等來了小日本的投降。

如果大明的童生、士子也能夠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豪情,有投筆從戎的壯舉,區區建奴亡國滅種就不遠矣!

黃漢答應高有謀的請求,道:“如此本官也以見習主簿的職務上報兵部報備,高公子以爲如何?”

高有謀大喜一躬到地,道:“卑職謝將軍成全,您放心,卑職在軍中一定多做事少開口。”

第二天黃漢和郭必昌、高有謀求見鄭國昌,老高第其實是鄭國昌的前輩,兩人雖然私交不厚也算相熟,黃漢留下高有謀當見習主簿纔多大事?

在明末,大凡秀才公、舉人、進士願意去軍中效力基本上都能夠得到滿足,而且會優先升遷,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袁都督的發家史。

袁崇煥乃是萬曆四十七年的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後,以他這樣的出身如果從一個小小從七品下縣知縣開始混官場,估計熬到知府恐怕要花一二十年,還需要有好運氣。

但是這小子會忽悠,自詡知兵並且廣泛宣傳,然後他就是因爲主動要求去遼東軍中任職,幾年內連升十幾級,最後混到正二品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玩死了自己。

高有謀這個出身世家的秀才公主動要求從軍,這乃是正能量的大好事,鄭國昌自然會成人之美。

他安排幕僚協助高有謀辦理了相關文書,即刻派人送報備公文前往兵部用印。

已知建奴主力退了,“紅旗軍”如今已經發展壯大了數倍,斷然不能空耗光陰。

在永平府老家地界作戰,即便留在關內駐守四城的後金軍能夠機動的兵力都來對付“紅旗軍”,黃漢相信自己應該能夠獨立應對。

最起碼帶着麾下跳出包圍圈完全沒問題,或者乾脆玩騎兵對衝殺出重圍也可以做到。

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圍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六百六十六章: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少年施琅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種田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二百八十八章:平叛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戰術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納格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八百八十六章:兵敗身亡第八十六章:帥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十三章:殺敵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計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二百四十六章:無比幸運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六十六章:抓狂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六百一十五章:爭奪南海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七百四十六章: 漢江省第七十七章:妖嬈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七百九十八章:設伏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九十七章:得手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六百四十九章:士氣如虹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三百六十四章:勸降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三百九十三章:寧遠城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
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圍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六百六十六章:野戰第六百四十五章:少年施琅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六百七十六章:膽寒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一百七十九章: 種田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二百八十八章:平叛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戰術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納格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八百八十六章:兵敗身亡第八十六章:帥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十三章:殺敵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四十八章: 奔襲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計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二百四十六章:無比幸運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六十六章:抓狂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六百一十五章:爭奪南海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七百四十六章: 漢江省第七十七章:妖嬈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獄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七百九十八章:設伏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九十七章:得手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六百五十七章:殺奔山西第六百四十九章:士氣如虹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三百六十四章:勸降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三百九十三章:寧遠城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