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

黃龍畢竟是東江鎮總兵官,按理說在坐的武官中他的職位最高。

可是他認得清自己的處境,首先這裡有天使而且是御馬監大太監方正化,此人應該屬於監軍大太監的存在,他的話纔有決定權。

其次這裡還有天子親軍,主將是北鎮撫司僉事實授千戶李若璉,他的話語權毋庸置疑。

再則就是“紅旗軍”主將黃漢,這一次反攻南四衛的謀劃出自他,計劃執行人也是他,連神樞營、錦衣衛都是天子派來配合而已。

他的決定就是軍令,況且黃漢具備個人魅力,這裡基本上沒有哪個將領不服他的指揮。

因此黃龍把自己位置擺在第四位,他看了看方正化和李若璉見他們都看着黃漢沒有要說話的意思,清了清嗓子道:

“諸位將軍,鳳凰堡城雖然是萬曆爺之時修建至今已經有了年頭,但也不是岫巖堡可比,本官建議我軍在外圍劫掠,放棄攻打這個城堡。”

黃漢舉手附和道:“本官同意黃總兵的意見,還有誰同意請舉手。”

諸將都不是紙上談兵之人,都有實戰經驗,大家都親自去看過了鳳凰堡城防,知道難以速戰速決,騎兵突襲也做不到。大家都舉手表決放棄奪城。

黃漢又道:“現在我軍面臨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退兵回金州營地,第二個選擇就是繞過鳳凰堡向東北挺進,那個方向居住的建奴不少,我軍花三四天時間可以殺到寬奠五堡一帶,估摸着斬獲、繳獲會倍增。”

這是實情,明軍都感覺到了越往北,越接近瀋陽方向建奴的村落越密集,有可能這裡已經是後金認爲的內地、後方的緣故。

又是舉手表決,這一次分歧很大,以沈世魁、李惟鸞爲首的十幾員東江鎮將領認爲見好就收是時候回去了,他們支持退兵,尚可喜三兄弟還沒殺過癮、搶夠數,他們竭力反對回去。

大哥尚可義作爲代表發言道:“諸位將軍,東江鎮人馬這幾年被建奴打得損兵折將、追得無處躲藏,最後萬不得已躲在海島上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苟延殘喘。”

東江鎮將領都想起了過往,人人點頭稱是,許多人嘰嘰喳喳議論起來,一些人開始發牢騷吐槽袁崇煥如何作踐東江鎮。

大家都認爲唯有跟着毛大帥的早幾年東江鎮有義州屯田還可以走私高麗蔘、熊掌、東珠等等遼東特產,日子還算過得去。

自從袁崇煥經略遼東,東江鎮就糟了災,最後導致許多人餓死或是爲了一口吃食死於自相殘殺。

尚可義見自己的發言引起袍澤的共鳴接着道:“現在是咱們登陸遼南報仇雪恨的時候,我東江鎮人馬這段日子過得多滋潤,每天小酒喝着、牛羊肉吃着、白麪炊餅管夠。

這一切都已經算不上什麼了,關鍵是每一天都能夠砍幾十上百建奴青壯年,都能夠奪最少一二百戰馬、挽馬。此時放棄如此大好形勢回去豈不是暴殄天物?”

尚可喜插話道:“何止這些,就短短這幾日,下官麾下的兒郎們全部補齊了鐵甲,一個個養得紅光滿面。

諸位也應該知道,奪取一個建奴的村子少說也會搜出一兩千兩銀子的黃白之物,雖然繳獲的金銀財寶現在還沒有分配,但是兒郎們心裡都有數,分到手十幾兩白銀不足爲奇,東江兵苦啊!何時能夠一次性到手足一年的軍餉?”

尚可進站起來發言道:“仗好打之時放棄了多可惜,過了這個時段還能夠出現這麼好的機會嗎?本官認爲儘可能的多襲擊建奴的村子,到了給兒郎們分銀子的時候就不會後悔爲何當初不多搞些。”

尚可義道:“因此我們三兄弟認爲已知建奴主力即將在大淩河城跟關寧軍和援遼的大明邊軍鏖戰之時,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沒有任何情報表明短期內有建奴千軍萬馬來援的情況下,咱們在建奴腹地多劫掠一天我軍能夠得到更多斬獲和繳獲,這無疑是削弱了建奴壯大了我軍。

況且大家都看到了,那些被奴役的漢人過的什麼日子,咱們救下他們應該是如再造七級浮屠。”

方正化一直在認真聽,削弱建奴壯大我軍這句話觸動了他的心絃,他忠於崇禎忠於大明,痛恨建奴,能夠削弱建奴他當然樂見其成,爲此哪怕增加東江鎮人馬和神樞營、錦衣衛的傷亡也在所不惜。

他不認爲黃漢會吃虧,因此沒有考慮到增加“紅旗軍”的傷亡,如果留下繼續戰鬥真的很危險,黃漢一定不肯“紅旗軍”損失,總會有辦法應對。

方正化見圍着篝火喝酒的將領們討論的氣氛很熱烈,他們各抒己見,各自闡述去留的利弊,這樣下去到了天明也不會形成決議。

他站起身很嚴肅道:“咱家提議還是舉手表決吧,每一個人都需要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可以含糊其辭,只有去、留兩個選擇,決定明天或者後天回去的將領請舉手。”

準備見好就收立刻回去的將領真的不少,錦衣衛是個特殊羣體,小旗官以上就可以參加將領聚會,神樞營也有特權,拭百戶以上就能夠在此議事,他們有一半人舉手了。

方正化瞧了瞧貌似已經超過一半人表決退兵回金州營地,他頓時寒了心,緊繃着臉一聲不吭。

黃漢瞧出來方正化的本意是希望獲得諸將支持留下來再幹幾天,儘可能多的給建奴造成破壞。

玩舉手表決這個貌似民主其實隨意性很強的伎倆,黃漢前世見得多了,換個順序就有可能改變結果,有魅力的領導率先表決了又會帶動騎牆派。

懂得如何操控民主的黃漢不失時機大聲道:“願意留下再接再厲砍建奴搶金銀財寶、奪牛羊馬匹的請舉手。”

說完,黃漢高高舉起了右手,憨子、楊大年緊跟其後,隨即“紅旗軍”所有的在場將領都高高的舉起了手。

原來舉手表決還可以這樣玩,方正化樂了,連忙舉起了自己的左手。

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三章:充軍發配第八百四十九章:裡外不是人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四百八十三章:鋤奸去惡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臉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九百二十章:紅日升起第三百零六章:殺入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一百零九章:人體盾牌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十四章:繳獲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蘆兵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二百二十三章:聖天子笑得開心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七百六十九章:圍獵葛布什賢超哈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一百三十章:取經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穩蜀北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一百八十一章:東奴不滅無以家爲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十章:遭遇戰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一百五十六章:連降三級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三百六十八章:並肩作戰第四十四章:疾馳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六百四十六章:謹慎小心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
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三章:充軍發配第八百四十九章:裡外不是人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四百八十三章:鋤奸去惡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八百二十八章:翻臉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九百二十章:紅日升起第三百零六章:殺入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一百零九章:人體盾牌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十四章:繳獲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二百六十七章:征服與掠奪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蘆兵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二百二十三章:聖天子笑得開心第七百二十九章:此路不通第七百六十九章:圍獵葛布什賢超哈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一百三十章:取經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三百二十四章:殺俘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穩蜀北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一百八十一章:東奴不滅無以家爲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狀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十章:遭遇戰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一百五十六章:連降三級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三百六十八章:並肩作戰第四十四章:疾馳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六百四十六章:謹慎小心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