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湯

再次提督京營的曹化淳跟方正化有門人關係,得知徵虜大將軍預言熊文燦會遭遇慘敗,心裡七上八下。

曹化淳想把這個消息密奏皇帝,又擔心一向剛愎自用的皇帝不納忠言。

如今熊文燦風頭正勁,皇帝寄予厚望,他此時開口有捕風捉影的嫌疑。

如果提出是徵虜大將軍的判斷會更加糟糕,皇帝肯定認爲黃漢嫉賢妒能故意離間大明能臣。

思前想後,曹化淳絕定支持孫應元率領一萬京營人馬固守潼關,反正熊文燦的人馬足夠多了,犯不着惦記這彪人馬。

曹、方兩位內臣求見崇禎後沒有提及黃漢,而是準備建議皇上留一手以防不測,潼關駐軍不要輕易調動。

曹化淳見崇禎皇帝心情好着呢,堆起一臉笑容道:

“陛下,由於潼關一直是京營副將孫應元率領人馬固守,如今固若金湯,老奴建議莫要臨陣換將,有京營精銳一萬人守衛潼關,老奴放心也能夠讓陛下安心。”

崇禎從善如流當場準了,道:“那孫應元確實不錯,陝西流寇、建奴鬧得天翻地覆,至今沒有能夠突破潼關該予以嘉獎,是時候提一級了。”

太監都是皇帝身邊人,人制的國家,皇帝的喜怒哀樂很重要,太監就能夠察言觀色,一般情況下選擇在皇帝高興之時奏事都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興致勃勃的皇帝今日特別想跟人談心,他以爲熊文燦的大軍加上洪承疇、吳甡的人馬高達四十萬,其中大明精銳邊軍就有十幾萬。

擊退建奴、韃子,剿滅流寇大有希望,中原流寇土崩瓦解,陝西流寇再被一鍋端,大明河清海晏就在眼前,以後就不會是“紅旗軍”一枝獨秀。

他道:“曹伴伴,方伴伴,中原流寇絕大多數接受招撫,現如今熊總督率領人馬出潼關想來不日就能夠跟洪總制的三邊精銳會師。

我大明一舉蕩平流寇、擊退建奴指日可待。朕勵精圖治中興大明的計劃爲時不遠矣!”

曹、方二人相視苦笑,他們條件反射般想起黃漢的判斷,可是他們不敢此時捕風捉影破壞皇帝的好心情,只能違心道:

“老奴、奴婢賀喜陛下!”

崇禎沒聽出來兩位最倚重的內臣言不由衷,一直在皇帝身後侍立的王承恩瞧出了端倪,心裡咯噔一下。

等皇帝又聊了片刻揮手讓曹化淳、方正化退下後,王承恩告退送送二人。

三人來到紫禁城裡曹化淳的住處聊了沒多久都在長吁短嘆,他們都期盼皇帝的夢想成真,可是分析來分析去,連不懂軍事的王承恩都覺得希望渺茫。

王承恩道:“還是徵虜大將軍有遠見,只要潼關固若金湯,無論陝西局勢如何敗壞,朝廷總能夠多出幾個月應對的時間,在黃河冰封前京畿之地應該是安全無虞。”

方正化懂兵事也知民事,他道:“只要及時完成秋收確保秋糧入庫,即便被流寇、建奴繞過潼關殺入河南朝廷也能夠應對。”

曹化淳不解道:“方秉筆爲何有此一說?建奴、流寇打入河南,黃河結冰京畿之地的防禦處處有漏洞,屆時京師又會兵臨城下也未可知。”

方正化坦言道:“關鍵所在就是潼關,只要這裡被成功堅守,流寇、建奴就不敢在河南、京畿之地久留,他們必須在黃河解凍之前主動撤退。

因爲大明還有‘紅旗軍’衆所周知,建奴有前車之鑑,肯定採取搶一把就跑的辦法,不會讓大軍再次陷入重重包圍。

流寇有可能不知死活,只要建奴退了,京營人馬撲上去打流寇一定能夠殺得他們丟盔棄甲。”

王承恩領悟了,點頭道:“確實如此,咱們沒辦法勸阻陛下,只能夠提前替陛下多做準備,及時在潼關屯糧以便於孫應元的京營人馬固守乃是重中之重。”

方正化道:“不僅僅咱們會確保潼關萬無一失,徵虜大將軍也派遣了心腹帶兵前往協助孫應元守城,那位將軍叫做何勇慶你我都認識,追隨徵虜大將軍久矣,可以信賴。

咱家放心‘紅旗軍’,有他們堅守的城池至今都沒聽說過有哪一座失陷。”

曹化淳道:“方秉筆,咱家問一句不該問的話,你不要介意。”

方正化恭恭敬敬到:“曹老公客氣了,咱家是您的人,當然知無不言。”

曹化淳很滿意方正化的態度,清了清嗓子道:“你跟徵虜大將軍應該是有些交情,如今的‘紅旗軍’如日中天,你能告訴咱家,徵虜大將軍究竟要得到什麼?”

這話題超出了想象,縱然這三人關係不同尋常也不好回答,方正化沉默了,三人其實心中都有數。

曹化淳此時認爲這話問得不合時宜,自找臺階下,道:“算了,咱家就是個天子家奴而已,盡人事聽天命吧!”

王承恩也是無言以對連續嘆息數聲……

趾高氣昂的熊文燦在三月底經過潼關殺奔西安。

這位大忽悠其實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見潼關守軍齊裝滿員認爲後路無憂,根本沒有多想,急吼吼帶着人馬去爭解救藩王的大功勞。

吳甡抽調三邊人馬往西安北進軍很不順利,主要原因是他這一路的將領都不是浪得虛名,都是在邊關真刀真槍幹了一二十年的老油條。

尤世威就是榆林衛人,天啓年間就是建昌營參將,崇禎二年成爲總兵官,參與抵禦後金軍第一次入侵京畿之地。

侯世祿跟尤世威乃是同鄉,世襲軍職,天啓元年就是副將,在遼東跟建奴交戰中身負重傷,後來升任固原總兵官。

吳自勉早在崇禎三年就跟嶄露頭角的黃漢並肩作戰過,這些年一直跟“紅旗軍”保持聯繫,也沾光得到了不少照應。

他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旗衛透露的消息,知道徵虜大將軍斷言熊文燦、洪承疇下場不會好,這二人有可能要在陝西丟了一大半大明的家底。

原來號稱四十萬明軍圍殲流寇、建奴收復陝西是鏡花水月,吳自勉聯絡尤世威、侯世祿、猛如虎等等將領從長計議。

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四百章:暗戰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十九章:高家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五百四十二章:揮汗如雨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一百三十八章:裡應外合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膠園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陽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三十六章:人馬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三百三十九章:炮擊金州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九百一十一章:穩紮穩打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計孔有德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饒恕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四百五十章:炮火紛飛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三百零六章:殺入第六百四十章:繞道伐明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
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四百章:暗戰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十九章:高家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五百四十二章:揮汗如雨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九百四十三章:爭奪潼關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一百三十八章:裡應外合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膠園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陽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動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七百零九章:報仇雪恨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三十六章:人馬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三百三十九章:炮擊金州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九百一十一章:穩紮穩打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計孔有德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夢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饒恕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四百五十章:炮火紛飛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三百一十一章:憂思鬱難排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五百零八章:天天殺人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八百五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三百零六章:殺入第六百四十章:繞道伐明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