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豎子敢爾

鄭國昌認爲聖天子不是不想動遼鎮,而是祖大壽已經成了氣候尾大不掉。

如果大明還有一支比遼鎮更加強大,而且忠於朝廷的軍隊,想必聖天子對遼鎮的態度就會趨向嚴厲。

即便此時“紅旗軍”還弱小,可是有了夠膽量挑釁遼鎮的黃漢,皇上如果不是昏聵無能之輩,怎麼着也會保全。

當天下午被擊潰的關寧軍逃回了大營,人人一臉驚恐之色,不亞於是被建奴狂毆後。

祖大壽、祖大成、祖大弼等等將領大驚失色,曹文詔、左良玉、何可綱都覺得不可思議。

祖大樂此人也是弓馬嫺熟的猛將,居然被黃漢那個愣頭青陣斬了?一千關寧鐵騎被五百“紅旗軍”擊潰丟了主將和一小半人馬,這仗是怎麼打的?

一向驕縱的關寧軍主將此時如喪妣考,他們打心眼裡瞧不上關內營伍,總以爲一千關寧鐵騎足以擊敗三千大明其他邊軍的人馬。

誰知其中還有三百鐵甲家丁的一千關寧鐵騎被人家“紅旗軍”五百騎不費吹灰之力打掉了一小半,逃回來的六百餘騎還有一小半帶傷,幾十人傷得不輕。

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那“紅旗軍”的戰鬥力真是恐怖。

祖家軍頭還沒商量好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就聽見中軍鼓響如雷,應該是督師聚將議事。

馬祥麟乃是文武全才的將領,不是如吳自勉那樣的粗胚。

他答應黃漢來孫承宗大營討說法,當然懂得本着息事寧人的原則處理事情。

他相信孫閣老也不會瞧着關寧軍跟“紅旗軍”火併無動於衷,孫督師應該比自己還要着急。

馬祥麟認爲黃漢處理事情雖然過激但是沒有大錯,畢竟是關寧軍打上了門,戰場已經離孫承宗的大營有七八十里,想必帶領一千騎兵出去的祖大樂沒有來孫督師這裡請將令。

孫承宗主持的前線會議剛剛結束,關寧軍得到的任務很明確,就是奪取灤州城。

祖大樂帶着一千人馬沒事兒跑去離灤州一百里的地方幹什麼?祖大壽要自圓其說恐怕不容易。

事情的關鍵就是“紅旗軍”特別能打,關寧軍吃了大虧,還被打死了祖大樂這個副將。

如果是祖大樂打贏了,黃漢被他幹掉了,恐怕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不會有人敢公然找遼鎮的麻煩。

馬祥麟來到中軍大營交上人頭後,詳詳細細把今天發生的事情向督師大人說明白了。

他旗幟鮮明地指出遼鎮跋扈,居然對昨天督師大人已經蓋棺定論的處罰心懷不滿,今天出兵一千追出百里向黃漢挑釁。

可惜結果讓所有人出乎意料,包括馬祥麟自己,也實在想不到“紅旗軍”戰鬥力強大如斯,五百人打一千關寧鐵騎如同虎入狼羣,結果是前去挑釁的祖大樂被黃漢射殺。

“豎子敢爾!”孫承宗聽明白了緣由口中怒罵額頭汗水直滴,也不知是五月天牛皮大帳裡太悶熱,還是他自己心潮翻涌的緣故。

這還了得,大戰在即自己人居然打起來了還死了三四百,而且都是精銳騎兵,孫承宗勃然大怒,宣佈擊鼓聚將。

不一會兒,這一路文官武將魚貫而入,進入大帳的文武傻眼了,因爲他們瞧見了三百多顆血淋淋的首級。

此時孫承宗已經派遣茅元儀親自帶着中軍衛隊騎兵送馬祥麟回豐潤。

這年頭愣頭青防不勝防,孫閣老擔心遼鎮也有不要命的傢伙去截殺馬祥麟,如果出了這樣的事情可不比死一個祖大樂,那是要鬧翻天的。

馬祥麟何許人也,秦良玉的獨子,石柱宣慰使,他真的死在遼鎮人馬手裡,白桿兵不會答應、朝廷也不可能放棄追究。

最後恐怕只有一個結果,如果祖大壽有命在各營人馬攜手絞殺的情況下逃出山海關,他只能帶着人馬投降建奴。

老孫頭寶刀未老,處理事情很果決。他面沉似水冷眼瞧着祖大壽道:“副將祖大樂出營巡查之時被建奴哨馬偷襲,在灤州北十里戰歿,祖少保可有話說?”

憋屈啊!祖大壽這輩子都沒有如此窩心過。

可是孫督師本着息事寧人的方略如此處理,已經給了自己臺階下,給了祖大樂體面,他總不能死咬着是黃漢那廝陣斬了關寧軍副將。

祖大壽躬身施禮道:“全憑督師做主,下官不敢有半句怨言。”

孫承宗道:“此事到此爲止,汝營中但有人馬調遣必須來中軍請將領不得有誤。”

“這……下官遵命。”

孫承宗又下達將領道:“馬經略聽令。”

吳自勉正在跟馬世龍擠眉弄眼,他已經聽說了黃漢那小子居然敢下手幹死了祖大樂,一直在幸災樂禍,他不怕事兒大,如果祖大壽直接點齊遼鎮人馬殺往豐潤纔有意思呢。

他雖然也是個無法無天的主,卻根本看不慣遼鎮跋扈,想着是不是能夠在遼鎮跟“紅旗軍”、白桿兵鬥得兩敗俱傷之時,自己帶着延綏兒郎給祖大壽來一個致命打擊。

馬世龍跟吳自勉的覺悟不是一個層次,他見督師鎮住了場子,貌似祖大壽選擇忍氣吞聲,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

如果遼鎮不依不饒,那麼他的人馬一定會進行彈壓,明軍自己打起來了,那是親者痛仇者快,不僅僅打不下來灤州,被建奴打散了都極有可能。

見督師有將令交給自己執行,馬世龍出列躬身施禮道:“下官在!”

“本督令你部人馬負責巡營,所有外出人馬必須有中軍令牌,私自出營着格殺勿論。”

“下官遵命,一定不折不扣執行。”

他站直了身子掃視營帳中諸將一眼,目光落在祖大壽身上,意味深長道:“下官也奉勸諸位將軍一句,退一步海闊天空。最好莫要讓本官爲難,否則我馬世龍認得他,手中的尚方寶劍認不得!”

馬世龍是武經略有御賜的尚方寶劍,在這裡地位僅僅低於文官孫承宗,比其他武將的地位都要高,其中也包括祖大壽。

孫承宗是馬世龍的恩主,因此他對這位督師大人尤其尊敬。他毫不猶豫執行督師軍令,並且出言警告祖家將領適可而止,否則他真的會殺無赦。

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九十九章:窮兇極惡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襲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六百零一章:轉行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終第六百零二章:崇禎大字典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亂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聖意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記着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八百七十二章:大戰一場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八百六十八章:離心離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七百四十四章: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三百六十章:脈門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爲王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三十二章:座上賓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五十八章:皇帝長了面子第五十章:“兵堅強”
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九十九章:窮兇極惡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襲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八百五十二章:欲速則不達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六百零一章:轉行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終第六百零二章:崇禎大字典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亂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聖意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記着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八百七十二章:大戰一場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難離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八百六十八章:離心離德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七百四十四章: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五百三十八章:忠義堡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搖直上九萬里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三百六十章:脈門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二百九十一章:聯合東江鎮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爲王第四十三章:以戰養戰第三十二章:座上賓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五十八章:皇帝長了面子第五十章:“兵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