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暗流在涌動

就在張弘斌爲了自己的銀行業,埋首於案牘之中時,東邊與共和國相鄰的大明,卻是暗流涌動。

崇禎少年上位,而且並非太子,沒有學過帝王心術。這樣的帝王,根本不懂得使用權術,調動大臣們的爭鬥,以此來平衡幾個勢力集團之間的平衡,進而從中取利。他一開始很容易相信別人,也很容易動搖對別的信任。

這不奇怪,但他藉助東林黨把魏忠賢的閹黨打掉之後,他這才發現東林黨也是在利用他,達到他們徹底把持朝政的目的。年少的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故而他願意相信自己提拔上來的人,也相信他們的才華,奈何又很容易受到旁人的影響。

也正因爲這樣的心態,袁崇煥被人構陷的時候,那些沒有邊際的揣測,讓他失望又懷疑自己的眼光。最後糊里糊塗的,就下達了凌遲處死袁崇煥的命令。至於事後他是否後悔了,只怕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或許是有了袁崇煥的那一次,他多少成熟了許多,學會懷疑人,也學會認真的相信一個人,比如高啓潛。

一則他是內侍,在東林黨不可信的情況下,他也只能走回他皇兄的老路,寵信閹黨。高啓潛可以說是他身邊,唯一一個趕上戰場,而且還不至於嚇得屁滾尿流的親信。所以,他相信高啓潛的能力,屢次讓他當監軍。

誰知道,高啓潛沒有打仗之前大撈特撈,要打仗的時候按兵不動,不是遲遲不去救援,就是提前撤退。大概是擔心受罰,殺良冒功。若是我方將領難得立下一點功勞,也會眼巴巴的跑去和別人爭上一爭,說不得還直接把功勞往自己套。

崇禎或許也知道這樣的消息,但他寧願相信是別人的構陷,堅定不移,甚至只能將錯就錯下去。一則他也沒人可用,至少可用的心腹已經沒有;二則他不能夠再選錯人,哪怕真的選錯了,也不能夠承認,否則自己豈非識人不明?這種評價,往往是和‘昏君’掛鉤的。

於是,高啓潛屢敗屢用,以至於之後高啓潛就直接恃寵而驕起來。不僅在前線更加囂張,真正打起仗來跑得也越來越快,甚至聽到敵人靠近的消息就跑了。

一方面朝政被東林黨把持,一方面這些親信又在不斷讓他掉分,本來想要大明中興,結果全毀在了這些小人身上。

真正算起來,崇禎也很可憐……

在這個時空,崇禎經歷了袁崇煥的事情之後,也選擇了相信一個人,那就是黎落。

無條件的相信,所以他多了兵權,然後一步步擴大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不否認,自己的奪權造成了地方勢力的獨立。但好處也非常明顯,自己的權力又回來了,而且大明果然在自己和黎落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強大。

第一艘寶船已經下水,而且再有兩個月,第二艘和第三艘也會下水。

到時候只憑着這三艘寶船,再加上剛剛開始訓練的那一批水軍,便可肅清東海海匪,守護大明的沿岸。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行遠洋貿易,爲大明的國庫賺取大量的金錢。甚至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抵達南面,到時候想在哪裡就在哪裡登陸,打得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看着自己的皇朝越來越強大,崇禎真的覺得,自己信任黎落沒有錯。

黎落的忠心,不僅僅是寫在了臉上,還表現在了行動上。

只可惜,到頭來還是走回了君主立憲制,自己的行政權多少被剝奪了一些。不過這樣也好,軍權只要還在自己手裡,那麼不管發生了什麼事請,這個國家依然是屬於自己的。正如同西邊那個人說的:若是這個國會危害到朕的利益,那麼這種制度就不符合朕的需要,到時候,說不得還是要改回去的。

那個西邊的蠻子,都當了皇帝了,都不懂得自稱爲‘朕’,真是不懂禮法的蠻子。

但非常悲催的是,如今那個蠻子建立起來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了……似乎要收回失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黎落似乎也曾經說過:“照這樣下去,或許兩國並立平分天下,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真要說起來,心裡真的很不甘心。

回到後.宮,崇禎叫來了朱慈烺,當然還有其他的幾位小皇子。因爲制度改變的關係,如今他多少可以陪伴一下這些孩子。當聽聞了西邊的那個他的行動之後,崇禎第一次接觸這些很久沒見過的孩子們,發現他們真的變成了小大人,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一方面爲他們的成熟穩重而驕傲,不愧是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覺得那傢伙說的話有道理:“都憋成人格分裂了,什麼事請都得憋着,什麼事請都不能做,到頭來除了風花雪月,內鬥奪嫡還能幹什麼?”

當崇禎,發現幾個皇子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融洽,甚至隱隱分成了幾個派系之後,他真的覺悟了。

以後不管多麼辛苦,都要陪陪他們才行……幾次接觸,並且特意帶着他們出去玩耍了幾次之後,父子那種非常純粹的親情,他才能夠切實的感受得到。

回想自己小時候,幾個皇子之間互相提防,父子之間甚至都要玩小心機,這日子過得……若是當初自己和皇兄的感情也像現在他們一樣,那該多好啊……

崇禎依然忙着他的強國大業,順帶着忙着當一個好父親。

他卻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次次改革,爲下面的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好處的時候,也讓他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造反什麼的,或許是沒有,畢竟他們就如同一根繩上的螞蚱。且不說自己只怕沒有這個能力繼續改革下去,只說若是造反推翻了崇禎,誰來當皇帝這點卻是誰也不能有個結論。

大家最後才覺得,君主立憲制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他可以保證皇帝沒有多少權力的情況下,依然存在,卻不能夠隨意對他們生殺予奪。享受到了這樣的便利,他們自然希望獲得更大的便利。

人心是沒有底線的,有了利益,就會希望它能夠最大化。想要爭取更多的利益,就如同《日報》宣傳的那個叫做英格蘭國家的立憲制度一樣。若是能夠更進一步那就最好不過,只是他們又擔心會觸怒崇禎,要知道他手中掌握着軍權,一旦覺得國會會威脅到他的家族和自身利益,甚至會直接動用軍隊,恢復過去的獨裁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也不是不好,至少他們依然是受益者,但是享受過國會的議員的權利和便利之後,誰還想回到過去?

“學習那英格蘭國家,鬧場革命吧!不要多,只要能夠把大部分的軍權,至少限制陛下不能隨便動用軍權,那就是我們的勝利。同時,監督黨什麼的不要最好,被人監視着讓人非常不爽。學習一下多黨並立,競爭上位的模式來組閣治政,這樣才比較符合我們的利益!”身爲徐達後人的徐應,在一次秘密的聚會上,那麼對聚會的人說到。

爲了避開錦衣衛的監控,他們也是費勁了各種心思,纔好不容易有了這次秘密聚會。不僅地點非常隱蔽,而且來這裡的模式也是非常的隱蔽,至少不必擔心會被錦衣衛發現。

大明畢竟不是共和國,共和國是在廢墟之中建立,張弘斌高坐釣魚臺,把一切都掌控在手中。憑藉着穿越者的視角,果斷讓百姓識字並且最大限度的得到了他們的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就是他的武器,就是他的依靠。通過百姓,他劃出了一條道道,願意跟着他走這條路的,可以大富大貴,不願意的則會被道路兩側的百姓給活活打死。

所以,不管是什麼階級,都沒辦法繞開這條道道,只能乖乖在這條道路上,獲取屬於他們自己的利益。

大明不同,大明依然保留着封建地主,保留着勳貴和士紳階級。甚至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部分新興資產階級。

大明祖宗輿論攻勢,但對百姓的呵護還是差了許多。這或許可以說是財政不允許,當然也是崇禎以這個時代人的眼光,根本看不出要如何才能夠掌握住百姓的心,如何讓百姓團結在自己的身邊。

沒有了百姓,自然就不能劃出一條道道。沒有了道道的約束,這些特權階級甚至本身還有藉助百姓的能力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想要怎麼搞都可以。

比如,鬧一場革命什麼的。

最糟糕的是,崇禎一直沒有貫徹落實好教育的普及,百姓的識字率太低。故而就算不斷藉助報紙來宣佈各種政令,但很多人不清楚寫的是什麼,結果官府或者士紳就成爲了最終解釋權的所有人。

故而,他們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百姓說不得未必能夠在這些政令之中獲益,甚至會吃虧。比如王安石變法,他的初衷是對的,而且變法的條令真的貫徹下去也可以達到讓大宋變強的目的。但是他識人不明,看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是看錯的,選了一大堆自私自利的弟子幫他落實變法,結果弟子們中飽私囊,把原本好的政令變成了自私自利的手段,搞得最後變法失敗了。

如今大明也一樣,處於一種很微妙的狀態。

百姓知道自己富裕了,但怎麼富裕的,他們不清楚。他們不識字,只知道是官老爺讓他們富裕了。至於和皇帝有沒有關係,官老爺不說,他們也看不懂報紙,所以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下,誰來限制特權階級?

大明的革命種子,已經不知不覺萌芽,卻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開出燦爛的花朵。

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72章 鬱悶並幸福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84章 各人的去路
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40章 讓愛遍天下(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3章 貿易初體驗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72章 鬱悶並幸福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84章 各人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