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這裡我做主

不管是錦衣衛還是朝臣們,此刻已經做好了給救世軍放放血的準備。

不會有誰通知救世軍,一切的磨難由他們自己來承擔。說到底雙方本來就屬於不同的陣營,故而根本沒必要那麼玩命的幫助對方,尤其自己的幫助,對方未必會領情的情況下。

三支部隊,當然算不上的精銳,但至少比衛所的那些兵痞要有戰鬥力。武器自然算不得好,但陸陸續續的繳獲,尤其幾個遊擊將軍也適當加大了裝備的投入,姑且比遊寇的裝備要好得多。甚至每一支軍隊裡面,都有十多匹馬充當偵騎,作爲部隊的眼睛四散而出。

三支部隊的戰鬥力也不必懷疑,多少也打過一些流寇,但實際上更多的是專門找小股或者小型的流寇對付,大型的卻往往不敢正面對付。至於對付老回回的那一次,也是用了點小計謀才獲得了小規模的勝利,但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所幸,所有的軍隊都以爲救世軍是弱者,至少從朝廷和他們收集來的情報,都證明了這點。

在他們看來,救世軍就是一支人數稀少,但難得有點戰鬥力,只是首領只喜歡龜縮在黃龍山的賊寇。最讓他們高興的是,救世軍不喜歡到處亂跑,他們就呆在黃龍山那裡,所以只需要瞄準目標殺過去就好,根本不需要到處找。

至於救世軍打下同州的消息,他們或許也知道了一些,但是對於這樣一支軍隊到底能不能打下同州,或者到底付出多大的代價纔打下了同州表示懷疑。但不管結果如何,卻是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救世軍如今應該處於戰鬥虛弱期,是貨真價實的軟柿子,最適合揉捏。

在這之前,三支部隊都在陝西各地擊殺流寇,按照主官的意思,是讓他們擊殺除了救世軍以外的流寇。畢竟救世軍在當時已經從流寇變成賊寇,既然不走了,那麼就留着最後慢慢殺就好。

流寇在流動的過程中才是最可怕的,一個不管就會從一萬人變成數十萬人,一路裹挾人數更是會不斷的膨脹。若是不快點處理,後果不堪設想。主官們的想法不可謂有錯,奈何他們還是小看了救世軍的裝備和戰鬥力。

此刻,他們要去剿殺救世軍,卻當然不可能立刻就到達同州,從所在地過去,而且還要商量好匯合的時間,前後沒有一兩個月的不可能的。按照他們的效率,以及各個城市調撥糧草的緩慢速度,能夠在三個月後發動攻擊就很不錯了。

故而,眼看皇上發佈聖旨要擊殺救世軍已經超過十五天,但大軍依然在進行前期的準備之中。

在這段時間裡,就算不希望知道,張弘斌也得收到三支部隊要攻打自己的消息。有意思的,最新的情報不是自己的內衛打探到的,而是通過邸報獲知的。那些編寫邸報的傢伙,完全沒有保密意識,這樣光明正大的把軍事動向給寫出來,難道就不怕自己這些人知道?

好吧,實際上他也意識到了,這些朝廷大佬或許都以爲流寇差不多都是粗人不識字,而且也沒有渠道弄到邸報,所以就算光明正大的寫出來也不怕他們知道。而且那麼做,至少還可以振奮陷落區域百姓的士氣。讓他們知道,王師即將出徵,他們苦難的日子就要過去了。

若是讓他們知道,根據地的百姓對於三支部隊即將出徵這裡的消息,厭惡得主動要求參加救世軍,不知道會作何感想。恩恩,一定是狠狠的跺腳,大罵賤民心性卑劣,別人給點好處就忘了本。至於大明給他們多少恩惠,又造成了多少的痛苦,他們會華麗麗的選擇忘記,這是非常傳統的春秋筆法。

“主上,如今三路大軍分別從西安府、慶陽府、延安府洛川三地對我們發動進攻,我們要如何處理?”絕情冰冷冷的站在張弘斌的面前,以救世軍最高將領的身份請示到。

此刻是月中例行會議,按例在同州城裡面的文武官員都要到場,而外面的官員,也會在過一段時間收到這個會議的相關內容和決策。如今,就是作爲軍事代表的絕情,出面詢問應對情況。

“三路大軍合計不過五萬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呵呵,若非之前他們大了不少的勝仗,說穿了就是順便又洗劫好多的地方,只怕也未必有這個錢組建五萬人的大軍,更別說給這五萬人配備武器。

根據現有的情報,這五萬人其中四萬都是新兵,而且幾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或者將領的打算,是讓他們在一次次的戰鬥中學會戰場的生存本領。反正這年頭,補充一個人進入軍營是非常廉價的事情。

五萬人除了一萬人左右是全副武裝以外,其他的大部分都只有一杆長槍,以及一身竹甲,要說更多的武裝,只怕那些將軍未必捨得給這些炮灰軍裝備。這樣的三支隊伍說是要殺過來,別的不說,給你們三千人,哪怕只有一千的連弩兵,都可以直接把他們給吃下來。

所以,分兵是必須的。我預計兵分三路對付他們,我和王二負責對付來自洛川的那一支部隊;李定國和張濤你們兩個負責對付來自慶陽府的那支部隊。至於絕情你和牛金星兩個對付來自西安府的敵人。說起來,西安府的遊擊將軍聽說是知府的親戚,你應該知道怎麼對付。”張弘斌也不隱瞞,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屬下會好好招待他的!”說道知府的親戚,絕情幾乎是恨不得見一個就剮了一個。害得自己家破人亡,自己的妻子被侮辱之後撞死在自己面前的真兇,不就是知府的親戚麼?!

“記住,不管如何你都要保持冷靜,對方好歹是打過幾次仗的,應該不會太傻。甚至有可能,還會一些簡單的兵法,若是你腦袋一熱就殺過去,因此而給救世軍的士卒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話,就算最後贏了我都要唯你是問!”張弘斌最後叮囑了一句。

“屬下自有分寸,定不會做出如此不智的事情。”絕情沒有任何感情的回答道。

“你們也回去準備一下,雖說按照那些兵痞的習慣,沒有三個月只怕沒辦法來到預定的會合地點。但是爲了加大各個擊破的效果,我們必須要提前一個月就朝着他們發動進攻。故而我們目前還有大概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你們也給我回去準備準備,別到時候臨出征還沒有準備好就糟糕了。記住,你們麾下的士卒,也未必就是精銳!”張弘斌鄭重的說道,畢竟目前救世軍的三萬人隊伍裡面,有一批的確是新加入沒多久,訓練還跟不上的士卒。

“是!”所有將領紛紛起身回答。

“那麼,軍隊的後勤輜重方面的事情,還望各位多多費心了!”武事已經說完,張弘斌轉頭對文官系統說道。

“此乃我等分內之事,應當的。”包括原本同州城知州在內的文官紛紛拱手回答。

張弘斌點了點頭,這些人都經過了基本的測試,這就說明他們就算不滿自己,但也非常看重自己的地位。爲了保住這個地位,他們應該是會積極配合自己的。

“好了,說說文事。如今同州各個衙門已經組建好了,各位對自己的職責也應該有所瞭解的吧?”張弘斌話題又轉到了政事方面來了。

“已經有所瞭解,還得感謝大王如此厚待我等。”知州郭奉晉平淡的回答道。

而在他的帶領下,一干同州舊官僚們也紛紛應和起來。

對於郭奉晉沒有認主的事情,張弘斌不介意,在未來的用人要素裡面,有着‘疑人要用’的觀點。法度和基本預防措施到位,那麼就算對方沒有和自己一條心,只要他的能力足夠也未必不能夠錄用。

“那好,各位應該知道,我們已經被朝廷定義爲反賊。既然是反賊,那麼我們的目的自然是推翻大明建立一個全新的朝代。那好,既然是新朝代了,各位認爲大明對士紳的那些優惠,以及讀書人所應該享有的特權,我們是否瑤瑤延續下去?”張弘斌戲謔的問到。

“若大王希望治下長治久安,適當的默認是必須的。”郭奉晉眼睛轉溜了一番,回答了一個讓人不爽,但卻是非常中肯的答案。

是的,若是要長治久安,尤其是最快收攏人心,那麼適當維持以前的優惠那是必須的。如此,別人才覺得投靠新朝也未必不好,在救世軍攻城掠寨的時候,抵抗的強度也會降低許多。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會爲救世軍歌功頌德。

但副作用同樣是很大的,首先,這樣建立新朝和維持舊朝的感覺似乎已經沒什麼區別了;其次,特權階級沒有改變,他們對資源的掠奪會導致新朝的矛盾會更快的激化;最後,那就後期要整改可就非常的困難,畢竟這些特權階級已經形成了一股很龐大的勢力,得罪某個地方,就相當於得罪整個階級。更別說,爲了平等,自己這些將領也不好不享受一下這樣的特權待遇吧?

“那不知道郭副知州對這所謂的特權,又覺得應該保留多少,不應該保留多少?”張弘斌繼續發問。

“最好全部保留,若是不行至少保證讀書人的特權,也就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不用繳納稅賦這點。”郭奉晉回答到。

“很抱歉,全民取消徭役,徵用民力要支付勞動報酬;同時取消免稅制度,全民一體納稅這點卻是改變不了。但將來我會適當調整商稅,並給予經商和開工坊者一定的優惠和保護,同時降低農稅,不知道郭副知州覺得如何?”張弘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恩,那不過是張閣老(張居正)的‘一鞭法’的延伸,在萬曆年間就有實施過。不過後續這個政策可是被廢除掉的,大王您務必要三思呢!”郭奉晉笑道。

“的確是差不多的,不過別忘記針對商業部分的變革。記住,我們是新朝而不是舊朝,適當的變革是必須的,否則我們和舊朝有什麼區別?若真是這樣,那還不如我們接受招安算了!”張弘斌比較堅持自己的意見。

“的確,張閣老也沒有大王您有遠見。您說得對,新朝就是新朝,不改變點什麼的話,的確不像樣子。地主士紳受到的損失的確不大,或者說按照如今的行政結構來看,商人的利益會得到很大的保證,經商的成本會降低收入會提高,如此可以抵消來自收稅帶來的負面影響……老身佩服!”郭奉晉拱手致意。

“你也別拍馬屁,好歹你是協助我的副知州,以後同州的治理,你也有份,或許日後你會站在更高的位置,那也是可能的。你今年才五十歲,別老是老身老身的,按照大明的習慣,你至少還有二十年的政治生涯。”張弘斌笑眯眯的說道。

“若屬下真的可以活到那一天,定當晉級大王您的教誨。”郭奉晉含笑致謝。

“其他人還有什麼意見的不?記住,這裡不是一言堂,我希望聽到來自你們的不同的聲音。所謂‘理不辨不明’,若是你們都只想當一個木偶,那麼等待你們的可是革職查辦,畢竟我要的是能夠給意見辦實事的,而不是一堆木偶。”張弘斌對其他的文官喊了一聲。

“大王(主上)聖明,我等只有佩服,現階段卻是沒有任何意見。”衆人去是誠惶誠恐的出面說道。

“那好,那你們就好好給我做好你們的本職工作。另外,去年和今年的商稅,記得給我收上來,記住從現在開始,或者從這一次收稅開始,我治下將沒有誰能夠免稅收,包括我自己!”張弘斌指了指自己說道。

很多人都心裡有數,張弘斌名下也有商隊,而且生意非常好。但更讓他們佩服的是,張弘斌商隊賺取的利潤,全部由上報並且繳納稅金,從來沒有偷稅漏稅的情況。既然老大的都帶頭了,那麼他們這些當小弟的若是不跟隨,那可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說是痛苦也好,說是高興也罷,反正以往的特權被剝奪了,多少還是有點失落。

三天後,這兩年同州城的稅賦就收上來了,士紳兩年的稅賦合計是伍拾萬兩銀子,其中五年的是三十萬兩,今年則是二十萬兩銀子。畢竟去年好歹還沒什麼攻打同州城,故而經濟還算可以,今年卻是不斷遭受襲擾,甚至還被救世軍給打下了同州城,這商業稅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按照張弘斌的瞭解,同州城作爲同州的首府,只要管理妥當,以後每年未必沒有五十萬兩銀子的稅賦。再加上其他縣的稅收,僅同州一州之地就能夠有八十萬兩以上的收入。記得大明去年春秋兩賦也只收了不到一千萬兩,當真是何其悲催。

算了,還是別可憐崇禎那個熊孩子了,張弘斌已經看到,超市的消費金額,已經即將達到了四級的升級標準了!

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
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7章 機構的調整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50章 人類升空時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98章 羅汝才設計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