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政策

其實查罕傑父子這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如果他們拼死頑抗的話,除了一死以外,也都沒有別的選擇,別的好下場。

要知道他們蒙古人一向都是如此,如果遇到強大的敵人,就向他臣服和避讓,如果遇到弱小的就直接的把他殲滅,這是他們一貫的作風。

就連當年統治中原王朝的元順帝妥歡帖睦爾,他在看見事不可爲的時候,就率領了他的軍隊和大臣們逃回了蒙古的上都和林,逃回了草原去,也都沒有被草原的百姓們所鄙視,而是認爲他是一個非常聰明和明智的人。

結果他這樣的做法又令他們蒙古黃金家族又傳承了幾百年,如果是他們拼死的抵抗明軍,跟他們強抗到底,估計到了此時早就滅亡了,早就被敵人所殺光殺絕的,哪裡有後代的風光。

這也與遊牧民族的一貫習性有關,那就是臣服於強者,這是狼族文化的傳統,那就是他們一向臣服於強者,在他們的文化裡面都是強者全拿,勝者全拿。

在他們的民族傳統裡面,向強者屈服得己苟且,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現在他們就正式地向南洋帝國臣服,並且希望獲得南洋帝國的庇護,這也都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總比他們亡國以後,還被殺光好。

當然南洋帝國他們向查罕傑父子許下了這麼好的條件,那不是白給的,不可能是白白就讓他們拿這麼好的條件享受這麼好的待遇,他們還必須發出一些命令要求,讓還在效忠他們的軍隊和地方的將軍,向南洋帝國投降,向南洋帝國稱臣。

即使這些人已經不多了,但是還有不少的一部分人是支持他們的,而且在印度的老百姓眼裡面,畢竟莫臥兒人已經統治了幾百年,算是朝廷,算是正統,他們發出了號召,還是有許多人聽從他們的號召,反正就是一句話,連他們的皇帝陛下都投降了,他們老百姓還有什麼好守的,還有什麼可堅持的?

這個效果纔是南洋帝國所想擁要的,也就因爲他們有這樣的價值,南洋帝國纔會給他們許下這麼好的條件,讓他們可以繼續的享受榮華富貴。

南洋帝國以後成功的控制了印度,控制了這些地方,帝國還是會給他們以優厚的待遇,只要他們願意臣服於南洋帝國,難道南洋帝國就缺這一份俸祿和糧響不成?

這一番話是米柱親自的對查罕傑父子說的,只要他們願意做一個太平的王爺,安享榮華富貴,安享晚年還是有保證的。

但是如果他們敢三心兩意,一方面享受着南洋帝國的高官厚祿,一方面又從事反對南洋帝國的事情,可就不要怪南洋帝國很辣無情的。

米柱他始終認爲給查罕傑父子以這樣的條件而獲得他們的臣服,其實是非常划算的一筆交易,畢竟一個帝國的皇帝向他臣服,這是一件非常風光,非常值得誇耀的事情。

米柱他在正式的宣佈接任印度斯坦皇帝以後,正式的在他自己的頭銜上增加了新的頭銜,而且他也正式的任命了一系列的官員,負責爲他管理印度。

名義上印度的最高長官還是查罕傑他的首席執行官,他名義上可以負責印度的一切行政事務,不過他這個職務又同時對他進行了一些限制,那就是他只是一個名義上的高官厚祿,真正管理印度的還是以周巡爲首的印度總督府。

印度總督府就成爲了印度的最高行政單位,負責印度的一切行政事務和軍事大權,總督又有另外的一個頭銜,那就是印度副王,在米柱不在這裡的時候,他全權負責處理印度的事務。

這一職務極其的重要,所以說只能有南洋帝國的高官顯貴們纔有資格擔任,比如說現在的印度總督周巡,他的級別就已經是郡王了,已經是南洋帝國頂級的權貴之一。

讓他來擔任印度副王,其實也都不是很拔高的提拔,只是授予他更多實際的行政權力,算是一個實權在握的郡王。

在南洋帝國的幾大郡王之中,都是地位非常崇高,非常之重要的人物,他們在南洋帝國的定位之中,可以擔任他們帝國的任何一個職務,任何一位都算是南洋帝國頂天柱級的人物,如果不獲得米柱無條件的信任,他就當不了郡王,如果當上了郡王以後,他就會獲得信任和委以重用。

米柱他一向的風格,那就是用人莫疑,疑人莫用。

而且他們在控制德里以後,也不是單純的一勞永逸的控制這地方,印度有他的複雜性,並不是說控制的德里和這幾個的主要地方的城市以後,就可以掌控所有的地方了。

這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宗教是一個大問題,民族也是一個大問題。

而南洋帝國控制印度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第一他沒有宗教作爲支撐,第二他也不是主要的民族。

所以在這兩個問題上,南洋帝國他非常的弱勢,也令他們有一種坐在火山上的感覺,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沖天的怒火所摧毀

所以南洋帝國他在成功的控制了印度以後,他們在許多政策上都是實施非常溫和的政策,希望可以得到百姓的認可。

現在正是它們收攏民心,收買人心的時候,所以他們也都非常的謹慎和小心翼翼,周巡它在施政方面是以溫和爲主,在很多時候它的政策都是鼓勵民生,發展經濟,平息和調和各種衝突。

其實在他個人能力方面,他並不在*****陳鼎文之下,他一直屈居於陳鼎文之下,只是因爲陳鼎文是首先投靠米柱,成爲了第一批投靠米柱的人,自然要受到額外的重用,而且陳鼎文的資格也很老,算是還沒有組建米利堅商行前,就已經加入了名字的體系,這種資格並不是任何後面的人憑能力或者是戰功就可以超越的。

誰都知道他們的皇帝陛下米柱是一個非常重情重義的人,他對一早跟隨他的人,都是委以重用和另眼相看。

如果是別的皇帝在坐穩了天下以後,他想的就是誅滅功臣,沒有幾個有米柱如此的豪氣,還敢如此的重用這些大臣們的。

這種豪氣可能只有秦始皇,唐太宗這一種強人出生的人才有這樣的氣魄。

若是其他出身稍微低一點的皇帝,他都會有一個問題十分爲難,那就是他身份這麼低都可以當皇帝,有的是出身稍高的,豈不是一樣可以當皇帝,所以皇帝纔會對他們有威脅的功臣一一的剷除。

歷朝歷代在坐穩了天下以後都是兔死狗烹,並不是說是皇帝的殘忍,而是爲了他皇族長久統治的一個做法,這是把這些不安定因素一一的剷除。

比如說曹魏家族他們沒有剷除他的那些功臣,結果最終就是被他手下的功臣們所推翻,子子孫都被殺了個光。

而且這一種經驗教訓並不是單一的,而且還有許許多多這樣子的例子的,但是最終還是令許多皇帝都吸取了教訓,那就是坐穩了天下以後,就是對功臣動手之時。

而米柱他在這一方面沒有一點這方面的意思,他依舊的對他們的功臣們委以重任,這種豪邁的氣派和氣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的。

米柱他雖然兼任了印度的皇帝,但是他不可能長久地居住在印度的,他的帝國,還是以新加坡作爲核心向四周進行擴展。

在控制了印度以後,他們的實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在此時此刻,他們將會在大力發展自己內部經濟的同時,也會開始向澳洲進發,加大開發澳洲的力度。

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會逐步的向美洲進行擴張,要知道此時五月花號已經抵達了北美多日了幾年了,他們已經成功的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清教徒也都逐步的前往北美,去尋找他們夢中的國度了,如果讓他們有了上百年的發展時間,可是讓他們成了氣候。

這些清教徒能夠在北美成功的建立他們的霸業,這是因爲當時主要爭奪的還是歐洲和亞洲地區,當時世界上主要的戰場還是在這兩片土地上進行角逐和爭霸,他們忽略了新大陸的地位。

但是別人會忽略新大陸的地位,米柱可不會犯如此的錯誤,所以他早在數年前就已經派出了大量的探測船,開始對美洲進行了探索,他們躲避一方面躲避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追捕,一方面又開始探測當地的水文情況,爲了他們進一步入侵該地做準備。

有米柱在這裡,是不可能允許他們這些人獨自的佔領美洲,獨自的開發美洲,也不會給機會所謂的清教徒們在此地建立一個他們夢想中的國家,這裡只能夠成爲南洋帝國的殖民地,很快他就會派出精銳軍隊,前去征服該地,將其可入南洋帝國的領地之內,讓其成爲印度一樣的地方

第973章鐵桿盟友第989章認可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717章靈魂第403章頭銜第1009章制海權失無題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188章爭端第599章水師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77章駱氏家族第599章水師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956章危機突發第525章怒火第164章應變第691章偷襲炮臺第112章蓋世戰功第26章遊說第901章措手不及第149章小人上位第319章快速反應第184章日報第684章男人巔峰第332章敵情不明第621章新家坡第17章皇帝駕崩第940章和平解決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553章前無去路第52章不靠譜第727章前線堡壘第120章回京第452章察哈爾部第280章直取將首第394章對陣第17章皇帝駕崩第558章招納第863章政策同化第459章不好對付第59章楚黨入夥第159章以小制大第916章逃離第493章鞏固內部第940章和平解決第799章兄弟之情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393章城破第486章遲鈍反應第22章帝皇家第919章成功解救第885章新的形勢第526章教訓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225章驚人消息第916章逃離第175章封地第135章搶奪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03章偷襲第885章新的形勢第616章改變格局第187章拜訪第566章未來應對第163章密謀第944章穩妥之見第846章風光時刻第327章進攻第774章死訊第54章政爭風向第582章閱兵式第930章卑鄙無恥第112章蓋世戰功第633章意外決定第966章提議和談第696章破城第996章佈局美洲第964章戰略要地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93章開戰在即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852章大宗軍購第355章爭端第181章毛瑟火槍第44章冷酷無情第580章大典第679章驢踢腦袋第935章染指美洲第620章招降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121章受歡迎第437章形勢不妙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53章新地盤第752章擴散第895章準備進攻
第973章鐵桿盟友第989章認可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717章靈魂第403章頭銜第1009章制海權失無題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188章爭端第599章水師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77章駱氏家族第599章水師第1027章與衆不同第956章危機突發第525章怒火第164章應變第691章偷襲炮臺第112章蓋世戰功第26章遊說第901章措手不及第149章小人上位第319章快速反應第184章日報第684章男人巔峰第332章敵情不明第621章新家坡第17章皇帝駕崩第940章和平解決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553章前無去路第52章不靠譜第727章前線堡壘第120章回京第452章察哈爾部第280章直取將首第394章對陣第17章皇帝駕崩第558章招納第863章政策同化第459章不好對付第59章楚黨入夥第159章以小制大第916章逃離第493章鞏固內部第940章和平解決第799章兄弟之情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393章城破第486章遲鈍反應第22章帝皇家第919章成功解救第885章新的形勢第526章教訓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225章驚人消息第916章逃離第175章封地第135章搶奪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03章偷襲第885章新的形勢第616章改變格局第187章拜訪第566章未來應對第163章密謀第944章穩妥之見第846章風光時刻第327章進攻第774章死訊第54章政爭風向第582章閱兵式第930章卑鄙無恥第112章蓋世戰功第633章意外決定第966章提議和談第696章破城第996章佈局美洲第964章戰略要地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93章開戰在即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852章大宗軍購第355章爭端第181章毛瑟火槍第44章冷酷無情第580章大典第679章驢踢腦袋第935章染指美洲第620章招降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121章受歡迎第437章形勢不妙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53章新地盤第752章擴散第895章準備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