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皇帝駕崩

正在鬼哭狼嚎的大臣們是尷尬非常,狼狽不堪,這樣坑爹的事,自三皇五帝以來,聞所未聞。

更坑爹的是這鼓樓鐘鼓齊鳴,好像全城的百姓都知道,萬曆皇帝駕崩了,這不,正在哭喪呢?

饒這方從哲老奸巨滑,尚書周嘉謨、趙秉忠、李汝華、黃嘉善、黃克纘等見多識廣,這也不知所措了。

臉上猶帶淚痕的他們,也不知這是什麼操作,這該如何操作。

還是鄭貴妃反應快:“呀!皇上!沒有駕崩!”她這是歡喜得哭了,結果還是哭。

太子朱常洛道:“祖宗保佑,剛纔幾乎嚇煞兒臣。”

萬曆可不吃這一套:“你這逆子,但凡有半點孝心,就應該封鄭妃爲皇太后,讓朕走得瞑目。”

朱常洛道:“祖宗禮法,不可違。”他必須堅持呀,如果不堅持,這立國本之爭中最大的倚仗,變得不可憑持,這皇位指不準是誰的,再說親孃不封爲皇太后封鄭妃,天下人的口沫子可以將他淹沒,還有這鄭妃,一直欺凌於他,這還封她爲皇太后,這是噁心死他的節奏。

這個萬曆皇帝無奈,再次向首輔方從哲使眼色,道:“朕待卿不薄,非得氣死朕,讓朕死不瞑目才甘心?”

方從哲字中涵。浙江德清人,隸籍錦衣衛,家京師。其遠祖名方覺亮,籍貫浙江湖州府德清縣,永樂時任錦衣衛指揮使,成祖遷都北京,他隨駕從南京遷來,後家大興方家莊。

歷來人們都說從哲是浙黨,其實盡不然,他久居京師,除了門生外,主要組織順天人爲自己的人脈網絡。而沈一貫的“浙黨”比如趙煥等,則盟友而已。

方從哲雖然起初屬於無黨派人士,但他曾任國子監司業、祭酒,門生衆多,因此自然極容易運用師生間的人脈關係,來建立起政治網絡。實際上,在他出山以前,其門人,擔任給事中的亓詩教就已經組織了齊黨。由於亓資歷較淺,爲了能夠達成擴張勢力,就力推從哲出山。

但是他的這個首輔,當得並不愉快,簡直是老鼠入風箱,兩頭受氣,皇帝千方百計馴服他,而言官則是指責他票擬過於軟弱,沒有原則和立場。

這個朱由校看見這等,妙由太子跌回太孫,身價暴跌,忙悄悄的退了回去,米柱和李翰林連忙上前,問:“爲何?”

朱由校道:“皇爺爺還活着!”

“我艹”!這應該是殿外羣臣唯一的想法,像是上萬匹馬從腦際呼嘯踐踏而過,身爲國家重臣,應該是成熟穩重的,但是他們這是真的在風中凌亂了。

這個米柱看見鐘鼓樓的太監還在拼命撞鐘,忙提着下襬,飛奔過去,制止了繼續撞下去。

這聲震全城的鐘聲一停,闔城百姓也尷尬了,咋個沒了?沒了鐘聲助興,這要不更哭?

這吏部上書周嘉謨速令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分派錦衣衛,曉渝各方,解釋誤會。

在米柱的提點下,朱由校道:“誤會!八十一下鐘聲是爲祖父祈福的。”

衆臣盡皆稱善。

至於這鐘聲有沒有八十一下或者是一百零八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羣臣知了情況,以爲是萬曆皇帝的詭計,目的是迫令太子及閣臣屈服,這屎可忍,尿不可忍,許多言官揚言,要參他一本,理由是:“茫顧禮法,視國事如兒戲,耍弄大臣。”

這就是大明言官厲害之處,連皇帝的事都敢管和約束。

連皇帝都敢罵,閣臣、尚書、侍郎們更是個屌,照噴不誤。

米柱看見這幫人戰鬥雞般的樣子,這是非常的心驚,頗有後世某國議會的樣子,這議員們上管天地,下管拉屎放屁,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以後如果進入朝堂,收拾不了這幫人,就沒有好日子過。

這個朱由校也嘆道:“祖父何苦如此?”

這個萬曆皇帝,也像是世宗嘉靖一樣,比較信奉皇家二龍不相見的傳統,這樣一樣,父子之情就淡漠,更不用說親自教導治國之道了。

而且,皇家奪嫡之爭,最是殘酷不過,這個朱由校即使再傻,他也知道,讓福王得了勢,他們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勝者全拿的遊戲,現在皇祖父及鄭妃所爲,令他憋屈不己,氣憤不已。

偏生這個米柱毫不識趣,湊上前邀功請賞:“太孫異日登上大寶,維新向太孫討一個位子,維新先看中的,不可讓給別人哦!”

朱由校不耐煩的道:“何位?”

米柱道:“東輯事廠掌刑千戶,維新可以保證,今日鄭妃所鬧,異日會全部吐出。”

這個朱由校相當的感動,這些人說得好聽,君憂臣辱,君辱臣死,但現在他們父子受辱,又有誰敢出來主持公道?

以米柱現在的起點,應該是入詹事府,轉六部言官或清流,逐步累積資歷和人氣,以他們君臣的相得,就是日後官居二品,入閣拜相都有可能。

但如果去了這東廠,永無進入朝堂的可能,大明二百多年,還沒有一個可以進入朝廷機樞的東廠中人,只能是皇帝鷹爪了。

這東廠督主雖然是位高權重,但一向由太監擔任,屬於內廷,而且權力來自皇帝,皇帝一句話就可以令你丟官去職,但如在朝廷,沒那麼容易。

這前途無限的米柱,偏是選了最無前途的工作。

朱由校道:“維新何至於此?”

米柱道:“爲的是讓太孫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呀!”

殿內又陷入僵持之中,這個萬曆皇帝在數天前,己被御醫診斷,油盡燈枯,所以纔會命這個大臣臣工前來見最後一面。

如果是別的皇帝,此刻考慮的是物色顧命大臣,成立治喪委員會,討論自己的廟號和諡號,而這個萬曆,無愧是戰鬥帝之名,居然爲了自己的愛情和人生理想,戰鬥了最後一刻。

可惜這位帝皇己到了風燭殘年的最後一刻,他的意志力強大,戰鬥慾望高漲,但是耋耋殘軀並不支持他這麼做了,看見羣臣沉默以對,以時間拖,他長嘆一聲,撤手而逝。

人力可以勝天,這指的是意志,並不是肉體。

這一次,大家謹慎多了,鄭貴還要撫屍大哭,這個太監崔文升和李選侍將他拉開,說道:“娘娘節哀。”

這個禮部尚書趙秉忠指使三個御醫,再三確認,再三確認之後,這才正式的宣佈:“皇帝真的駕崩了。”

這個鄭妃再次撲了上去,撫屍大慟。

這是真的悲慟呀!最終的盤算還是落空了,伴她二十多年約男人,還是走了,更要命的是她與新皇的仇恨如此之大,以後難保秋後算帳,她這是真的害怕淒涼呀。

這一次他們慎重了許多,在請示太子朱常洛後,正式宣佈了死訊。

剛纔這一鬧劇,搞到許多人都不爽,這一鬆懈下來就尿急,許多人跑去廁所交水費,連這朱由校和米柱都不例外,在沒有紅牛的年代,要提神只能靠茶葉了。

這尚膳監剛提來了大桶的濃茶提來,這大臣們正在排隊領取。

這太監崔文升滿臉悲蹙的跑了出來,大聲道:“皇上駕崩了!”說完掩面嗚嗚而哭。

皇帝大行,他這個鄭貴妃宮裡的太監還能有好日子過?

這令外面的大臣們一愕,紛紛望向了外面的領軍人物周嘉謨。

周嘉謨道:“此話當真?”再來一次剛纔的鬧劇,這可是真正的笑話了。

崔文升哭道:“千真萬確呀。”

這個大臣們在略一停頓之後,一起的放聲大哭。

朱由校在大臣的簇擁之下,進入了殿內,這個米柱是不夠格的,但是在朱由校的堅持下,拉着他進去了。

大殿之內,哭聲一片。

這個李進忠確是會鑽營之人,在這樣的關頭,這樣的場面,他居然緊隨這李選侍身邊,可見他是相當受重用的,一如這米柱於朱由校。

明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丙子朔,帝不豫,十有七日大漸。外廷憂危,從哲偕九卿臺諫詣思善門問安。越二日,召從哲及尚書周嘉謨、李汝華、黃嘉善、黃克纘等受顧命。

現在皇帝駕崩,當務之急是讓新皇登基,再以皇帝的身份,爲大行皇帝舉行國葬。

羣臣簇擁這個朱常洛前往皇極殿,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殿,它是皇宮三大殿之一。它是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是明代第三個皇帝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建成的,初名爲“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更名爲皇極殿。

這個朱常洛在羣臣的簇擁之下,一步步走上了王座,面南背北,接受文武百官參拜,成爲新一代皇帝。

隱忍38年,才登上了皇位,所有的困難和壓力在這一刻消失無蹤,這一刻,朱常洛是意氣風發的,但父皇新去,怕御史參不孝,這才面無表情的道:“衆卿請起。”

這登基當然是有登基大典,只有一場盛大的慶典,才能顯示受命於天,昭告四方,令天下臣服。

他們現在先是確立名位,確立君臣之位,接掌了權力,絕了有些人的念想之後,這才從容的舉辦其它事不遲。

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402章爭取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495章南洋大勢第895章準備進攻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55章弱點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341章偷襲第138章處治第286章糧食危機第846章風光時刻第910章卑鄙第237章丟臉第11章大才第983章大明改革第70章出關第620章招降第853章戰略安全第382章慘勝第244章喜事第729章帝國危機第652章攻陷其城第267章堵決口第181章毛瑟火槍第711章良藥第262章艦隊第886章改組部門第902章亡命追殺第939章內外交困第861章發展第950章奇襲重鎮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620章招降第786章坑死人第596章動手第743章大軍出動第222章第292章鑽空子第300章是非成敗第990章徐徐圖之第230章朝儀下第303章第388章成都被圍第281章搜查第815章拉人下水第243章美人計第767章轟動京華第689章爪哇往事第79章頂級殺手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52章不靠譜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539章伏擊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1章換帥第237章丟臉第48章色膽包天第938章斬首戰術第552章謠言第503章新戰法第790章後房夜話第70章出關第4章自宮第322章權臣第835章惡劣後果。第921章獎勵第336章建奴內訌第128章拉攏大臣第10章佈局第670章海洋文明第265章一代豔后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68章臨危傳位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702章遠航艦隊第308章新鮮血液第722章反擊第987章政見不同第321章交易合作第26章遊說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342章大汗第918章營救第109章大慘敗第978章領先優勢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28章告狀第707章策反第764章技術革命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498章皇城夜宴第120章回京第340章又來了第155章詔獄第966章提議和談
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040章回京省親第402章爭取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495章南洋大勢第895章準備進攻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55章弱點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341章偷襲第138章處治第286章糧食危機第846章風光時刻第910章卑鄙第237章丟臉第11章大才第983章大明改革第70章出關第620章招降第853章戰略安全第382章慘勝第244章喜事第729章帝國危機第652章攻陷其城第267章堵決口第181章毛瑟火槍第711章良藥第262章艦隊第886章改組部門第902章亡命追殺第939章內外交困第861章發展第950章奇襲重鎮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78章形態意識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620章招降第786章坑死人第596章動手第743章大軍出動第222章第292章鑽空子第300章是非成敗第990章徐徐圖之第230章朝儀下第303章第388章成都被圍第281章搜查第815章拉人下水第243章美人計第767章轟動京華第689章爪哇往事第79章頂級殺手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52章不靠譜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539章伏擊第739章籌備建國第41章換帥第237章丟臉第48章色膽包天第938章斬首戰術第552章謠言第503章新戰法第790章後房夜話第70章出關第4章自宮第322章權臣第835章惡劣後果。第921章獎勵第336章建奴內訌第128章拉攏大臣第10章佈局第670章海洋文明第265章一代豔后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68章臨危傳位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702章遠航艦隊第308章新鮮血液第722章反擊第987章政見不同第321章交易合作第26章遊說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342章大汗第918章營救第109章大慘敗第978章領先優勢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28章告狀第707章策反第764章技術革命第984章大明政策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498章皇城夜宴第120章回京第340章又來了第155章詔獄第966章提議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