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新地盤

從今二月十七出兵至三月十三日攻破大城,二十日之內,盡奪馬來半島精華之地,還奇兵突擊,攻入阿瑜佗耶王朝首都,南洋軍兵威,所向無敵,轟動南洋。

當年的超級小強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也沒有如此威震天下的赫赫兵威。

二十天什麼概念?

二十天就是蒿貪王從大城出發,抵達沙墩府的時間,南洋軍攻勢之猛,如同武裝遊行。

而且南洋軍的打擊方式,又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他們的攻擊一旦展開,從沙墩府至萬倫城,三百里內的城市,同時遭受南洋軍打擊,沒有前方後方之說,一旦開戰,就是全面的戰爭,讓人無力招架,招架不起。

這在沒有飛機導彈的年代,是極其的罕見和駭人聽聞的,用石破天驚,天崩地裂,雷霆萬鈞來形容也不爲過。

阿瑜佗耶王朝在中南半島南端,也稱得上是小強,除了捱過緬甸人打之外,其它的國家,都吃過它的虧,柬埔寨還被他迫得遷都,由吳哥遷至金邊,以避兵鋒。

所以他們纔敢在葡萄牙人撤出馬六甲城之後,主動南下,準備接受這權力真空,有美女在此,它器大活好,理應一試。

誰知他們居然慘遭敵人暴擊,在二十日內被打趴,所謂強大的阿瑜佗耶王朝,只是一個紙老虎,讓人輕輕一戳即破,用水一沾卻溼,用火一燒即毀。

擊潰其大軍,生俘其王,攻陷其王都,說是滅亡了阿瑜佗耶王朝,也不爲過。

攻破了大城,米柱龍顏大悅,立即由萬倫府出發,趕赴大城。同時飛鴿傳書,命令克瑪拉爲大城最高行政長官,克瑪德爲大城大將軍,而這一次攻城之中,立有大功的湯正,被任命爲大城駐屯軍司令,鄭芝龍則是多了一個錦衣衛指揮僉事的頭銜,外加一件坐蟒袍,蔭一子爲錦衣衛千戶。

克瑪拉父子通過出賣國家,獲得功名富貴,是暹羅的秦檜,賣國賊,狗泰奸(暹羅人又有泰人之稱),萬人痛恨,許多人恨不得食其之肉,喝其之血,現在被南洋軍任命爲軍政方面的領袖長官,也是意料中事。

湯正被任命爲的駐屯軍司令,名頭不及這對泰奸父子的響亮,但所有人都明白,不出意外,湯正纔是最大的,他的必須無條件服從湯正的,否則隨時地位不保,湯正一躍成爲南洋軍的風雲人物,春風得意。

同樣春風得意的還有鄭芝龍,他本來就是黑水艦隊數一數二的人物,現在地位更高,但無論怎麼高,始終在李旦之下,他海盜出身,身上的海軍官職,總是讓人聯想到其海盜的身份,他最爲重視的,還是身上的錦衣衛千戶之職最實在,朝廷認可的體制中人,有官身在,這才叫光宗耀宗。

李旦掌海上錦衣衛分司,自任都指揮使,但指揮同知、鎮撫使、指揮僉事這等職位還空着,令手下的十大千戶官們眼紅不己,恨不得據入手中,但大家都知道,米柱李旦將臘肉吊高賣,價高者得也!就看誰人立的功牢大。

現在李旦手下有十大千戶,他和顏思齊表現極好,但是李旦就是沒有發話,不升一個人之官,現在終於發話了,獲得一指揮僉事之職,還獲得了一件夢寐以求的坐蟒袍,以後還可以蔭一子爲錦衣衛千戶,鄭家算是勳貴了,有了世代的富貴了。

這一件坐蟒袍,是多麼了不起的大事?當年李旦獲得這坐蟒袍,可是擺了三日三夜流水席,存放在家中時,有專人看管,一旦有人見到,必須以大禮參拜,李旦也是在重大場合才穿。

一旦穿上坐蟒袍,即使是兒子李國助,也必須口稱李大人,否則他會非常不高興。

現在我老鄭也撈上了一襲,黑水艦隊第二個獲得這殊榮的人,一直和他較勁的顏思齊,只怕會氣得睡不着覺。

鄭芝龍現在屯兵曼谷,控制媚南河入海口至北欖坡河段,湄南河是明人對昭披耶河的俗稱,暹羅語中被稱爲昭披耶河湄南昭披耶。湄南的表面意思是河流之母,引申爲大河;昭披耶是薩克迪納制下最高等級的爵位(相當於大明的公爵)。因爲它是暹羅河流中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因而得名昭披耶河。

它中南半島大河,位於暹羅境內,源於泰國西北部的撣邦高原,上源由兩條自北向南的較大河流——賓河、難河匯成。

兩河在那空沙旺匯合後,始稱湄南河。匯合不久從右岸分出最大支流素攀武裡河,該河與幹流平行,南流入曼谷灣。湄南河在分出支流後,繼續南流,縱穿泰國西南部,於曼谷附近入曼谷灣,注入南中國海。

暹羅這地方,東北部是羣山聳立的山區,自西而東依次分佈着北:南走向的登勞山、他念他翁山、坤丹山和鑾山等。在這些山脈之間,發育着賓河、汪河、永河和難河,它們構成了湄南河上游。

濱、汪、永、難四河穿行於羣山之中,許多山谷因河流的長期沖積作用發育成肥沃的平原,其中著名的有清邁、南邦、難府等平原。這種山間盆地,由於地形平緩、氣候適宜和灌溉便利,歷來是北部山區經濟發展的中心,人口稠密,物產豐富,暹羅第二大都會——清邁就坐落於清邁盆地內,是泰北最大的稻穀集散地。

濱、汪、永、難四河所流經地區,大多森林茂密,林產很多,其中以柚木尤爲突出。柚木砍伐以後,均在各河中流放而集中於北欖坡後才南運各地或出口,因此,北欖坡是湄南河最大的柚木集散中心。

水利發達的地方,鄭芝龍的艦隊就可以抵達,他的主力大艦無法深入,但是那些作爲輔助戰艦的二三百噸戰船,那是如得水,鄭芝龍主力艦隊,分爲兩大部分,駐屯在大城和曼谷,而那些小河流和支流,則是依靠他以往看得不太上眼的中小型戰船負責。

大城往北,地勢漸高,林子又密,河道縱橫,蓬功素駐兵在大城和信武裡府之間的一座山上,據險而守,警衛師和騎兵們不敢冒進,但是當鄭芝龍中型內河艦隊溯河而上,他們直至北欖坡府河段,兵鋒直指北欖坡府,佗耶王等逃難的君臣無奈,只得繼續北逃,擬逃至北部最大的泰可泰府落腳。

南洋軍水師強大凶悍,有大河流的地方,他們水陸並進,可以快速的投放兵力,火炮加火槍手,打得他們狼狽而逃。

在北欖坡以南,湄南河向南流約40公里後,在猜納附近分成兩支,其中以東支爲幹流,仍稱湄南河,西支則叫他真河。再往下,湄南河既繼續集納不少支流,而同時又不斷分出許多汊流,其中主要的如巴塞河、華富里河、蓮河及色梗港河等,使下游地區形成一個水網稠密的地帶。

湄南河下游平原面積廣闊,約達五萬平方公里。這裡河汊交錯,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河流定期氾濫,土地肥沃,但在北欖坡府以北,河道沒有那麼多,南洋軍兵力投放困難,山高林密,行軍又難,在攻佔了北欖坡府後,基本停止了北進步伐。

駐屯在信武裡府的蓬功素因爲對方改走河道,攻佔後方的北欖坡府,他擔心後路被截,只好撤退。

目前雙方以北欖坡府爲軍事分界線,南洋軍的軍事擴張是達到了極限,無力再向北進發了,這一次突擊,他們控制了湄南河平原。

湄南河平原在暹羅中部,是暹羅的主要農業區,稻田廣佈,稻田面積佔全國稻田的一半,產量佔全國的五分之四,故其有“暹羅穀倉”之稱。有四條銀色的白鏈循着北高南低的地勢,向南流動,其中難河、永河、賓河貫穿在風景如畫的幽谷中。

在那空沙旺附近,這三條河相匯成一條大河,向南流約四十公里左右,到猜納附近分爲兩支,西支叫他真河,東支即湄南河,這兩條河最後均注入曼谷灣。

這裡水運發達,又是主安的產糧區,控制了這一地方,他們南洋軍戰略縱深有了,也有足夠的人口和產糧區,首先他們不用爲糧食而擔憂了,有了這一年三熟的糧倉,他們將有足夠的糧食儲備。

控制了這一區域,也讓轄下控制的人口,將近了一百七十萬,這對於大明和莫臥兒帝國這等大國來說,是一個小數字,但這時代的荷蘭和葡萄牙的人口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

一百七十萬人口,己符合建立國家的標準了。

鄭芝龍將其艦隊主力駐紮在曼谷,從北向南流的湄南河把曼谷分爲東西兩半,東面是曼谷,西面是吞武裡,該區城還有十幾條河流蜿蜒其間,陽光明媚,風景綺麗,後世這裡叫東方威尼斯,住了將近五百萬的人口,現在只是大片沼澤地,他計劃將他艦隊的母港建立在這裡,與李旦在新家坡、劉香在金蘭灣鼎足而立,相互呼應。

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66章未來應對第355章爭端第506章提督出征第583章國宴無題第985章穩定局面第402章爭取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44章大國第371章朝廷應對第587章天下正中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24章布西南局第118章捷報傳至第201章招攬第661章宣傳第937章佔據第467章準備開打第628章婚事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729章帝國危機第988章獻城投降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376章不擴大化無題第869章交易第885章新的形勢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265章一代豔后第947章大獲全勝第880章四國艦隊第451章偷城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24章項目招標第659章掠奪財富第935章爲難第829章日子難過第454章拿下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742章戰爭開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629章喜事不斷第973章鐵桿盟友第286章糧食危機第685章天賜之地第445章另有看法第309章廠衛雜事第418章大捷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79章頂級殺手第794章進退維艱第970章融合政策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331章處境艱難第867章染指南美第818章果阿叛亂第878章司令人選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931章再次勒索第84章慘烈追殺第40章整頓東廠笫377章朝中變局第960章拉攏戰俘第668章控制力第732章東窗事發第998章新型戰艦第41章換帥第472章大破敵軍第379章國債第91章大戰將起第340章又來了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684章男人巔峰第632章展望第623章安排第860章招商引資第523章有權就用第464章遼東巡撫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928章柳暗花明第860章招商引資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840章利益使然第725章公投第993章地區老大第371章朝廷應對第299章驅逐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181章毛瑟火槍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474章新生命第34章登基第855章狡猾第935章染指美洲第473章第612章自強之道第772章兇險
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66章未來應對第355章爭端第506章提督出征第583章國宴無題第985章穩定局面第402章爭取第499章金殿作詞第744章大國第371章朝廷應對第587章天下正中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24章布西南局第118章捷報傳至第201章招攬第661章宣傳第937章佔據第467章準備開打第628章婚事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729章帝國危機第988章獻城投降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376章不擴大化無題第869章交易第885章新的形勢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265章一代豔后第947章大獲全勝第880章四國艦隊第451章偷城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24章項目招標第659章掠奪財富第935章爲難第829章日子難過第454章拿下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742章戰爭開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629章喜事不斷第973章鐵桿盟友第286章糧食危機第685章天賜之地第445章另有看法第309章廠衛雜事第418章大捷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79章頂級殺手第794章進退維艱第970章融合政策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331章處境艱難第867章染指南美第818章果阿叛亂第878章司令人選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931章再次勒索第84章慘烈追殺第40章整頓東廠笫377章朝中變局第960章拉攏戰俘第668章控制力第732章東窗事發第998章新型戰艦第41章換帥第472章大破敵軍第379章國債第91章大戰將起第340章又來了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684章男人巔峰第632章展望第623章安排第860章招商引資第523章有權就用第464章遼東巡撫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928章柳暗花明第860章招商引資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840章利益使然第725章公投第993章地區老大第371章朝廷應對第299章驅逐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181章毛瑟火槍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474章新生命第34章登基第855章狡猾第935章染指美洲第473章第612章自強之道第772章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