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封地

米柱道:“皇上慎言!讓大臣們聽到了,又生是非了。”

朱由校怒道:“朕是真的這麼想的,朕貴爲天子,富有四海,卻連自己的乳兄也保不住,以後讓朕有何面目去見客媼?”

米柱道:“皇上如果是信任臣,就應該知道臣不會讓皇上沒有面子,皇上不會虧欠任何人,更不會沒有面目去見客媼。”

朱由校一怔:“維新什麼意思?”

米柱道:“總之皇上應該知道,奉聖夫人不會責怪皇上。”

朱由校道:“什麼意思?你就不能說明白一點?”

米柱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作爲臣子的,又怎麼能責怪皇上。”他向朱由校作了一個你懂的眼神。

朱由校說道:“維新莫欺朕。”

米柱道:“欺君乃是殺頭之罪!但是有些事,你可以這麼做,卻不可以這麼說,說出來就不靈了。”

朱由校喜道:“還是維新靠譜。”

米柱苦笑道:“皇上剛纔還試圖指使郡主毆打臣來着?”

朱由校道:“誤會!誤會!客媼出宮後,何時回鄉下?朕好也送上一程。”

米柱道:“奉聖夫人乃魏公公的對食,自然就是魏家的人,她不回鄉了,將會與魏公公擇日成親,長住京城,皇上若是思念舊人,可隨時小聚嘛。”

朱由校道:“如此甚好,維新你安排得好。”他又問道:“京城百姓對這次的事件有何看法?”

米柱道:“得力於宣傳處的宣傳,坐實了他們搬弄是非,口舌招尤之罪,無人爲他們喊冤,在輿論方面,咱們穩佔上風。”

朱由校道:“做得好,朕十分滿意。”

楊如花問道:“皇兄這麼滿意,有何獎賞?”

朱由校剛想說話,米柱就道:“米柱手握大權,無時不誠惶誠恐,只怕辦砸了差事,皇上一句十分滿意,就是最好的獎賞。”一副“親!給好評哦!”的嘴臉。

朱由校道:“賞坐蟒袍一襲,準皇城騎馬。”

米柱下跪道:“謝主隆恩。”

朱由校道:“你們還有五天就成親了,以後相親相愛,好生過日子,維新的婚禮朕是要去的。”

米柱道:“其實公務繁忙,沒有計劃大搞,只是擺了幾桌,請一些親朋好友,小範圍內聚聚。”皇帝來,就變味了,大夥兒就吃得不開心,玩得不盡興了。

朱由校道:“怕朕沒有份子錢?告訴你,朕封一個大紅包給你。”

楊如花道:“封多少?”

米柱道:“皇上好像忘記,內帑的錢是誰掙的,如果有心送禮,就不來虛的,搞點實在的東西。”

朱由校道:“你要什麼?儘管開口,只要是朕有的,都可以許你。”

米柱道:“君無戲言?”

朱由校道:“君無戲言!”

米柱命人取來《坤輿萬國全圖》。

萬曆十二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制《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萬曆喜愛,

萬曆三十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成圖,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萬曆下詔摹繪12份,以傳於世。

此本是六幅條屏,通幅縱 168.7釐米,橫380.2釐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爲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外並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

米柱一指右下角空白處,說道:“據傳這裡有一大島,叫婆娑斯(澳大利亞)求皇上賜爲封地。”

朱由校說道:“這裡是一片海洋呀!”

米柱道:“元朝至元時期有一個叫汪大淵的民間航海家,他曾遊歷海外,有書《島夷志略》,記載婆娑斯的見聞,泉州商人、水手認爲婆娑斯是地下最末之島,稱之爲“絕島”。汪大淵記載當時羅娑斯的情況:有的“男女異形,不織不衣,以鳥羽掩身,食無煙火,惟有茹毛飲血,巢居穴處而已。”有的“穿五色綃短衫,以朋加刺布爲獨幅裙系之。”還記載有一種灰毛、紅嘴、紅腿、會跳舞、身高六尺的澳大利亞鶴,“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儀容可觀,亦異物也”。”

朱由校道:“此地距京師多遠?”

米柱道:“到三佛齊才一半路,而且全是水路。”

朱由校道:“天下封地何其之多,亦不乏豐饒之地,維新爲何要這天際不毛,絕域之地。”

米柱道:“距離才能產生安全呀,現在米柱十八歲己是三品提督,遲早會功高震主,封無可封,自古封無可封者,唯有賜死,在那一曰,臣希望可以去這個地方,遠在萬里之外,終生不歸大明。”

朱由校搖頭道:“咱們大明,不會這樣,你看徐國公、英國公、陳國公他們,世襲罔替,子孫世代勳貴,與國同休,而且朕也不是刻薄寡恩之人,朕大可以賜卿丹書鐵券,免死金牌。”

米柱道:“就當是一個保險或者定心丸吧?給臣一個封地,也是不錯的嘛,威遠伯,這裡纔夠遠,讓臣在此落地生根,爲我族闖出一生新的生存空間,豈不是好?”

朱由校道:“好吧?澳者從水,奧聲,港灣也,海邊彎曲可以停船的地方爲澳,此乃一片大海,無港澳以容舟楫?就叫澳洲吧,爲威遠伯之封地,異日米卿退引後,可封澳國公,永爲兄弟之邦,相互藩屏,互不侵犯。”

米柱道:“謝主隆恩。”米柱跪下稱謝,終於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了,他現在就是一個權臣,自古權臣都沒有好下場,不是造反稱帝就是誅滅九族,米柱兩樣都不想,他只好選海外爲王這一條路。

米柱下跪稱謝,楊如花也只好稱謝了。

這澳洲正式成爲他的封地了,如果讓朱由校知道這地盤這麼大,應該不會肯封了,不過以目前對世界的認識,差不多等於在二十一世紀,把銀河系之外的星球都封給你又如何?你就是銀河之主了?這是毫無意義的。

澳洲與中華文明圈僅一海之隔,就是沒有被東亞文明發現,併入中華文明圈中,白白讓白種人佔了便宜。

在世界歷史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巧合,比如福建距離臺灣更近,但是福建水手在橫渡臺灣海峽之前,早就去了更遙遠的越南、柬埔寨和泰國,而不是臺灣島。

因爲東南亞各國,可以沿着海岸線航行,而橫渡臺灣海峽,危險係數卻更大,同樣,澳州距離東南亞那樣近,但是古代的中國水手卻沒有往那個方向航行的,從而錯失了發現澳洲的時機,被英國人搶了先。

在古代,特別是宋朝、元朝和明朝,中國南方的海上力量非常強大,中國南方的海洋貿易非常繁榮,宋朝的海商和明朝的海盜,都曾經縱橫整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國。

一直到明朝初期,中國的海軍力量,都是全世界最先進、最強大的。但是依靠這樣的海上力量,人口比歐洲多、水手比歐洲多、艦船比歐洲多的中國人並沒有發現任何一塊新大陸,這是什麼原因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喜歡海洋貿易,元、明時期,主動與西方人、東南亞人展開貿易的只有福建和廣東兩省,特別是華南廣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這三大民系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比較務實,不太務虛。在當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印尼東南方向有海島存在,更不要說給各國水手帶來金錢上的回報了。

而且更巧合的是,距離洲更近的(僅100多公里)巴布亞新幾內亞島上的土人也沒有能夠渡海發現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土著是在1萬多年前的冰期從現在的南洋羣島經過露出海面的大陸架步行到達澳大利亞的,冰川期結束、海水淹沒大陸架後,在白人到來前再也沒有其他人來過。

否則,這些外來者必然會在澳大利亞定居繁衍,土著的黑種人不會是他們的對手。

甚至以航海著稱的波利尼西亞人,他們從南洋羣島出發向東遷徙到包括新西蘭在內的太平洋上大部分島嶼,也沒有能夠發現澳大利亞,這隻能用運氣來解釋。

第二個原因,澳洲大陸的發現,其實是一個偶然,當時麥哲倫船隊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所以庫克船長纔會選擇比麥哲倫船隊更南的航線,去環球航行,最終發現了澳洲大陸,在麥哲倫航行之前,中國人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米柱知道呀!知道這裡物產豐富,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地域不在大明之下,且本土文明無力開發,外來文明沒有進入,天賜之地也,可爲中華民族子孫繁衍之地。

米柱獲得皇上賞賜的好處在於,這地方被大明中央承認,爲中華文明圈的一地,他可以公開的組織開發了,以他之力,可以組織大批的人力物力開發,將澳洲,變成是他的澳大利亞。

第68章奸商第163章密謀第864章貨幣第987章窮途末路第382章慘勝第328章開原血戰第42章追責第320章緝兇第146章圖謀第301章過關第212章女戰神第330章遼北風雲第642章準備就位第682章改變第868章印地安人第990章徐徐圖之第13章結拜第714章艦隊歸來第432章大殺招第17章皇帝駕崩第939章內外交困第821章引蛇出洞第761章波斯大帝第4章自宮第921章獎勵第478章家事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94章進退維艱第299章驅逐第905章柳暗花明第84章慘烈追殺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917章秘密潛入第501章策略第974章無奈拒絕第48章色膽包天第211章攻下其城第880章四國艦隊第967章強大海軍第161章出大事了第908章確定消息第403章頭銜第549章和談第839章還債方式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771章京城形勢無題第910章卑鄙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220小冰河期第281章搜查第205章納妾第985章穩定局面第718章家與天下第856章善泳者溺第190章道德君子第308章新鮮血液第983章攻破城牆第196章成親第442章豐收之時第732章東窗事發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34章登基第716章滅國之戰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169章風起雲動第98章官場老手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937章佔據第677章政治聯姻第140章錢莊第19章勸諫第441章攻下其城第593章塵埃落定第204章三朝回門第756章帝國崩潰第207章海洋構想第144章老臣無題第996章亞盟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58章大計第729章帝國危機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962章重鎮歸降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451章偷城第173章戰略佈局第834章反擊戰略第974章無奈拒絕第585章御前侍衛第591章殺窗事發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61章歡天喜地第292章鑽空子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19章番薯第573章資本主義第21章謠言
第68章奸商第163章密謀第864章貨幣第987章窮途末路第382章慘勝第328章開原血戰第42章追責第320章緝兇第146章圖謀第301章過關第212章女戰神第330章遼北風雲第642章準備就位第682章改變第868章印地安人第990章徐徐圖之第13章結拜第714章艦隊歸來第432章大殺招第17章皇帝駕崩第939章內外交困第821章引蛇出洞第761章波斯大帝第4章自宮第921章獎勵第478章家事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94章進退維艱第299章驅逐第905章柳暗花明第84章慘烈追殺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917章秘密潛入第501章策略第974章無奈拒絕第48章色膽包天第211章攻下其城第880章四國艦隊第967章強大海軍第161章出大事了第908章確定消息第403章頭銜第549章和談第839章還債方式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771章京城形勢無題第910章卑鄙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220小冰河期第281章搜查第205章納妾第985章穩定局面第718章家與天下第856章善泳者溺第190章道德君子第308章新鮮血液第983章攻破城牆第196章成親第442章豐收之時第732章東窗事發第470章蒙古名族上第34章登基第716章滅國之戰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169章風起雲動第98章官場老手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937章佔據第677章政治聯姻第140章錢莊第19章勸諫第441章攻下其城第593章塵埃落定第204章三朝回門第756章帝國崩潰第207章海洋構想第144章老臣無題第996章亞盟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58章大計第729章帝國危機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962章重鎮歸降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451章偷城第173章戰略佈局第834章反擊戰略第974章無奈拒絕第585章御前侍衛第591章殺窗事發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61章歡天喜地第292章鑽空子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19章番薯第573章資本主義第21章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