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朝廷矛盾

皇帝召見了孫承宗,單獨的密談了一個多時辰,沒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如果這裡是御書房的話,就會有太監在附近寫起居注,對皇帝的一言一行進行記錄,但是這裡是軍機處,是大明最爲重要的軍機要地,雖然有衆多的文武官員,稱得上人多眼雜,但是偏偏他們又是在私下對弈的時候談的。

在大臣的心目中,天啓皇帝他的愛好是非常低級,非常通俗的,他居然會跟孫承宗下棋,這就令人稀奇了,要知道皇帝最喜歡的就是木工、習武玩女人,這在許多士大夫的眼裡這是非常惡俗的,非常不高雅的,現在皇帝居然搞了這麼高雅的事情,令人覺得事出尋常必有妖。

但是因爲皇帝揮退了左右,就連他身邊最爲重要的王承恩都不知道他們談什麼事情,只是知道經歷了這件事以後,孫承宗更加鬧的加飄了。

在葉向高等大臣的眼裡面,孫承宗有點像是熱血的憤青或者是清流中的代表,那就是喜歡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批判別人。

以前米柱集團在的時候,他們就全力以赴地對着米柱不依不饒,現在米柱撤出了朝廷,在南方建立了國家,他又對米柱交口讚譽,稱讚米柱許多的作爲,大仁大義,大公無私。

特別是他從南洋回來以後,更竭盡所能的吹噓南洋的那一套,竭力的鼓吹大明也學習南洋的稅收政策

他一直就在朝廷裡面四下奔走和鼓吹,揚言南洋帝國一年的稅收將近一億白銀,就相當於大明的幾十倍了,所以南洋帝國他纔會擴展的那麼快,這麼多大型行動都沒有問題。

要知道以前的歷朝歷代,輕易的就可以動用幾十萬軍隊進行打仗,就算是開國之初,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的時候,也能夠輕易的動員數10萬軍隊去打仗,特別是成祖皇帝遠征漠北的時候,好幾次都是超過50萬人馬的。

而且他們還在從事多樣大型的工程,如說遷都北京,營建新的北京城,還有重新的疏導運河等等,國家幹了這麼多事情,都沒有說財政壓力,而現在只要出動超過了10萬以上的人馬,就令朝廷的財政壓力作捉襟見肘了。

這就令許多有識之士他們知道一點,那就是這樣一來的話,大明稱得上是一天比一天弱了,一天比一天不行了,所以大明的稅制也到了改革的時候了。

大明的稅制在張居正的時候得到了改革,這令大明朝廷的財政得到了大大的好轉,但是張居正人死了以後,又重新的恢復了以前那一套,即使表面上還掛着一條鞭法,只收銀子,不收糧食,但是也令這些當官的都紛紛地鑽了空子,利用其漏洞爲自己謀利,好法變成了害民的劣法。

孫承宗他一直就在鼓吹南洋帝國軍民一體收稅的那一套,但是大明的國情跟南洋帝國完全的不同,大明的核心就是士大夫,就是士林,如果讓士大夫都與農民一起交稅了,那還有何優越感?又談什麼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等於是在剝奪全體士大夫他們的權利,壓制於他們的權利,這就令他們十分的反感,千里爲官只爲財,他們沒有在政策上給大家弄來更多的錢財,反而在剝削和打壓大家的福利,這是許多人都爲之反感的。

葉向高十分佩服孫承宗這種人因爲這種人,他有熱血,可以憑着自己的熱血和喜好就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如果他剛剛金榜題名,剛剛出來當官之時,也是這樣子的人,但是數十年的宦海磨練,已經讓葉向高變得十分的成熟,十分的穩重了,孫承宗這種行爲反而讓他視爲是一種二楞子的行爲。

當了二十多年的官位,位極人臣,居然還是這種處置方式,那真的是有點不夠成熟了。

葉向高也沒有去勸孫承忠的意思,因爲他知道這些人一旦自己心中認定的東西,它是輕易之間是絕對不會去改的,他認定的事情就是對的。

就像有一個事情一樣,每個人都知道1+1=2,但是有些人偏偏就認爲1+1=3,你很難向他解釋得清楚。

所以葉向高他顯得有點無可奈何,但是他是不會去勸他的,如果他得罪的人多,他最多隻能爲他說幾句好話而已,也不會過分護着他。

因爲當官像葉向高一樣,當了幾十年,兩度拜相,他已經是十分的成熟,做事講究的是和光同塵,面面俱到。

像是孫承宗這樣子極端的,熱血上湧,一竿子就上的話,那是早就被人搞死了,他孫承宗能夠做了這麼久,而且還做到了內閣次輔的地位,這也算是異數了。

葉向高他也都明白孫承宗他的這種搞法,對於大明朝廷來說是好的對的。

但是對於他們士大夫來說確實不好,是變成侵犯他們權益的了,試問讀書人沒有了他的地位以後,還怎麼作爲四民之首?他的優越性又在哪裡?爲何而讀書?

葉向高他是支持這一條的,他們無數的仁人志士,通過努力的爭取,才從皇家手上獲得了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特權,這是大明幾百年來穩定的基礎,如果這穩定的基礎都不復存在了,就是掙太多的錢又有什麼用?

南洋帝國他本身就與大明不同,他是以商業立國的,他什麼事情都鑽到了錢眼裡面去,一切只講利益,不講仁義。

這種經營模式一時半會還是可以的,如果時間一久了,就會弊端很多,整個國家人人都注重的是商業上的利益,始終是錢,這就與以前的蒙元帝國有什麼分別。

蒙元帝國它的稅收也都很高,他們經常把他們的稅收包給了商人,由商人們來收,結果商人們爲了討好上面,可是把數字提高了好幾倍,讓當官的和國庫都賺了許多的錢,但是天下的老百姓卻苦不堪言,最終還不是造反了,以蒙元帝國這麼強大的軍事武力,都彈壓不了更不用說大明瞭。

所以說大明向南洋帝國學習,其實就是等於向蒙元帝國學習,這是非常愚蠢的一種行爲,如果一旦這樣子做,很容易會把自己都給陷了進去。

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葉向高他是堅決的反對的,他認爲這樣子做,其實就是把整個國家都害死了。

但是偏偏以孫承宗爲首的一些人,他們鑽到了錢眼裡面去,一切向錢看,所以就忽略了這些治國的根本性問題,

治理一個國家最核心的,還是以人作爲核心,而不是以錢作爲核心,如果一個國家都以錢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那整個國家也就是變成了唯利是圖的商人了,一切亂套了。

人人都唯利是圖,沒有了仁義道德,那樣文明傳承下去都沒有意思了。

所以葉向高他知道孫承宗的苦心,也都明白他的立場,但是就是不會支持於他。

甚至他相信一點,那就是雙方很可有可能因此而爆發激烈的衝突。

當然孫承宗他所謂的官商一體收稅,也都不是第一天提出這樣的理論的,也不是單純從南洋帝國那裡獲得想法,早在數年之前他就已經上交著名的萬言書,上書朝廷,要求官商一體收稅,當時還獲得了米柱他的全力支持,只是朝廷的格局迅速發生變化,米柱集團出走朝廷,令大明朝廷格局又發生了變化。

更加重要的一點事情,那就是南洋帝國立國以後,又與大明發生了一些矛盾和利益上的衝突,把朝廷整個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一方面,集中到與南洋帝國對抗方面去了。

現在他們跟南洋帝國之間算是臨時達成了協議,雙方不再有矛盾和衝突了,準備攜手合作了,他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到朝廷方面了。

大明本來對南洋帝國是千防萬防的,但是看見南洋帝國始終沒有把他們的軍力往北方進行發展,而是往西方進行發展,並且成功的吞併了印度。

南洋帝國他在吞併了印度以後,他們大明爲之放心,那就是吞併了印度以後南洋帝國要消化這麼龐大一個國家是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他消耗這麼多時間和精力以後,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對付大明瞭。

而且到了現在以後,許多人是相信米柱他對於大明是忠心的,是沒有惡意的,也都認可了他建立南洋帝國的初衷。

米柱始終強調他建立的南洋帝國的初衷,是爲了讓華夏子民有更多的生存空間,是爲整個族羣在擴張生存空間,是爲他們爭奪更多的土地,讓子孫擁有更多的土地,可供它們繁衍發展。

南洋帝國償還的大明這一筆巨大的外債,並且在他們海軍取得全面上風的時候,主動的向後撤退,沒有與大明爲難,而是主動的後撤,這一點也都體現出他們的誠意,這就讓大明朝廷上下都相信米柱他是對大明無害的,還是想與大明建立一種兄弟友好之邦,到了此時此刻,即使他們不樂意,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大明贏不了南洋帝國,所以雙方只能成爲兄弟之邦。

他們在解決了外患以後,就是要解決內憂的時候了,大明朝廷內部矛盾也多。

第669章南洋民族第219章番薯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06章會戰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727章前線堡壘第583章國宴第272章埋伏第225章驚人消息第545章亂成一團第291章威迫利誘第477章駱氏家族第511章教化第303章第129章魔爪伸至第828章西洋聯盟第464章遼東巡撫第164章應變第782章變故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988章千秋大計第325章反攻第362章財政第977章戰略平衡第437章形勢不妙第295章處理意見第151章闖禍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927章聯合第836章猜疑第353章名臣之路第106章會戰第725章公投第688章登陸爪哇第672章圖謀爪哇第310章遊子歸鄉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89章爪哇往事第666章文萊加盟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11章教化第83章反殺第134章利令智昏第959章錯誤決定第815章拉人下水第39章接收東廠第156章拿人第133章極品琉璃第395章重騎無敵第174計劃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426章追捕第412章一夜變天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42章戰爭開始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719章炮擊果阿第826章棄明投暗第458章生存不易第258章反擊打臉第728章老舊帝國第346章投降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574章制度第283章皇帝家事第290章文青第17章皇帝駕崩第865章國家信用第904章窮途末路第266章喪心病狂第25章不可逆轉第14章漸入佳境第397章戰後第21章謠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375章新的目標第997章結盟不成第433章出兵第448章支援第510章陰謀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902章亡命追殺第345章慘敗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39章租界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155章詔獄第531章自投羅網第372章迅速應對第372章迅速應對第722章反擊第73章平衡各方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02章特殊任務第273章災情慘重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466章準備進攻第165章應對策略第287章喜事
第669章南洋民族第219章番薯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06章會戰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727章前線堡壘第583章國宴第272章埋伏第225章驚人消息第545章亂成一團第291章威迫利誘第477章駱氏家族第511章教化第303章第129章魔爪伸至第828章西洋聯盟第464章遼東巡撫第164章應變第782章變故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988章千秋大計第325章反攻第362章財政第977章戰略平衡第437章形勢不妙第295章處理意見第151章闖禍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927章聯合第836章猜疑第353章名臣之路第106章會戰第725章公投第688章登陸爪哇第672章圖謀爪哇第310章遊子歸鄉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89章爪哇往事第666章文萊加盟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11章教化第83章反殺第134章利令智昏第959章錯誤決定第815章拉人下水第39章接收東廠第156章拿人第133章極品琉璃第395章重騎無敵第174計劃第1024章皇帝煩惱第426章追捕第412章一夜變天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42章戰爭開始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719章炮擊果阿第826章棄明投暗第458章生存不易第258章反擊打臉第728章老舊帝國第346章投降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574章制度第283章皇帝家事第290章文青第17章皇帝駕崩第865章國家信用第904章窮途末路第266章喪心病狂第25章不可逆轉第14章漸入佳境第397章戰後第21章謠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375章新的目標第997章結盟不成第433章出兵第448章支援第510章陰謀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902章亡命追殺第345章慘敗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39章租界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155章詔獄第531章自投羅網第372章迅速應對第372章迅速應對第722章反擊第73章平衡各方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02章特殊任務第273章災情慘重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466章準備進攻第165章應對策略第287章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