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朱由校真心不算聰明人,他入蒙較遲,天資又不聰穎,在入學之前,倒是先讓客氏養得肥肥白白,學得一手好木藝。

先帝泰昌丰神俊朗,長身玉立,文采也不錯,但是這個兒子,卻是生得矮胖肥癡,還學得一手好木藝,人這腦子就這麼大,裝了這東西就裝不了別的,朱由校在文學方面沒有天賦,倒是木匠方面做得不錯,雖然他幾位老師嚴加呵斥,他就是戒不了這一口,經常書也不讀,跑去做木藝。

萬曆皇帝資質一般,但他有嚴厲的母親李太后,他功課做不好,就會捱罵被批評,餓肚子,用戒尺打是常事,總算是學了不少東西,而這個朱由校就不同了,在後宮無人能管,老師也不敢對他嚴厲(有張居正例子在),所以他的文化水平一直不高,又不肯勤奮讀書,大臣們是急在眼裡。

皇帝沒有學好,全是身邊人之過,魏忠賢、王體乾、米柱等近臣就被貼上奸臣的標籤了,大臣們恨不得誅之。

其實朱由校這些毛病,在當太子時己有體現,但是朱常洛和大臣們沒有辦法呀!朱常洛是怎麼上臺的?還不是因爲祖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纔打垮了朱常洵,成爲了皇帝,難道他自己又來這一出不成?大臣們敢嗎?同意嗎?所以只好捏着鼻子認了。

朱由校也知道自己讀書不多,所以一向藏拙,不與大臣們吟詩作詞,也不對對子玩接龍,平日奏對,都是少說長篇大論,一切以簡短爲主,所以大臣們都知道,皇帝的肚子裡,其實是沒有貨,讀書人自然看不起少讀書人。

皇帝不親讀書人,而是親這些奇技淫巧,旁門左道,大臣們對皇帝越發失望了。

只是朱由校是合法正式登基的皇帝,地位無人可比,現在又有軍隊支持,確是無人能制,大臣們不喜歡也沒有辦法。

對於皇帝爲《大明日報》站臺,宣傳這些馬鈴薯、番薯的這事,他們更加看輕,番薯皇帝的外號走紅,有他們的功勞。

楊如花也知這外號並不好聽,但是又不便明說,她也是一個沒有學問的人,但是知道夫君全力推廣番薯,是爲了讓百姓吃飽飯,那些清官們就是這麼幹的。

米柱說道:“番薯有什麼不好?生吃又脆又甜,熟吃又香又粉,一樣可以做成粉面、煎餅、釀酒。”他深情的望着楊如花,說道:“倒是下官,一直忙於正事,冷落了郡主,等沒有那麼忙,一定請假,陪郡主出去玩玩。”

和女朋友老婆出去旅行,這在米柱是最正常不過的事,蜜月更是標配,在楊如花眼裡,則是夫君過於寵愛了,米柱對她的依戀,讓她知道米柱是真的愛她寵着她,對她這一個野丫頭來說,理想之中的夫君也不過如此。

米柱是統帥幾萬人的廠衛領袖,手下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平日都是高高在上,相當冷漠威嚴的樣子,人狠話不多,手下們相當臣服,能治服大明最厲害特務的人,米柱當然也是狠人中的狠人,他坐在值房處理公務,統帥廠衛辦事的威風樣子,楊如花十分的迷醉,這纔是真男人。

只是米柱的溫柔就出乎她的意外,阿孃告訴她,女子只有在閨房中才可以與丈夫親嘴,但米柱並不受限這一條,回家出門每次見面,他都會親一下,有時他會叫她親愛的,如此熱情奔放,溫柔如水,楊如花是相當喜歡,得夫如此,還有何求?婆婆吃味一些,她就並不在乎了,夫君對她好,她喜歡夫君纔是最重要的。

楊如花道:“出去玩!你可別誑我,你這廠衛提督,可以出去吧?”

米柱道:“當然可以!只要皇上批准,天下這麼大,作爲上層統治者,應該出去看,洪武大帝、永樂大帝之所以英明神武,是因爲他們沒有受困於皇宮一地,以後諸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養廢就不錯了,以後我們有了兒子,要讓他去外面走走,有閱歷,最好參軍,經歷過風雪的幼苗,才長成參天大樹。”

看着米柱從容自若,一臉自信的侃侃而談,楊如花心裡迷醉,說道:“米大人,我們早朝吧!”

米柱看着夫人動情的美顏,毫無扺抗力,欣然道:“固所願也!”

米夫人如果知道讓媳婦去勸兒子少沉溺於閨房之樂,反而讓他們更沉溺,不知作何感想,應該會氣得不行。

米柱在第二天還是沒有去皇極殿上殿旁聽,其兩大身份雖然是祟高,但都是旁聽者的身份,他派了手下的人去旁聽,記錄在案。

在一早他接見了東廠的幾位大將,河東蝗商一案之中,他折了王天正這樣的破案高手,但又培養出五位可以獨擋一面的人才,李國安、牛歡喜、馬尚風、武孝、鍾歸農五人被他稱爲東廠五虎,能力和忠心都得到了他的認可,可以委派重任了。

米柱對李國安道:“國安,通州的事本官非常滿意,做得好,待會兒會有賞賜送至府上。”

李國安躬身道:“願爲大人效死。”李國安是一個身材高大,威武不凡的人,現在折了一手臂,瞎了一目,顯得猙獰邪惡,符合一般人眼中東廠鷹犬的印象。

米柱道:“按說剛做完這件大事,應該讓你休息幾天,但是事關重大,本官准備委派你去洛陽辦一件大事,這裡有一個計劃,拿回去記好,然後燒掉,做好準備,春節後出發。”

李國安道:“喏!”他接過計劃書,放入懷中,躬身退下。米柱委以大權重用,他決定以死相報。

米柱道:“武孝!平社驛一戰,相當出色,你有帶兵打仗的能力,有沒有興趣轉向軍隊方面,米總司令那裡正缺人用,本官看好你。”

武孝道:“但聽大人安排。”

米柱道:“好!你去米總司令那裡報到,聽總司令指揮。”

武孝道:“喏!”

米柱又命令道:“牛歡喜、馬尚風二位,這是你們的任務,過完年之後出發往四川重慶。”

他往這裡佈署人手、密探,是爲了永寧宣撫司之亂的。

奢崇明叛亂是四川一帶發生的戰爭,原版由於當時遼東戰爭時期,清軍進攻激烈,東北邊防急需增援,所以大明要從各地調兵前去增援。在明熹宗找增援期間,奢崇明居心險惡地想謀取軍火和部下,他上奏請求率軍前往增援成功後,他就讓部將在巡撫清點軍隊人數的時候造反了。爲了壯大軍隊,有着狼子野心的奢崇明派人向秦氏求助未果,仍繼續反叛,最後叛亂被皇帝派來的朱燮元及官兵平復了。

奢崇明是四川人,他是彝族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不久,奢氏就率領族衆歸附,朱元璋命在其地設立永寧宣撫司,由奢氏世襲擔任宣撫使。後來宣撫使奢崇周因死後無子,便讓堂兄奢崇明搶了宣撫使之職,因爲奢崇明武力奪位,所以並不受四川巡撫和大明政府認可。

當然,這些土司世家,類似於唐代藩鎮節度使,誰人繼位當老大,自己說了算,只要是奢氏一族,有血統和實力在,誰都可以當老大。

奢崇明表面上對朝廷極爲恭敬溫順,但卻心懷鬼胎,他的兒子奢寅更是桀驁不馴,暗懷謀反之心,還招納了一批亡命之徒,父子倆經常聚到一起,秘密謀劃,等待時機成熟。

原版是遼東戰爭爆發以後,由於建奴不斷髮起進攻,東北邊防吃緊,整個遼鎮丟失,大明只得從各地徵調軍隊增援,奢祟明假意答應,領兵至重慶,然後突然造返。

奢祟明天啓元年九月於重慶造反,攻下重慶,圍成都達一百多天,安邦彥(盟友)於天啓二年二月起兵,進圍貴陽兩百多天。

戰爭從天啓元年至崇禎十年,前後持續十七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大規模交戰持續九年。

戰亂中,四川巡撫徐可求死難,貴州巡撫王三善死難,西南大將之冠的總理魯欽兵敗自刎,貴州總兵陣亡於貴陽城下,最後被四川巡撫朱燮元、石柱總兵秦良玉、四川總兵杜文煥、貴州巡撫王三善等平定。

叛亂的另一首腦水西安氏家族從蜀漢建興元年(223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世長水西,共1474年。在水西根基深.歷史悠長,四方聯姻,兵力最強,地域最大。以往西南平叛,明朝無不依靠水西,就早奢安之亂20多年的播州宣撫使楊應龍之亂來說,沒有安氏,光憑庸碌的黔兵,貴陽早就陷落了。

天啓年間貴州、四川的奢安之亂,也給雲南的沙普之亂膨脹提供了機會,明政府的以夷治夷政策,卻導致了以盜治盜的惡果。因此,奢安之亂和沙普之亂,二者有着直接的聯繫。

奢安之亂和後來的沙普之亂規模巨大、持續時間長,不僅震撼了當時的西南各省,牽制了蜀、楚、黔、滇諸省的軍事、經濟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對後金的防禦能力,在客觀上也起到了減緩明朝廷對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的壓力,使明朝廷處於三線作戰腹背受敵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明王朝的統治基礎,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統治的覆亡。

牛歡喜和馬尚風不知任務重大艱鉅,同時歡喜的領命。

第637章不服弟402章巨族末路第959章錯誤決定第317章緊急任務第228章出頭第905章第354章爆發第989章扶持印奸第223章土司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95章試探第743章大軍出動第461章草原風雲第311章捉拿第209章李家艦隊第279章突襲第639章討打第505章調整第955章形勢逆轉第787章跳坑第960章拉攏戰俘第725章公投第584章題詩第65章報應第791章籌備建國第92章大戰前夕第973章鐵桿盟友番外篇1:紅丸案第828章西洋聯盟第64章養虎成患第229章朝儀上第226章南洋方略第171章扔蛋糕第757章與衆不同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369章不死不休第5章面試第802章特殊任務第145章政客第117章遼東轟動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347章名臣第724章縱橫捭闔第934章新局通第191章大官僚第449章救兵第715章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976章戰成平手第740章問鼎天下第971章入主德里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63章政策同化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429章善後督辦第400章巧合第928章柳暗花明第357章意氣相投第976章政策第519章雙方佈局第350章百年大計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942章面對敵人第67章封關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95章準備進攻第461章草原風雲第324章新形勢第747章轉變第926章隔離對手第254章出征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575章兵行險着第293章報復第595章強硬第969章神操作第158章營救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869章交易第411章反殺第671章和親第426章追捕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18章大捷第14章漸入佳境第450章攻擊靶子第504章雪夜交戰第113章傷亡慘重第992章新的形勢第739章籌備建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30章卑鄙無恥第496章捷報第989章扶持印奸第787章跳坑第502章改變策略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496章捷報第94章朝廷之上
第637章不服弟402章巨族末路第959章錯誤決定第317章緊急任務第228章出頭第905章第354章爆發第989章扶持印奸第223章土司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95章試探第743章大軍出動第461章草原風雲第311章捉拿第209章李家艦隊第279章突襲第639章討打第505章調整第955章形勢逆轉第787章跳坑第960章拉攏戰俘第725章公投第584章題詩第65章報應第791章籌備建國第92章大戰前夕第973章鐵桿盟友番外篇1:紅丸案第828章西洋聯盟第64章養虎成患第229章朝儀上第226章南洋方略第171章扔蛋糕第757章與衆不同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369章不死不休第5章面試第802章特殊任務第145章政客第117章遼東轟動第936章認錢不認人第347章名臣第724章縱橫捭闔第934章新局通第191章大官僚第449章救兵第715章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976章戰成平手第740章問鼎天下第971章入主德里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63章政策同化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429章善後督辦第400章巧合第928章柳暗花明第357章意氣相投第976章政策第519章雙方佈局第350章百年大計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942章面對敵人第67章封關第586章利益集團第895章準備進攻第461章草原風雲第324章新形勢第747章轉變第926章隔離對手第254章出征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575章兵行險着第293章報復第595章強硬第969章神操作第158章營救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869章交易第411章反殺第671章和親第426章追捕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418章大捷第14章漸入佳境第450章攻擊靶子第504章雪夜交戰第113章傷亡慘重第992章新的形勢第739章籌備建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30章卑鄙無恥第496章捷報第989章扶持印奸第787章跳坑第502章改變策略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496章捷報第94章朝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