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捷報傳至

一個小太監連滾帶爬衝了進來,歡天喜地的道:“遼鎮大捷、陣斬建奴一萬三千,生俘三千,遼東軍公開報捷,全城百姓都知道了,在慶祝呢。”

這個在御書房的大臣們驚到了,他們都是見慣了大風大浪,個個都是胸藏城府,喜怒不形於色的人物,可以做到泰山崩於眼前而不改色,但是這個消息也太驚人了吧?

他們作過各種推演,最好的是打勝仗了,明軍擊退了這個建奴,斬首數千,大獲全勝。

現在遼東軍居然公開報捷,斬首上萬,生俘三千,這也太嚇人了吧?但是大臣們立即彈冠相慶,相互祝賀了。

敢這個公開報捷的,沒有百分百,也有百分之九十,否則就是欺君之罪!沒有人敢這麼幹的。

魏忠賢急忙將這個小太監手中的奏摺取來,他倒是想讀,可恨目不識丁,他忙將這個奏摺交給了王安。

王安清了清了清嗓子,頓挫抑揚的尖聲道:“泰昌元年冬,建州賊酋奴爾哈赤,欺我先帝駕崩,皇帝新立,悍然出動六萬賊兵侵略大明邊城,殺大明百姓,賊兵出開原,水陸並進,旌旗遮天,刀槍映日,賊興不義之師,欲殺我百姓,奪我城市,遼東都司上下十八萬軍民誓與賊不兩立,誓與城共亡。賊急攻瀋陽,我軍倚城而戰,槍銃火炮齊發,賊遺屍上千而去,賊見瀋陽衛城大難取,轉攻虎皮驛,賊派精兵,夜潛偷襲入城,指揮使武大同率領三千精兵,與賊死戰至最後一刻,最後烈火焚城,三千精兵全部殉國。”

“賊攝於我軍勇武剛烈,誓死不降,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己有退意,我瀋陽軍上下恨建奴兇殘,城防副司令戚金率武驤衛憤而出城與之野戰於遼河之畔,我天子親軍上下一心,面對賊奴六十牛錄一萬八千人多圍攻,面無懼色,以車營爲陣,火炮槍銃齊發,大量殺傷賊兵,左衛白桿兵長槍齊出,衝殺亂賊隊列。反覆數次,與賊慘烈大戰,賊兵既有數量的優勢,又有五千弓箭手,武驤衛損失慘重,過半將士陣亡,適時城防司令賀世賢、東廠千戶米柱指揮城頭紅衣大炮,猛轟賊衆,賊死傷者衆,驚曰天雷,心膽懼寒,爭相逃命,武驤衛乘勢掩殺,賊陣勢不亂,潰不成軍。”

“悍將尤世賢、毛文龍適時率五千精騎分兩路自城中殺出,衝擊賊兵弓箭手大陣,與賊騎兵血戰,最後將賊兵圍殲,賊兵死傷枕籍,遺屍無數,心膽爲之寒,當即北遁。巡撫袁應泰聞瀋陽衛被圍,心急如焚,率三萬精兵出遼陽,馳援瀋陽,於瀋陽三十里外淺水原與賊兩白旗萬人遭遇,雙方大戰四個時辰,賊遺屍三千二百倉惶北去。”

“瀋陽之勝全靠皇天保佑,聖上英明,萬衆一心、上下將士用命,朝中諸公指示機宜,武驤衛及紅衣大炮更是發揮中流砥柱之用,是戰,斬賊一萬三,生俘三千,粉碎賊所吹: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神話,自賊以七妖言起兵作亂,陷大城有三,堡壘近百,擄走軍民數十萬,實是心腹之患,今日殺其兵二萬,重挫其兵鋒,實乃普天同慶之喜事,惜乎我軍損折兩萬,精銳能戰之兵損折殆盡,未能追殺賊兵,光復失城,救被俘百姓於水火……。”

附錄立功者名單一份。

這將近兩千字的戰報讀出,大臣們喜逐顏開,有經略熊廷弼、巡撫袁應泰、總兵賀世賢、欽差米柱聯簽名,不應有假的了,齊齊向皇帝朱由校進表祝賀道喜。

方從哲道:“恭喜聖上,賀喜聖上,遼東軍斬殺建賊上萬,足以令其元氣大傷,傷筋動骨,異日大軍北上,犁庭掃穴,殺滅建奴,不在話下。”

朱由校道:“全靠蒼天眷照,祖宗保佑,將士用命,邊關將士折損了兩萬人呀。”

王象幹道:“這對建奴的傷害更大,他們全民皆兵,不過十五萬,現在折了兩萬人,這個傷害是無法恢復的。自薩爾滸之戰以來的優勢,他們沒有了,現在不說進攻,就是保位這目前的狀勢就算不錯了。”

周嘉謨道:“我大明此戰威震絕域,爲二十年所沒有,一掃邊關諸軍暮氣難振之態,完全可以獻俘太廟,告熟祖宗了。

其它的各位官員,也紛紛的上表道賀,這個扭轉乾坤的一戰,這一戰令建奴元氣大傷,再也沒有戰略進攻能力了。

朱由校十分高興,說道:“朕登未久,威德未厚,全靠各位大人輔助,始有今日之成,瀋陽衛之戰,我軍陣亡兩萬之巨,可見其戰慘烈,奏摺上所可以者,各位大人議一議,宜從重封賞,勿使忠勇之士心寒。”

衆官盡皆稱是,戶部尚書道:“臣定當竭盡所能,就是搜刮國庫,也要湊一百萬兩出來,犒賞這邊關將領。”

朱由校咬牙道:“內帑也出一百萬兩,這一次大勝前所未有,傷之也是巨大,這封賞宜厚宜從渥,特別是戰死的忠臣們,如封賞不厚,定令天下臣民心寒了。”

這魏忠賢道:“皇上,這奏摺上說得明白,此戰武驤衛和紅衣大炮是關鍵,這武驤衛可以說是米柱復創,紅衣大炮則是他力主購進,這個米柱當記首功,當然熊廷弼、袁應泰、賀世賢、戚金功勞也不小,宜封爵。”

對此,這個內閣和大臣們想了想,覺得可以,但又怕封賞太濫,只同意封米、熊、袁三人。

朱由校道:“就由吏部議一議。”

太祖朱元璋將封爵標準定爲“非社稷軍功者不得封”,並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確規定“文官不許封公侯”。但到嘉靖時期,由於軍功冒濫現象嚴重和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輕武體制建成,逐漸出現了武官難封的現象,甚至有部分勳臣以武職封爵爲恥。

這個文臣基本是沒有生前獲封爵位的,都是死後追封的,而在武將方面,生前獲得封爵的只有寧遠伯李成樑,這個戚繼光威震絕域,其也沒有爵位,只是太子少保。

這封爵可是大事,米柱還好說,他算是武將,依太祖規矩,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武將以真正標準得到封爵的情況很正常,因爲可以上戰場立戰功。文臣就不一樣了,文臣上戰場可以說是少見,畢竟專業不對口,術業有專攻,但也不是沒有。文臣因軍功封爵的,縱觀明朝二百餘年僅有三位,王越、王驥、王陽明,這熊廷弼、袁應泰以文臣封爵,這是了不得的大事,足以讓他們列入名臣之列。

經議,米柱封威遠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應泰封鳳翔伯,這魏忠賢上表拍馬屁曰:“聖上登基三月,就有此大勝,又有文武名臣涌現,乃是祥瑞,宜告慰太廟,加封尊號。”

這是拍對了朱由校的屁股,尊號是皇帝活着的時候由臣子給他起的,阿諛奉承居多,他是心癢難搔。

歷代先皇是有尊號的,如萬曆神宗朱翊鈞是: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短命仍泰昌光宗朱常洛也混了: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至於末代倒黴蛋皇帝崇禎,廟號思宗尊號莊烈愍皇帝。

朱由校道:“這文武名臣涌現,確是國之祥瑞,寓意大明國富民強,將走向輝煌,至於這加尊號,如何敢當?”

這是向大臣們討封了,這方從哲立即進表曰:“瀋陽衛之戰打得建奴遠氣大傷,威震絕域,乃二十年未有之戰功,宜加尊號威武。”

這就是方從哲的小手段了,你打仗厲害,就給你威震,想混上文績尊號,這是不可能的,武功歸武功,文治歸文經。

像米柱封威遠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應泰封鳳翔伯,用的都是武臣武將封號,米柱是不會介意的,但熊袁二文人,頂着一武將封號,難免叫同行相輕,文貴武賤。

朱由校沒有這麼老奸巨滑,而這個魏忠賢則是睜眼瞎,聽不懂文人們的這些小道道,盡皆稱善。

王安心情大好,說道:“老魏呀!你選了一個好孫婿,可以含飴弄孫,百年無憂矣!”

魏忠賢笑得合不攏嘴,說道:“全靠大家帶掣。”

這時當值大漢將軍報曰:“上萬百姓聚在承天門,向皇帝陛下宣誓效忠。”

這承天門在日後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子,天安門。

衆臣盡皆動容,還有這等盛事?百姓主動向皇帝宣誓效忠,這可是少有的盛事呀!大治之兆。

朱由校大喜:“朕瞧瞧去。”

這如此盛事,怎能少了湊趣拍馬屁的?羣臣道:“同去!同去!”

王安大聲道:“起駕承天門。”

這皇帝往外庭,是有一套儀仗滷薄的,但是這個朱由校不等這一套,率先而行,興沖沖的往外跑,大臣和侍衛們只好跟着往外跑,大家都是喜氣洋洋的,像過年一樣高興,這可真是盛事,萬曆四十七來,只有百姓和太學生聚在承天門外罵娘,罵皇帝的,這向皇帝宣誓效忠的,當真少有。

第428章處置第414章攻打第309章廠衛雜事第997章結盟不成第281章搜查第687章婚禮笫979章畏懼第148章鑽營第571章新職務第399章水西風雲第711章良藥第811章暗算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63章密謀第558章招納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505章調整第741章肆虐第816章真正意圖第482章進度如期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53章蔓延第800章無可耐何第139章銀行第25章不可逆轉第985章別無他法第201章招攬第857章新的危機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114章流浪的人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3章平衡各方第971章入主德里第910章卑鄙第696章破城第282章事發了第476章吃飯第903章迷失方向第84章慘烈追殺第612章自強之道第843章登基大典第676章刀鋒轉向第809章豐厚待遇第838章因勢導利第974章形勢有變第425章曹隨歸來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9章籌備建國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396章有驚無險第674章洗劫第190章道德君子第111章慘烈之烈第213章呂宋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326章未來構想第252章權鬥第192章蒐證第175章封地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87章喜事第187章拜訪第198章新婦第517章擒獲第789章官宣第625章鄭和海圖第133章極品琉璃第284章選秀第162章搶先告狀第242章品茶第220小冰河期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99章驅逐第348章大捷克敵第400章巧合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92章鑽空子第235章拒絕第700章洪水猛獸第38章東廠老大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61章發展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99章驅逐第200章小小分岐第930章卑鄙無恥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685章天賜之地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285章朱常洵第617章馬來往事第333章火燒建奴第630章懷疑第451章偷城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928章柳暗花明第679章驢踢腦袋第468章拖時間第318章刺殺第734章適時調整
第428章處置第414章攻打第309章廠衛雜事第997章結盟不成第281章搜查第687章婚禮笫979章畏懼第148章鑽營第571章新職務第399章水西風雲第711章良藥第811章暗算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63章密謀第558章招納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505章調整第741章肆虐第816章真正意圖第482章進度如期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53章蔓延第800章無可耐何第139章銀行第25章不可逆轉第985章別無他法第201章招攬第857章新的危機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114章流浪的人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3章平衡各方第971章入主德里第910章卑鄙第696章破城第282章事發了第476章吃飯第903章迷失方向第84章慘烈追殺第612章自強之道第843章登基大典第676章刀鋒轉向第809章豐厚待遇第838章因勢導利第974章形勢有變第425章曹隨歸來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9章籌備建國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396章有驚無險第674章洗劫第190章道德君子第111章慘烈之烈第213章呂宋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326章未來構想第252章權鬥第192章蒐證第175章封地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87章喜事第187章拜訪第198章新婦第517章擒獲第789章官宣第625章鄭和海圖第133章極品琉璃第284章選秀第162章搶先告狀第242章品茶第220小冰河期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99章驅逐第348章大捷克敵第400章巧合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92章鑽空子第235章拒絕第700章洪水猛獸第38章東廠老大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61章發展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99章驅逐第200章小小分岐第930章卑鄙無恥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685章天賜之地第542章邊城大戰三第285章朱常洵第617章馬來往事第333章火燒建奴第630章懷疑第451章偷城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928章柳暗花明第679章驢踢腦袋第468章拖時間第318章刺殺第734章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