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遼東轟動

權力的蛋糕就這麼大,你吃了別人就沒有得吃,所謂的改革,也可以叫奪權。

食肉者鄙,他們尸位素餐,空有權大的權力,卻不知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得權力接收過來,重新的分配,這種統治階層的奪權,就叫改革。

這種行動,沒有皇帝、暴力機構、軍隊的支持,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米柱先掌東廠,再拿下御馬監,有了武驤衛這樣板部隊後就向人推銷他的軍隊改革計劃。

他先拉攏這個利益同盟,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然後再一起發力,達到這個目的。

現在經過他的努力,終於搗騰出了這個樣板,東北戰區橫空出世。

這個計劃到了上交兵部、朝廷,交由討論的地步。

不過他們也不能吊以輕心,這個計劃,從上而下奪取了許多人的利益,所以反對的聲音也會非常的大。

米柱說服這個遼鎮高層的支持,這是成功的第一步,另外一個,就是錢的問題,這個軍隊改革,涉及到裝備更新換代和大量費用的問題,這個兵部一定會反對,這麼多大佬支持,他們反對也難,最終會以錢的問題把問題卡住拖住,然後留中,讓這計劃擱置。

所以纔有東廠出山西之舉,兩地有飛鴿傳書,他知道了山西的事,不但遼鎮在打仗,這個山西也在打,這個土默特部增兵至六萬,沿着長城大同、宣府一線展開攻擊。

山西的事,王天正出馬,米柱在背後操縱,這件事也快結束了,他們改革需要的大批啓動資金,就着落在這裡了,這個叛軍和蒙古軍隊都攻擊這個殺胡堡,這是因爲這裡有值得攻擊的原因,這抄八大蝗商所得的金銀,就放在地下庫房裡。

叛軍攻陷這裡,是爲了銀子和毀滅這證據和人證,以東廠之能,要弄死幾個有錢的鉅商,這是一句話的事情,但爲什麼這事拖了這麼久,是因爲這個東廠要查出幕後的保護傘和牽涉的勢力,現在這些人冒頭了。

這些人確是厲害,居然可以策動蒙古大軍攻打邊城,當然,這土默特部蒙古軍攻打邊城,是爲了錢和財富。

他們連夜談好,這一次的蛋糕該如何分配,忙活了大半天,這個傷亡數字、具體斬獲數字、俘虜的數字也統計出來了,熊廷弼、袁應泰、賀世賢、米柱寫了奏摺,上報朝廷。

這是一次巨大而輝煌的勝利,所以他們命令幾隊騎兵,沿官道出發,露布報捷,騎兵們鳴着囉,齊聲大叫:“遼鎮大捷、陣斬建奴一萬三千,生俘三千。”

最終確認數字。

這建奴最終的傷亡數字突破了二萬,傷筋動骨,不可承受的損失,但他們帶走了屍體,令明軍方面統計不便,所以在統計陣斬人員方面,以實際數字(屍體、首級爲準),這也是爲何一個首級這麼值錢,可以值四年俸祿。

騎兵隊大聲報捷,所到之處,這是轟動一方,官兵百姓們紛紛走上街頭,燒鞭炮,敲鑼打鼓,大肆慶祝。

自建奴反明之後,一直是壓着大明打,攻城掠地,無惡不作,與遊牧民族的戰爭是最殘酷的,他們攻破了一座城市,就是把全城百姓貶爲奴隸,隨意打殺侮辱,一個自由民和家庭,變成了奴隸,代表着失去一切。

這遼左之地,有錢有勢的,紛紛的外逃,只有這些軍戶,小老百姓們退無可退,逃無可逃,唯一的希望就是王師平定建奴,還大家一個太平盛世。

這個百姓們聽到建奴傷亡將近兩萬,這巨大驚喜來襲,大家像是過年過節一樣高興,這個遼東現在是冬季,大雪封路,百姓們也無法下地幹活,只能窩在家裡烤火。

這建奴十萬大軍圍攻瀋陽(號稱十萬),這是傳遍遼東大地,這是人心惶惶,己是鶴唳風聲,人人都知道前方大戰,瀋陽衛危如懸卵,如果不是欽差大人米柱坐鎮瀋陽衛,只怕會出現大規模的恐慌,繼而出現這逃亡事件。

但欽差大臣、天子親軍坐鎮瀋陽衛,確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人們緊張焦急的看着一隊隊軍隊冒着風雪開往前線,一車車糧草艱難的運往前方,心兒綁得緊緊的,就怕突然傳來這個前方大敗,像薩爾滸之戰失敗時的天崩地裂的消息。

遼鎮大捷、陣斬建奴一萬三千,生俘三千!不少人聽到這樣的消息,激動得熱淚盈眶,下跪而泣:“皇上萬歲!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騎兵隊旋風般穿衛過堡,直入京城,所到之處,城市炸裂,成爲了歡樂的海洋,人們紛紛高呼:“皇上萬歲!遼鎮萬歲!”

騎兵隊抵達京城,這城門衛所己得到消息,忙派騎兵清道,讓報捷騎兵直達午門,更快的傳遞消息。

去年薩爾滸之敗傳至京城,那是全城皆驚,米價暴漲,更有甚者,居然有人扶老攜幼出走。

現在十萬建奴圍攻瀋陽衛,前方大戰連場,京城也實行了宵禁,這娛樂活動,基本是停止了。

薩爾滸之戰後,建奴破開原、鐵嶺等邊藩重鎮,這京師都是人心惶惶呀!大明天朝上國,競受一個建奴欺凌至此,女真餘孽殘種,會不會像當年的完顏女真一樣席捲中原,塗毒天下,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貌似這建奴女真己有十萬,而且是比這個當年的完顏女真更多了。

聽聞奉詣出巡遼東的欽差米柱正巧在瀋陽衛,拒不奉詣歸還,而是率軍與建奴激戰,誓與瀋陽衛共存亡,人們紛紛的喝彩:“是個好官,不愧是京城的爺們。”

米柱是土生土長的京城人,雖然是東廠千戶,但不曾構陷大臣,欺壓百姓,還在京師搞治安肅正,京師治安爲之一正,這個官聲不錯。

這個遼東騎兵隊雖然由西直門入午門,但是百姓們奔走相告,口口相傳,一下子全城百姓都知道了,他們敲鑼打敲,燃燒鞭炮慶祝,不少商家立即推出減價活動:“爲慶祝遼東大捷,今日半價!”

十萬建奴圍攻瀋陽衛,即將在近日展開決戰,朝廷上下也是氣氛緊張,如果再來一個薩爾滸這樣的大敗,這日子沒法過了。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是這片土地上邪惡的魔咒呀!遼鎮號稱有十八萬大軍,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這十八萬大軍遠不如建奴的六萬步騎。

這個建奴傾國來攻,瀋陽衛危如懸卵呀。

這個朱由校也不敢再做工木和習武了,連日在御書房與羣臣詔對,共商大計,這是他登基之後的首次大戰,建奴攻瀋陽衛,蒙古土默特部攻大同和殺胡口,烽煙四起,國事艱難呀!這個朱由校也不敢作妖了,希望可以爲前方將士做些什麼?

聽聞這米柱忠於王事,拒不奉詣歸京,他生氣又欣慰,命中官至米家,傳諭詣稱讚和嘉獎了這個米柱一番,接諭旨的是米夫人。

現在大臣們正在商量對策,這兵部尚書又是關鍵,作爲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爲正二品。

這個兵部以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掌管全國衛所軍隊的調動、人事、訓練大權,而五軍都督府則負責領兵。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命於皇帝,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

現任兵部尚書王象幹,號霽宇,祖籍諸城大營新城人,生於明嘉靖二十五年,王貴的第六代孫,王之垣之長子、王重光之長孫。隆慶四年鄉試中舉,隆慶五年進士,先後任聞喜縣知縣,多年鎮守薊遼,治軍有方,威震九邊,萬曆四十二年秋,稱病歸鄉,萬曆四十六年復出。

現在王象幹就是想盡辦法調動更多的部隊糧草支援前線。

這部隊他可以調,也可以和五軍都督府共商統兵將領,但再想向戶部要錢,這是不可能了,任他和兩位侍郎絞盡腦汁,舌生蓮花,這個戶部就是不爲所動,一句話,沒錢了。

這個王象幹是明白一件事,任你兵情火急,但如果無錢支出,這個大兵,調個毛線呀!沒錢打什麼仗。

戶部的存銀不多,是用於支付年末各部的糧俸賞賜的,如果挪給兵部應急,這兵部是過關了,這戶部的年關,卻是不好過了,內帑不是還有二百萬兩嗎?聽說這個皇帝節減宮中開支,日只食二餐,應該是省下了不少銀子,這錢是爲誰省的,還不是爲邊關的將士,這錢得由內帑出。

皇帝可就不同意了,怎麼又是我?內帑清光了,這年還過不過?這文武大臣的賞賜還要不要?朕還想明年大婚呢?這錢能指國庫出?這事皇帝也不敢輕易點頭了,他是裝傻裝糊塗,不肯輕易開金口了。

正在吵鬧間,聲聞全城歡聲雷動,有人敲鑼打敲,燃燒鞭炮,他斥道:“國事艱難,百姓何事宣譁!”

第375章新的目標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386章大膽計劃第758章大計第436章殺滅第128章拉攏大臣第230章朝儀下第262章艦隊第111章慘烈之烈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31章新年第337章捷報無題第424章投效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56計劃第22章帝皇家第518章屈服第189章朝廷爭議第14章漸入佳境第960章拉攏戰俘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24章山雨欲來第520章反目第436章殺滅第1033章伏誅第124章項目招標第38章東廠老大第673章政變第252章權鬥第359章妖孽再現第722章反擊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779章後悔第966章提議和談第128章拉攏大臣第659章掠奪財富第234章犟驢脾氣第947章大獲全勝第565章進退第136章第869章交易第833章嫁禍第301章過關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136章第452章察哈爾部第575章兵行險着第567章重文輕武第861章發展第330章遼北風雲第92章大戰前夕第986章朝廷矛盾第288章平糧價第461章草原風雲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693章困難第6章伴讀第986章包圍皇宮第92章大戰前夕第19章勸諫第896章雨夜突擊第533章交鋒第811章暗算第351章地官計相第549章和談第367章激戰第553章前無去路第978章征伐策略第498章皇城夜宴第956章危機突發第72章欽差入城第651章獻城第938章斬首戰術第823章突圍第379章國債第944章穩妥之見第576章丁憂第447章驚世大勝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44章陷井第103章偷襲第91章大戰將起第240章籌備租界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93章報復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81章重返南洋第380章打主意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392章折辱第609章攤牌第970章融合政策第240章籌備租界第778章劫收大員第259章嚴刑第222章
第375章新的目標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386章大膽計劃第758章大計第436章殺滅第128章拉攏大臣第230章朝儀下第262章艦隊第111章慘烈之烈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231章新年第337章捷報無題第424章投效第979章昏招連出第556計劃第22章帝皇家第518章屈服第189章朝廷爭議第14章漸入佳境第960章拉攏戰俘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24章山雨欲來第520章反目第436章殺滅第1033章伏誅第124章項目招標第38章東廠老大第673章政變第252章權鬥第359章妖孽再現第722章反擊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779章後悔第966章提議和談第128章拉攏大臣第659章掠奪財富第234章犟驢脾氣第947章大獲全勝第565章進退第136章第869章交易第833章嫁禍第301章過關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000章鐵甲戰艦第136章第452章察哈爾部第575章兵行險着第567章重文輕武第861章發展第330章遼北風雲第92章大戰前夕第986章朝廷矛盾第288章平糧價第461章草原風雲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693章困難第6章伴讀第986章包圍皇宮第92章大戰前夕第19章勸諫第896章雨夜突擊第533章交鋒第811章暗算第351章地官計相第549章和談第367章激戰第553章前無去路第978章征伐策略第498章皇城夜宴第956章危機突發第72章欽差入城第651章獻城第938章斬首戰術第823章突圍第379章國債第944章穩妥之見第576章丁憂第447章驚世大勝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286章糧食危機第544章陷井第103章偷襲第91章大戰將起第240章籌備租界第676章刀鋒轉向第293章報復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81章重返南洋第380章打主意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392章折辱第609章攤牌第970章融合政策第240章籌備租界第778章劫收大員第259章嚴刑第2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