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無功而返

原版的永寧土司奢祟明之亂,是在大明邊鎮遼鎮全境淪陷,朝廷在東北損失了數十萬精銳,天下大震,人心惶惶的情況下。

現在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他們還會不會反?東廠的分析結果是依然會,當地流官對永寧的欺壓和剝削己到了極點,他們己忍無可忍,而巡撫徐可求又有意削除永寧的兵力,調他們去遼東打仗。

這不同調石柱土司,人家與朝中權貴搭上了關係,抽調的兵多,賞賜也豐厚,也有皇上保駕護航,而他們永寧,受徐可求之命前去遼東,人家本着削弱他們之心,讓他們去送死的,還會讓他們回來?矛盾不可避免,所以米柱親自送來第三份示警備忘錄。

熊廷弼道:“米大人對於西南形勢並不看好呀。”

米柱道:“朝廷在永寧的政策不怎麼樣,無恩於下,卻要下報恩,永寧不同於石柱,石柱秦總兵是忠義之人,而奢祟明一得位不正的小人,眼中有利無義,他認定朝廷調兵於他,是借刀殺人,豈會就範?徐可求也確實混帳,既然要用奢祟明,就要公明正大的用,既要人家調兵打仗,又不肯承認人家土司的地位,借刀殺人這麼明顯,誰人看不出,不是每個人都是岳飛的,也有可能皇袍加身殺回來的趙匡胤。”

熊廷弼道:“永寧人口衆多,兵力強大,奢祟明桀驁不馴,削其之兵是前任尚書王大人制訂的策略,也獲得了後軍都督府的支持,內閣也認可了,所以徐可求才這麼大膽。”

米柱道:“這沒毛病的,但是打虎必須有打虎的準備,但重慶只是有兵二千,成都之兵也只有三千,幾處衛所兵,不過是連武器也沒的農夫,不堪一用。”

熊廷弼道:“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朝廷不可能在奢祟明未反之時調兵前去,而且對於奢祟明的反只是一種猜測,內閣不會同意。”

米柱道:“防範也不行?”

熊廷弼道:“這應該也是秦總兵的兵遲遲未到的原因吧?”他可是一個精明的人,不會猜不到這點。

米柱道:“防範爲主嘛。”

熊廷弼道:“既然大人己有防範,本官無憂了。”

米柱道:“將危害控制到最小,這纔是最好的方法,四川乃膏腴之地,天府之國,一旦有事,西南大震矣,朝廷既然決定打虎,就要拿出打虎的計劃和準備,不能光着屁股去捅馬蜂窩呀!”

熊廷弼道:“既然米大人一再示警,本官就不能視如無物了,本官會與葉大人商量比事。”

米柱道:“很好!拜託!”

米柱的備忘錄同時交到了右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在京直管的衛有虎賁右衛、留守右衛、水軍右衛、武德衛、廣武衛五衛。同時管着雲南都司、廣西都司、貴州都司、四川都司、陝西都司五大都司的統兵權,領兵權,永寧土司是他們的轄區。

五軍都督府由英國公張惟賢任大都督,另外五位都督由勳貴們領銜,一般是虛職,真知做事的是同知、僉事,斷事官等。

張惟賢以作爲第八代英國公,世代勳貴掌兵,能屹立不倒的原因是與皇室保持一持,從不站隊,他說道:“右軍都督府可以加強重慶、成都的防衛,但是必須有朝廷的命令,都督府掌兵不調兵,再者川地兵力空虛,只能從外地調入,這必須由兵部諸公同意。”

米柱道:“兵部基本沒有問題,改土歸流是國策,朝廷也有削永寧土司實力之心,但朝中諸公認爲,土兵任由拿捏,不足爲懼。”

土司乃一方諸侯,國中之國,朝廷不得己才採取的羈留之策,有機會改土歸流,絕不放過。每次西南有事,必調土司,不聽調者,必有異志,聽調的話就可以乘機削弱他們的實力,防止坐大。

徐可求從永寧調兵赴東北戰區作戰,是這一政策的延續,得到朝中諸公的認可的。

但是米柱的備忘錄轉至內閣,被韓爌認爲多管閒事,杞人憂天,留中不理,連比較中和的劉一燝也認爲,東廠過於多慮了,朝廷每年從各地土司調兵,並不是什麼奇怪事,爲何獨對奢祟明一部心懷疑慮。

朝廷與土司之間是有約定的,相互之間保持某種平衡,朝廷斷無無故出兵迫反永寧之意,平定一個播州楊應龍,就歷時數年,耗資百萬方攻入海龍屯,滅掉八百年土司楊家。永寧實力不在播州之下,且與水西安氏同氣連枝,互爲聲援,一個不慎,恐會西南糜爛。

劉一燝問韓爌:“東廠爲何認定永寧土司有反意?”

韓爌道:“這可以問永寧土司留後院。”

留後院就是駐京辦,以韓爌閣臣之尊,當然不會見一個留侯院主事,他隨口一句,自有長隨去辦。

長隨歸來,言道:“永寧留後院主事言,東廠親石柱遠永寧,廠衛校尉向永寧勒索黃金三千不得而懷恨在心。”

這麼一說,韓爌就明白了,地方官府和權貴一向當土司是肥肉,誰都想沾些油水,失敗了懷恨在心,這很正常。

米柱的備忘錄沒有引起內閣任何的注意,沒有內閣的點頭,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就無法調兵統兵。

倒是韓爌親自彈劾兵部尚書熊廷弼、東北戰區司令米禮義借刀殺人,致六位朝廷派往戰區的給事中致死。

奏摺直入內廷司禮監,言路聞風而動,集體附議,連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應泰都彈壓不住。

袁應泰爲什麼彈壓?親歷淺水原一戰,他知道建奴的兇悍厲害,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不是笑話,上戰場打仗,就會死人,沒有人是免死的,當日他據車營死守,身邊的將官死得還少?韓爌生於權貴之家,長於翰林院中,不經營過地方,也沒有打過仗,如何知道這戰爭的殘酷?

打過仗的人,經歷過大戰的人,纔不會認爲死幾個當官的,是多人的事,只有那些以爲建奴易與,戰爭是過家家的,纔會認爲這是天大的事。

這一次,魏忠賢行使批朱之權,直接駁回,其一:自古打仗,沒有不死人的,陷於戰場的大臣名將,不知凡幾;其二遼鎮有陣亡報告,講述了戰死的經過,沒有陰謀論;其三:二十一名官員全部考試不合格,遼鎮退回,自己選擇留下,按級別分配,不存在仇怨之說:其四:遼鎮乃戰區,每天都在打仗,過去三月個的總陣亡人數是一千五百一十六人。”

韓爌看見自己的奏摺居然讓一個睜眼瞎駁回,他是氣得大罵,對葉向高道:“大明沒有規矩法度可言!一個目不識丁的睜眼瞎,居然掌管帝國最重的批朱之權,這裡面的字,只怕連簽名纔是自己寫的吧?真是荒天下之大謬也!”

魏忠賢苦學苦認了許久,才認得自己的名字和簽字,人稱三字內相。

葉向高道:“皇上駁回,自有其道理。”

身爲次輔,親自彈劾一個兵部尚書和邊鎮將領,居然告不入,真是丟臉了,韓爌道:“是魏忠賢駁回,不是皇上,他與米禮義是親戚,應該避嫌。”

劉一燝道:“皇上與米禮義,也是親戚。”

葉向高道:“韓閣老!此事可以自吏部爲六位同仁申請撫卹從渥,其它的,到此爲止吧?”

韓爌大爲不滿,說道:“爲什麼?我輩朝中當官,就任這些奸邪之人橫行?”

葉向高道:“魏太監雖然沒有入蒙,都是有大局觀,多謀善斷,其斷事風格和結果,向受皇上欣賞,韓閣老且看上面,陣亡一千五百一十六人,閣老獨爲六個當官的鳴冤,其它的一千五百一十人怎麼說?戰場兇險,豈有不死人的?我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爲保大明,誰都可以犧牲。”

韓爌不爽了,漂亮話誰不會說,一些泥腿子如何和清貴進士相比?這是朝中棟樑之才,大梁切斷了做碎料,是是犯罪式的浪費呀。

葉向高再道:“遼鎮是有備忘錄上交的,對於二十一位官員,他們並不想用,只是無奈才留任,沒有仇,而且犧牲的六個人之中,韓和信、耿有亮、方中信三個隨隊出戰,全隊戰死,白日寒,劉遠橋、張蓮舟三人駐守烽火堡,建奴偷襲,奪堡殺人,全部戰死,閣老且看,現今遼鎮軍紀,與前不同,與建奴交戰,若非全隊亡便得勝而歸,沒有逃兵,死戰不退,李如柏大軍數萬,不戰而退的場面不復見。在此情況下,諸位活着,反是一種恥辱。”

韓爌道:“軍中向來殘酷狡詐藉着軍紀殺人之事,何時有少?”

葉向高道:“連皇上都明白一點,爲保大明,誰都可以犧牲,閣老不必自討沒起了,申請撫卹,遠勝於爭論。”

這是老成中肯之言,但是韓爌心高氣傲,就是聽不進去,他認爲葉向高身居高位,沒有了銳氣,凡事只講和光同塵,一團和氣了,不敢爲同僚出頭,他決定單幹。

第924章西南局面第716章滅國之戰第849章外交第193章迎親第13章結拜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05旗開得勝第405章忍辱第455章弱點第154章彈劾第493章鞏固內部第837章制度第799章兄弟之情第886章改組部門第104章得不償失第574章制度第408章守護神第1034章放逐第262章艦隊第361章新稅法第796章忠義之人第776章懷疑第122章回家第325章反攻第208章海上舊事第614章勝利第384章援軍第932章佯攻第642章準備就位第155章詔獄第134章利令智昏第887章內部憂化第826章棄明投暗第707章策反第934章腰挾第405章忍辱第201章招攬第642章準備就位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563章魂歸大明第72章欽差入城第434斬首戰術第375章土司難題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176章利高者疑第105旗開得勝第386章大膽計劃第589章威攝敵手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14章勝利第380章打主意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111章慘烈之烈第852章大宗軍購第498章皇城夜宴第657章勢力範圍第843章登基大典第427章交易第951章信德首府第318章刺殺第922章御駕親征第631章婚宴第384章援軍第635章揚帆南洋第659章掠奪財富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639章討打笫884章垂死掙扎第269章救援第769章舌戰羣臣第124章項目招標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721章歐洲大勢第556計劃第680章適應第560章輝煌勝利第982章拔除爪牙第607章推銷第258章反擊打臉第712章特效藥第501章策略第558章招納第115章改革第29章宮變下第46章針鋒相對第527章驅逐第688章登陸爪哇第121章受歡迎第350章百年大計第257章拉人第1033章伏誅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742章戰爭開始第140章錢莊第86章調整第70章出關
第924章西南局面第716章滅國之戰第849章外交第193章迎親第13章結拜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05旗開得勝第405章忍辱第455章弱點第154章彈劾第493章鞏固內部第837章制度第799章兄弟之情第886章改組部門第104章得不償失第574章制度第408章守護神第1034章放逐第262章艦隊第361章新稅法第796章忠義之人第776章懷疑第122章回家第325章反攻第208章海上舊事第614章勝利第384章援軍第932章佯攻第642章準備就位第155章詔獄第134章利令智昏第887章內部憂化第826章棄明投暗第707章策反第934章腰挾第405章忍辱第201章招攬第642章準備就位第585章御前侍衛第770章君臣相得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563章魂歸大明第72章欽差入城第434斬首戰術第375章土司難題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176章利高者疑第105旗開得勝第386章大膽計劃第589章威攝敵手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40章和平解決第614章勝利第380章打主意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111章慘烈之烈第852章大宗軍購第498章皇城夜宴第657章勢力範圍第843章登基大典第427章交易第951章信德首府第318章刺殺第922章御駕親征第631章婚宴第384章援軍第635章揚帆南洋第659章掠奪財富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639章討打笫884章垂死掙扎第269章救援第769章舌戰羣臣第124章項目招標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721章歐洲大勢第556計劃第680章適應第560章輝煌勝利第982章拔除爪牙第607章推銷第258章反擊打臉第712章特效藥第501章策略第558章招納第115章改革第29章宮變下第46章針鋒相對第527章驅逐第688章登陸爪哇第121章受歡迎第350章百年大計第257章拉人第1033章伏誅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919章成功解救第742章戰爭開始第140章錢莊第86章調整第70章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