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刀鋒轉向

東籲王朝富饒的沿海地區被洗劫,讓他們苦不堪言。

南洋軍是派出陸戰隊搶動不假,但他們不是海盜,他們與海盜不同的是,海盜看見官軍,會逃命,現在是官軍看見他們而逃命,南洋軍海軍先是在莫塔馬灣大戰,一舉攻滅了弱雞的緬甸水師,然後順着仰光灣攻了入去,炮擊仰光城,然後派出陸戰隊登陸洗劫,在對方大軍雲集後,又從容的帶着財物撤退。

他們可不是搶劫落單的客商和船隻,而是整座城市整座城市的搶,二十日之內,居然讓他們沿着海岸線,搶了一個遍。

東籲王朝可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封建王朝。莽瑞體(緬名德林瑞體)於1531年在東籲創建。撣族統治阿瓦後,緬族不堪忍受其壓迫,紛紛移居東籲。四十年戰爭時,東籲遠離戰區,未遭戰爭破壞,成爲緬族逃避戰爭和災荒的避難所,因而人口不斷增多。

早在明吉踰時,東籲就與阿瓦聯姻而獲得皎克西的糧倉地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又與強大的白古王朝結盟,牽制住阿瓦王朝的進犯。正當阿瓦王朝和白古王朝互相火併、兩敗俱傷時,東籲卻在養精蓄銳,集結力量。

1535年莽瑞體開始進攻白古王朝,四年後攻滅白古王朝,莽瑞體推行了團結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將士爲其所用,並僱傭有近代武器和戰艦的葡萄牙兵七百人,六年後又攻佔對外貿易要港馬都八,至莽瑞體去世時,緬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統一。

1551年,莽應龍繼位,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爲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績卓著。但由於莽應龍對外連年征戰,使緬甸人民深受戰禍之害,從而導致1564年的白古農民起義,和1567年的大饑荒。

莽應龍死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據。

(萬曆十年),莽應裡進犯雲南,明緬戰爭爆發,被劉綎、鄧子龍率兵擊退,追至阿,又有大軍遠征暹羅失敗,一時聲勢大弱。

阿拉幹王朝封建主乘機率葡萄牙僱傭兵,並同東籲封建主聯合,於1599年攻佔白古,俘獲緬王莽應裡押至東籲斬首。這時,東籲王朝危在旦夕,莽應龍幼子良淵王(1600至1605在位)挽救了這一頹勢,佔領以阿瓦爲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史稱良淵時期。

繼其王位的阿那畢隆,十七年前繼位,他光復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特別是於九年前收復了被葡人佔領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驅逐出緬甸,從而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

此時的緬甸,國富民強。阿那畢隆摒棄了勞民傷財的對外擴張戰爭,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他還在去年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編制了各地戶口、耕地面積、產量和稅賦情況的調查統計,作爲徵稅和徵調勞役的依據。

但是遇上了變態的南洋軍,還是吃盡了大虧,阿那畢隆王可是算是一代名王,他在幾年前就打退了葡萄牙人,收復了失地,這一點在南洋諸國,絕無僅有,他的軍隊,也能打仗,可不是暹羅那種垃圾兵,將領也是敢戰之將,面對南洋軍海軍的入侵。

緬旬組織了一次大反攻,他們彙集了十多萬人,駕駛着無數小船,奮勇的衝向了南洋軍海軍,他們就是使用這種戰術打敗了荷蘭人,用大量的小船,對敵人發起了進攻,小船上不是堆滿了柴火,就是弓箭手,他們既能用這種蟻咬大象戰術打敗了葡萄牙人,也可以打敗南洋軍。

結果這一次大反攻,讓他們死傷慘重,血染仰光灣,阿那畢隆王當場氣得吐血,臥病在牀,形勢危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北暹羅暗中往緬甸邊境集結大軍,仰光灣慘敗就等於緬甸的沙墩府慘敗,只不過南洋軍沒有後續的入侵計劃,北暹羅軍看見了機會難得,受決定入侵,準備通過攻打緬甸,彌補他們的損失。

這一點不說是緬甸人,就是南洋軍也想不到,沒有人知道,這佗耶王是怎麼想的?惡霸欺負你,沒有從惡霸身上找回場子,反而欺負另一個被惡霸欺負的人,這是什麼操作,誰也不知道呀!

不過南洋軍可以肯定,北部邊境轉危爲安,他們可以從容的將主力調回,參加南方的戰鬥,如果北暹羅軍敢南下,他們是很樂意教北暹羅軍打仗的。

南洋軍開始戰略南移。

阿依莎公主對於自己的美貌是自負的,她的美貌是集合了東方人西方人的優點,即使是蒙着面紗,男人見了也是走不動,那纖細又火辣的身材,騷在骨子裡的風情,讓人難以自己。

她認爲她將是結盟的關鍵,她也樂於這麼做,因爲作爲一個王室公主,享受百姓供奉,過着榮華富貴的生活,如果犧牲自己可以讓百姓過上好生活,就必須有隨時犧牲的覺悟,她將嫁給一個有能力保護她保護這國家的強者,她是打內心卑視那些對她甜言蜜語,連寫情書的人,認爲這樣可以打動她,獲得她的芳心,這大錯特錯了。

當阿依莎公主聽聞,婚事必須由米柱夫人決定,她十分的驚訝,在***世界裡,男人至上,可是從來沒有這種規定,所以她根本沒有獲得見到米柱的機會,而是到了後宮,見到了楊如花。

米柱在南洋是沒有名義的王,而楊如花則算是王后,新家坡總督府,龐大而恢宏的建築羣,不比南洋任何一個宮遜色,還在興建之中。

總督府的主建築羣是五角大樓,正在興建之中,這裡的設計負責人是科學部院正毛瑟。他接到的任務是:四天內提交出一個具有防火、能容納四萬人辦公的軍事要塞式的行政大樓設計方案。

新的建築要求是,它不能超過五層樓高,並且只能使用少量的鋼材。這些規定意味着,新的大樓不再是往空中拔高,而是向四周大面積的擴展。

隨着鋼筋混凝土技術的出現,南洋軍有能力設計和建造九層樓高的大樓,不過他們還是設計五層的。

它正在興建之中,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在建一座小型城市呢?如果不是看見島的四周有四座巨型混凝土要塞和炮臺羣、永固工事正在興建之中,許多人認爲,五角大樓就是新家坡城呢?

在外海碼頭,有一條人工擴大的河流直通五角大樓,五百噸戰艦可以駛至此處。

阿依莎公主在等待接見其間,在城中各處轉悠,她驚訝的道:“你們管這城市叫樓?”

陪同女官道:“是的,它叫五角大樓,由米柱總督親自命名設計,大匠爲大明帝國大匠葉信大師負責建築,它建成後可住四萬人,三十萬平方米,是南洋軍的軍事指揮中心,防禦樞紐,其實若論城市,我們計劃,將會把整個新家坡島作爲城市而建設。”

阿依莎公主道:“幾百公里的城市,這也太嚇人了!”

女官道:“總督大人的規劃一向是高瞻遠矚,規劃到百年以後。”

阿依莎道:“那得住多少人?你們準備將全國人民搬來住嗎?”

目前南洋軍控制人口二百多萬,己是南洋數一數二的勢力,文萊人口,不足百萬,各方面都不足與南洋軍對抗。

女官道:“當然不是!但是這裡將會成爲最偉大的城市,我的殿下。”

阿依莎是震驚的,她是見過世面的人,但是依然震驚,她原以爲南洋軍只是武力強大,但是在城市建設方面,也是如此厲害,他們的城市宏大,分成一個個區域,由筆直平整的水泥瀝青路相接,到處是花園和樹木,房子的大樣式都是一樣,不會出現大小高低參差不齊的局面。

文萊與之相比,就是城市和農村的分別,幾乎沒有多久,阿依莎就喜歡上這裡了。

五角大樓後面就是總督府,總督府也是一個大型建築羣,行政中心,也是現在的唯一行政中心,新家坡城的最高行政機構,米柱也是在這是辦公和居住,人稱南洋王宮。

總督府前是一個巨大的閱兵廣場,一個高大的樓臺,是閱兵臺,然後是豎立着三面旗幟,一南是南洋軍旗,藍底劍與鐮刀交叉,代表軍隊和農民。

一面是南洋軍海軍軍旗,就是飛魚旗。

一面是南洋陸軍軍旗,藍底火槍與長劍交叉,代表槍與劍的匯合。

三面旗幟迎風飄場,下面由三名穿着禮服的士兵守衛着。

總督府門口是一個巨大的門樓,由一個排的士兵守衛,所有出入的人都要登記和搜查。

連他們這些人也不例外,但是所有的女眷由女兵們搜查,女兵們十分認真,她們裡裡外外的搜查了一個遍。

女官向阿依莎公主解釋道:“不是針對我們,除了總督大人和郡主殿下的車隊,所有的人都要搜查,連陳鼎文大人、李旦司令、扶漢明司令都不例外。”

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64章回家第244章喜事第922章御駕親征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09章形勢難明第640章積極備戰第477章駱氏家族第272章埋伏第968章傳承第554章兩難第198章新婦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965章暫時計劃第362章財政第305章幕後國士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32章暴利工具第73章平衡各方第337章捷報第473章無題第991章無耐之舉第419章重奪重鎮第393章城破第728章老舊帝國第289章赴宴第976章政策第752章擴散第640章積極備戰第142章規劃第158章營救第333章火燒建奴第158章營救第333章火燒建奴第711章良藥第235章拒絕第699章目標在望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48章致命打擊第280章直取將首第973章態度第18章新帝登基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358章謀定後動第598章聯盟第838章因勢導利第347章名臣第985章穩定局面第276章調查方向第106章會戰第276章調查方向第311章捉拿第321章交易合作第342章大汗第891章緊急應對第983章大明改革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445章另有看法第5章面試第382章慘勝第22章帝皇家第235章不甘屈服第736章突襲第903章迷失方向無題第982章盤算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528章告狀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95章宴會第963章兵臨德里第517章擒獲第695章裝備第341章偷襲無題第816章真正意圖第379章國債第80章七寸第803章皇家選美第341章偷襲第971章應對策略第342章大汗第841章利益構成第941章重新奪回第1013章帝國弊端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992章新的形勢第951章信德首府第21章謠言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928章柳暗花明第447章驚世大勝第652章攻陷其城第469章戰場有變第691章偷襲炮臺第880章四國艦隊第907章交涉第788章哀鴻遍野
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64章回家第244章喜事第922章御駕親征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09章形勢難明第640章積極備戰第477章駱氏家族第272章埋伏第968章傳承第554章兩難第198章新婦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965章暫時計劃第362章財政第305章幕後國士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32章暴利工具第73章平衡各方第337章捷報第473章無題第991章無耐之舉第419章重奪重鎮第393章城破第728章老舊帝國第289章赴宴第976章政策第752章擴散第640章積極備戰第142章規劃第158章營救第333章火燒建奴第158章營救第333章火燒建奴第711章良藥第235章拒絕第699章目標在望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48章致命打擊第280章直取將首第973章態度第18章新帝登基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358章謀定後動第598章聯盟第838章因勢導利第347章名臣第985章穩定局面第276章調查方向第106章會戰第276章調查方向第311章捉拿第321章交易合作第342章大汗第891章緊急應對第983章大明改革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445章另有看法第5章面試第382章慘勝第22章帝皇家第235章不甘屈服第736章突襲第903章迷失方向無題第982章盤算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528章告狀第756章帝國崩潰第719章炮擊果阿第795章宴會第963章兵臨德里第517章擒獲第695章裝備第341章偷襲無題第816章真正意圖第379章國債第80章七寸第803章皇家選美第341章偷襲第971章應對策略第342章大汗第841章利益構成第941章重新奪回第1013章帝國弊端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992章新的形勢第951章信德首府第21章謠言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928章柳暗花明第447章驚世大勝第652章攻陷其城第469章戰場有變第691章偷襲炮臺第880章四國艦隊第907章交涉第788章哀鴻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