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資本主義

在米柱的時代,網上一直是有明亡於東林黨的說法。

後人對東林黨的評價就是長於攻訐短於治國,東林黨勢力極大,導致明朝中後期形成許多黨派與之抗衡,比如晉黨,楚黨,浙黨等。爲了一己私利可以不顧一切。

比如被崇禎弄死的魏忠賢,他被天啓提拔的原因就是向東林黨的老巢東南收稅,之前東林黨爲了保護自己的權益,向當時已經顆粒無收的西北加稅,天啓讓魏忠賢降低西北稅收,增加東南的稅收,這觸及到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和魏忠賢勢成水火,天啓一死就被崇禎弄死了,結果西北稅收增加,已經沒有活路的西北人在李自成的帶領下揭竿而起。

東林黨人道貌岸然的很多,比如說錢謙益,聽說清軍入關,他的妻子柳如是要和他一起跳河殉國,結果來到河邊,錢謙益把手伸進水裡,說,不能跳,水太冷了。最後向清軍跪地投降。

還有大學士魏藻德,李自成進北京後他還有一羣大臣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問他,崇禎那麼器重你,你爲什麼沒同崇禎一起殉國?魏藻德說,我正準備爲新王朝效力,爲什麼要去死呢?

可惜軟骨頭和貳臣在那裡都不受看重,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說,這人不可信,崇禎那麼器重他,短短几年就讓他升爲大學士,他都能背叛崇禎,如果我們勢弱了,他也會毫不猶豫的背叛我們。於是李自成把他抓了起來嚴刑拷打他,最後頭骨被打裂身亡。

不過關於人口過億的大明亡於人口只有二十萬的建奴,各個說發都有,全推到東林黨身上,也不見全面,只能說是原因之一,是壓垮駱駝的稻草之一,不過米柱對於東林黨的防備從沒有放下,一直將他們視爲小冰河期、建奴、蒙古人之後重要的因素。

米柱來到這個時代,身居高位,掌握了許多機密信息,他近距離觀察大明,發現大明的病只有一種,那就是窮病。

大明問題多多,但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缺錢,大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米柱曾經狂妄的吹牛,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但是他在說這個問題時,指的是百萬銀兩級別,但大明缺的是億,以億爲起步。

米柱比較沉迷於數字,因爲數字不會騙人,比較科學,按照科學的說法是,大明朝是滅亡於資本主義萌芽。

要知道資本萌芽是需要大量金屬貨幣的,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英國,還是葡萄牙,需要海量的金屬貨幣,因爲那個時候紙幣是行不通的。

歐洲的金屬貨幣靠的是掠奪南美洲,明朝要靠掠奪誰?首先他不願意像西歐強盜一樣去掠奪,其次,周圍也沒有和他一樣的富餘國家,沒有掠奪對象。日本只有一點點銀礦,用的還是中國錢,東南亞?別開玩笑了,而且明朝有海禁,有大臣說去菲律賓挖白銀,還被否決了!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明朝的白銀不夠用了,所以到最後連士兵的工資都開不起,賑災就更別想了。

另外大明朝的稅收對象也很有問題,北宋爲什麼那麼有錢,因爲北宋的稅收對象主要是工商業特別是海關,農業稅收已經只佔很小一部分了。大明朝則不然,開國的時候已農業爲主,這沒問題,但是到了後期,工商業已經發展了,還是以農業爲主,那就有問題了。

農民的收入並沒明顯增加,反而因爲土地兼併,流民增多,生活更困難了,你還要他們交更多的稅,開始形成的新型資本家呢?他們賺了更多錢,卻不承受相應的稅收,這就暈菜了。

要說爲什麼?因爲這些人已經滲透進了朝廷,成了朝廷裡的實權派,東林黨,大部分都是江南的名門,可以說,這些人就是新興資本的代表,你從他們提的主張,開始干預朝政就能看的出來,而這些人,當然是一毛不拔的。所以說,說明朝亡於東林,應該是沒錯,不管是從上面,還是從下面,這些資本的持有者,沒有把他們的資產用於強盛國家,只用在了肥己身上。

大明朝缺銀子嗎?朝廷是缺的,但是下面的人卻並不缺,因爲他們就是直接和海外做貿易的那羣人(明末已經開放海禁了),明朝末年富商肯定不少,但是他們並沒有把財富用在該用的地方。

窮病就得拿錢來治,搞掂了東林黨,讓大明的稅收向工商稅傾斜,而農稅田稅則要減,只要大明佔了絕對多數的農民不反,這又怕什麼東林黨和建奴?讓他們加上了翅膀,也反不起來。

只有這樣,大明纔會真正的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米柱與東林黨的矛盾,己經到了白刃相接的地步,誰都知道,獻俘大典之後,就是決戰之時。

蒙古帝國三十五代大汗林丹大汗持傳國玉璽、攜王后、察哈爾部、內喀爾喀部、科爾沁部、土默特部,另有漠西瓦刺部(說漠西蒙古、衛特拉聯盟,許多明人都不知道,一旦說瓦刺部,一手製造了土木堡之變的瓦刺部,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代表蘇赫巴獸向大明皇帝陛下投降,這絕對是大明二百五十年最爲輝煌高光的時刻。

日子是辛酉年十一月十八日,大戰結束後的第八日。

第五日、孔德興和張北光率領兩鎮皇家衛隊步騎入城,鼎盛的陣容,沖天的殺氣,贏得了京城百姓的一致喝彩。

從這一天開始,京城的酒樓、茶樓、青樓、客棧等商業店鋪,對戰場歸來的將士半價招待,京城通宵張燈結綵,金吾不禁,提前的進入了狂歡模式。

第六日,皇家陸軍總參謀長戚金將軍率領四萬皇家衛隊入城駐防,看到皇家衛隊的森嚴氣家,不少人感嘆:”有此虎賁之師在,何懼敵人百萬雄師?”

大夥兒知道,戚金就是當年名聞天下的薊鎮總兵戚繼光戚少保的侄子,忠良之後,紛紛的喝彩叫好。

此刻的北京城裡,共進駐了六萬皇家軍團。

軍機處爲了這一次慶典,成立了一個城防指揮部,負責對京城進行戒嚴和保衛,總指揮就是當今江廈伯、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熊廷弼,對於太子少保之銜,米柱挑三揀四,熊廷弼可是歡天喜地、感激零涕的接受了。

熊廷弼看見這威風不可一世,殺氣沖天的皇家陸軍,他對戚金道:“如果本官當年在遼鎮有一萬這等精兵,就敢直搗建州,何至於打仗束手無策,左右爲難。”

戚金冷靜的道:“明年此時,建州還在,戚某辭職歸田。”

這顯示了新軍指揮官強大的信心和底氣,他們遼鎮的鐵嶺及寬甸六堡,依然在建奴的手中,所以他們並沒有任何的停頓,參謀部己在制訂作戰計劃,必須在明年收復鐵嶺,對建州犁庭掃穴,三年之內,剷平建奴,他們有能力這麼做。

現在所有的人都認爲,遼鎮己轉危爲安,建奴己不足爲患,當年聲勢路大的八旗勁旅,折在了瀋陽衛和開平、遼陽,現在形勢是,皇臺吉死守鐵嶺,阿敏佔據了赫圖阿拉,正與奴爾哈赤開打,不但在遼鎮受到了致命重創,損失極其慘重,還內訌,自己人打起自己人來了,這損失更易擴大。

原本依附建州的女真各部離心離德,他們擔心來自大明的致命報復,所以立場動搖,轉而向葉赫示好,希望在受到致命攻擊之時,得到葉赫的庇護。

葉赫在生死關頭依然忠於大明,差點被建奴滅亡,大明皇帝極爲欣賞,封了葉赫那拉金臺石爲貝勒,並將建州列入他的封地,這讓金臺石大爲振奮,玩命的招兵買馬,準要明年春天發動進攻。

所以戚金纔會說出這底氣十足的話。

熊廷弼笑道:“屆時飛百爲戚兄賀,請你喝酒。”熊廷弼一樣是文人出身,有文人的那些毛病,而且他在文人中都算是臭脾氣的,出了名的持才傲物,難以相對,以前在遼鎮任經略,就有一個負氣凌諸將的罪名,不是皇帝頂着,早就讓人拉下馬,所以他現在是與皇帝高度一致,共同進退,戚金是他少有的欣賞的將領,另外一個則是米禮義。

戚金道:“多謝大人!”

熊廷弼道:“多謝什麼?我熊飛百的酒是好喝的?有能喝上的,必定是有其獨到之處,你戚金,有這個本事,本官欣賞你。”

堂堂兵部尚書,說出這種話,戚金十分的感激,說道:“末將定當盡力辦事,不負大人所望。”

熊廷弼笑道:“是不負皇上所望,大家都是爲皇上辦差,可不是爲我熊某人,將軍練兵有方,忠於皇事,戚家一門雙傑,必成大明知名將門,戚少保泉下有知,亦當欣慰不己。”

提到先叔,他最祟拜的偶像,戚金連忙的彎腰以示尊敬,當初白衣提兵,響應遼事,就是爲了證明一點,戚家軍是最強的,是不容別人質疑的。

第367章激戰第626章準備功夫第660章立足第822章身陷重圍第135章搶奪第277章蓄勢第453章王宮激戰第400章巧合第935章爲難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50章百年大計第977章地區霸權第99章官不聊生第234章犟驢脾氣第159章以小制大第839章還債方式第708章破城第556計劃第69章說客第438章壓力第23章紅丸進宮第796章忠義之人無題第944章穩妥之見第557章風向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46章真龍天子第114章流浪的人第140章錢莊第895章準備進攻第9章各有所長第323章立後大典第838章因勢導利第305章幕後國士第437章形勢不妙第424章投效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20章招降第844章大封羣臣第388章成都被圍第82章金花教主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50章秘密英雄第710章環境惡劣第388章成都被圍第105旗開得勝第960章拉攏戰俘第460章優柔寡斷第968章臨危傳位第247章黑胡椒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686章成親日第603章不得不戰第697章敗勢己成第964章戰略要地第446章真龍天子第23章紅丸進宮第958章不堪一擊第477章駱氏家族第376章不擴大化第935章爲難第829章日子難過第467章準備開打第914章重拳出擊第880章四國艦隊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147章納妾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45章制度第973章鐵桿盟友第105旗開得勝第1029章第669章南洋民族第19章勸諫第361章新稅法第659章掠奪財富第336章建奴內訌第83章反殺第771章京城形勢第275章志向第153章布衣謀臣第978章征伐策略第210章攻擊第556計劃第813章巧舌如簧第975章大勢所趨第79章頂級殺手第414章攻打第46章針鋒相對第302章羞辱第698章崩潰在即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21章新家坡第554章兩難第862章另類敵人第370章第478章家事第183章歡迎宴
第367章激戰第626章準備功夫第660章立足第822章身陷重圍第135章搶奪第277章蓄勢第453章王宮激戰第400章巧合第935章爲難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50章百年大計第977章地區霸權第99章官不聊生第234章犟驢脾氣第159章以小制大第839章還債方式第708章破城第556計劃第69章說客第438章壓力第23章紅丸進宮第796章忠義之人無題第944章穩妥之見第557章風向第381章圖謀市舶司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46章真龍天子第114章流浪的人第140章錢莊第895章準備進攻第9章各有所長第323章立後大典第838章因勢導利第305章幕後國士第437章形勢不妙第424章投效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20章招降第844章大封羣臣第388章成都被圍第82章金花教主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50章秘密英雄第710章環境惡劣第388章成都被圍第105旗開得勝第960章拉攏戰俘第460章優柔寡斷第968章臨危傳位第247章黑胡椒第613章攻打馬六甲城第686章成親日第603章不得不戰第697章敗勢己成第964章戰略要地第446章真龍天子第23章紅丸進宮第958章不堪一擊第477章駱氏家族第376章不擴大化第935章爲難第829章日子難過第467章準備開打第914章重拳出擊第880章四國艦隊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147章納妾第506章提督出征第845章制度第973章鐵桿盟友第105旗開得勝第1029章第669章南洋民族第19章勸諫第361章新稅法第659章掠奪財富第336章建奴內訌第83章反殺第771章京城形勢第275章志向第153章布衣謀臣第978章征伐策略第210章攻擊第556計劃第813章巧舌如簧第975章大勢所趨第79章頂級殺手第414章攻打第46章針鋒相對第302章羞辱第698章崩潰在即第923章抵達錫蘭第621章新家坡第554章兩難第862章另類敵人第370章第478章家事第183章歡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