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錢莊

米柱道:“本官在聽。”

李頌德道:“小店分店開在開原,是薩爾滸之戰之後的事,開原淪陷後,小店己撤出開原。”

米柱道:“聽聞三晉隆有一種飛錢業務,可以憑票異地支取?介紹一下。”

李頌德道:“小店是開辦最早的票號,其財東是山西平遙縣達蒲村李氏。三晉隆票號的前身是東裕成顏料莊,總莊設在平遙,並在京師崇文門外設有分莊。隆慶開海後,由於社會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埠際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由於很不安全,已 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東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間試行匯兌辦法,結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萬曆初年,東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爲日升昌票號,專營匯兌,至今有五十三年曆史。”

米柱道:“憑票領取,不怕他們冒領嗎?”

李頌德道:“小店在太原設立分號。省城分號的業務,主要是“票”(匯票)。票的製作和書寫,其保密性有極爲嚴格的要求,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太原作爲晉商的大本營和貨物集散地、給養補給站,遂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印刷技術。咱三晉隆太原票號的匯票採用了“水印”法印刷,並在關鍵部位加蓋戳印。匯票的印數及領用均有嚴格控制。 據介紹,當晉商前往江南、西北、東北及國境邊貿進行交易時,匯票由三晉隆太原票莊的專職人員用毛筆書寫匯票內容。其筆跡同時通報“日升昌”遍佈全國

十一家大小票號。匯票書寫時實行以漢字代表數字的密碼法,並且定期改換,以防泄密。”這李頌德自豪的道:“小店開了五十三年,沒有被假冒支票冒領之舉。”

米柱道:“本官有一筆錢,想交由貴店兌換,在山西存,計劃在杭州、重慶支取。”

李頌德爲難道:“小店在重慶並沒有分店,哦!大人有需要,就可以有。”

米柱道:“日隆升、晉中昌、通匯記等幾家票號被封,主事者被捉,知道爲什麼嗎?”

李頌德道:“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私,陰謀害他人。善惡終有報,到頭必分明”,這是小店的店訓,也是本店密押的1至30天。小店做生意,是光明正大,奉公守法,不做違法之事,不做對不起祖宗之事。”

米柱道:“你們在關外,早早結束生意,而且你們是唯一不收奴爾哈赤欠條的人,這收所謂的天命汗欠條的,一律殺無赧,陳大人求情都沒有。”

這李頌德不敢評論這巡撫大人的事,只好乾笑了幾聲。

米柱說道:“本官的生意接不接?”

李頌德道:“大人的生意,小店找都找不着,怎麼會拒之門外呢?大人有需要,吩咐一聲,小店上門服務,何必紓尊降貴來此?”

米柱道:“本官要見你們東家。”

這個米柱一來,李頌德馬上讓人快馬去請東家,這東家李輔梓聽聞東廠提督親至店裡,他馬上騎馬前來,在門口等侯,既聞召見,馬上進見,他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說道:“拜見提督大人。”

湯正道:“起!”

米柱道:“你是東家?”

李輔梓道:“小人正是。”

米柱道:“東廠要收購三晉隆,開個價吧?”

這言一出,這李輔梓和李頌德大吃一驚,李輔梓道:“謝大人厚愛,只是三晉隆乃祖業,絕對不會賣,無論多少錢。”

米柱輕呷了一口茶後,說道:“本官一句話,三晉隆就關門大吉,李東家和掌櫃將成爲階之囚,斬首或流放,全憑本官心情。”

李輔梓又跪下,說道:“大人開恩!小人不賣祖業,乃是不願做崽賣爺田的不肖子,非是不服國法與東廠作對,小人聽過關於大人傳聞,大人執法如山,清正廉明,非是胡作非爲之人。”

米柱道:“本官只是天子鷹爪,那裡敢自稱執法如山,清正廉明,只要天子一聲令下,本官沒有底線?”

李輔梓道:“皇上要收購小人的店?”

米柱道:“收購之後,改組爲大明皇家銀行,負責爲大明百萬將士發放俸祿響銀,皇帝將響銀由內帑轉皇家銀行帳,由皇家銀行代向士兵發俸,不走兵部、兵備道、各級軍官帳,自此可避免將官貪污軍響,兵爲將奴,將爲官奴之厄。”

李輔梓震驚道:“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米柱道:“沒有皇帝陛下點頭,誰人敢叫大明皇家銀行?”他似笑非笑道:“李東家,你可知違抗聖旨的下場?”

李輔梓道:“小人求大人一件事。”

米柱道:“且說?”

李輔梓道:“小人求皇上賜一匾額,忠良之家,小人願將三晉隆無償獻與皇上。”

米柱冷冷一笑:“忠良之家,你當得起嗎?皇上手書,廉價至此?”

李輔國站起來道:“小人世居平遙,詩禮傳家,三代無犯罪之男亦無再嫁之女,積德行善,修橋鋪路,無所不爲,聽聞三晉隆對朝廷對皇帝有用,願無償相贈,如何當不起這忠良之家之稱?”

米柱道:“不行!皇上從無如此讚美過某一個人,豈可輕予?皇帝組建皇家銀行,勢在必行,抯擋者死,汝以三晉隆入股,本官許諾,給汝等以百分之五股份爲永業,如果真的可以報效國家,本官再爲汝請賜。”

百分之五的股份?這也太驚人了,李輔梓深知這錢莊的門道,這是大玩槓桿遊戲的地方,憑着大明皇家這招牌,他可以撬動幾十倍槓桿,做出天大的生意來,爲大明百萬將士發響,這是何等富貴榮耀之事?這是與國同休,潑天的富貴呀。

李輔梓再次下跪道:“大人,爲何對小人厚待至此?”

米柱道:“像三晉隆這樣的店,以東廠的財力,隨時可以開一二百家,但我們沒有經營它的能力,讓他順利良性的經營下去,纔是關鍵,我們看上的是三晉隆的經營方式,經理人制度,夥記制度,所以纔會找上它。”

三晉隆對商號的經理實行聘任制,所以李氏股東最重視對經理人的挑選,經理人選一經選定,便任其行事,平時概不過問。只是到結賬時,方聽取經理人彙報,最後分紅取利,確定經理人是否繼續聘任,這差不多是後世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了,這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一種制度。

這夥記制度是他們注重對人才的陪養,他們有點像後世的正副配置,他們十一家店,隨時可以複製成二十二家,能資產一到,立馬全速擴張。

另一個原因是,晉商也並不是唯利是圖的人,山西商人取得了巨大的的成功,在於他們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自覺和不自覺地發揚了一種特殊精神,它包括進取精神、敬業精神、羣體精神這可以把它歸之爲“晉商精神”,這種精神也貫穿到晉商的經營意識、組織管理和心智素養之中,可謂晉商之魂。

這纔是真正的晉商,像範永鬥他們賣國求榮,唯利是圖,認錢不認人,畢競只是少數,更多的是勤奮敬業,專心做生意的人,山西商人的進取精神還表現在他們不畏艱辛,敢於冒風險方面。他們拉着駱駝,千里走沙漠,冒風雪,犯險阻,北走蒙藏邊疆;橫波萬里浪,東渡東瀛,南達南洋。

這三晉隆就是其中的代表,李家也是詩禮傳家,但熱衷經營商業,在封建社會中,傳統的觀念是重儒輕商,故四民中以士爲一等,商爲末等。但他們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爲商和士農工是同等重要的事業,都是本業,同樣要敬。

晉人摒棄舊俗,褒商揚賈,以經商爲榮,李氏三代不絕於科舉,但絕不輕視商業,而且是把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投入商海。

在這種經營環境之下,他們提供了大明皇家銀行極速擴張的必備元素和土壤,這些東西,纔是米柱看重的,纔是他需要的。

這一個巨大的機會,作了李家的家主,代表人物,李輔梓知道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一旦搭上了,他們平遙李家將會飛黃騰達,富貴無雙。

爲百萬明軍將士發響,有這業務在,足以令大明皇家銀行屹立不倒。

李輔梓問了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道:“這大明皇家銀行屬於那個部門?”

米柱道:“名義上屬於內帑,但司禮監只有監管查帳權,沒有經營經理權,皇室是大股東,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皇室的股權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一,另外的百分之四十九,可招股,米利堅商行佔百分之十五,李家佔百分之五,在適當的時侯,我們會招募更多有實力的人入股,這是一個半公半私的企業,他與大明國運掛勾,大明興,他興;大明衰,他衰,自古將官貪污,剋扣軍響,蓄養私兵,這是大忌,皇上、王公、魏公莫不深以爲憂,這是我等禪思竭慮所得的試驗性策略。”

李輔梓道:“大人深謀遠慮,小人佩服,願追附大人尾驥,爲國效力。”

米柱嘆道:“公如不願,知此秘密,唯下獄論死矣。”

第993章地區老大第57章鬱悶第363章前路艱難第505章調整第736章突襲第169章風起雲動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07章紅衣大炮第532章李代桃僵第333章火燒建奴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441章攻下其城第137章交鋒第538章誓師出擊第249章真禁海第765章新發現第777章針鋒相對第195章御駕到第35章封賞第728章老舊帝國第497章大宴羣臣第40章整頓東廠第971章應對策略第981章大明現狀無題第6章伴讀第755章危機第252章權鬥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414章攻打第211章攻下其城第981章大明現狀第223章土司第789章官宣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925章局勢不好第987章窮途末路笫590章政鬥第688章登陸爪哇第940章和平解決第998章新型戰艦第561章歡天喜地第373章事態擴大第811章暗算第526章教訓第972章形勢大好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98章大局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723章萬里送死第258章反擊打臉第57章鬱悶第84章慘烈追殺第107章紅衣大炮第30章妄想弟663章戰略調整第206章面聖第653章新地盤第13章結拜第630章懷疑第389章開打第672章圖謀爪哇第610章衆望所歸第128章拉攏大臣第305章幕後國士第900章局面棘手第11章大才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805章公私分明第129章魔爪伸至第866章欣欣向榮第241章力量壯大第582章閱兵式第964章戰略要地第863章政策同化第150章佞臣上位第767章轟動京華第847章生活方式第558章招納第54章政爭風向第538章誓師出擊第94章朝廷之上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446章真龍天子第555章戰略第746章第773章謀取第752章擴散第869章交易第791章籌備建國第479章謀取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23章抵達錫蘭第905章第188章爭端第340章又來了第148章鑽營第333章火燒建奴第632章展望
第993章地區老大第57章鬱悶第363章前路艱難第505章調整第736章突襲第169章風起雲動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07章紅衣大炮第532章李代桃僵第333章火燒建奴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441章攻下其城第137章交鋒第538章誓師出擊第249章真禁海第765章新發現第777章針鋒相對第195章御駕到第35章封賞第728章老舊帝國第497章大宴羣臣第40章整頓東廠第971章應對策略第981章大明現狀無題第6章伴讀第755章危機第252章權鬥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414章攻打第211章攻下其城第981章大明現狀第223章土司第789章官宣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925章局勢不好第987章窮途末路笫590章政鬥第688章登陸爪哇第940章和平解決第998章新型戰艦第561章歡天喜地第373章事態擴大第811章暗算第526章教訓第972章形勢大好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398章大局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723章萬里送死第258章反擊打臉第57章鬱悶第84章慘烈追殺第107章紅衣大炮第30章妄想弟663章戰略調整第206章面聖第653章新地盤第13章結拜第630章懷疑第389章開打第672章圖謀爪哇第610章衆望所歸第128章拉攏大臣第305章幕後國士第900章局面棘手第11章大才第1009章制海權失第805章公私分明第129章魔爪伸至第866章欣欣向榮第241章力量壯大第582章閱兵式第964章戰略要地第863章政策同化第150章佞臣上位第767章轟動京華第847章生活方式第558章招納第54章政爭風向第538章誓師出擊第94章朝廷之上第802章形勢比人強第446章真龍天子第555章戰略第746章第773章謀取第752章擴散第869章交易第791章籌備建國第479章謀取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19章成功解救第923章抵達錫蘭第905章第188章爭端第340章又來了第148章鑽營第333章火燒建奴第632章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