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貨幣

南洋帝國可以說是大明帝國的衍生品,他是大明帝國的貴族們利用其私人私有資金髮展出來的。

他之所以能發展的這麼快,也與他們最大的動用了大明民間的資本有關,米柱他爲了發展南洋,可是動用非法的獲取了非常多的資金,如果是後世,他這種非法集資的手段,足以令他做一輩子的牢,但他作爲大明最富有的商人和權貴,沒有人敢追究他這方面的問題。

因爲這個龐大集團的背後,不單只是有米柱,還有他拉攏入夥的龐大一大堆的權貴,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階級。

就連米柱,他也把經常的把他的南洋帝國理解和想象爲一家上市公司。

既然他們已經宣佈立國了,作爲一個獨立的國家,他們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貨幣的。

以前的南洋帝國沿用的是大明的貨幣體系,一般的交易是以白銀爲主,小額交易就以銅板爲主,大額的話就使用黃金和銀票,即使是使用銀票,最終還是需要有黃金和白銀作爲抵押的,他們唯一認可的就是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

所以南洋帝國的核心貨幣還是白銀,也有少量的黃金作爲交易的貨幣來流通,但是它很多時候都是都作爲一種抵押品,很少在市面上流通。

當年南洋帝國它其實是由米利堅商行和皇家銀行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他們主要認可的銀票就是皇家銀行所發行的。

他們並不認同大明政府所發行的交子,其實對他們來說,這些所謂的交子,跟一張廢紙都沒有什麼分別,大明政府信譽極差,套現能力也極差,他們所說所生產的交子,根本就沒有一個發行額度或者是保值的方法,只是爲了省錢而拼命的用,這跟搶錢沒有什麼分別,不要說是在南洋,就是在大明境內,都很少人會使用。

即使大明政府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使他們的交子保持其權力,發放給官員的俸祿方面都大量的發了交子,就連他們的戶部都有明文的規定,在發放貴族和官員們的俸祿之時,必須規定銀糧多多少,交子多少。

特別是由國家贍養的那些藩王們,發放的交子,達到了一半數量以上,這就極大的減輕了朝廷的壓力。

但是民間並不認可這種所謂的交子,在一般正常的交易之中都很少會使用它,不過朝廷和權貴們一直都是強硬地使用它,憑着他們手中的權勢,強逼百姓們使用它,所以在百姓的眼裡,大明朝廷所發行的交子,其實就是朝廷勒索民財的一種方式。

如果是公平的競爭生意的環境之中,沒有人會使用交子的。

別的不說,就連南洋帝國他在較大筆的交易之中也都不會使用交子,他們一般只認可的是自己發行的銀票或者是銀子黃金這種東西。

米柱他也曾作爲大明帝國的高官,知道交子其實在朝廷官員裡面是一種什麼東西,連朝廷都沒有做出什麼保護性的政策,以保證朝廷發行的交子有其價值,只是利用朝廷的權威來壓制別人,卻沒有政策上的優惠和傾斜,讓它保持發展狀態有價值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價值纔怪?

所以在大明朝廷就出現過這種情況,那就是朝廷國家發行的交子無人認可,連朝廷官員都不太認可,但是在民民間,大明皇家銀行所發行的銀票卻廣受官員們的歡迎,成爲官員們送禮和貪污賄賂必備良品。

米柱他知道這是朝廷他自己在搞死他們自己的,他們國家可以發行紙幣,但是要用國家的信用來爲交子保證,但是他們自己都沒有保證,說白了就是你自己賣給別人的東西,你自己都不相信,誰還相信?所以說南洋帝國創立以後,拒絕使用交子和否認其價值性的,在與大明的大宗貨物交易之中,主要是使用黃金白銀或者是以貨換貨的方式來完成結算。

大明他有這麼坑,但是南洋帝國,他不可以這麼坑,米柱他作爲一個爲未來人,他深深的知道一個國家擁有貨幣發行權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說本來就是一本萬利的的生意,本來就是把紙印好了就是錢的生意,但是他們大明朝廷硬生生的,能把這種生意都玩砸了,只能說他們是根本不懂經濟和一羣二逼而已。

爲了鞏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米柱他們的南洋帝國,決定發行自己的貨幣,這也是作爲建立了一個國家的標準配置之一,如果他們連自己的貨幣都沒有,作爲一個國家也是很搞笑的。

在他們第一批發行的貨幣之中,大額的就是就是銀票,在銀票方面,他們延續了大明皇家銀行的經營方式,繼續對銀行進行經營,在所有大宗交易之中和大筆的買賣之中,他們都合理的合法的、理性的使用銀票,這他們的交易,變得非常方便,這種也是雙方都是認可的。

比如說你來南洋做生意,如果你要帶10000銀子來做生意的話,10000銀子就接近的1000多斤,你怎麼帶它才行?但是如果是銀票的話,那就簡單了,輕輕鬆鬆放在身上,既簡單又容易,而且還可以在大明和南洋進行結算,最方便不過了,如果你自己帶銀兩的話,那簡直能夠坑死你。

當然皇家銀行發行的銀票能夠有這麼大的價值,那是因爲它有足夠的黃金和白銀作爲抵押,而不是像朝廷印交子一樣開足馬力,日夜不停的開工,好像印出來就是錢一樣的,如果連朝廷他自己都沒有保值的意識?民間又怎會把這些交子當錢來作爲保值呢?

南洋帝國在發行大額貨幣就是銀票,中額就是銀元銅板。

銀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銀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

正面鐫米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所以人稱米大頭,米元。

米大頭銀元製作精美,十分漂亮,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強的防僞能力。

拿兩塊銀幣,用雙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銀幣的中心,慢慢靠攏,當兩枚銀幣重合大約四分之一的位置時,使得兩枚銀幣輕輕地磕彼此的邊緣,真幣發出的聲音清脆,僞幣聲音聽來發木。

第二種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捏住銀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銀元的豎邊,迅速放到耳朵邊聽,真的成色好的銀幣尾音悠長而清亮,而其他金屬或非純銀的不會有這樣的尾音,如果造假的,如常用的灌鉛銀幣幾乎不響,因爲鉛比較重比較軟,不容易震動發音,假的銀幣,其色、文圖幾可亂真,但終因不是銀,其發音尖長,內行人一辨別就知真僞。

第三種方法是稱,這種方法比較傳統,真幣一般足重,經過流通損耗也在26.5克左右,其色潤澤柔白、音色柔長、文圖精確、包漿自然,讓人愛不釋手。

米柱他們的南洋帝國也都知道,現在市面上主要交易的還是通過銅錢或者是銀子進行交易,如果你貿然使用紙幣來產生的貨幣的話,民衆未必會認可,但是如果他們製作出種白銀或者是銅製作出來的貨幣,百姓還是相當認可的。

他們要使用紙幣貨幣,估計還要很久一段時間,讓百姓的民智得到開發,國家的信用得到足夠的保證以後纔可以大規模的發行紙幣。

現在南洋民間的老百姓大家認可的還是這些銀幣或者硬幣,他們把這種發行出來的銀幣叫米大頭。

南洋中央銀行一舉發行了5000萬個米大頭,他們以爲是以供大於求的,但是一發到市面上就獲得了強烈的反應,百姓紛紛門搶購和使用它,發行5000萬個根本就不夠用,轉眼之間就被提取一空,這讓他們信心大增,緊急的追加了5000萬銀幣,讓市面增加到1億個。

不過米柱他們還是知道,銀幣使用的話還是非常的不方便,最終來說還是使用紙幣才方便,把他們的銀幣化爲紙幣纔是最好的方法,雖說紙幣現在他們已經有了很強的防僞措施,但問題就是百姓他不懂得分,他不懂得分辨他就不會使用和信任你。

這些在普通百姓上存在的問題,在大明上層結構上就沒有存在,所以在南洋帝國又發另外一套紙幣,分別是1元5元10元的紙幣,這些紙幣只在貴族和政府內部進行使用。

百姓沒有識別假幣和防僞的能力,但是這些當官的和貴族們應該個個都有吧,他們有識別能力,他就會使用這些東西,而且政府內部在強行的使用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他們把這些貨幣長期的使用化以後,從因爲是上層的東西很容易就引成一種時髦和潮流化的東西,最終影響普通百姓,也讓他們使用這些東西。

第987章窮途末路第605章拜訪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779章後悔第616章改變格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208章海上舊事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192章蒐證笫590章政鬥第995章新的佈局第666章文萊加盟第56章獵物第362章財政第296章意料之外第546章大軍困境第79章頂級殺手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510章陰謀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475章喜得貴子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84章題詩第290章文青第758章大計第450章攻擊靶子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980章帝國處境第421章悲喜劇第612章自強之道第397章戰後第390章攻敵第34章登基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7章鬱悶第969章長久統治第10章佈局第571章新職務第329章邊城遺民第931章再次勒索第165章應對策略第62章收伏老將第595章強硬第588章代表第295章處理意見第237章丟臉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17章遼東轟動第547章遊說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632章展望第781章重返南洋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57章風向第807章雙方和談笫377章朝中變局第120章公祭第813章巧舌如簧第478章家事第893章處境艱難第380章打主意第968章傳承第235章不甘屈服第408章守護神第801章豬隊友第973章鐵桿盟友第566章未來應對第608章雞肋之地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3章爭風呷醋第951章信德首府第999章籌劃大戰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368以攻對攻第532章李代桃僵第809章豐厚待遇第876章李旦中風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177章籌劃第850章軍事外交第170章斡旋第969章神操作第476章吃飯第740章問鼎天下第794章進退維艱第783章反擊第896章雨夜突擊第99章官不聊生第136章第109章大慘敗第846章風光時刻第59章楚黨入夥第986章包圍皇宮第308章新鮮血液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37章佔據第629章喜事不斷第870章外籍軍團
第987章窮途末路第605章拜訪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779章後悔第616章改變格局第616章改變格局第208章海上舊事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192章蒐證笫590章政鬥第995章新的佈局第666章文萊加盟第56章獵物第362章財政第296章意料之外第546章大軍困境第79章頂級殺手第491章南洋風雲下第510章陰謀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475章喜得貴子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84章題詩第290章文青第758章大計第450章攻擊靶子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980章帝國處境第421章悲喜劇第612章自強之道第397章戰後第390章攻敵第34章登基第211章攻下其城第57章鬱悶第969章長久統治第10章佈局第571章新職務第329章邊城遺民第931章再次勒索第165章應對策略第62章收伏老將第595章強硬第588章代表第295章處理意見第237章丟臉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17章遼東轟動第547章遊說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632章展望第781章重返南洋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57章風向第807章雙方和談笫377章朝中變局第120章公祭第813章巧舌如簧第478章家事第893章處境艱難第380章打主意第968章傳承第235章不甘屈服第408章守護神第801章豬隊友第973章鐵桿盟友第566章未來應對第608章雞肋之地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3章爭風呷醋第951章信德首府第999章籌劃大戰第309章廠衛雜事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368以攻對攻第532章李代桃僵第809章豐厚待遇第876章李旦中風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177章籌劃第850章軍事外交第170章斡旋第969章神操作第476章吃飯第740章問鼎天下第794章進退維艱第783章反擊第896章雨夜突擊第99章官不聊生第136章第109章大慘敗第846章風光時刻第59章楚黨入夥第986章包圍皇宮第308章新鮮血液第273章災情慘重第937章佔據第629章喜事不斷第870章外籍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