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得不償失

其祖父布延徹辰汗去世後,13歲的長孫的林丹繼承汗位,統轄察哈爾部。即位後初信黃教,後改宗紅教,並興建了都城察漢浩特。

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着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採取聯大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爲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

林丹汗繼位時,蒙古汗權不振已經很久了,漠南的科爾沁、內喀爾喀、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各自爲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遼河套的察哈爾部(分爲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八個鄂托克),僅被漠南諸部奉爲名義上的共主。

漠北的外喀爾喀更不承認蒙古大汗爲共主,而漠西衛拉特仍然與蒙古帝國爲敵。

這個林丹汗,最想收拾的,是這個西土默特卜力兔臺吉,這是一代梟雄俺答汗的曾孫,在草原上的號召力相當的大,加上因爲草場、水源上的爭奪,雙方的仇是大到化不開的了。

這個卜力兔臺吉聽到關內的商人找上他,願意做帶路黨,獻出這殺胡口,正中下懷,他允諾親率三萬大軍前來打秋谷。

就這樣,本來在冬季,應該是偃旗息鼓的冬季,這個山西和遼東都打起來了,雙方在冰天雪地裡出兵交戰。

這個卜力兔臺吉一到,馬上組織進攻,他們派出了弓箭手,向城牆之上大規模的傾瀉箭雨,對對手造成打擊。

在藉着這箭雨攻勢,他再次命人蚊附攻城,這一次他帶來了更多的雲梯,用於攻城。而且他們還運來了十幾座箭樓,這些木頭預製件,通過快速組裝,可以組成十多米高的木樓,他們將弓箭手置於上面,射殺城牆上的明軍,這箭樓讓明軍死傷慘重,他們置於城牆上的佛朗機炮又是老舊產品,火力和準頭又不足,用於轟擊步兵大陣還是可以的,對付這個較小的一百步之外的箭樓,效果不是很好。

不過這明軍的優勢還是相當大的,這殺胡口地勢不平,不利於大兵團作戰,敵人只能幾百人幾百人的投入,他們踞高臨下,倚城作戰,這個蒙古軍的箭雨給了他們極大的麻煩,讓他們傷亡慘重,但對方隊伍密集,他們用佛朗機炮、投石機向外轟擊,也給對方以不小的殺傷。

而且這攻城並非蒙古軍的拿手好戲,他們用不了樓車、擂木這樣大型的攻城器械,只能蟻附攻勢,這讓他們處於極大的不利局面,死傷人數直線上升。

這個卜力兔臺吉看見他的勇士們在百夫長巴特爾的帶領下在付出巨大的傷亡之後,終於有十幾個人順着雲梯,攻上了城牆,他是臉現歡喜的笑容,他知道這明軍的戰鬥能力極差,他的人攻上了城牆,意味着戰鬥的結束了,果然,這十幾個人衝上人城牆,他們與城上明軍奮勇博殺,護住了領地,讓更多的蒙古兵從雲梯上爬上去,一下子有百人之多。

這個卜力兔臺吉點頭道:“巴哲別不愧是草原上的雄鷹,每次戰鬥都不會令我失望。”

這個萬戶長巴特爾臺吉也道:“我相信在一個時辰之後,大人可以在這殺胡堡裡喝酒了。”

至此!幾位蒙古軍大將這是心情輕鬆,彷彿這勝利垂手可得。

這個李國安見形勢危急,只好讓東廠的火銃隊投入戰鬥了,火銃隊以三十個人爲一戰鬥隊,他們一共投入十個戰鬥隊。

這些火銃隊,十人一小隊,三十人一個戰鬥隊,執行三段射方法,始終保持這火力射擊,一路的射擊平推過來,這些武藝高強的蒙古武士,也不是火銃的對手,這鉛彈如雨點一般掃射去,任你武藝再高,也無法騰挪閃避,也沒有中了幾槍都不死的鐵漢。

很快,這攻上城牆上的悍勇武士被清除乾淨,戰鬥隊開始射殺這個箭樓上的蒙軍射手,他們在一百步之外,明軍一般的鳥銃是傷不了他們的,但是這個魯密銃則不同,正是有效殺傷距離,這些箭樓上的優秀射手,無遮無擋,被殺個乾淨。

這個卜力兔臺吉大怒,命令弓箭手們再次箭雨覆蓋,想用數量優勢射殺這城牆上的火銃手,但他們早有準備,舉着巨盾,躲在城垛之後。

對付這個乘機攻城的蒙古兵,他們也有奇招,就是將一罈罈的油往城下扔,然後扔個火把,燒個痛快,這些走避不及的,被燒死燒傷,餘下的紛紛撤退。

這個卜力兔臺吉臉色鐵青,他們凌厲的攻勢就這樣被打退,還折了上千人人,到目前爲止,他們前前後後己折了二千多人。

數萬大軍南下,這個一粒糧食,一錠銀子也沒搶到手,倒是折損了二千多人,這讓下面的人怨聲載道,怒氣沖天。

這殺胡堡裡也不好過,從昨晚至現在,他們一直處於戰鬥之中,這個宣大鎮守太監派來的五千精騎,共有五位千戶官作統領,己戰死兩名,這個騎兵守城,專業不對口,但如果讓他們出城與蒙古兵撕殺,又更加的坑爹,他們這騎兵,久疏戰陣,只是騎馬的兵,讓他們去對戰這天下聞名的蒙古騎兵,這簡直是悲劇。

所以當卜力兔臺吉在傷心欲絕之時,這個殺胡堡內也是愁雲慘淡,李國安、武孝、牛歡喜、鍾歸農、馬尚風五個人都是錦衣衛出身,這領兵打仗,實非他們所長,如果不是這個蕭規曹隨,據堅城而作戰,他們這是早己被擊潰,雖然如此,他們的傷亡也到一千五百之巨。

李安國道:“我們不能退,一定要堅持到這個陳大人的大軍來,如果敢逃跑,大人追到天涯海角,也會殺了他。”

武孝則道:“此間事了,本官就是粉身碎骨,也要親手殺了馬天成此獠?”

牛歡喜道:“武兄慎言,這沒有證據指責一位二品大員,這是誹謗罪。”

武孝冷冷道:“這個擅長玩陰謀詭計的,玩砸了,出動了三千官兵,死了五百,如果這樣都查不出來,我們東廠也不用幹了。”

牛歡喜道:“我們的兄弟己捉了幾個舌頭,這盤子有點大,必須讓大人操盤才成。”

這武孝正想問對方是誰,有一個校尉衝了進來,大聲道:“寧武關總兵王以儒率五千援軍趕至!”

這個他們一下子沉默下來了,他們日盼夜盼援軍,但這援軍來了,他們又擔心會不會援軍變叛軍,他們得罪了整個山西官場的人,這了本地軍將,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捅他們一刀。

李安國道:“讓兄弟們小心點,兵不卸甲,驗公文和虎符,一個不對,就是拼着被挨腦袋,也不能放他們進來。”

正當他們準備時,這個宣大鎮守太監杜鳴鶴率領兩萬宣府軍趕至,這倒是自己人,可以信任,他們這五千精騎就是他調過來的。

這個杜鳴鶴久在邊關,精於戰陣,馬上指揮軍隊換防,接手防務,既然這位大爺來了,這殺胡口就由他暫時指揮。

這暫時是因爲他畢競只是宣大鎮守太監,而這個陳所學纔是最高的長官。

不過這監軍嘛!代表的是內廷和皇上,他是有權力插手和干涉這軍隊的事務,權力還是相當大的。

不過這個杜鳴鶴卻是一個相當膽小的人,看着城外的陣容鼎盛的蒙古軍,他又退縮了,他讓王以儒負責指揮大軍作戰,他則是穩坐這中軍大營,調度一切。

而這個王以儒作爲寧武關總兵官,是陳所學麾下的大將,也有與蒙古軍作戰的經驗,他也就當仁不讓的接手了指揮權。

這個王以儒負責指揮,這個李國安他們的五人指揮小組就解散,還把這個五千精騎(還有三千五百)的兵權交回給了王以儒,他們只負責管他們的一千多名東廠衛隊,其中有一百多人是其式編制的緹騎,其它的則是黑水衛隊。

這個黑水衛隊是僱傭兵性質的部隊,現在己發展到二千人,分別是第一大隊,第二大隊,第一大隊由米柱帶去了遼東,第二大隊赴山西,這個李鐵在京城組建第三大隊。

這是一支由東廠控制的武裝衛隊,他們編制是米利堅商行的,但卻受僱擁於東廠,由東廠提供武器裝備和訓練,用此來避過這個養私兵的嫌棄。

他們現在控制着一大批的財產和人證物證,極其的重要,這叛軍偷襲這個殺胡堡,就是衝着這裡的財物和人犯來的,只要控制了這一批人犯,他們完全可以獲取更多的財物,重要性極高,所以東廠的人放棄了守城的任務,專門負責看守物證和追查殺害王天正的兇手。

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610章衆望所歸第611章大計第193章迎親第612章自強之道第161章出大事了第202章招安條件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04章雪夜交戰第466章準備進攻第194章接新娘第295章處理意見第586章利益集團第384章援軍第811章暗算第910章卑鄙第984章攻入其城第482章進度如期第751章慘敗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86章遲鈍反應第705章策略第526章教訓第634章旗艦第107章紅衣大炮第376章不擴大化第939章內外交困第270章逃命第921章獎勵第492章國家利益第852章大宗軍購第181章毛瑟火槍第836章猜疑第107章紅衣大炮第70章出關第934章腰挾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12章女戰神第519章雙方佈局第473章第868章印地安人第977章戰略平衡第697章敗勢己成第946章大局爲重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48章致命打擊第333章火燒建奴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99章水師第244章喜事第962章重鎮歸降第826章棄明投暗第704章獨立政體第717章靈魂第883章戰略盟友第897章收復失地第283章皇帝家事第882章準備大戰第20章勾結第56章獵物第997章結盟不成第393章城破第375章新的目標第639章討打第774章死訊第968章傳承第924章西南局面第955章形勢逆轉第82章追殺第132章暴利工具第990章徐徐圖之第980章帝國處境第247章黑胡椒第947章大獲全勝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981章坐困愁城第805章公私分明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160章對抗第369章不死不休第901章措手不及第157章入獄第656章出手相救第825章軍心大亂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08章新鮮血液第679章驢踢腦袋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563章魂歸大明第654章入主第112章蓋世戰功第757章與衆不同第660章立足第296章意料之外第92章大戰前夕第655章掠奪計劃第847章生活方式第139章銀行
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610章衆望所歸第611章大計第193章迎親第612章自強之道第161章出大事了第202章招安條件第149章小人上位第504章雪夜交戰第466章準備進攻第194章接新娘第295章處理意見第586章利益集團第384章援軍第811章暗算第910章卑鄙第984章攻入其城第482章進度如期第751章慘敗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889章損失慘重第486章遲鈍反應第705章策略第526章教訓第634章旗艦第107章紅衣大炮第376章不擴大化第939章內外交困第270章逃命第921章獎勵第492章國家利益第852章大宗軍購第181章毛瑟火槍第836章猜疑第107章紅衣大炮第70章出關第934章腰挾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12章女戰神第519章雙方佈局第473章第868章印地安人第977章戰略平衡第697章敗勢己成第946章大局爲重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48章致命打擊第333章火燒建奴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99章水師第244章喜事第962章重鎮歸降第826章棄明投暗第704章獨立政體第717章靈魂第883章戰略盟友第897章收復失地第283章皇帝家事第882章準備大戰第20章勾結第56章獵物第997章結盟不成第393章城破第375章新的目標第639章討打第774章死訊第968章傳承第924章西南局面第955章形勢逆轉第82章追殺第132章暴利工具第990章徐徐圖之第980章帝國處境第247章黑胡椒第947章大獲全勝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981章坐困愁城第805章公私分明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160章對抗第369章不死不休第901章措手不及第157章入獄第656章出手相救第825章軍心大亂第502章改變策略第308章新鮮血液第679章驢踢腦袋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563章魂歸大明第654章入主第112章蓋世戰功第757章與衆不同第660章立足第296章意料之外第92章大戰前夕第655章掠奪計劃第847章生活方式第139章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