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知道我在等你麼?

上海的上流社會構成較爲複雜。

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

以租界爲中心的經濟發展滋育了一批富裕的華人階層。

從江蘇、浙江和其他省份來上海冒險的商人和實業家在經過一番拼搏後成爲顯赫的人物。

退任的清廷官員攜帶着在任上搜刮到的財富來到上海過着優裕的寓公生活。

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商業精英們在這座城市創造一個個財富神話。

追求西方社會生活的學者和文人造就了上海文化界的繁榮。

所有這些人物構成了上海社會的地方精英。

他們與官方保持着友好關係,並在官方力所不及的公共領域建立了善堂、會館、醫院、學校、公所、學會、商團等組織。

這些組織由地方精英控制,並按照他們制定的規則運行。

慈善機構在上海社會十分普遍,地方士紳在這些機構中十分活躍。

會館是外省移民上海人士分省或地區創立的機構,一個會館便代表了一個籍貫。

除了依據籍貫建立組織外,還有行業性組織,叫做行會。

商會是一個傳統和現代交接轉換的組織,行業會館和公所是它的前身。

商會是上海規模最大的組織,幾乎每一個在商業領域有業績的人都是它的會員。

由此可知,上海總商會在上海社會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以上這些組織就是上海這座商業城市的脈絡,只要搞清楚了這些紛繁複雜的關係,就瞭解了上海的上流社會,也就知道了這座城市的運行法則。

在上海內部雖然有很多小團體,比如浙江商團和江蘇商團等等,互相之間競爭激烈。

但在面對外部壓力的時候,他們會以上海人這個整體出現,代表着上海這座城市。

他們有着作爲上海人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外地到上海旅遊的人認同於上海人,也就是認同於上海繁榮的經濟、發達的文明和開風氣之先的意識。

上海的這些優勢讓上海的地方自治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地方自治這個思想從西方傳入,西方國家普遍實行地方自治。

西方地方自治的思想認爲,雖然從層級上而言,國家的權力凌駕於地方自治權力之上,但是國家權力的行使也應當以國民個人權利的最大化實現爲目標。

也就是說以保障國民的權利爲主。

中國古代同樣有自治制度,叫做鄉里空間,但和西方的自治制度有本質的區別。

西方的地方自治和國家是對等的關係,中國的地方自治是自覺地貫徹朝廷的意志與決斷。

林子軒對此比較有興趣,因爲一旦上海實行了地方自治,那麼在上海頗有影響力的商業團體就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商人的地位會大幅提升。

林家作爲上海紡織行會的龍頭企業,在上海總商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他參加了幾次地方自治協進會的會議,覺得這些人的想法不錯,但在中國這個軍閥當道的大環境下想要真正實行起來較爲困難。

只能說值得嘗試,至於能獲得多大的自治權利,還有能堅持多久就不好說了。

林子軒作爲上海人的一份子,也願意爲此盡一份心力,這與政治無關,只是爲了上海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

這對於他自身和林家都是有好處的事情。

他作爲商界和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平時熱衷於慈善事業,在上海頗有聲望,和廣州政府的關係良好,由此得到了上海各界人士的重視。

或者說,他此時已經成爲了上海的一面招牌。

雖然這不是他刻意爲之,但一步步的走來,他站到了這個高度。

三月底,林子軒從平禁亞那裡得到幾封信件,都是一名叫做佐藤和夫的人寫的。

這些信件的郵寄地點在上海公共租界的虹口區。

從三月初開始,每隔幾天佐藤和夫就會把一封信郵寄到萬象書局,要求萬象書局轉交給《雪國》的作者村上春術先生。

第一封信是說他看了《雪國》,極爲仰慕村上春術,所以來到中國想要拜會一番。

接下來的幾封信內容大致相同,除了表達仰慕外,就是要求能夠見面,希望村上先生指點他的寫作道路。

好像是一位狂熱的粉絲對待偶像一樣,不遠萬里從日本來到上海,精神令人感動。

如果真的有一位村上春術,或許會被他的熱情打動,和他見上一面。

可惜他碰到了林子軒,這段時間林子軒剛好去了北平,沒有見到這些信件,他只和日本的川端康城通過信件。

至於這位佐藤和夫,他表示懷疑。

這人既然那麼仰慕村上春術,也來到了上海,爲什麼只是寫信,而沒有直接前往萬象書局詢問呢,這不合常理。

按照一般的狀況,狂熱的粉絲肯定是先來萬象書局打聽,難道這是日本的奇怪禮儀麼?

他問過平禁亞,這位叫做佐藤和夫的日本人的確沒有來過萬象書局。

這件事透着蹊蹺,莫非自己被日本的間諜機構盯上了?

林子軒自嘲的笑了笑,這種可能性不大,爲了一本書沒必要搞得這麼複雜,只是弄不清這個奇怪的傢伙是什麼來歷。

他有心置之不理,沒想到過幾天又收到一封信。

信中說這位佐藤和夫就要返回日本了,最後請求和村上先生見面,他會在虹口區的內山書店等上一天,如果村上先生還沒有來,那他就徹底死心了。

這封信寫的很煽情,把一個粉絲的絕望和無助表達的淋漓盡致。

似乎林子軒不和他見面就是罪大惡極一樣,而且還暗示他可能因此對生活失去希望。

林子軒看的是翻譯過來的中文,卻也被這種文采所驚呆,有這種文采你自己寫書就是了,還需要別人指點麼?

如此一來,他倒是對這位奇怪的粉絲產生了興趣,決定在約定的時間到內山書店看一看。

只是看一看,他並不打算表明身份。

4月1日,林子軒開車前往虹口區,想要會一會這位奇怪的粉絲。

與此同時,從法租界八仙橋附近的環龍路四十四弄裡走出來一個人,他坐上電車,準備做最後的嘗試。

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藝青年的人生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寧觀潮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七十章 一場來自南方的旋風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四十一章 雞犬之爭,漁翁得利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三十一章 電影圈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勢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飛碟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這裡成績最差的學生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奧斯卡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國式英雄
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載的文化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位北漂文藝青年的人生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泰戈爾在上海第三百三十九章 名人的花邊新聞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版社的生意第八十八章 百花齊放,良性競爭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些飛出籠子的鳥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百九十章 小說改編熱潮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寧觀潮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步走錯,便是一生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八十四章 默默的情懷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文學雜誌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戈爾與新文學第九十九章 來自童年的情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逼我出絕招第十三章 劣幣驅除良幣第三十七章 詩壇風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神之作第二百三十七章 生活在歷史之中第三百一十七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九十三章 猴戲第十二章 文學和白話文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二百四十一章 戰爭爆發前的上海第二十章 給中國電影一個機會第七十章 一場來自南方的旋風第二十三章 爲藝術而獻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新舊文學派系之間的交鋒第一百九十九章 那些書寫時代的女作家們第二百六十九章 微觀世界第二百九十三章 再見,我的愛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四十二章 符合時代的節拍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國文壇的怪現狀第二百四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第四十一章 雞犬之爭,漁翁得利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六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文人的操守第二百二十九章 保持那一顆童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聽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偷偷改變世界的感覺第九十六章 這個時代的飲食男女第二百一十七章 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第一百零四章 人生的轉折點第一百八十章 文學真正的作用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三百三十七章 做戲做全套第三十一章 電影圈的那些事兒第二百三十八章 首先把故事講明白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九十章 兩種不同的道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走尋常路第二百零四章 電影的產業鏈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灘風雲第六十九章 有聲電影的困境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一百六十一章 文化傾銷戰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那只是我用的筆名第一百六十九章 法租界的新勢力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個人的舞臺第三百四十章 一場電影行業的戰爭第二十一章 上海灘的明珠第二百六十四章 5月30日第三十五章 那些年,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第五十五章 看,真的有飛碟第八十六章 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第二百零七章 女性的權益第二百章 超越時代所遭遇的尷尬第三百六十五章這一刻,他是焦點第一百零一章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第八十五章 開講啦!第三百五十三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從悲劇的角度來看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三百六十九章 在美國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是矛盾的綜合體第一百六十三章 我需要這裡成績最差的學生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第三十二章 靡靡之音,席捲而來第十四章 通俗小說週刊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在牯嶺第七十五章 從《死水》到《荒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第六十八章 他是個喜歡做夢的人第一章 我的室友徐至摩第三百二十三章 以考古的名義第六十六章 提前出爐的奧斯卡第三百六十二章這一頁的歷史該如何書寫第一百九十五章 掌聲響起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國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