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農村大地

賽珍珠夫婦本來住在金陵大學分配的寓所裡,但北伐士兵的排外暴亂突然發生,夫妻二人匆忙逃難,只隨身攜帶了《大地》初稿,《水滸傳》的翻譯稿被遺落在小洋樓裡。

“周先生,這是我寫的小說,還請斧正。”賽珍珠說話完全是純中式的,甚至帶着些鎮江方言口音。她拿出《大地》稿件,態度非常誠懇,完全是請教的語氣。

賽珍珠如今的情況非常尷尬,她寫的小說中國人不感興趣,寄到美國也經常被退稿,屬於那種比較失敗的小作家。

周赫煊穿越前就讀過《大地》,此時看初稿也大同小異,粗略地看完二三十章,他合上稿件說:“想聽我的客觀評價嗎?”

“當然。”賽珍珠點頭。

周赫煊毫不客氣地說:“寫作技巧非常普通,文字並不出彩,但勝在平實真誠。”

“就這些?”賽珍珠有些失望。

周赫煊又說:“你這本書,中國人不會喜歡,美國人可能感興趣。”

賽珍珠不解道:“爲什麼?”

周赫煊笑道:“因爲你是站在一個美國人的角度,來展現中國農村。整部小說筆調溫暖,充滿了對中國農民的同情和對中國農村的熱愛,同時也揭露了中國農村社會的黑暗。但你是美國人,難免有隔岸觀火之嫌,對現實問題的看法只停留在表面,猶如浮光掠影,難以深入進去。這本小說對中國人而言,是沒有任何閱讀價值的。”

“或許吧。”賽珍珠點頭。

周赫煊話鋒一轉,繼續說:“不過嘛,如果有出版商幫忙運作的話,《大地》在歐美有可能會暢銷。因爲你的立場是美國式的,美國人對此沒有閱讀障礙,同時還能感受到一種來自東方的未知神秘。這本書,可以作爲西方世界認識中國的窗口。”

賽珍珠欣慰道:“這就足夠了。”

“但是,這本書也會加深西方人對中國的誤解,”周赫煊說,“因爲你描述的是一個已經變形的中國農村社會,它僅僅是你眼中的中國農村。”

未來的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就這樣被周赫煊批得一無是處。

賽珍珠苦笑,搖頭說:“周,我真不該讓你評價《大地》,你打擊了我的創作積極性。”

周赫煊笑着安慰道:“別太失望,它還是非常優秀的,只是我太過挑剔而已。”

“我認爲周的觀點很準確,”布克突然發言道,“我們畢竟是外人,很難理解中國人的思維,也很難了解真正的中國。相反,周先生纔是真正的大學者,他的《大國崛起》令人歎爲觀止,把世界列強的興衰分析得全面而深刻。”

“布克先生也看過《大國崛起》?”周赫煊問。

布克說:“當然,《大國崛起》已經在歐洲史學界引起轟動,在美國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暫時只限於學界範圍,普通民衆對此並無瞭解,他們甚至都沒聽說過這本史學鉅著。”

周赫煊笑道:“這很正常,普通民衆更喜歡通俗讀物。”

“這就是讓我驚歎的地方,”布克說,“中國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似乎比西方人更熱衷於瞭解世界,像《大國崛起》這樣的學術著作,居然也能在中國暢銷。”

周赫煊感嘆說:“中國人已經封閉落後太久,再不睜眼看世界,就徹底沒救了。”

布克笑道:“所以我對中國的未來非常看好,我在美國和歐洲都居住過,也曾去過日本和印度。似乎只有日本人,纔有中國人這樣對知識文化的狂熱。而印度則很糟糕,那邊的知識分子有些……怎麼說呢,有些不思進取。”

“布克先生是研究農學的?”周赫煊問。

“是的,”布克說,“中國的農業還很落後,而且像江南水鄉和西南山區,也沒有機械化耕種的條件。我考察中國農村多年,甚至沒見過一臺農用拖拉機。”

周赫煊說:“那是因爲拖拉機使用柴油,不僅機器昂貴,燃油費也用不起。大地主倒是有錢,但他們寧願多僱幾個長工,也比使用機器划算。”

“確實是這樣。”布克苦笑。

周赫煊問:“爲什麼不製造一種,主結構爲木質,輔以少量鋼鐵配件,以人力爲動力的機器呢?比如小型的稻穀收割機,玉米脫粒機。”

布克若有所思:“你的想法似乎可行。”

周赫煊當即拿出紙筆,憑印象畫出人力收割機,指着機器說:“這是人力踏板,用腳踩壓踏板,來帶動履帶運轉機器。農民只需要將稻穗放在脫粒輪上,便可輕鬆地收穫稻穀。而且這種機器很輕便,兩個成年人就能擡動,非常適合小農經濟的中國。”

“天才般的設想!”布克看得眼睛發亮。

周赫煊卻突然沉默了,因爲他聯想到當今中國農村的現狀。一旦人力收割機得到推廣,以前需要六個長工乾的活,現在兩個人就能搞定。地主倒是省錢省時了,窮困的農民卻愈加窮困,因爲機器的使用必然導致部分人失去生計。

從長遠而言,這屬於社會發展的陣痛。但真正設身處地,卻讓人觸目驚心。

就拿民國的手工業來說,由於西方工業產品的衝擊,大量手工業從業者致貧,這是個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

布克卻不管那麼許多,逮着周赫煊詢問人力脫粒機的詳細情況。

周赫煊只是依葫蘆畫瓢而已,僅知道大致的工作原理,具體細節和配件,需要求助機械專家才行。特別是脫粒輪的設計,鐵環安裝太稀,會導致稻穗脫不盡,安裝太密,又有可能卡住機器,必須經過反覆試驗調製。

接下來的三天,周赫煊都待在旅館裡。跟布克討論農業,跟賽珍珠討論文學,直到城中的騷亂完全平息,他們才乘坐火車返回上海。

226 說客083 火種012 拆皇帝家大門412 建廠計劃654 負心漢046 愛國教育300 思想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135 荒唐名士1004 會談755 天下烏鴉一般黑947 滇緬公路重開759 刷獎牌828 內情106 去東北841 空殼元首212 烏合之衆924 四川首富被教育了154 還珠樓主的處女作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62 載譽而歸531 松花江上536 東北史詩592 勞動最光榮996 抗戰期間的西北派系之爭785 走爲上481 妖魔鬼怪786 膝蓋中箭的湯半城188 法國採訪528 陸軍監獄628 忽悠效果遠超預期851 國際友人373 批發字畫232 仙俠小說406 老徐的煩惱839 信心864 招待宴177 玄洋社052 響應750 打飛機看奧運919 蜀道菜花黃896 惱羞成怒392 有聲電影周赫煊百科資料1029 評古025 各有所憂953 理想與現實136 青幫百相964 搖滾鼻祖292 一鍋端467 青年黨669 成舍我630 一鍋粥353 拐帶良家婦女057 進京530 敵後抗戰202 迫不及待135 荒唐名士710 比劃256 狗皮膏藥校長532 羅斯福的圈套696 領獎069 希望小學631 弱國無外交791 夔門067 比誰拳頭大1019 腦子被驢踢了984 雞同鴨講724 第二篇文章649 王安石與法西斯515 中國電影二三事541 黑土138 豪傑206 菊與刀689 推波助瀾938 飛行員周赫煊211 軍師525 長城抗戰224 校長204 慘案853 拉貝日記780 狼狽爲奸934 老蔣的憤怒1041 短視699 文物519 女管家809 詩歌朗誦396 中國報業協會1003 梵與道308 熱愛炒股的間諜先生1042 新年新困境539 憂患982 西行457 窩囊廢市長468 孫子682 追逐英雄741 泰迪周680 幻燈片894 維烈——掛科一半的天才兒童
226 說客083 火種012 拆皇帝家大門412 建廠計劃654 負心漢046 愛國教育300 思想044 不黨、不私、不賣、不盲135 荒唐名士1004 會談755 天下烏鴉一般黑947 滇緬公路重開759 刷獎牌828 內情106 去東北841 空殼元首212 烏合之衆924 四川首富被教育了154 還珠樓主的處女作473 慾望、理智和道德762 載譽而歸531 松花江上536 東北史詩592 勞動最光榮996 抗戰期間的西北派系之爭785 走爲上481 妖魔鬼怪786 膝蓋中箭的湯半城188 法國採訪528 陸軍監獄628 忽悠效果遠超預期851 國際友人373 批發字畫232 仙俠小說406 老徐的煩惱839 信心864 招待宴177 玄洋社052 響應750 打飛機看奧運919 蜀道菜花黃896 惱羞成怒392 有聲電影周赫煊百科資料1029 評古025 各有所憂953 理想與現實136 青幫百相964 搖滾鼻祖292 一鍋端467 青年黨669 成舍我630 一鍋粥353 拐帶良家婦女057 進京530 敵後抗戰202 迫不及待135 荒唐名士710 比劃256 狗皮膏藥校長532 羅斯福的圈套696 領獎069 希望小學631 弱國無外交791 夔門067 比誰拳頭大1019 腦子被驢踢了984 雞同鴨講724 第二篇文章649 王安石與法西斯515 中國電影二三事541 黑土138 豪傑206 菊與刀689 推波助瀾938 飛行員周赫煊211 軍師525 長城抗戰224 校長204 慘案853 拉貝日記780 狼狽爲奸934 老蔣的憤怒1041 短視699 文物519 女管家809 詩歌朗誦396 中國報業協會1003 梵與道308 熱愛炒股的間諜先生1042 新年新困境539 憂患982 西行457 窩囊廢市長468 孫子682 追逐英雄741 泰迪周680 幻燈片894 維烈——掛科一半的天才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