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坐而論道

在秦漢時期,大臣們上殿議事都是有坐位的,到了宋代,大臣上殿議事才得站着,現在秦牧讓大臣們據案而坐,頗有些重現秦漢時期君臣坐而論道的朗朗之風。

只是中山王府的正堂格局難與金鑾殿相提並論,六部九卿坐下後難免有些擁擠,這使得大臣們對重建宮城的需求更爲迫切。

朝廷就要有朝廷的樣子,君臣連個議臣的地方都沒有,如何彰顯朝廷的威儀,如何凝聚民心?

負責宮城設計的黃振林首先站出來奏道:“啓奏秦王,宮城規劃已經完成,請秦王御覽。”

韓贊周連忙下去接過黃振林呈上的圖紙,送到秦牧案頭,秦牧翻看了幾面,對在場的大臣們說道:“衆卿以爲如何?”

中軍大都督劉猛答道:“秦王,咱們俘獲那麼多俘虜,難道還留着他們吃閒飯不成?自然是越早開工越好,宮殿建成什麼樣子臣不懂,但先填好地基總不會錯。”

秦牧頷了頷首轉向劉伯全問道:“劉卿,戶部的錢糧可充足?”

劉伯全滿臉春風地答道:“啓奏秦王,前些天百姓捐獻的銀兩共計有九百二十八萬兩,這筆捐款戶部已另庫封存,作爲修建宮城之用,錢糧方面,不成問題。”

實際上這次修建的只是宮城,用不了這麼多銀子,是以劉伯全才如此輕鬆。

秦牧聽了他報出的具體捐獻數目,頗有些不滿,九百萬兩看似很多,但明初朱元璋建金陵城,光是沈萬三就捐建了三分之一的城牆。

相比之下。這次捐款中許英傑捐了兩百萬兩,還有很多是普通百姓捐獻的,也就是說前明那些權貴之家的政治獻金實際上並不算多。

看來牛奶還得再擠擠才行啊,多擠擠不但有利於發育,還能強壯中國人。何樂而不爲呢?

秦牧轉向工部尚書宋應星問道:“宋尚書,工部調派得出人手嗎?”

宋應星答道:“回秦王,術業有專攻,修建宮城主要用的是木匠、瓦匠、石匠等,對馬鞍山的礦治和軍隊的武器製造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只要戶部的錢糧以及調派的勞力充足。再從民間徵募一些匠人,便不成問題了。”

“好,既然如此,那就讓欽天監選定一個黃道吉日,儘快開工吧。”

“是,秦王。”

修建宮城的事告一段落後。大常寺卿宋獻策立即站出來,開始對秦牧的後宮和子嗣之事“指手畫腳”。

實際上,此事早在武昌之時,楊慎等人就開始提起。便是普通富貴之家,誰不是妻妾成羣,這也是保證多子多孫的重要條件。

秦牧一直以來只有一妻兩妾,而且兩個妾室還是青樓出身。以前沒有立國之前,秦牧納了便納了,但董、李兩房妻室的出身是硬傷,即便產下子嗣,對鞏固國本實際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因此宋獻策一正式提此事,在場在大臣就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進言,要秦牧整頓後廷,設立內監司,並由內監司銓選九位良家閨秀入宮。作爲侍御的九嬪。

作爲一個正常男人,憑心而論,秦牧也不會賺自己的女人多,但現在真不是時候,江北韃子還在虎視眈眈。四境未靖,百廢待舉;

此時自己大張旗鼓選秀,難免會上行下效,手下的大臣和將領只怕也會偏於享樂,後世的太平天國的命運未必不會重演。

但自己的子嗣確實太單薄,只有秦業一個兒子,說句不好聽的,這年頭醫療條件很差,誰敢保證長子就一定能長大成人?

大臣們擔心的也正是如此,大秦剛剛立國,如果後繼無人,是重大的隱患,大臣們追隨自己,是希望封妻陰子,與國同戚。大秦一亂,他們既得的利益也就難以得保證,所以他們比秦牧本人還要糾心。

考慮到這些,秦牧同意了納妃,但只納兩位。而且其中一位秦牧心中已經己作內定,就是禮部郎中卞狄家的千金卞玉京,剩下一位,由韓贊周從民間小範圍選定,儘量低調行事。

大臣們不知秦牧已有內定人選,得到他同意增納兩名嬪妃之後,才勉強作罷。

接下來兵部侍郎呂大器奏道:“秦王,左軍大都督馬永貞送來奏章,洛陽的大軍及十萬百姓已撤回到襄陽,請朝廷儘快調撥糧草,以賑濟百姓。另外,馬都督奏請朝廷下令四川的後軍大都督李定國出兵漢中,牽制關中的何洛會。”

“出兵漢中之事,各位大臣以爲如何?”

內閣大學士李源答道:“秦王,臣以爲四川之事,也應秉承先南後北的策略。目前川南一帶仍有孫可望和劉文秀兩支人馬,這是極爲不穩定的因素,當務之急是讓李定國配合忠貞侯秦良玉,軟硬兼施,或撫或剿,儘快平定孫可望和劉文秀兩支人馬,以免其在西南坐大,威脅我大秦後方。”

內閣次輔諸葛敏也說道:“秦王,博洛雖然還不逃竄,但已難成大患,我軍在江南已經沒有必要再保持那麼多兵力,劉文秀佔據瀘州一帶,對我湖廣已經造成不小的威脅。因此,臣以爲除了李定國和忠貞侯應着重於川南之外,還需要從江南調遣部分兵力回防湖廣和江西,至於出兵漢中,如今還不是時候。”

秦牧接着問兵部尚書何亮道:“何尚書以爲呢?”

“啓奏秦王,平定孫可望和劉文秀確實是重中之重,但臣以爲,也不能坐視何洛會穩住關中,命李定國、艾能奇出幾千精兵,北上漢中,牽制一下關中的清軍倒也不失爲良策。馬永貞已經派遣凌戰率五千精兵西出鄖陽,鄖陽與四川配合,當能對關中形成不小的壓力,關中不穩,清軍在中線就無法集中精力攻打襄陽。”

秦牧當機立斷,向翰林學士顧炎武吩咐道:“顧學士就照此給李定國擬份旨意吧。”

“是,秦王。”

秦牧接着問道:“顧學士,你們那八股之爭現在怎樣了?”

顧炎武抱圓一揖答道:“啓奏秦王,如今八股之爭更趨激烈,支八股取士以及反對者仍是各佔一半。”

秦牧蹙眉說道:“如今江南以及淮南需要大量官員前往治理,恩科已不容再拖延,是否繼續以八股取士,各位大臣今日就此拿出個決策來吧。”

顧炎武一聽,立即搶先說道:“前明以八股取士,固然涌現了不少治世之才,但整體而言,八股取士對讀書人的危害卻已甚於焚書坑儒;

如今的讀書人,正如艾學士所言,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噓唏。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搖頭擺尾,便道是聖門高弟。卻不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漢祖是哪朝皇帝;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了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騙得高官,也只是百姓、朝廷晦氣。是以,臣堅決反對繼續以八股取士。”

在秦國的高層中,象呂大器、路振飛、郭都賢等前明高官只佔少數;

更多的是象司馬安、諸葛敏、李源、楊慎、何亮、顧君恩、宋獻策、邵華、喻大猷、田一畝、劉伯全這樣的人,他們本身都很有才華,但在前明卻都沒考上進士,包括顧炎武也不是進士出身,說他們都是八股取士的受害者也不爲過。

因此,在場的大臣中,反對繼續以八股取士的人佔到了大多數,秦牧便不再猶豫,着令禮部尚書堵胤錫正式發榜,向外界宣佈取消八股取士,並正式定於十一月一日,在江南貢院舉行首屆科舉。:

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133章 戰略轉移第1063章 七寸第1038章 溝通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922章 打蛇打七寸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1062章 配套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778章 昏君第599章 條件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749章 飛翔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401章 同室操戈第1164章 找秦國人談談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306章 前方後方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791章 兩難境地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331章 老帥出馬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642章 青藏局勢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466章 明天的希望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10章 一箭四雕第674章 旋璣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348章 帶血的吶喊第349章 靖江水戰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05章 突破口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732章 老虎發威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448章 滁州西澗第220章 權貴勢力第464章 先下手爲強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862章 吹風第199章 光看架子不行第1157章 真正的閃電戰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411章 兵貴神速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228章 爹多得叫不過來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1160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953章 醫保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998章 漿聲燈影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603章 兵臨燕京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882章 沙皇的擴張第352章 烈火焚城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823章 太廟獻俘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438章 回馬槍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319章 形勢逼人
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133章 戰略轉移第1063章 七寸第1038章 溝通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922章 打蛇打七寸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1062章 配套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778章 昏君第599章 條件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749章 飛翔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401章 同室操戈第1164章 找秦國人談談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306章 前方後方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791章 兩難境地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331章 老帥出馬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642章 青藏局勢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466章 明天的希望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10章 一箭四雕第674章 旋璣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348章 帶血的吶喊第349章 靖江水戰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105章 突破口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732章 老虎發威第850章 水土治理第448章 滁州西澗第220章 權貴勢力第464章 先下手爲強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862章 吹風第199章 光看架子不行第1157章 真正的閃電戰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411章 兵貴神速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228章 爹多得叫不過來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1160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953章 醫保第1094章 印度風雲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998章 漿聲燈影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558章 北伐大幕正式拉開第603章 兵臨燕京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882章 沙皇的擴張第352章 烈火焚城第242章 匹夫之賤,與有責焉第823章 太廟獻俘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1140章 軍歌飛揚第527章 東海大戰(八)第438章 回馬槍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319章 形勢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