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蜀中攻略(三)

明軍突破巴郡三峽的消息猶如疾風般很快的就傳到了重慶城。可還未等重慶城軍民來得及恐慌明軍的大隊人馬就已然兵臨城下了。並分別由水路和陸路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將這座山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無奈之下李定國只能緊閉城門不出。並憑藉着城頭的五門將軍炮與明軍對峙於重慶城下。而明軍在試探着進攻幾次後也發現那五門火炮威力不小又佔據優勢位置。於是便暫時停止了攻城轉而開始在重慶城外修築起營寨來。至於周圍各個縣城村寨在得知朝廷大軍趕來剿匪後,也紛紛撥亂反正着重投隆武朝的懷抱。更有不少地主縉紳帶着自己徵集來的民團武裝打着“勤王剿匪”旗號從四面八方趕來支援明軍。一時間重慶城外竟也聚集起了四五萬的人馬。那些民團爲了增加聲勢還不時的在城外吹吹打打猶如做水陸道場般好不熱鬧。

這日心事重重的李定國與劉文秀又來到了城頭之上觀察敵情。前天在炮轟了一支不知死活的民團後,那些個烏合之衆倒也安靜了下來。從城樓放眼望去東南向上掛着各色幡旗的營寨是民團的土寨。長江沿岸的水寨是明軍的官寨。兩廂一對比更顯得明軍營寨堅固,紀律嚴明。卻聽劉文秀指着明軍的營寨長嘆一聲道:“看來這次明軍未達目的前是不會輕易退兵的。定國,城中糧草還充裕嗎?”

“二哥,城裡的糧草夠吃半年的了。只希望這次義父這次能接受南京的命令也好解這重慶之圍。”李定國指着身後的糧倉回答道。但他心裡更清楚外面的明軍是決不會在此拖延很久的。

“咳,定國你有所不知。汪兆齡等人整日圍着義父滿口獻媚堯舜禹湯。要想讓義父接受南京的命令談何容易啊。”劉文秀搖着頭帶着歉意說道:“倒是辛苦了定國你在此抵禦這虎狼之師。我這次前來支援沒幫上什麼忙,反倒是給你添了亂。”

“二哥可別這麼說。咱兄弟出身入死這麼多年,什麼風雨沒見過。這次咱哥倆也一定能把這些狗官踹回老家去。”李定國揮了揮拳頭打趣的說道。其實他心裡比劉文秀更清楚明軍的實力。但更讓他吃驚的是劉文秀部這次的表現。劉文秀部一直以來都負責成都的防務,也算是半個御林軍了。可他們在巴郡三峽的表現卻連普通的土匪都不如。纔過去兩年的時間成都的老營怎麼就變成了這樣。滿心狐疑的李定國忍不住詢問道:“二哥成都這幾年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弟兄們的手藝怎麼差了這麼多?”

“定國,你有所不知啊。我這次帶來的都是新徵集的人馬。以前的那些弟兄都留守在了成都。你這些年駐守重慶許多事情都不清楚。還是不清楚的好啊。其實做哥哥的還真羨慕你能眼不見心靜呢。”劉文秀嘆了口氣象個兄長一般拍拍李定國的背道。

眼見劉文秀這副模樣李定國在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關於汪兆齡等人欺上瞞下把持朝政的傳言他是早有耳聞的。可是現在看來情況遠比他想象中的要糟糕得多。正當李定國想要進一步詢問時,忽然有小卒來報道:“稟將軍,遊沛龍派了一部將和一縉紳,隨帶親兵十名,前來下書。要不要帶他們上來?”

“看來遊沛龍是來勸咱投降來了。”李定國聽罷回頭向劉文秀苦笑道。卻見劉文秀立刻怒目圓睜着冷哼道:“哼,他遊沛龍將咱哥倆當什麼人了。來人啊,把他們轟走!不肯走的就砍了那幾個龜兒子的腦袋!”

然而李定國卻擺了擺手朝着劉文秀眨了眨眼睛道:“不,帶他們上來。”

有些意會的劉文秀也點了點頭道:“啊,對,對,先把那兩個龜孫子帶上來!”

不一回兒在四個小校的簇擁下明軍少尉趙至誠登上了重慶城頭。城頭上兩行怒目而視、刀劍閃光的牌刀手以及一路上大西軍整肅軍容都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他原以爲這羣流寇在經歷了銅鑼峽一戰的慘敗後應該早已潰不成軍,慌作一團了。況且還有數萬的人馬兵臨城下。但是趙至誠從這些人身上感受不到慌亂和恐懼,相反卻有一種威嚴難犯的感覺。一旁和自己一同前來的那個縉紳此刻早已嚇得面如死灰,兩腿癱軟得直打顫了。趙至誠雖知此行兇多吉少但依然保持着一個軍人應有的風度。作爲大明的軍官他是決不允許自己在敵人面前露出絲毫怯懦的。終於他看見了兩個站在城樓上身着盔甲的將領。一個個子較高年紀較大,另一個個子稍微矮了些但卻有股說不出的威嚴之相。若是自己沒猜錯次二人便是那劉文秀與李定國了。

只見此時的李定國和劉文秀正各自負着手,冷冷地打量着眼前的兩人。特別是劉文秀他還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清換裝後的官軍呢。早就聽說那些官軍現在都換了一身綠茬的怪衣裳今日一見果然有趣。不過劉文秀也承認對面那個年輕人確實是條漢子。雖然他面容清秀的象個姑娘但到目前爲止他的表情和眼神一直都從容得很。這同劉文秀以前接觸的那些猥瑣的官軍有着天壤之別。卻見那年輕人擡手做了一個古怪的姿勢(敬禮)道:“大明少尉趙至誠奉遊沛龍將軍令前來下書。請問誰是李定國將軍?”

在與明軍對峙多年之後李定國對明軍的新軍服以及新官階早就習以爲常了。不過趙至誠禮貌的態度倒是博得了他的好感。至少人家沒有賊頭,流寇的叫。出於禮尚往來李定國也禮貌的迴應道:“我就是李定國。遊將軍派你前來有何貴幹?”

“這是諭降書。”趙至誠取出諭降書雙手遞給李定國道:“貴軍已被我軍重重包圍,插翅難飛,體上天有好生之德,爲避免無謂的殺戮,希望將軍能打開城門速速投降。”

李定國接過了諭降書對於趙至誠冠冕堂皇的說辭並沒在意。他粗略的掃了一眼後將諭降書轉遞給了劉文秀。卻見他不動聲色的又向趙至誠問道:“若是我等不降呢?”

“如若爾等執迷不悟,拒不從命,那遊將軍只好一聲令下,四面大軍殺進城來。到時候玉石俱焚可別怪我們沒支會過將軍。”趙至誠不卑不亢的回答道。雖然部隊裡有紀律規定出使敵軍陣營時要禮貌用語,但趙至誠也不想在“流賊”前掉了面子。曾經做過秀才的他對於李定國等“流賊”從心底更多了一份藐視。他覺得也該好好提醒提醒眼前這些“流賊”究竟是誰佔據着優勢。果然被趙至誠這麼一激李定國身後的靳統武立刻拔劍,搶前一步,大喝道:“媽的!怕你個球!老子先砍了你個嘴上不張毛的龜兒子!”

哪知被靳統武這麼一吼那個縉紳竟嚇得當場攤坐在地上尿了褲子。引得一旁的大西官兵們轟笑着指指點點起來。而趙至誠則有些憐憫的看了看那人。張獻忠等流寇可從來不講“兩軍興兵,不斬來使”的規矩。他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反正自己孑然一身,也算是“死”過一次的人對生死可以看得很坦然。因此在大營裡趙至誠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個危險的任務。但那縉紳只不過是個普通百姓哪兒經得起這樣的驚嚇。原本想帶個熟悉環境的嚮導來看來這次全然派不上用場了。

兄弟,對不起,這次真不該帶你來啊。趙至誠一邊在心中向那縉紳報以歉意一邊則依然鎮定地站在那裡。他的嘴角上甚至還掛起了一絲輕蔑的微笑。那種微笑反倒是威懾住了那些轟笑的官兵,提醒了他們誰纔是現在掌握優勢的人。此時卻聽一旁的李定國沉聲呵斥道:“統武,你給我退下!”

靳統武見狀也只好悻悻然地收起了佩劍退了回去。卻聽李定國這邊繼續向趙至誠問道:“就算我等答應投降。你們遊將軍又分辨我等真降,而不是假降呢?”

“無論將軍是真降也好,假降也罷。只要將軍的人馬在規定的時間裡出城集合在我軍面前交出武器,並接受我軍的整編。我軍會負責你們的糧草軍需。兩位將軍同你們的手下都將保留原有的職位以及俸祿。具體實行的過程諭降書裡寫的清清楚楚。”趙至誠一一作答道。其實趙至誠和其他明軍軍官一樣打心眼裡不信任這些個出爾反爾的“流賊”。

聽趙至誠這麼一解釋李定國與劉文秀不由面面相窺了一下。兩人心裡都清楚這次對方是有備而來的。想象以前那樣爲着保存兵力,休養士卒,向朝廷低頭,假降一時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一直沒開口的劉文秀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哼,出城投降?誰知道一出城會發生什麼事?將刀槍兵器都交給你們,咱弟兄不是隻能任人宰割了嗎。你憑什麼讓我們相信你們這些官老爺!”

“憑大明隆武朝的信用!憑首相大人的信用!”趙至誠斬釘截鐵的說道。繼而他有以激動的口吻補充道:“對於答應過的事朝廷從未失言過。當年你們答應歸附朝廷後,朝廷不但賜予了張獻忠蜀王的頭銜,首相大人還親自調撥了50萬石的糧食用以救濟蜀中百姓。趕問朝廷可曾少給過你們一粒糧?虧欠過你們一個銅板!”

“那我大西自從答應歸順大明後確實沒有再滋擾過朝廷啊!蜀王可是一直爲蜀中百姓操勞着啊。”劉文秀強辯道。

“那張獻忠在蜀中以萬歲自居這總是事實吧!蜀中沒有使用隆武年號而是使用僞大西的大順年號這也是事實吧!巴蜀之地歷來就是大明的領土而不是什麼藩屬國。張獻忠以蜀王的身份哪兒有資格決定這種事情!而這幾年他在蜀中做過的那些什麼事?又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想必二位比在下清楚。”趙至誠厲聲駁斥道。關於張獻忠的所作所爲可以說是世人皆知。一直駐紮於湖廣的第三軍團更是日夜期盼着能入川趕走這些害人的“流寇”。如今聽劉文秀這麼一狡辯趙至誠更是覺得異常諷刺。

面對趙至誠的質問無論是李定國還是劉文秀都覺得難以回答。因爲就象趙至誠所言具體的情況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卻聽此時的李定國忽然怒不可扼地衝着趙至誠大喝道:“大膽!我家大王的名諱是你這小小的部將能直呼的嗎!你就不怕我當場砍了你嗎!”

然而趙至誠卻有着一種對死亡無所謂懼的表情。只見他冷冷的一笑道:“我趙至誠是大明的軍人。死在沙場與死在城頭沒什麼區別。李將軍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李定國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文弱的年輕人竟也有如此的膽識。一瞬間久經沙場的他倒也被這不入流的小小少尉給震懾住了。過了半晌他突然朗聲一笑道:“好!是條漢子。你這頭先記着,他日沙場之上我再取回。回去告訴遊沛龍我李定國生是大西人,死是大西鬼。我等弟兄更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決計不會投降!”

趙至誠從李定國的眼神中讀到了一種異常堅定的信念。他知道就算城外再多十倍的人馬,就算朝廷給予其再多的高管厚祿都不可能改變眼前這個年輕將軍的決定。敬佩李定國忠義的趙至誠深吸一口氣後一個抱拳道:“那好,我趙至誠就在沙場上等着李將軍。”

此刻兩人四目相視之下竟也有了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覺。卻見李定國一揮手極有風度的說道:“來人,恭送趙少尉下城。”

而趙至誠則回敬了一個軍禮帶上那已經嚇得神智不清的縉紳一起下了城樓。眼看着趙至誠走下城的背影李定國不禁感嘆道:“真是羣難纏的角色啊。”

“是啊,定國,看來我們要有硬仗要打了”劉文秀望着外面的明軍大營喃喃道。

“二哥,怕了嗎?”

“怕他個球!當年瑪瑙山一役都讓咱哥倆挺過來了。還怕外面這些龜孫子。定國,你該不會這幾年安穩日子過慣了手藝差了吧。”

“二哥想試試嗎?走,咱們上校場練練去。”

“去就去。我還怕你小子。”

當兩位大西虎將爽朗的大笑聲在重慶城頭上回蕩時,趙至誠也帶着李定國的回覆回到了明軍大營。衆位明軍軍官在得知李定國的回覆後有的敬其忠義,有的則對他的傲慢嗤之以鼻。馬祥麟等與大西軍結怨較深的軍官更是強烈要求部隊現在就進攻。並躍躍欲試的要求成爲先鋒攻打重慶。就在衆位軍官吵吵嚷嚷之時,卻見遊沛龍起身渡到窗前望着遠處的重慶稱高聲說道:“好個李定國!好個‘小遲尉’!本將軍這次定叫你輸得心服口服!”

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5節 奇貨可居第28節 影子戰場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三十五節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40節 對馬基地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0節 關中雙雄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三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6節 兵臨城下第19節 國會(三)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4節 蜀中攻略(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9節 新安財閥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14節 農村公社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42節 桑稻之爭(二)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6節 路(一)第28節 影子戰場第18節 紅月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5節 奇貨可居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節 登基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8節 盛宴(三)第7節 路(二)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二十六節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六節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六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1節 范文程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7節 山東鏖戰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
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第5節 奇貨可居第28節 影子戰場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三十五節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21節 陪審團(上)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40節 對馬基地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0節 關中雙雄第278節 蘇赫巴魯心窺火炮 米哈伊爾終明敵情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三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6節 兵臨城下第19節 國會(三)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25節 孟津渡口第24節 蜀中攻略(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9節 新安財閥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14節 農村公社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42節 桑稻之爭(二)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6節 路(一)第28節 影子戰場第18節 紅月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5節 奇貨可居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346節 賞才華紫軒攏誠志 爲和談特使抵海港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節 登基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8節 盛宴(三)第7節 路(二)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40節 對馬基地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135 展抱負宗羲直仗言冷處理女皇顧大局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二十六節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7節 北越誼王隔岸觀火 南越君臣禍水北引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六節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六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1節 范文程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27節 山東鏖戰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