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

卻說那日與顧炎武談得不歡而散後,王夫之第二日便起程從吳江返回了京師。一路上他反覆回味着顧炎武在吳江所說的一系列話語。真是越想越覺得其字字點中時弊,句句緊切要害。然而他卻無法在表面上附和自己的好友。至少就目前來說不行。事實上相關的問題,身處國會多年王夫之早就深有感觸。他也曾在私下裡考慮過要揭露相關事件背後的真相,用以彈劾復興黨內閣。然而經過細緻的推敲他最終還是沒把那些想法附諸實施。因爲王夫之認貿然地用汾水銀行一事參復興黨,於法於情都沒什麼勝算。

須知中華朝的律法對政黨受資助的數額並沒有明確限定。復興黨的做法尚夠不成賄選。最多不過是在道德上對其進行譴責而已。而東林黨本身在這種事上也“乾淨”不到哪兒去。真要是把事情全捅了出去東林黨在輿論上未嘗能討得什麼便宜。反倒是可能因此事而得罪西北地方上的勢力。在王夫之看來,倘若東林黨因這事在國會召開之前被孤立那可太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東林黨早已不是成立之初那個一味尋章摘句不知道變通的清流之所了。

抱着這些顧慮王夫之暫時選擇了沉默。卻不想顧炎武的反應竟然會如此強烈。以至於讓他當時都無法下臺。事後冷靜下來的王夫之也反省了自己當時不當的措辭。心知顧炎武脾性的他當即就將自己的想法與目前朝堂的局勢逐一進行分析,連夜寫了長長一封信轉交顧炎武。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立場,並勸其不要貿然行事。

對於自己的信能否說服顧炎武,王夫之也沒什麼把握。以顧炎武那倔強脾氣就算不與自己計較在吳江的爭論,也會義無返顧地向公衆揭露相關事件。到時候各方自然免不了會在報紙上的口爭筆伐互揭老底。一想到那種混亂情形,王夫之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就在王夫之患得患失之際,他的馬車不知不覺間已經駛入了京師的中華門。那喧鬧的聲音很快就將他拉回了現實。就像歷屆國會前的八月一樣,此時的帝都南京聚集着從帝國各個角落趕來應試的學子。無論你走到哪裡總能看見三五成羣的年輕人湊在一起高談闊論。時而吟詩作詞、時而爭論時政,那激動勁兒彷彿他們已經身居廟堂之上似的。

坐在馬車中的王夫之望着窗外酒肆中那些手舞足蹈、表情激昂的年輕人,感慨之情油然而生。遙想自己當年前往燕京趕考時也曾是如此書生意氣。抱着要一掃政壇妖氣,還天下以清明吏治的一腔熱血。而今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王夫之雖未像年少時期望的那樣身居廟堂,卻也成了可以左右朝堂的“布衣閣臣”。朝廷的弊漏也不再是戲文裡頭的奸佞當道、小人作祟的故事。此刻放下車簾的王夫之還真有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身份變了,時代變了,自己心中的志向是否還依舊呢?如此捫心自問的王夫之,不知爲何又一次聯想到了顧炎武拂袖離去時,那失望而又憤怒的表情。幽暗的車廂當中傳出了一聲低沉的嘆息,卻很快就被馬匹的噝鳴聲給掩蓋了。緊跟着便聽車伕恭敬地通報道:“老爺,到家了。”

“哦。”回過神來的王夫之趕緊整了整衣服推開了車門。卻不想他才下馬車就聽對面傳來了一個神采奕奕的聲音道:“而農你可算是回來。我可等得你好苦啊。”

這個聲音對王夫之來說雖已有五、六年沒聽過了。但他依稀還記得這聲音的主人。只見王夫之微微一怔之後隨即恍然大悟道:“闢疆,原來是你啊!你什麼時候回京師的?”

不錯眼前的這位意外訪客正是當初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闢疆。此刻的他身着讓人眼饞的三品孔雀官服,留着三綹鬍子。乍一看來雖不及年輕時風流倜儻,其身上卻散發着無與倫比的成熟氣質。眼見王夫之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冒闢疆也跟着朗聲笑道:“前天才回京師的。這不,一回就來找你這個老朋友來了。剛纔你的管家還說你去吳江會友,得要四五天才能會來。卻不想我纔剛要走你就回來了。這可真是天意啊。”

聽冒闢疆如此一說,王夫之不由在心中苦笑了一下。心想若非自己在吳江與顧炎武鬧得不歡而散,恐怕冒闢疆還真得白跑一趟呢。想到這兒他連忙收起了心中的黯然,熱情地向冒闢疆招呼道:“哦,這麼說來還真是緣分呢。冒兄快進屋,咱們今天可得好好敘一敘。”

王夫之說着便將冒闢疆引入了自家的府邸。說是府邸其實不過一套尋常民居。裡裡外外雖也有七、八間屋子,但相比其他一些上國會議員的府邸,這兒顯然要簡陋得多。畢竟王夫之只是個上國會議員而非國家的工職人員,除了去國會每上一天班可得一定的車馬補貼外,沒有固定的薪金可拿。王夫之目前的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其擔任三湘學院院長及東林黨報刊主編的薪水。因此也有不少人戲言,國會議員乃是富人才當得起的窮差事。

一番寒暄之後,王夫之與冒闢疆分主客就了坐。卻見冒闢疆打量了一番周圍的環境後嘖嘖稱讚道:“而農,你這兒可真是名副其實的鬧中取靜啊。”

“闢疆你就不要取笑在下了。誰不知京師之地寸土寸金。能有一處棲身之所已屬不易。怎還顧得上計較清淨不清淨。”王夫之半開玩笑着說道:“倒是你老兄外放之前就已在京師置下了地業。而今想必是高枕無憂了吧。”

“咳,這事你就別提了。我外放西北五年有餘,這次回到京師差點兒連自家的家門都找不着。車伕把我送到家時我都不敢認了。京師這幾年的變化可真夠大的。”冒闢疆自報“家醜”道。

“是啊。這些年來京師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朝廷也不似前朝那般設卡限制百姓入城。結果城池就像地蘚一般越長越大。聽說朝廷打算要將京師的外城拆除重新規劃建城。你老兄這次被調回京師莫不是就是爲了這事吧?”王夫之跟着感慨萬千地附和道。

“哦,有這事?真是慚愧,我身處工務部消息還沒而農你靈通。其實我被調回京師至今還不知會被指派什麼差使呢。”冒闢疆訕訕地說道。

“不過這席孔雀補服不是已穿在闢疆你身上了嗎?”王夫之撫摩着鬍鬚反問道。

給王夫之這麼一點,冒闢疆心中頓時就樂開了花。須知此次內閣換屆乃是名副其實的新老交付。包括陳邦彥、蕭雲、朱舜水在內的一干開國老臣,七七八八地至少得要換去一大半。而冒闢疆在這個關鍵時刻被調回京師,並由原先的從三品升爲正三品。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再明顯不過的意義來。也難怪此刻的冒闢疆會如此地春風得意了。雖說也有人在背地裡議論他的這次升遷是託了董夫人的福,但冒闢疆這五年來在西北的表現足以讓那些非議者閉上嘴巴。更成爲了他入閣最有力的基礎。不過表面上,冒闢疆還是頗爲謙遜地拱手說道:“此次升遷賴陛下聖恩。闢疆自覺愧不敢當。”

“哎,闢疆不必過謙虛。你這些年政績斐然這是大家用目共睹的。我聽說自從晉察冀棧道開通後北方諸省這些年發展得十分迅猛。由此可見闢疆受此殊榮當之無愧啊。”王夫之欣然誇讚道。

“而農你過獎了。其實北方諸省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憑得是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我等只不過是順水推舟了一下而已。”冒闢疆感觸頗深地說道:“你想啊,北方有着煤、鐵、銅等豐富的礦藏,又盛產羊毛與棉花。加之從美洲傳入的玉米、土豆、高粱等農作物在遼東長勢喜人,解決了北方多數省份的缺糧問題。依我看北方諸省趕超江南、嶺南等地的富庶省份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對於冒闢疆有關北方諸省趕超江南、嶺南的說法,王夫之多少還是持有保留態度的。在他眼中千百年來江南在經濟上的地位並不是那麼輕易就人讓人撼動的。但他對北方這些年迅速崛起的幾個勢力還是頗感興趣的。特別是那個新近成立的汾水銀行。一想到這些,王夫之當即便試探着向冒闢疆詢問道:“闢疆,這麼說來北方這些年也像南方一樣涌現了不少豪強、財閥咯?”

“是啊。他們中有些人的財力甚至不亞於嶺南的那些海商。”冒闢疆點頭證實道。

“哦,比海商還富裕?”王夫之有些不怎麼相信的問道:“衆所周知,海外貿易利潤極其豐厚。那些海商富可敵國也不足爲奇。可北方的那些財閥又靠什麼積聚如此多的財富呢?”

聽王夫之這麼一問,冒闢疆不禁莞爾道:“有道是官有官道,民有民路。北方的財閥自有其獨特的生財之道。且不論我剛纔所說的礦產與農產資源。光是與內陸的鹽鐵生意就足夠讓某些人賺得千萬身價了。別忘了中原與西方最初的交流可是西出玉門關的。更何況他們中的不少人依靠此次從西北之戰賺取的大筆財富在北方置辦了大量的地產。而農啊,你可千萬別小看了北方的那些縉紳。”

北方的縉紳階層掌握着國會將近四分之一的席位,我又怎敢小窺於他們。在心中苦笑了一下的王夫之,跟着便又向冒闢疆詢問道:“原來如此。那闢疆你可曾聽說過山西的汾水銀行?”

“怎麼沒聽說過。那汾水銀行在北方諸省名氣可是相當當的。據我所知在北方几乎有頭有臉的縉紳都在這家銀行有存款。其實力雖不及香江銀行,但它的名聲與信譽在北方卻與香江銀行平分秋色。”

“這麼說來汾水銀行確有實力參與軍方的競標。”王夫之若有所思地點頭自語道。

“那是當然。沒想到消息傳得這麼快。我也是到了濟南時才得知道汾水銀行競標的事。想必此刻北方諸省正歡欣鼓舞於此事吧。”冒闢疆脫口而出道。

“聽闢疆你的意思,北方的縉紳財閥似乎十分看中汾水銀行競標的事?”王夫之見狀皺起了眉頭問道。

“那是當然。渤海圈的多數商業協會財閥都與倭國有貿易往來。徵倭一戰對北方諸省的意義遠大與南方。”冒闢疆理直氣壯的說道。但見王夫之此刻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又敏感地反問了一句道:“而農,這件事有什麼問題嗎?”

面對冒闢疆關切地追問,王夫之先是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將顧炎武在吳江所說的話就着他自己的想法,以比較婉轉地口吻向冒闢疆複述了一遍。雖說同是東林黨,在北方任官多年的冒闢疆與在野東林黨人甚至南方的東林黨官員在想法上有着諸多不同。至少就汾水銀行的事來說,冒闢疆下意識地還是站在北方勢力的立場上看待相關問題的。因此在聽完王夫之的述說後,冒闢疆當即便一派桌子激動道:“哼,真是迂腐之言!姑且不論汾水銀行作爲北方勢力的代表參加競標順理成章。就算真像某些人所言,這件事的背後真存有什麼交易。那又怎樣!朝廷的律法中有律條規定不允許這麼做嗎?本朝可是**的國家,只要不觸犯律條,做了又如何!”

冒闢疆的反映可謂是大大出乎了王夫之的預料。從冒闢疆的話語當中王夫之第一感受到了東林黨成員在南北上的差異。通過這種差異,他更爲確定汾水銀行的事一個處理不好,不僅會得罪北方勢力,甚至還會造成東林黨內部的分裂。然而冒闢疆的最後幾句話卻讓王夫之有了靈光一閃的感覺。資助、律條、法制,這一個個詞就像走馬燈一般在他的腦中不斷旋轉。

而在另一邊冒闢疆眼見王夫之低着頭默不作聲,同樣意識到了自己的話語有些過激。於是他連忙換了個口吻向好友解釋道:“而農,你別誤會。我並不是說復興黨那麼做就沒錯。說起來,這纔是復興黨的險惡之處。明知我東林多血氣方剛之輩,還設下此計故意讓東林得罪北方勢力。而農你身爲東林魁首可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啊。”

“不,闢疆。你剛纔說得一點都沒錯。沒有律條就沒有依據。”王夫之猛然擡起頭自信的說道:“只要有法可依一切就好辦了。”

【……220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 文字更新最快……】@!!

()

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4節 登基第7章 投命狀第一節第二十五節第4節 帝都風雲(四)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18節 紅月第42節 王神甫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三十節第7節 盛宴(二)第11節 石柱義莊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11節 海盜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21節 山海關第四十六節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4節 狗熊?英雄?第5節 帝都風雲(五)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二十九節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二十五節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4節 狗熊?英雄?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46節 忠烈廟第20節 尾聲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9節 蘇州織工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一節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7節 山東鏖戰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4節 風口浪尖(四)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1節 驚變(二)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4節 密使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二十六節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
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4節 登基第7章 投命狀第一節第二十五節第4節 帝都風雲(四)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18節 紅月第42節 王神甫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三十節第7節 盛宴(二)第11節 石柱義莊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11節 海盜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240節 中華使會場巧周旋 詹姆斯跨海送情報第233節 忤聖意勞工法受挫 說聖上陳家明直言第21節 山海關第四十六節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4節 狗熊?英雄?第5節 帝都風雲(五)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二十九節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二十五節第30節 隆武皇帝(下)第4節 狗熊?英雄?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46節 忠烈廟第20節 尾聲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9節 蘇州織工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20節 寧古塔將軍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第一節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2節 北方使者第27節 山東鏖戰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87 受官司訟師開天價接狀紙衙門審衙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4節 風口浪尖(四)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1節 驚變(二)第34節 百舸爭流第34節 密使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二十六節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156 李定國終取葉爾羌張家玉憂心軍部事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