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節 休整

烈日下王俊正揹負着沉重的背囊艱難的跋涉着。背囊中的鐵疙瘩壓得他直喘粗氣。他身旁的戰友此刻也比他好不了多少。這不但但是對體能的考驗,更是對意志的一種考驗。彷彿每跨出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每擡一次腿都是一次艱辛的決定。然而沒有人吭聲,也沒有人停下來。教官的吼叫聲不斷的王俊的耳邊響起。遠處的營地看似很遠又好象很近。王俊整了整身上的背囊繼續小跑着。

青龍集一役後,王俊所在的六師幾乎被撤消了番號。如此重大的損失使得六師不得不留在了徐州進行休整,補充兵員。而原本直屬第二軍團的六師也被劃到了王興的第一軍團。誰都知道第一軍團其實是首相大人的直屬軍團。因此在不少人看來六師這次倒是因獲得福了。王俊本人也因爲這次的際遇進入了一個新的連隊——擲彈兵獨連。

其實義勇軍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研發了手雷。由於孫露受到後世軍隊的影響想當然的認爲每一個步兵身都該配有一至二枚手雷。可義勇軍的手雷畢竟不是後世那種小巧輕便的手雷。而是一種一斤重的圓形炸彈。掛在身上不但重而且步兵在列隊射擊時很少有人能想到投擲手雷。結果一場戰鬥下來不少戰士身上的手雷都被原封不動的給帶了回來。於是一師的一個營長便別出心裁的讓其麾下的三個連將手雷集中給其中一個連。由這個連在戰場上單獨負責投擲手雷。其他兩個連負責列隊齊射。事實證明這種專門的擲彈兵在戰場對付敵軍騎兵有着很好的效果。由此在兩淮之戰中一師率先成立了臨時的擲彈兵獨連配合作戰。後來逐步向整個義勇軍推廣。這次戰略休整期間兵部正式將擲彈兵這種新兵種列入了正規編制。

新建的擲彈兵除了配備手雷外還配備了標準的燧發槍和刺刀。雖然兵部下屬的軍械監的努力下手雷的體積減小了,威力增大了。但仍需要士兵有足夠的臂力投擲手雷。因此這些個擲彈兵都是從各支部隊專門選拔出來的。個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在訓練中除了負重的體能訓練外還有手雷投準確投擲的項目。訓練量當然不是普通步兵可以比擬的。

連隊終於到達營地了。這裡是裡徐州城兩裡地訓練營。無論是從戰場上下來休整的部隊,還是剛徵集的新兵,亦或是從軍校調來的士官身均要在此地接受各自的軍事訓練。“訓練”對一支使用熱兵器的軍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嚴格的訓練和良好的紀律,新的軍事編制和改良後的兵器就不可能充分發揮作用。士兵從入伍開始,他們就被要求不斷進行各種嚴格的訓練。新兵先要接受爲時兩週的基礎訓練。之後各常規部隊還需經常進行小部隊和大部隊的機動演習。以保證部隊能夠在各種複雜的地形條件下迅速進行編隊和變換隊形。“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是明軍任何一個兵種都通用的信條。

象是脫虛了一般的王俊丟下了那沉重的行囊。可還未等他喘過氣來教官尖銳的口哨聲又響了起來。戰士們立刻小跑到教官面前排隊大聲報數。雖然剛剛經過嚴酷的體能訓練,雖然日頭是如此的毒辣。但每個戰士腰板都挺得象標槍似的。汗水沿着他們那黝黑而又剛毅的臉龐淌下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直到教官高聲宣佈解散後,戰士們才四散開休息起來。而王俊這才覺得自己的小腿肚子打顫得厲害。連忙找了蔭頭處坐了下來。其他戰友則發瘋似跑到水槽那裡又是喝水又是洗臉的。一個戰友給王俊打來了一壺水。他接過水壺狠狠的灌了幾口水後便將帽子摘了下來將剩餘的水一古腦兒的從頭上澆了下去。

遠處校場上其他連隊的戰士也在頂着烈日訓認真練着。“擡腿!”“起步走!”“匍匐前進!”隨着教官口令戰士們反覆進行着隊列訓練。他們按擊鼓的點子走步,學習拼刺刀和滑膛槍裝彈。是的。滑膛槍裝彈。王俊發現那些新兵現在使用的不再是自己手中後裝針發槍的“43式後裝針發槍”而是前裝的“41式步槍”。41式步槍不是民兵使用的嗎?王俊納悶的想到。

其實王俊是搞錯了他所看見的不是41式步槍。而是經過改進的“45式前裝步槍”。45式步槍是前裝燧發槍。採用擊錘起爆藥雷汞,引燃火藥,推出彈丸。並將原來手槍上的鐵製推彈杆應用於現在的燧發槍。這兩項改進使得明軍的45式前裝步槍能在一分鐘內發射5發子彈。而原有的41式步槍一分鐘只能發射2發子彈。不過45式步槍畢竟是前裝槍,它的裝彈速度當然比不過後裝針發槍。43式後裝針發槍一分鐘能射10發子彈。可明軍陸軍現在普遍裝備的卻是這種45式前裝步槍。

就槍械發展來說明軍改用45式前裝步槍是一種退步的無奈之舉。但包括王興、張家玉在內的將領乃至下層士兵卻都普遍青睞這種45式前裝步槍。原因很簡單作爲後裝針發槍的43式後裝針發槍雖然先進射速快,可是在實戰中使用效果並不好。在大規模使用時經常會出這樣那樣的故障。不是撞針損壞就是卡殼情況嚴重。這一方面是由於義勇軍戰士在槍械保養上缺乏必要的重視。後裝針發槍不是大刀長矛。它需要士兵每日對其進行保養,以保證零件不生鏽卡殼。可習慣於冷兵器作戰的軍官和戰士根本沒有這樣的觀念。還是用以前保養大刀長矛的方法保養槍械。加之南方潮溼的天氣結果許多士兵的槍械普遍都有生鏽的情況出現。

另一方面後裝針發槍造價昂貴,且結構複雜。它比起前裝槍要精貴得多。嚴重的撞擊、浸水甚至沙土都可能讓槍的撞針出現故障。而一旦槍支出現故障普通的戰士基本上沒辦法自行修理。只能將帶有刺刀的後裝針發槍當長矛使。結果兩淮之戰的後期義勇軍幾乎一半的部隊又恢復到了前裝槍狀態。後方的政務院則收到了大量報廢的43式後裝針發槍。對此孫露和陳邦彥的心情只能用滴血來形容了。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再加上後裝針發槍過高的工藝要求也使得它的推廣受到阻礙。而45式前裝步槍雖然比不上後裝針發槍。但它的性能穩定,價格便宜,結構簡單便於修復。因此兵部最後還是選擇了“性價比”最高的“45式前裝步槍”作爲明軍步兵的標準裝備。

至於原來的43式後裝針發槍則被作爲狙擊槍應用於專門的“來複槍”團。以及裝備給擲彈兵和騎兵使用。用來完成特別艱鉅的任務。不過無論是後裝槍還是前裝槍。槍支的保養都是絕對重要的。必須要讓每一個戰士明白“槍支是士兵的生命。不尊重槍支就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兩淮戰役中部隊暴露出的種種缺陷讓孫露意識到陸軍光有《三大紀律八項主義》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明軍的裝備要求陸軍要實現嚴格的條例化和標準化。這一點義勇軍的海軍倒是做得不錯。於是兵部結合實際作戰經驗並借鑑海軍的《海上作息條例》編制了《陸軍作戰條例》。營的指揮官必須每月給部隊宣讀一遍《陸軍作戰條例》。違背這些條例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其中當然包括了“士兵每日必須擦拭槍支”這一條。

樹蔭下王俊從上衣口帶裡摸出了一本小冊子封面上寫得就是《陸軍作戰條例》。過幾天就要輪到他們連接受考覈了大家都在忙着準備考試。擲彈兵獨連中不少人都是徐州本地子弟。徐州民風彪悍歷來就有習武的風氣。所以這訓練是難不倒他們的。倒是這《陸軍作戰條例》讓這些戰士緊張不已。畢竟他們中大多大字不識一個。許多人是到了部隊上了補習班後纔會寫自己的名字。當了兵之後還能識文斷字這倒出乎了這些戰士的意外。如今不少戰士都已經能寫家書了。他們中有人還一臉信誓旦旦的表示再當幾年兵回去都可以考個功名了。

忽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斷了衆人的複習。一支頭帶鋼盔、身着綠色軍服和黑色胸甲的騎兵快速的衝進了營地。馬蹄帶起了一陣煙塵。校場邊休息着的不少戰士都站了起來。他們朝着騎兵揮舞着軍帽吹起了口哨。只見爲首的一個年輕女軍官催馬跑到臺階前面,用靈活的姿勢縮回一條腿,在馬鐙上站了片刻後一躍而下。她那瀟灑的模樣頓時引來了周圍戰士的一片歡呼與口哨聲。

而那女軍官只是嫣然一笑將繮繩扔給了身後的勤務兵。用手摸了摸馬脖子,然後拍了拍馬屁股,便在上了臺階。臺階上的衛兵立刻腳下啪得一下立正敬了個軍禮道:“沈旅長好。王軍長他們正在會議室裡等你。”

“知道了。”那女軍官點頭回了個軍禮。眼前這個英姿颯爽的女軍官便是湘西獨立騎兵旅旅長沈雲英。孫露雖然身爲兵部尚書,明軍陸海總司令。但明軍中的女軍官依然是鳳毛麟角。更何況是騎兵軍官。由於第一軍團駐守徐州一線。而徐州地區又是以平原爲主需要有騎兵配合作戰。然而第一軍團一向以步兵爲主缺少騎兵。於是孫露這次乘第二軍團平定完湖廣之亂暫時休整之機將第二軍團的沈雲英部調來徐州支援第一軍團。沈雲英部的調來無疑是緩解了第一軍團缺少騎兵的劣勢。她的騎兵旅更是整個第一軍團的寶貝。

雖然如今人們提起明軍首先想到的就是犀利的火炮和火槍。至於騎兵嘛。在多數人眼中是被忽略不計的。本來還有關寧鐵騎可以同滿蒙騎兵一拼高下。可如今連關寧鐵騎都留起的辮子。而目前的明軍騎兵又以輕騎兵。主要負責戰場外圍偵察。因此在清軍眼中明軍騎兵一向都被認爲是小孩子把戲。但對明軍來說任何一支騎兵都是重要的。南方本來就不產馬。能組織起這些騎兵明軍花了很大的心思和錢財。爲此兵部不惜從海上高價收購中亞、非洲的馬匹來充實騎兵。甚至自行改良馬。雖然無論是從雲貴搞來的滇馬,還是從海上收購來的阿拉伯馬都不能同蒙古馬相比。但它們有着各自的特點。就象明軍的騎兵戰術有自己的特點一樣。

明軍騎兵除了負責外圍偵察外。在戰場上騎兵一般排成兩個或三個單列橫隊,位於步兵橫隊的兩翼。明軍騎兵雖然也配備手槍。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手持馬刀的衝鋒。因此爲了提高前進的速度和增強衝鋒的猛烈程度。沈雲英曾強烈要求將騎兵的武器裝備減到最輕的程度。孫露也同意了她的建議。目前明軍騎兵只裝備手槍和馬刀。要不是礙於清軍弓箭的威力估計連胸甲都要被省去了。

而是兩淮之戰的經驗讓沈雲英和劉宗亮這樣的騎兵軍官明白了一點。那就是明軍輕騎兵在火炮的支援下對清軍發起衝鋒的效果絲毫不遜於滿清的騎兵。當然這需要嚴格的訓練。按照孫露的看法“鐵騎”不是光有盔甲只知道橫衝直撞。而是需要有鐵一般嚴明的紀律、鐵一般頑強堅定的意志以及對國家無限忠誠。這纔是大明所需要的“鐵騎”。對於孫露這種說法沈雲英深信不已。同樣她也正是如此訓練自己部下的。在單打獨鬥中這些人也許不是滿蒙騎士的對手,但作爲一個整體卻行動得更有效率。當然沈雲英也清楚的知道將騎兵跟步兵和炮兵組合在一起之後勢必要犧牲騎兵的速度和衝擊力量。從實際戰鬥的情況也可看出明軍的騎兵只能在最後大約100碼的距離內纔可以作最後衝刺。但她有信心讓自己的騎士在這100碼內發揮最大的殺傷力。爲此她也躍躍欲試着能同滿清的騎兵再次較量。於是穿過用原木搭建的走道沈雲英來到盡頭的會議室。守衛的士兵向她敬了軍禮便推開了大門。

柳丁終於下決心了將明軍的標準裝備退到前裝燧發槍。後裝針發槍作爲狙擊槍組成獨立的“來複槍團”。至於有些書友建議的長槍兵,柳丁認爲這就算了。槍支發展到刺刀,又出現了投彈兵。長槍兵就應該被淘汰了。另外和書中同一時期歐洲也有投彈兵。但歷史上正式的手榴彈獨立連是1670年法**隊在杜勞埃團裡建立的。再次聲明書裡的時間是1646年。

注:下列爲1600年以前歐洲武器的發展趨勢:手榴彈,1382年;發煙彈,1450年;計時火柴,1410年;盒裝彈丸,1410年;粒狀火藥,1429年;火彈,1400-1450年;燧發器,1450年;青銅爆炸彈,1466年,炸彈,1470年;炮車,(約)1470年;手槍,1483年;燃燒彈,1487年;來福線,1520年;西班牙式火槍,1521年;改良型手榴彈,1536年;左輪式手槍,1543年;紙彈殼,1560年;一種榴霰彈,1573年;熱彈,1575年;一般炮彈,1588年,火藥與彈丸合裝的彈殼,1590年;來福線手槍約1592年;衝擊式引信1596年。

【……】@!!

()

第9節 盛宴(四)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四十二節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19節 再戰松山(下)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二十七節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六節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4節 登基第2節 藩王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四十六節第38節 巨獸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九節第4節 公試第31節 蜀中大西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4節 百舸爭流第12節 驚變(三)第21節 支援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十六節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4節 密使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0節 生死界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6節 東林鉅子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19節 國會(三)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5節 決戰牧野(一)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三十一節第四十五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五節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3節 鄭家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
第9節 盛宴(四)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四十二節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4節 君與臣(下)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19節 再戰松山(下)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24節 君與臣(下)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61 齊聯手王罡籌農校釋新政衆儒探淵源第二十七節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三十六節第35節 決戰牧野(一)第24節 登基第2節 藩王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第四十六節第38節 巨獸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100 追刺客鄭森遇胞弟穩局勢酒井細盤算第九節第4節 公試第31節 蜀中大西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34節 百舸爭流第12節 驚變(三)第21節 支援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十六節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11節 雄獅再鬧中印半島蛟龍橫鎖湄公河口第34節 密使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0節 生死界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第26節 東林鉅子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19節 國會(三)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5節 決戰牧野(一)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32節 除夕笛聲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68 受贊助埃及圖復辟暗投資中華謀運河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52節 更血液內閣迎新主 軒轅元議會起爭執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三十一節第四十五節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五節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3節 鄭家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206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臨覆滅倭艦殊死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