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就在楊紹清帶着孫露參加南園集會的第二天。孫露又和楊紹清應陳子壯的邀請拜訪了南園。在僕人的指引下他們來到了南園的一個別院。出乎意料的是這次楊紹清被擋在了外面。原來陳子壯要求與孫露單獨談談。孫露看了楊紹清一眼。楊紹清卻滿不在乎的示意:“你一個進去吧。我就在外面等着。沒關係的,我還可以看會兒書嘛。”說着他指了指滿書架的書籍對着孫露會心一笑。孫露點了點頭便隨着僕人一起進去了。

書房中只有陳子壯一人。他身穿白色長袍頭帶綸巾正拿着本書仔細研究。但見孫露進來了於是便起身說道:“不知孫莊主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啊。”

“啊,不敢。昨日孫露沒有表明身份。還請陳大人原諒。”孫露連忙受寵若驚的回禮道。

“孫莊主,不必多禮。陳某早已是行雲野鶴之人了。”說着陳子壯示意孫露坐下。

“那裡,久聞大人爲官清廉,愛民如子。實爲治世之能臣。如今只是龍遊淺灘罷了。”孫露發現自己現在恭維起人來越來越順口了。

在僕人送上茶點之後陳子壯擺了擺手道:“孫莊主過獎了。要說愛民如子那子壯可比不上孫莊主了。”

“不敢,孫露只是一介商賈。只想盡己所能幫助百姓罷了。”

“哦?可陳某見孫莊主的志向遠不只此吧。”陳子壯撫須笑道。

“孫露的志向。昨天就已經告訴陳先生了。不知陳先生有何見教啊?”既然陳子壯這麼快就切入主題。那孫露也就不用再拐彎抹角了。

“孫莊主不覺得那樣做太偏激了嗎?”陳子壯意味深長的問到。

“何爲偏激?大人熟讀歷史典故。也該知道中國歷史上的歷次變法都沒成功過。這是爲什麼呢?難道是因爲那些推行新法的人才華不夠?還是因爲當時的朝廷太黑暗奸臣做怪?亦或是帝王太昏庸無能?”孫露反問道。

“這?”陳子壯雖然對於歷次的變法都進行過詳細的推敲。自認爲可以說出個名堂來。但被孫露這麼一問卻又一時說不出個因爲所以來。

“因爲當統治者在發現自己的統治越來越力不從心時。便會想到要進行變法。這時的天下就象是昨天的那張宣紙。已經被塗抹的不成形了。千百年來我們使用的制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我們的發展。而那些變法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修改罷了。可這就象是昨天我要趙公子給我改那張畫一樣。一張已經被抹黑的紙再怎麼改都是黑的。故中國的每次的變革都伴隨着改朝換代。而改朝換代必伴隨着大規模的戰亂。只有戰亂才能在一瞬間摧毀原來的制度。土地和資源才能被再分配。於是天下又變成了一張白紙。”一口氣說了這麼一大堆話。孫露不禁停下來暗暗觀察陳子壯的反應。

此時的陳子壯正低着頭思考着孫露剛纔所說的話。忽然他擡頭說道:“可每次改朝換代後不久天下又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啊。”

見陳子壯並沒有什麼過激反應孫露暗暗慶幸於是繼續說道:“那是因爲每一個新的畫師也就是統治者。都會使用原來的方法將以前的那副畫再畫一遍。於是到後來白紙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所以說要想跳出這個輪迴必須要換一種畫法才行。這樣才能畫出與先前迥然不同的畫來。”

“換一種畫法?換一種畫法!”陳子壯不禁喃喃自語道。孫露的話給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着猶如讓一個一直在一間屋子裡冥想的人忽然走出屋子般。他會發現原來世界是另一副模樣。

“孫露今天的話太唐突了。還請陳先生見諒。”見此情況孫露連忙對陳子壯施禮道。

可是陳子壯並沒有在意孫露的話而是激動的一把抓住了孫露的手問道:“莊主可有這另一種畫法?”

孫露被他的這一舉動嚇了一跳於是扳開他的手說道:“先生請自重。”

“啊,對不起。陳某剛纔一時衝動。還請小姐見諒。”反應過來的陳子壯尷尬的放開了手。

“陳先生不必自責。孫露這裡有本書。不知大人見過沒有。”說完孫露從懷裡拿出了一本小冊子遞給了陳子壯。

陳子壯連忙接過那本小冊子。一看上面赫然寫着五個鮮紅的大字——《復興黨宣言》

當孫露從書房出來時,日頭已經有些微微西落了。楊紹清還在外面的廳裡看書。見孫露出來了他馬上放下書對孫露溫柔的一笑問道:“結束了?”孫露點點頭。於是倆人就拜別了陳子壯一起回客棧了。一路上楊紹清並沒有問孫露剛纔在裡面談了些什麼。只是默默的陪着孫露走着。這讓孫露又想起了第一次去楊家的情景。說實在的孫露對楊紹清還是帶着點淡淡的歉意。於是她問到:“紹清,你不想知道我們剛纔說了些什麼嗎?”

“如果你覺得需要的話會告訴我的。不是嗎?”楊紹清笑着反問。

“若我不告訴你呢?”

“那也沒關係。我相信你有自己的理由。”

“你就沒想過我和陳先生講得是不可告人的事情?”孫露進一步問到。

楊紹清忽然停下了腳步,他回頭注視着孫露的眼睛說道:“你和老師都是我最重要的人。我相信你們的決定。也決不會懷疑你們。”

“謝謝你,紹清。”孫露低下頭感謝道。

“不,你不用道謝。這是我心甘情願的。”忽然楊紹清指遠處炊煙了了的村落對孫露說道:“看啊,那兒的風景多美啊。”

“是啊!寧靜着的美麗!”孫露也感嘆道。看着身邊的楊紹清孫露心想或許紹清並不知曉她和陳子壯所商定的計劃是以破壞這樣的美景爲基礎的吧。

當孫露和楊紹清回到客棧時他倆卻遇到了一位“不速之客”——王芸花。咦,王芸花怎麼會在這裡?她不是該和他的哥哥王興在一起嗎?就在孫露和楊紹清納悶時王芸花給孫露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報告司令!警衛員上士王芸花前來報到!”

“等等,等等。你說什麼?”孫露瞪大了眼睛問道。王芸花怎麼可能成爲了她的警衛員呢!原來在整編時孫露發現不少農民軍中都有女兵。雖然孫露不同意“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但她同樣也不認同以現在這種裝備讓婦女上戰場與敵軍肉搏這種事。於是她將所有的女兵進行了篩檢。留下的女兵都被分到了後勤部門、文藝部門和醫護部門。反正現在的義勇軍裡沒有真正用於戰鬥的女兵。這王芸花本來應該被分到一旅的後勤部的。怎麼會成了自己的警衛員呢。

就在孫露納悶時王芸花拿出了一封信遞給了孫露。孫露打開一看原來是王興給自己的。信中說對於上次自己妹妹的鹵莽舉動請孫露原諒。又說孫露現在的警衛員都是男人傳出去對孫露的聲譽不好。於是想讓自己的妹妹來當警衛員。孫露一想也對。光想到別人是婦女了,沒在意自己也是女人。用男警衛員總歸是要被別人說閒話的。於是孫露對着王芸花說道:“小王同志啊,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警衛員啦。以前的事就當沒發生吧。”

孫露這麼一說倒讓王芸花想起來上次誤傷的正是眼前的這個男子。不過幸好楊紹清識相得很馬上便告辭回自己房間去了。孫露他們下榻的客棧是香江商會名下的產業。這次孫露他們來。客棧特意不做別的生意了專門接待這些東家門。當然這天字號的房間也就歸孫露住了。而王芸花也被安排在了隔壁的房間便於保護孫露的安全。雖然說孫露到明朝也已經快三年了不過除了鳳兒、楊緋兒之外就再也沒接觸過相似年齡的女孩了。現在有王芸花這個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的女孩陪着自己。孫露覺得心情也好了許多。

雖然已過二更,可陳子壯卻在書房裡徘徊了好久。現在的他一點睡意也沒有。孫露給他的那本叫《復興黨宣言》的小冊子陳子壯已經看了好幾遍了。白天孫露的話也不斷的在他的腦中浮現。“要建立富強民主的中國。”“要再現漢唐雄風。”“復興黨的每一個黨員,都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凡是有利於國家、民族最根本的利益事要積極支持,主動去做,反之要堅決反對。”“我們要效忠的是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而不是某個神仙皇帝。”可最讓陳子壯感到吃驚的是孫露中關於議會的一段論述。“我們必須運用議會的財政權蠶食王權、用戰爭打敗王權、用架空術改造王權。”

身處廣東沿海地區的陳子壯也曾遇到過那些從西洋來的紅毛夷傳教士。和這個時代的許多士大夫一樣他對於這些傳教士所傳播的思想很感興趣。甚至希望從中尋找新的治國之道。當然所謂的議會制度他也是略有耳聞的。按照傳教士的說法議會更象是爲了皇權服務而存在的。讓君主能夠聽到下面百姓的聲音等等之類的。但就是這樣仍讓許多的士大夫們覺得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做法是不成體統的。可孫露對陳子壯所闡述的議會制度就顯得更荒唐了。按照她的說法封建君主們都是傾向專制,有的是十足的專制君主,與議會的權力不共戴天。因而議會要在天下只知有王權而不認議會權的時代約束王權,就不能不遍用各種方式與王權鬥爭。議員們向皇帝請願、申冤;借皇帝的徵稅要求而指點朝政,抨擊罪臣和惡君。當和平的議會鬥爭不能制止皇帝的專制行經時,議會就會指揮大軍,與君主的軍隊一決死戰。議會最終會戰勝君主制,架空王權,將君主改造爲無自主行爲能力的國家象徵,使之爲議會至上制服務。

如此這般大逆不道的話卻並沒有讓當時的陳子壯有多大的反應。相反的他竟象着了魔般的被孫露的這些理論給吸引住了。面對孫露那滔滔不覺的演講陳子壯甚至在心裡還有很強的認同感。這種表現讓他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難到自己早就有了這種不臣的想法了嗎?怎麼可能呢?做爲一個受傳統儒家思想薰陶的士大夫陳子壯爲自己竟會有這種想法矛盾不已。被這份罪惡感折磨得喘不過氣來陳子壯不禁渡到了窗邊。在深吸一口氣之後,陳子壯覺得自己冷靜了不少。看着窗外清朗的月色他的思緒忽然飛到了崇禎初年的那些個日子。想起了自己的好友袁崇煥。

陳子壯和袁崇煥是同科中進士。陳子壯是那年的探花。他在作浙江主考官時出題目諷刺魏忠賢,因而被罷官。袁陳兩人同鄉同年,又志同道合,交情自然非同尋常。當時與袁崇煥時常在一起聚會的,還有幾個會做詩的和尚。袁崇煥應崇禎的徵召上北京時,他在廣東的朋友們替他餞行。當時趙藹夫便畫了一幅畫,圖中一帆遠行,岸上有婦女三人、小孩一人相送。陳子壯在圖上題了四個大字:“膚公雅奏”,“膚公”即“膚功”,祝賀他“克奏膚功”的意思。圖後有許多人的題詩,第一個題的就是陳子壯。“膚公雅奏圖”上的題詩,大都是稱譽袁崇煥的抗清功績,預料此去定可掃平胡塵、燕然勒石,麟閣題名等等。但也有不少人提到了黃石公、赤松子、圯上、素書的典故。這典故是說張良立了大功之後,隨即退隱,才避免給猜忌殘忍的劉邦所殺。在這次餞別宴中,大家一再的強調必須“功成身退”。對於皇帝的狠毒手段大家都深具戒心,所以在詩中一再警戒。可很不幸的是大家最不願發生的事還發生了。陳子壯覺得自己很無奈。無奈的接受好友的死、無奈的看着自己心愛的國家繼續的沉淪。可若真的象孫露所說的建立那樣的機制呢。這樣的悲劇會不會重演呢?“或許真的該換種畫法了。”想到這裡陳子壯喃喃自語道。

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8節 盛宴(三)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17節 國會(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22節 陪審團(下)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十一節第十二節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0節 歐洲之行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21節 支援第4節 燃燒的營口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38節 兩京風雲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8節 返航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二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節 登陸旅順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9節 再戰松山(下)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十九節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2節 除夕笛聲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33節 求援第二十六節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二十七節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5節 暗戰(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19節 再戰松山(下)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節 分歧
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8節 盛宴(三)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17節 國會(一)第34節 百舸爭流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22節 陪審團(下)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31節 宗族會議第321節 小酒館韓帳房醉酒 英武殿夏將軍答辯第十一節第十二節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33 互角力提案藏乾坤謀席位黨爭狼煙起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0節 歐洲之行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21節 支援第4節 燃燒的營口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300節 襲亞丁海軍惹衆怒 議政廳彈劾遭否決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38節 兩京風雲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318節 窺會議瑞使生歹意 販軍火中華髮橫財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8節 返航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第二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3節 登陸旅順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46節 結束與開始第4節 風口浪尖(四)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19節 再戰松山(下)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十九節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第32節 除夕笛聲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第33節 求援第二十六節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二十七節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29節 隆武皇帝(上)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16節 八旗眷屬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5節 暗戰(一)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2節 朝鮮使節第3節 風口浪尖(三)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19節 再戰松山(下)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6節 決戰牧野(二)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6節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