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

卻說那日王罡得了陳子龍與朱舜水的點撥,回府之後自是輾轉反側了整整一夜。他雖然是意會了陳、朱兩人有關朝廷日後將會將重點擺放在戰事上的暗示。但兩人也同時表示此事由軍部管轄,他們也是愛莫能助。那如何能搭上軍部這條線呢?抱着這樣的困擾,王罡最終選擇了置身前往陸軍尚書府去拜訪一下即將卸任的張尚書。因爲他始終覺得張煌言的主動退出事有蹊蹺。他更想探聽女皇究竟向張煌言說了些什麼,能讓這位而立之年的陸軍尚書主動提出卸任。

由於此次東林黨在內閣席位上受了很大的挫折,而張煌言又偏偏在這個時候主動表示不會加入下一屆內閣。正所謂人一走茶就涼,這些日子的張府看上去顯得冷清異常也就不足爲奇了。因而一大清早,當王罡那量鑲金嵌玉的私家馬車停在張府門口時,可讓張府的管家着實大吃了一驚。卻見他趕緊快步上前,抱了個長揖,唱喏道:“王副會長早。”

“張管家好。”王罡客套的回了一個禮道:“請問張尚書在府上吧?”

“王大人,請稍等。小的這就去通報老爺。”張管家一聽對方是來找自己老爺的,當即便不敢怠慢地轉身入府通報去了。

而藉着這個檔口,王罡則繞有興趣打量了一番張府上下。算起來這張煌言出任陸軍尚書也已有五年了。可是眼前的張府卻實在難以讓人把它同陸軍尚書的府邸聯繫在一起。據王罡所知,陸軍部雖不似海軍部那般財源廣進,但也絕不是什麼清水衙門。至少以張煌言的收入決不濟會過得如此樸素。不過王罡也曾有過耳聞,知道這位張尚書對自家人雖“吝嗇”,但對他人卻異常的大方。據說他一直以來都在向善堂捐資以幫助那些因戰亂失去雙親的孤兒和無家可歸者。因而繞是王罡這種見多識廣的人對這位張尚書也不得不寫個“服”字。

“王副會長,我家老爺有請。”張管家恭敬的聲音打斷了王罡的思緒。卻見他當即客氣的拱手道:“那就有勞張管家帶路了。”

王罡說罷,便在張官家的引領之下繞過照壁,穿過客堂,再經過一條長長的甬道,來到了張府的書房之外。身着八團緞直綴的王罡才踏進了院子,一擡頭便看見一身青色長袍的張煌言已然站在了門口。於是他當即便三步並做兩步上前謙恭的行禮道:“張大人好。這麼早就來打擾大人您,實在是過意不去啊。”

“那裡的話。王副會長還是先進來說話吧。”張煌言說着,客氣地將對方請進了自己的書房。待到下人奉上茶點之後,他便以軍人一貫的直爽作風開口道:“王副會長百忙之間抽空來拜訪本官,想必是有什麼要事要與本官談吧。”

給張煌言這麼一問,剛想喝口茶的王罡立刻便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拱手回答道:“不瞞大人,小人今日來府上冒昧拜訪大人,確是有要事想請教大人。”

“噢,王副會長有要事要請教本官。是什麼事啊?本官可不懂做生意的道道哦。”張煌言半開玩笑的說道。可他對面的王罡卻絲毫沒有開玩笑的心思,卻見他向四周打量了一番之後遲疑道:“大人,這…在下的問題恐怕有些唐突。”

“王副會長有什麼事旦說無妨。只要不牽涉軍事秘密,本官大可知無不答。”張煌言爽快的說道。

“那在下就得罪了。在下聽說大人不久之後就要離開內閣了。不知此事是真是假?這又算不算軍部的機密?”王罡當即眼珠子一轉,故意壓低了聲音道。

“我當是什麼事呢。原來王副會長一大早來本官府上,就是爲了這事啊。”張煌言先是不以爲意的哈哈一笑,旋即又轉了口吻感慨道:“看來陛下猜得還真沒錯呢。”

“張大人此話怎講?難道女皇陛下早了道在下今日會來拜訪大人嗎。”王罡微微一怔道。

“也可以這麼說吧。那日女皇陛下在本官臨走之際,就曾提醒本官說,不出五日便會有大財閥來找本官。現在離本官入宮那日剛好相隔四天,而王副會長更是江南數一數二富豪。這不正應了陛下的那席花嗎。”張煌言微微一笑道。

張煌言若是不提這事還好。這一提更是加深了王罡對張煌言與女皇那日所聊內容的興趣。卻見他緊跟着壯着膽子追問道:“大人那日究竟與陛下談了什麼內容?以至於陛下會如此堅信數日之後會有財閥拜訪大人啊。”

而面對王罡緊追不捨的探問,張煌言非但有生氣或是忌諱,反倒是大大方方的坦然道:“不瞞王副會長,陛下那日召本官入宮乃是爲了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的事宜。陛下希望本官能出任烏思藏宣慰司總督一職,與**喇嘛一起赴藏參與決策。其間陛下曾向本官提及青藏等地地處偏遠,朝廷想要在這些地區駐軍,擺在面前的頭個難題就是補給。而這一點僅靠朝廷驛站網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由民間一起與朝廷通力合作才行。這不,陛下才說要由民間出力。王副會長就心有靈犀地跑來找本官來嘛。”

“這麼說來,陛下有意思派兵進駐西藏咯?”王罡又是一驚道。本想跑來向張煌言探聽軍部動向的他,不曾想到這一問竟然問出瞭如此大事來。需知派兵入藏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明朝時中原朝廷雖然也在西藏中部和東部分別設立了“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與“朵甘行都指揮使司”。但從指揮使、宣慰使到萬戶、千戶、百戶等各級職位均是由當地的土官出任的。其間駐紮的軍隊也是藏兵,而不是中原的人馬。若是果如張煌言所言,那相關的補給可真不是一項小工程。

“不錯。其實陛下已經就駐軍一事同**喇嘛有過會晤。恰逢這段事件青藏等地局勢極不穩定,出於對中原朝廷威嚴的信任,**喇嘛也表示希望朝廷能駐兵西藏穩定當地局勢。”張煌言一臉嚮往的證實道。身爲陸軍尚書的他十分清楚,按照女皇陛下的設定,只要完成相應的佈置,那從此以後西藏的軍政大權將完全集中在朝廷駐藏大臣和**喇嘛手中。而擁有軍隊做後盾的駐藏大臣在庶政上還會比**喇嘛更佔一點優勢。因此對於自己能從女皇手中接受如此光榮的任務,張煌言倍感榮幸之至。以至於他那日當場就決定了退出下一屆的內閣,選擇去西藏任職。

相比爲帝國能收服西疆而的感到自豪的張煌言而言,王罡在聽到此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商機”二字。雖然朝廷現在還沒有明確表示要在西北大動兵事。但從陳、朱、張三人的描述中,此刻的他彷彿已經嗅到了硝煙的味道。在普通百姓的眼中,無論發生在哪兒的戰亂都是一種災難。而對於商人來說,戰爭有的時候往往將預示着商機的到來。姑且不論川藏、青藏等地每年數量龐大的茶馬貿易,光是朝廷相關駐軍每年的補給都是一筆不小的買賣。如此“肥肉”又怎能不讓王罡兩眼放光。於是在利益的趨勢下,王罡當下便更爲膽大地向張煌言探問起來道:“那大人可知朝廷這次會派多少兵馬隨大人入藏啊?”

眼看王罡如此追問,張煌言下意識地瞥了一眼這位年輕的富翁。心想生意人就是生意人,只要有錢賺什麼忌諱都不怕。當着自己這個陸軍尚書的面竟敢如此直白的探聽,朝廷入藏的兵馬人數。不過此次入藏的隨行人數倒也不算是什麼秘密。再一想到女皇那日的囑咐。張煌言不由地也清了清嗓子,斯條慢理的回答道:“護送**喇嘛回拉薩的衛隊大約有五百餘人。在進入烏思藏宣慰司之後還會調集地方上相應的部隊一起入藏。此外陛下還特地挑選了一些中原的工匠、僧侶、學者一同隨行,旨在希望藉此機會加強中原與藏地的交流。如果江南商界也有心隨團入藏開拓新貿易的話。朝廷也會給予大力扶持的。”

“那裡,能爲朝廷效力是吾輩做生意人的莫大榮幸。朝廷有什麼要求儘管向商業協會提就是了。我江南商界定當全力以赴完成朝廷交託的任務。”王罡信誓旦旦的保證道。

“王副會長有如此赤子之心,真是讓人欽佩啊。商界若是多幾個像王副會長這樣的有識之士,朝廷的許多事情辦起來可就順暢多了。”張煌言頷首鼓勵道。他的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眸也似乎比剛纔更有信心了。其實在接到女皇的命令之後,張煌言本人也曾爲西北軍的糧草補給擔憂過。畢竟在歷史上,中原在西北的戰事往往都會受補給所累。但此刻王罡的表現卻徹底打消了他的疑慮。更使他在心中由衷的佩服女皇的先見之明。心想“錢財搞活戰爭”真是所言非虛啊。

“張大人過獎了。”王罡謙遜地拱了拱手,旋即又跟着試探道:“大人若是西北的局勢持續不穩,那會不會影響到沃兒都宣慰司一帶啊?”

面對王罡有些得寸進尺的追問,張煌言這次也跟着打起了馬虎眼道:“西北的局勢比較複雜。會不會波及沃兒都宣慰司一帶那還得視情況而定。”

“是,是,是。小人剛纔問得唐突了。”王罡連忙把頭一低道。他清楚張煌言只要不否定自己的探問。那就表示西北的局勢十分有可能會影響到沃兒都宣慰司所屬的蒙古地區。這可又是一個不小的暗示。如果藩夷的動亂波及這些地區的話,那就代表與其相鄰近的陝西、山西、遼東等省份的物價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又將會是一個多大的商機啊。

王罡臉上雖沒有多大的表情變化,心裡頭卻早已是興奮得躍躍欲試了。此刻的狠不得當即便起身趕往城內的山西會館,同那幫老昔兒好好談一談。不過向來老練的他最終還是抑制住了心中的激動。因爲還有一件事讓他有些納悶。卻見他跟着又擡起了頭向張煌言詢問:“聽大人的口氣,小的是這幾日來第一個來拜訪大人的商人。難道其他商團商業協會就沒有派人與大人接洽過?”

“是啊,王副會長你是第一個來找本官的。老實說,本官的府邸向來門庭羅雀,與本官解除的商賈更是少之又少。因而,起先陛下說會有商賈來找本官,本官那時還真不怎麼敢肯定呢。而王副會長你的到訪也讓本官剛纔吃了一驚呢。”張煌言笑着解答道。

然而他的解答,卻讓王罡心頭的疑惑變得越發深了起來。若說那些小商小賈在朝中沒有眼線,不知朝廷走向還情有可原。但像香江商業協會這樣與朝廷關係密切的大商業協會怎麼會也沒得到風聲。而是讓自己佔了先機。這是陛下故意的安排?還是香江商業協會另有密謀?重重的疑慮讓王罡眼中的神色也跟着變得沉重起來。

事實上,正如王罡所預測的那樣,香江商業協會確實比他更早一步洞悉了朝廷未來五年的走向。向晉商貸款、積極參與北方諸省官府籌辦的各項工程。這都是香江商業協會爲在北方地區搶得先機所做的鋪墊。然而,在駐藏大臣的事件上,香江商業協會卻一改往日積極熱情的作風,並沒有花什麼精力在上面。因爲此時此刻,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將讓香江商業協會發現了一個比西北戰局利潤更爲豐厚的“商機”。

就在王罡置身前往張府探聽消息的同時,香江商業協會上層的骨幹們也齊聚在了商業協會駐京的總部之中。一大清早,就被從被窩裡爪出被召集在一起,讓這些骨幹們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他們紛紛在私底下暗自揣測着今日被召來的目的,探討着商業協會內部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在你一言我一語之後,衆人均覺得這些日子商業協會並沒有什麼大事,值得召開如此緊急的會議。困惑與不解就此寫在了不少人的臉上。直到稍後出現的陳家明以及楊開泰等人,才讓現場的骨幹們停止了交頭接耳,一個個都擺出了一副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模樣。

只見一身便服的陳家明禮貌地先讓楊開泰坐上首位。然後自己則站在楊開泰身旁,清了清嗓子當衆宣佈道:“商業協會今日召諸位前來,乃是爲了向諸位介紹幾位特殊的客人。”

特殊客人?什麼特殊客人。陳家明的話語,讓在場骨幹們的疑惑更爲深刻了。正當他們想要向他詢問之時。卻見陳家明神情傲然地朝門外微笑道:“來自遠方的朋友,你們可以進來了。”

【……117議西局張尚書解惑 窺商機王會長心動 文字更新最快……】@!!

()

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31節 百家爭鳴第1節 姻親之盟第10節 《乙酉憲誥》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2節 魯冀防線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23節 賜名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4節 公試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二十六節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13節 巾幗英雄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22節 荷蘭人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七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0節 編制第20節 尾聲第八節第16節 分歧第28節 返航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3節 鄭家第四十三節第二十一節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28節 影子戰場第4節 橘子與枳子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6節 東林鉅子第8節 路(三)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二十二節第7節 銅錢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1節 蜀中大西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40節 多鐸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6節 前夜(上)第12節 首相第23節 君與臣(上)
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6 商會使利誘謀合作駐藏臣爲國納馬幫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31節 百家爭鳴第1節 姻親之盟第10節 《乙酉憲誥》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第2節 魯冀防線第10節 遼東戰報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第23節 賜名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05 歐洲博士開壇講課中原書生針鋒相對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4節 公試45 東印度公司自謀生路女皇特使漫天要價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二十六節第211節 遇天兵西藏王求救 聞喜訊達賴佛勸降第13節 巾幗英雄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22節 荷蘭人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七節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59 齊會師使團盤收穫意偏科親王籌大學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30節 編制第20節 尾聲第八節第16節 分歧第28節 返航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23節 鄭家第四十三節第二十一節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28節 影子戰場第4節 橘子與枳子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6節 東林鉅子第8節 路(三)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88節 內閣廳太沖議封建 御書房來賀獻民律第二十二節第7節 銅錢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1節 蜀中大西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40節 多鐸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6節 前夜(上)第12節 首相第23節 君與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