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香料羣島華商逞威 中南半島諸侯稱雄

正如外務尚書李啓新所預計的那樣弘武內閣向中南半島個諸侯頒佈的聖旨早在數個月前就已經交到了那些諸侯王的手中。--鳳-舞-文-學-網--然而他們的回覆卻並沒有像史可法所預言的那樣因爲路途遙遠而被耽擱。事實上中南半島的諸侯們根本就沒有就中國政府“借道剿匪”的要求做出任何的反應。緬甸、安南、大越、大城諸國甚至還在接到中原弘武朝的聖旨後加強了各自邊境的警備。彷彿他們即將迎接的不是曾經誓效忠的宗主國而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侵略者。

當然中南半島的諸侯會有如此的反應總的來說也不算是太過唐突。雖然這些國家歷來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但這種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僅僅是建立在古老的朝貢體系上的。宗主國即沒權利干涉藩屬國的內政也沒權利在藩屬國駐軍。而這種禮節上的朝貢關係在明朝中期以後也漸漸的破裂了。戰亂、天災以及明朝政府本的**使得中原政權逐漸喪失了維持其宗主國地位的能力。中南半島的諸侯自然也是樂得聽封不聽調在中南半島這一畝三分地上上演着各自的爭霸大戲。

自15、16世紀起不大的中南半島便早已陷入了諸侯混戰之中。在這近兩百年的時間裡中南半島上的各個大勢力你方唱罷我又登場打得好不鬧。直到如今在半島上形成了以緬甸末羅汗王朝、暹羅大城王朝(泰國)、大越國鄭氏王朝(北越)、廣南國阮氏王朝(南越)、高棉王國(柬埔寨)、萬象王國(老撾)等等諸國割據的局勢。除了這些實力較爲強勁的諸侯國外中南半島上還零星分佈着占城、水真臘(下柬埔寨)等諸多小國。

不過中南半島的諸侯們雖說一直都在忙於撕鬥搶地盤但敏感的他們很快也感受到了這幾年南洋局勢的急劇變化感受到中原宗主國的蠢蠢動。諸侯們現在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港口裡已經停滿了來自中土上國的大船他們的集市上充滿了來自上國的各色貨物。除此之外大街上的漢人亦漸增多起來。與從前那些單打獨鬥的華人商販不同如今的來中南半島的作生意的漢人明顯團結了許多更強悍了不少。這些華人商賈組織商會建立私人衛隊。他們甚至還同歐洲來的紅毛夷一樣在重要的港口建立起架有大炮的“商務館”。面對那些閃着寒光的火槍以及那黑洞洞的大炮當地的諸侯土王們自然是不敢再像從前那般肆意欺凌、敲詐漢人了。相反在大炮與銀票這兩件法寶的一打一下不少土王倒是乖乖地配合起華商的開拓來。

與歐洲商人差不多中國商人起先也以南洋特有的香料爲自己獵取的主要目標。不過隨着香江商會對南洋的控制越來越深入加之中國原先就擁有的宗主國地位使得中國商人在南洋得到的特權也越來越多起來。他們雖同是商人卻終究是從天朝上國來的人地位自然不是紅毛夷和土著商人所能比擬的。他們即不用像歐洲商人那般處處遭人提防歧視也不會像南洋土著商人那般地位底下。憑藉着這些特權中國商人的經營範圍也跟着擴展了開來。從香料藥材到蔗糖大米從生絲木材到寶石礦藏可謂是應有盡有。

特別是中南半島的礦藏分佈廣泛種類繁多。在中國本土因爲內戰而影響到北方礦藏開採的況下中南半島的硫黃、鉛、鋅、鐵、銅等礦藏緩解了中原金屬礦藏的緊缺問題。可以說南洋就像是一個後備倉庫一般供給着中國本土市場。

當然比起南洋諸島來中國商人在中南半島上所受到的制約明顯要多得多。像是大越、廣南、萬象等國均對華商的行動有着嚴格的限制。因此華商在中南半島上更多的會選擇占城、真臘等小國的港口來建立據點。正如以商立國的荷蘭人、英國人喜好在殖民地建立商館、港口來展商業。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則會在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起高大的碉堡與教堂。至於對土地異常執著的中國人在異鄉謀取特權賺取財富之後往往就會不自覺地去購買土地用以保值。而南洋低廉的土地價格和充足的勞動力無疑成爲了商人們併購的選。

與歐洲商人一樣通過賄賂、威脅等手段來自中國的華商們迫使南洋的土王許他們在當地設立商館購買土地建立農場。他們僱傭當地的華裔作爲幫手經營農場。並從歐洲人手中購買當地的土人和自非洲的黑奴作爲農場的勞動力。不可否認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本土時就已經是“出色”的地主了。他們知道如何去將一片貧瘠的土地經營成爲良田果園也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的榨取奴隸。就這樣適當的經營和大量的特權僅使得中國人的農場在短短數年內中遍佈了南洋諸島。

這些南洋殖民農場以種植稻米、蔗糖、油棕等農產品爲主香料、染料、菸草、茶葉、原棉等經濟作物爲輔。農場主又往往會根據本土和國際市場的需求改變農場種植的農作物。因此比之中國本土的傳統山莊農場更爲商業化。加之南洋廉價的勞動力、低額的稅賦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殖民地的財閥們能博取比本土地主更多的暴利。他們那迅積累起的財富不僅讓國內的同行眼饞。更成了周遍土著軍閥、土匪、山賊等勢力眼中肥得流油的大肥。一邊是土生土長的地頭蛇一邊是船堅厲炮的開拓者。期間雙方的爭鬥自然也是愈演愈烈起來。

中國財閥們的軍事力量以及其在中南半島上的展度固然是讓諸侯們即羨慕又頭痛的一個問題。但真正讓他們感到憂心忡忡寢食難安的卻是這些華商背後站着的那個大中華帝國。因爲中南半島的諸侯們現曾幾何時那個對他們不聞不問只知道受貢品的宗主國突然間變得積極了起來。六年前隆武朝的那次朝貢無疑是在向南洋諸侯重申中原宗主國的權利。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罷了。隨着中原新舊政權的徹底更替中原政權對中南半島的政策也變得越肆意起來。新興的中華帝國已不再滿足於“天朝上國”之類虛銜。而是開始憑藉着宗主國的頭銜不斷地向南洋諸侯索要各種特權來。

從最初的開阜通商到後來的借港駐軍。面對中原政權一步步得寸進尺的要求掩藏在南洋諸侯心中的不滿也漸加深了。特別是中華南洋宣慰司的設立更是讓這些土著諸侯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理論上中華朝在南洋的直屬領地僅限於新加坡等幾個零星的島嶼。而中華帝國卻爲了這麼幾個小島特意成立一個獨立的宣慰司。這在南洋諸侯的眼中實在是一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舉動。因此當中華朝再次提出有關借道中南半島進入雲南剿匪的要求時頓時便在中南半島諸侯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那些諸侯看來中華朝“借道剿賊”的要求是極其無理的甚至是可以說居心叵測的。可他們的實力卻又讓他們沒有這個膽量對中國人說個“不”字。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中南半島上的各大諸侯們幾乎在同一時刻選擇了用緘默來回應上國來的聖旨觀望起了宗主國後的行動。

在這一雙雙警惕的眼睛中最爲老練的當屬於緬甸末羅汗王他拖。這個年過花甲的老國王曾經歷過中南半島上最險惡的混戰也曾與狡猾貪婪的紅毛夷打過交道。在他拖看來這近一百年的時間裡整個南洋經歷了千古未有的變動。諸侯混戰權城當道以及從西方來的紅毛夷無不衝擊這這片古老的海域。期間有多少盛極一時的王朝煙消雲散又有多少強大的國家四分五裂。可末羅汗王朝卻在這混亂的年代裡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與其他中南半島上的國家不同末羅汗王朝不僅鼓勵商業還與葡萄牙人、荷蘭人合作。由於接受了歐洲先進的航海技術加之末羅汗人本就精於航海。因此在其他南洋國家海上勢力漸削弱時末羅汗王朝的海上力量卻得到了質的飛躍。成爲了香料羣島海域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繼承了先祖盛世的他拖自然不敢有所怠慢。

象末羅汗的先祖一樣他拖也一直以圓滑的手段應付着來自東、西雙方的各股勢力。然而這一次中國人“借道剿賊”的要求卻讓這個出了名的和事佬國王也皺起了眉頭。此時此刻濃郁的檀香溢滿了整個皇宮一羣着華麗綢緞的宮女們挑着用金罐乘裝的泉水說笑着傳過了宮前的草坪。望着她們那猶如眉公河般婀娜的姿他拖不嘆了口氣向一旁的大臣開口問道:“給上國女皇的書信準備妥當了嗎?”

“回大王國書和貢品都已準備妥當使團明就出。”內臣一邊恭敬的迴應一邊又不無擔心的問道:“可大王我們這麼做真的妥當嗎。據臣所知大越、廣南那裡都還未回覆上國呢。況且我等現在纔給上國回覆上國的女皇不會動怒吧。”

“姓鄭的和姓阮的怎麼想同我們無關。孤王只要做好分內事就行。南洋與中原相隔甚遠末羅汗的使團晚到一些相信中原的女皇也會諒解的。”他拖滿不在乎說道。

所謂的姓鄭的和姓阮的分別是指大越誼王鄭梉和廣南國孝哲皇帝阮福瀕。其實這兩個國家原先是一個國家世稱黎氏大越王朝。因其內部動故而分裂成了南北兩朝。如今北朝由權臣誼王鄭梉把持大權而在南朝稱帝的阮氏家族本是大越南方的一個軍閥。地方雖不大朝政也很混亂可大越、廣南兩國的氣派卻不小。君主對外都自稱爲皇帝而不是大王。這兩國非但在稱呼逾越了君臣之限。在對中原宗主國的態度上也是頗爲不敬。廣南國甚至都沒有出席六年前的那次朝貢。

當然越南人能有這樣的態度與他們在中南半島上較強的軍事也有很大的關係。雖說大越與廣南交戰已久。但這並不會影響越南人對外擴張的步伐。新興的廣南國更是在這段時期不斷地向南方小國動侵略吞併了大量的土地頗有稱霸一方的架勢。不過在他拖眼中越南人的這種囂張態度是一種愚蠢的表現。雖說越南人在中南半島上是地頭蛇可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給天朝上國臉色看早晚是要吃癟的。想到這兒他拖不屑地搖了搖頭又向自己的臣下問道:“這些天湄公河口的上國艦隊有什麼反應嗎?”

“回大王據探子來報三天前又來了一批上國的艦隊約莫有百十來艘大船。不過上國的艦隊這次並沒有要求在我們的港口上停泊。只是在水真臘的港口加了些補給便北上占城去了。臣等還打探到那些船上裝載的都是火炮長槍還有成千上萬的天朝士兵。”那臣下唯唯諾諾的回答道。末羅汗王朝是中南半島上唯一沒有租界給中**隊港口的國家。饒是如此中國艦隊若是真的堅持入港的話緬甸人也很難出手阻止。不過從那臣下的回答來看這一次中國人似乎還是像從前那般同末羅汗王朝的艦隊保持了距離。

果然聽到這個消息後他拖立即雙手合十向佛祖禱告道:“佛祖保佑看來水真臘與占城兩國是同意上國借道了。”

但是一想到如此衆多的中**隊登6中南半島臣下們的頭皮就都開始麻了起來。末羅汗的艦隊或許還能在海上抵擋一下中國人艦隊。可到了6地上就根本不是中國人的對手了。況且對方登6的軍隊人數還如此衆多。當下其中一個臣下便擔心的開口道:“大王這樣真好嗎?那畢竟是上萬天朝大軍啊。而且還擁有數百門大炮呢。”

然而緬甸王他拖本人卻顯得十分鎮定甚至他的臉上還掛起了一絲難得的笑容。卻見他從容的一笑道:“既然占城王答應了上國的請求那就沒我們什麼事了。上國的軍隊是來借道討賊的。咱們怕什麼。”

“可是大王這萬一中國人是想假道滅虢呢?”另一個大臣說出了衆人心中的擔憂。

“上國皇帝的聖意不是吾等小國所能揣測的。不管怎樣上國的大軍已經決定借道占城了。而那占城又地處廣南國以南與我國相差甚遠。上國借的是越南人的道如何配合上國的大軍是越南人問題。若是那些越南人受到上國懲罰的話。那也是他們對上國不敬的結果。”緬甸王他拖得意的說道。事實上此刻的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越南人如何應付中原來的大軍了。

--鳳舞文學網----

鳳舞文學網爲衆多讀者免費提供各類小說,作品涵蓋了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軍事小說、恐怖小說、言等,並提供可電腦和手機閱讀的TXT、CHM、UMD、JAR格式的電子書下載。

http://www.fengwu.net?...??

第1節 姻親之盟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十三節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15節 潛在規則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十節第16節 前夜(上)第15節 結社第34節 戰敗者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四十節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16節 分歧第16節 暗戰(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23節 休整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43節 桑稻之爭(三)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7節 盛宴(二)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二十七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8節 影子戰場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9節 盛宴(四)第16節 前夜(上)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21節 山海關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3節 賜名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3節 父子君臣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6節 路(一)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節 姻親之盟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3節 求援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6節 五月內閣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三十七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5節 朱仙鎮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
第1節 姻親之盟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十三節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第14節 同氣聯枝(下)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29節 南夷與胡虜第15節 潛在規則91 聯合省急尋中間人菲爾德提議驚四座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340節 泡溫泉孫女皇沉思 攜女兒李鳳兒面聖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95 接聖諭衆臣忙佈置發訃告噩耗傳千里第十節第16節 前夜(上)第15節 結社第34節 戰敗者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四十節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16節 分歧第16節 暗戰(二)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74節 臨大敵朝鮮忙黨爭 中華軍月夜登仁川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23節 休整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371節 遊南北喬三少挑刺 爲民權顧議員上書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第43節 桑稻之爭(三)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7節 盛宴(二)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二十七節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28節 影子戰場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56 賢親王贊慕牛津圈玻意耳執意赴中華第9節 盛宴(四)第16節 前夜(上)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21節 山海關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123 爲商會家明挽局勢求貸款男爵忙奔走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3節 賜名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23節 父子君臣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6節 路(一)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1節 姻親之盟第41節 桑稻之爭(一)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33節 求援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第368節 四奔走法王欲結盟 爲南美羣臣生歧義第12節 太后的決斷第6節 五月內閣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三十七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第35節 朱仙鎮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266節 論私掠君臣談局勢 變結構中華求動力164 當先鋒羅剎鬼擺譜充誘餌中華軍死戰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36 御花園女皇訓皇子科技宮尚書示專利76 斥衆臣女皇追罪責倒苦水尚書吐實情133 忙告辭滿人躲亂局籠勇士可汗當說客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