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

盧象升隨楊廷麟走進大廳,正看到周顯。他臉露疑惑,望向楊廷麟道:“伯祥,這位莫非就是你家的公子?”盧象升現在是三鎮督師,地位比楊廷麟高出甚多。在平時,兩人的交集並不多,彼此也並不熟悉。只不過他敬仰楊廷麟的爲人,而在自己到達京師之後,楊廷麟又給他來了一封關於出兵的提議。故而,纔有了這次來訪。

楊廷麟還未搭話,周顯卻向盧象升躬身長揖,一拜到底道:“稟盧督師,在下週顯,乃楊翰林的一名學生。”

盧象升打量了一下週顯,道:“周顯,我聽過這個名字。你現在是太子的陪讀吧!”

周顯點了點頭,拱手回道:“周顯承蒙陛下看重,現在的確是在陪同太子殿下讀書。”

盧象升笑了笑,說道:“薩哈廉在滿虜之中,算一個智將。滿虜每次侵入我大明領地,他都起着一個居中協調的作用。能在陣前置其於死地,這是多少邊塞勇將都不曾完成的大功勞,大業績。在我看來,你更適合在邊塞爲將,而不是在宮內陪太子讀書。”

楊廷麟淡淡一笑,無奈的搖了搖頭,向盧象升道:“九公,你可別這樣說。我這個學生天天都想着出塞爲將,你這麼一說,恐怕他更不能安心讀書了。”

盧象升眼角上撇,笑向周顯道:“哦,真是這樣嗎?”

周顯臉帶淺笑,拱手應道:“學生的確有此想法,昔日曾向陛下請爲邊塞一小兵。但陛下看我年幼,故而沒有同意。在朝廷諸將中,學生最佩服的就是盧督師。之前在入宮途中,曾遠望督師疾行而去。今日,卻不曾想能直面督師正顏,學生幸甚。”

盧象升哈哈大笑道:“爲將者,雖不用飽覽羣書,以當博士。但若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觀陣圖,不掌兵勢,必爲一代庸才。就如陛下所說,你畢竟年幼,草草從軍並非好事。耐心讀幾年書,增長一下自己的見識,對你將來必是大大的有利。如若到時候你還想入邊塞爲將,就來找我。”

楊廷麟臉露驚喜,轉向周顯道:“周顯,還不謝過九公。”

周顯連忙躬身拜道:“學生謝過督師。”

盧象升擺了擺手道:“還是要你自己努力。”

楊廷麟和盧象升寒暄了兩句,轉向周顯道:“周顯,你先回去吧!我和九公還有點事情要商量。”

周顯拱手回了一禮,跨步走出廳外。他突然想起一事,回身再次走進屋內。楊廷麟心中疑惑,開口問道:“周顯,還有別的事情嗎?”

“先生、盧督師,我想問一下。你們是不是想要商量如何說服陛下召集大軍,以與滿虜在京郊決戰?”

盧象升打量了一下週顯,眼角帶笑道:“你爲何有如此之問?”

“現在朝廷內外,是戰是和,都是爭論不休,早已是明面上的事,這個並不奇怪。周顯認爲以先生的性格,是絕對不會提倡與滿虜羶和的。而督師對外歷來強硬,一直妄圖徹底擊破滿虜。這次他們來犯,雖然兵鋒正盛,但人數分散。既有前來進攻北京近郊的,又有沿運河向南侵犯濟南的。我想這樣的機會,督師應該是不會放棄的。”

盧象升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有幾分道理,但滿虜入塞的多爲騎兵,來去自如。分散開快,聚合起來更快。你這樣說,是有什麼方案助我擊破滿虜嗎?”

“督師,朝廷此刻能和滿虜相提並論的的軍隊大體可以分爲三支。一支目前是由您所統,已經入京衛護。一支是由洪督師和孫將軍所率,此刻正在陝西境內抵禦闖賊。最後一支是以祖左督爲主的遼東軍。陛下這次只招了兩支大軍回援,一個是您,另一個是祖左督。就目前而論,祖左督是不可能回京的,那麼陛下能依靠的就只有您的這支部隊了。”

盧象升挪了挪身子,不自然的說道:“你是擔心以我手下的這支軍隊戰勝不了滿虜嗎?”

周顯搖了搖頭道:“盧督師,您爲天下督師。目前手下所掌控的,不僅有從山西、大同、宣府三鎮調來的兩萬大軍,更有橫行無敵的三萬關寧鐵騎。如果以此兵力與滿虜決戰,至少有七成把握。但目前的問題是,陛下他並不準備如此做。”

盧象升臉色微變,沉默了片刻,問道:“陛下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

“久在宮內,自然聽到一些風聞。陛下意欲與滿虜講和,據說目前已經派人前去遼東。雖是風傳,但至少說明一點,陛下並無意與滿虜決戰。因而,我想勸督師一句。如若你想與滿虜大戰,就不要輕易放棄軍隊。反之,就不要再行出兵。否則……”

楊廷麟奇怪的望向周顯道:“你的意思是,陛下會剝奪盧督師的軍權?”

周顯點了點頭,轉向盧象升道:“督師爲天下軍馬的督師,只要不犯錯,陛下並無理由剝奪您的兵權。而且,陛下是愛面子之人,不會輕易說出讓你不要與滿虜大戰的話語。那麼他便只剩下逼您自己主動讓出兵力交由別人統御,讓你沒有足夠的兵力與滿虜決戰一法。督師您性格剛強直白,眼中容不得沙子。一旦有人指責你擁兵自重,我擔心你真的會讓出兵權。即使到時候真會如此,也並無問題。但如若督師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妄圖與滿虜決戰。那樣只會喪了性命,於大事無益。”

盧象升笑了笑道:“那在你眼中,什麼才叫於大事有益?”

周顯臉色微變,沒有說話。

盧象升看周顯沉默不語,淡淡一笑,繼續說道:“於我而言,只要遵從兩條規則,便永遠無愧於心。一是爲臣之道,在於忠君,君既然想要剝除我的兵權,我自應讓出。另一個是爲將之道,在於明知道前方雖是萬仞懸崖,亦要勇往直前,不作絲毫遲疑。反之,每個人都站在自己角度思慮問題,那麼必會臣將不臣,將也不爲將。那麼,這個天下就徹底無救了。”

周顯沉默了一會,道:“但我還是希望督師您應該惜身惜命,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爲這個天下做的更多一點。”

盧象升豪邁笑道:“陛下乃聖明之君,我相信不會走到那一步的。而且,以我一人之命,能換取陛下認清一些事實,也算值當。”

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第二百四十八章 逃荒老者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故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皇城島4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五百三十八章 屠殺百姓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五百零三章 拉長戰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一十七章 陣前談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元吉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十九章 遼南情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謝遷領命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九十章 渾河血戰3第六百五十五章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六百四十四章 演練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上漕運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州血戰4第954章 變革3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遼陽20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三百一十九章 於七送信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八百六十七九章 城破將降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態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八百八十九章 林慶業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六百一十七章 崇禎問罪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遼陽20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戰10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勝局安民招兵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帥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十一章 決鬥第四十八章 兵起6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五百二十一章 戰四方2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七百九十二章 復州之戰第七十一章 京師6第946章 議和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十九章 黃扒皮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
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第二百四十八章 逃荒老者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故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皇城島4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五百三十八章 屠殺百姓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五百零三章 拉長戰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一十七章 陣前談話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元吉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十九章 遼南情況第四百四十七章 謝遷領命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九十章 渾河血戰3第六百五十五章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六百四十四章 演練第二百一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上漕運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九百二十七章 戰備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州血戰4第954章 變革3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遼陽20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三百一十九章 於七送信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八百六十七九章 城破將降第五百九十八章 松山之戰4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態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松山之戰20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八百八十九章 林慶業的想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六百一十七章 崇禎問罪第八百二十四章 震遼陽20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戰10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勝局安民招兵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帥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執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十一章 決鬥第四十八章 兵起6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五百二十一章 戰四方2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七百九十二章 復州之戰第七十一章 京師6第946章 議和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十九章 黃扒皮第一百一十章 四封塘報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