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排陣

天還矇矇亮,周泰和周乾二人便在林豹的陪同下來到鄉勇團,他們帶來了周顯想要的銀子。只不過不是八百兩,而是整整一千兩紋銀。

周顯給林豹簡單說了一下昨夜的情況,便讓周泰和周乾二人先待在軍帳。他命人叫來張元和李開二人,撥出六百兩紋銀給張元,讓其立刻出城;而又拿出三百兩紋銀,讓李開前去找工匠製作一石強弓五把,九鬥勁弓三十把,及八斗弓二十把!

至於多出的錢,就又讓李開製作了一面四角赤底黑字大明軍旗,五面顏色不同的三角令旗,及十五面與令旗顏色、形狀相同,但卻小了一號的令旗。

大明軍隊有明確規制,只有百戶以上的編制纔可使用四角軍旗。周顯並非百戶,但鄉勇團卻爲大明所有,五旗鄉勇的數量也遠超百戶,用大明軍旗並不違規。

正規軍中的令旗,除了顏色不同,一般還配以各種動物、字體以區分於其他隊陣。

目前,周顯還不想做那麼多講究,以免難爲了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農夫。他交待李開說,要以紅、黃、白、藍、黑五色做旗底,在旗幟上寫上左、右、前、後、中五字來區分手下五旗。

這是周顯參考五軍的編制而來,雖然不算正規,但卻很好區分。林豹聽後,也覺得這樣的方法很好,就完全按照周顯所說的進行了。

周顯回到軍帳,周泰正懶洋洋的躺在他的牀上打盹。周顯走上前去輕輕將他拍醒,詢問了周貞對這件事的態度。畢竟是一千兩紋銀,周貞的態度決定了後續了計劃。

從周泰話語中,周顯得知周貞並不十分在意,只讓周泰帶來了“莫將賤業當營生”的提醒。周顯從現代社會穿越而去,深知商業對於一個民族、王朝的重要性,自然不會將周貞的提醒當一回事。他暗暗的搖了搖頭,不可置否。

但周泰帶來的另一個消息,卻令周顯心中有點難受。林老夫子的兒子被周貞救了出來,但林老夫子卻辭去了夫子一職。

周顯臉色難看,望向周泰道:“小泰,夫子可曾說過他爲何要辭去夫子一職?”

“他說自己年老體弱,不堪重任。而小坤私下對我說,夫子可能是覺得因爲周家救了他兒子,他便因此欠了我們。如果在學堂上再嚴厲訓斥我們,便再也無法保持一顆平常心,這纔是他辭去的主要原因。”

周顯嘆了一口氣,暗想這夫子的脾氣也太倔強了吧!無論哪個時代,彼此依靠,相互幫助纔是發展之道。但心中對這個奇怪的夫子多了一些敬佩之感,他開口問道:“那夫子現在呢?他還會繼續授課嗎?”

“還授,只不過去了村塾。小坤今天沒有前來,就是因爲他要去村塾上課。以後他一整天都會呆在村塾,學劍的事情,他還讓我向師傅致歉呢?”

周顯點了點頭道:“小坤的志向本就在進學上,去村塾正好爲三年後的科舉做準備。”他又望了望周坤和周乾,臉帶疑惑的問道:“那你們呢,怎麼沒跟去村塾?”

周泰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道:“小叔,我和小乾兩人對功課一直都是一竅不通,就不再想在上面多浪費時間了。昨晚,我們一起去求見了父親。父親最終同意我們兩人不用再去私塾,以後通過考取武生入仕。今天就是他讓我們來的,讓我們跟着你在鄉勇團歷練一番。”

周顯笑道:“還是大哥他看的清,就你們二人,恐怕考上一甲子也難以通過鄉試。只不過目前軍中的一切都交給師傅了,你們要進來,他老人家得先同意。”

“師傅已經同意了。只不過他說,先不把我們編在鄉勇團內,只讓我們跟着一起訓練。”

周顯點了點頭,看外側天色大明,朝向兩人道:“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先去校場吧!”

校場之內,人聲鼎沸,林豹正在指揮鄉勇列隊。

鄉勇團五旗,左右兩旗排在最前兩側,前旗位列中間位置,但比着左右兩旗靠後了一段距離。前、中、後三旗並列一排,相互之間隔着一段距離。

這是戚家軍典型的行軍隊陣,左右兩旗在真實戰場中一般作爲前隊,與主陣隔開一段距離。一方面作爲斥候,一路搜索,防止前方有敵軍埋伏。另一方面,在發現敵軍之時,前旗士卒與敵軍正面相抗,而左右兩旗則從兩翼包抄過去,以最快的速度擊破敵軍。

每一個旗又是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刀盾兵在前抵住敵軍。他們後面槍兵爲殺敵主力,狼銑拉人、控人,钂鈀手刺殺衝入自陣的敵軍。槍手換火藥和射擊輪番進行,遠程殺傷敵人。小旗長一般持旗在後,等到他出手之時,一般也是整個小旗將要覆滅之時。

而當遇到強敵,進行大規模混戰之時。小旗長便從中間移到旗列前方右側,與衆多小旗串在一起。或選擇進攻,或選擇堅守,彼此配合以破強敵。而此時的小隊長手中的旗幟則決定進攻和回防的方向。

這是戚家軍最初的陣型,也就是鴛鴦陣的最初模型。後來又加了火箭車、虎蹲炮大隊以及三輪槍射等戰術陣列。後來的戰列肯定更加先進和實用,但林豹應該是看到鄉勇團根本沒有火器,故而纔有如此的安排。

陣列僅是第一步,也是實行一切戰術的基礎。林豹對之要求十分嚴格,大半天時間都耗在了上面。遇到表現不耐煩或者出錯的隊列,他便怒聲呵斥,絲毫不留情面。

張虎本人英勇善戰,要不然也不會那小圈內從頭打到尾而不被淘汰。但他爲人性格急躁,不善統御士卒,在所有旗列之中,他那列犯錯最多。被林豹訓斥幾次之後,他竟然還敢出言頂撞,對林豹出言挑釁。

林豹讓其出列,與其單打獨鬥。不到三個回合,他便被林豹一腳踹到在地,半天沒有起來。最後被士卒拖下去,硬捱了二十軍棍。張虎本爲鄉勇團的霸王,戰力爲衆人所知。看到他竟然輕易被打翻在地,一時衆人肅然,再也不敢有人放肆。

爲了讓周顯儘快熟悉戰陣,林豹也將其放在旗陣之中。有時讓他作爲旗長指揮,有時作爲普通小兵分別處於不同位置訓練。體驗他們在每個位置上所起的作用和應該擔負起的責任。

這樣的體驗讓周顯更快的明白了整個軍陣到底是如何運行的,而且深切體會到統治五旗鄉勇,雖說只有二百人不到,但且並非像自己最初想的那麼簡單。

第四百四十五章 盧象升練兵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八百零五章 震遼陽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諸官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二十八章 響鼓而撤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二百七十四章 整裝軍備2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戮的序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三章 山東之局3第八百八十五章 蹤影全無第五章 克惰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元吉的擔憂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二章 兄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離松山2第八百二十五章 震遼陽21第九百七十四章 逛街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遼陽13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六十六章 處理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九百五十五章 棗莊煤礦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945章 洪承疇的建議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趙宇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五百三十五章 決戰皇城島2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九百九十五章 南陽大戰5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十章 考察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起潛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驚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九百零六章 黃宗羲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六百七十章 回宮第960章 會將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章 震遼陽6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七十七章 心中願景第八百四十一章 威逼誘導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六百四十四章 演練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19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八十七章 長居鹿兒島第二百一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19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席間閒敘2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一十九章 襲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勝績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二百二十章 秦兵入士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潛的反擊4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天下態勢6第九百三十九章 隆武建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959章 出兵2
第四百四十五章 盧象升練兵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八百零五章 震遼陽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諸官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二十八章 響鼓而撤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二百七十四章 整裝軍備2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戮的序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六百六十章 抄家2第三章 山東之局3第八百八十五章 蹤影全無第五章 克惰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一百八十二章 萬元吉的擔憂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二章 兄長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九十六章 逃離松山2第八百二十五章 震遼陽21第九百七十四章 逛街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八百一十七章 震遼陽13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一百零七章 比試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六十六章 處理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九百五十五章 棗莊煤礦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945章 洪承疇的建議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趙宇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五百三十五章 決戰皇城島2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八百二十章 震遼陽16第九百九十五章 南陽大戰5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十章 考察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起潛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社張溥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驚變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九百零六章 黃宗羲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六百七十章 回宮第960章 會將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八百一十章 震遼陽6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七十七章 心中願景第八百四十一章 威逼誘導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六百四十四章 演練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19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八十七章 長居鹿兒島第二百一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策河南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19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席間閒敘2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一十九章 襲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勝績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二百二十章 秦兵入士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潛的反擊4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七百八十四章 天下態勢6第九百三十九章 隆武建朝第二百三十二章 洛陽西安之爭第959章 出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