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太史慈求救

歷史的車輪很快就行駛到了194年的春天。

林若自從跟了劉備之後,劉備對林若幾乎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而且還時不時粘着林若,讓林若爲他講兵法、說治國之道。林若被他糾纏不過,只得將心中所思,以及這些年來看到的,想到的,講給劉備聽,當中免不了許多驚世駭言,惹得劉備感慨萬千,每每有所悟,更是將林若奉若神明瞭。

而關張二人更是將林若當成了師長。

公孫瓚送的那五百匹馬,外加劉備打劫得來的幾百匹馬,林若讓人精挑細選選出了五百匹合格的良馬,外加五百名精壯的士兵組成了一個騎兵營。這個營,林若命名爲“迅雷”,意思取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爲了方便,林若將劉備的軍隊按照後世的軍隊編制徹底的改編。以一千五百人爲一團,五百人爲一營,一百人爲一連,每連十個班,每班十個人。

開始劉備只有三千的士兵,林若曾經讓劉備擴招士兵,不過由於劉備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管轄的士兵不能過八千,加上平原又處在夾縫當中,過多的兵力也爲自己帶來麻煩,因此劉備只將兵力增加到了五千人,便不再增加了。

林若將剩下的四千五百人當中挑出了五百個擅於騎射的,用剩下的五百匹劣馬,再組成一個騎兵營。並將這個騎兵營命名爲“靈動”。

這樣劉備就有了一千人的騎兵。關羽負責這一千人的調配。

林若再在剩下的四千人當中抽出了一千百人,其中:五百個訓練箭術,組建了一個弓兵營;五百人進行長槍訓練,組成長槍營;五百人進行步兵訓練組成了步兵營。這三個營林若統稱之爲“長驅”,由張飛負責統領。

剩下的二千五百人,除去了五百人爲老弱殘兵爲後勤意外,還有二千人。這兩千人,林若將它命名爲“多變”,由林若進行訓練,林若推行了後世的練兵之法,將這個部隊練成動作協調,配合默契,團結協作的一支部隊。同時,林若將“八卦陣”“撒星陣”“鴛鴦陣”等陣法教給這二千士兵,使這支部隊雖然人數不多的部隊極具殺傷力。這樣的隊伍,就算硬碰硬,一擋十絕對沒問題。

待這支部隊基本成了之後,林若因爲“生病”,便交由劉備負責統領和訓練。

同時林若還成立了文藝團和女兵團。文藝團專門負責在訓練之餘,給士兵表演節目,這些節目也是經過林若仔細斟酌編導而成的,都是一些時常生活的事情,是百姓對戰亂之苦的縮影,將許多士兵心中美好的願望濃縮了起來。女兵團就是專門負責戰後,戰時對士兵治療的。爲了給這兩個團進行建設,林若特意寫了《民聲》和《急救》這兩本書。《民聲》是個十五個民聲故事的劇本,而《急救》就是對戰場受傷的一些救治,圖文並茂,同時還有對中毒士兵的救治等等。這兩個團由劉備手下的簡雍負責。

一時間,平原縣太平盛世,兵強馬壯。而關羽和張飛對林若越來越佩服,簡直將林若敬若天神一般了。

----------------------------------------------------

自從平原來了林若,又使用了林若練兵的法子,劉、關、張三人整日在軍營裡忙個不消停,而衙門裡又有簡雍負責,反而林若這個“病夫”倒是清閒下來了。

偶爾林若因爲“養病”的關係,會出門散步,還會到城外去垂釣。

這日天氣晴朗,林若騎着殘風,支開了劉備配備給他的那兩個木樁一樣的親兵,獨自一個人到東門外的一處山好水好的地方垂釣。

就在林若坐在石塊上,放下釣竿沒多久,河邊便走來一個揹着魚簍的,穿着蓑衣的漁翁。他唱着歌,手裡拿着釣竿,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先生在釣魚?”他看到林若笑着說道。

林若微微而笑,然後做了一個請坐的手勢,讓那個漁翁坐下來。因爲眼前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林若的六十四衛當中的一個十三幺,這十三幺因爲和林若學得易容術,因此擅於變化容貌,這次他便改頭換面,在這河上當起了漁翁,負責爲林若傳遞情報。

“主公,卑職剛收到四哥的飛鴿傳書,請主公看!”十三幺將一張紙條遞給林若說道。

林若拿過紙條,展開來看,上面寫着:“張闓已誅,錢財到手!一切皆如主公所料。”

林若看完紙條之後,冷笑地說道:“不知道這曹孟德知道他父親被殺,將會是什麼樣的嘴臉。哼哼……只怕他定然會勃然大怒,然後不顧兗州危機四伏,下令親征徐州吧!奉孝如今依然在曹孟德帳下,他會做些什麼呢?”

“主公,我們要不要在九里山,給曹操來那麼一下?”十三幺忍不住說道。他一聽到曹操,心裡就恨得咬牙切齒,但凡是一個有人性的人看到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爲,都會恨不得吃曹操的肉的。

林若搖了搖手說道:“不必!你們未必是曹操的對手。你傳我的命令回去,莫要輕舉妄動,一切按我原來的計劃行事即可!”

“是!”十三幺有些鬱悶地說道。

“對了,十三,你三個在兗州可有消息傳回來?”林若突然間問道。

十三幺聽了之後搖頭說道:“沒有。上一次三哥放來的鴿子,好像受傷了,這次只怕沒辦法將信傳來。”

林若微微皺眉頭說道:“哎,十三,你有時間傳信回江陵,讓執孝派人給你三哥送幾隻鴿子去。沒有信鴿可不行。對了,朱崖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沒有。”

“莫非是朱崖離這裡太遠了,鴿子沒辦法飛那麼遠的地方?”

就在林若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間聽到一陣馬蹄聲,由遠傳出來,林若愣了一下,擡頭望去,只見一位風塵僕僕的將軍從不遠的地方騎馬跑過來。

沒待林若回過神來,那匹馬載着那個將軍已經到了林若的身邊,十三幺已經慣性地護到了林若的身前,喝問道:“你是何人?來此作甚?”

“十三,退下!”林若心裡無比鬱悶地看向十三幺說道。這十三幺也太盡職責了,完全忘記了他如今是假扮漁夫的。

那位將軍莫名其妙地看向眼前這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看起來穿了一身青衣,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不過長相斯斯文文的,一看便知道是一個文士,另外一個老態龍鍾的、手裡拿着一杆釣竿如拿劍一般護在了文士的面前。自己就想問一個路討口飯吃,至於這樣嗎?

這也不能怪十三幺,只要是來人一身風塵僕僕,衣服上還沾染着被風乾了結成一塊塊的血跡,而且那個人高大威猛,身上又佩戴着劍,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慈善之人。

十三幺悶悶地說了一聲:“是!”然後轉身退到了林若的身後,可是手裡的釣竿依舊捏得很緊,眼睛一直等着那位將軍看。

那位將軍作揖長長一拜說道:“這位先生,可否給在下一些飯食,在下趕路,已經好幾日沒有吃飯了。”

林若愣了一下,這人竟然是來求吃飯的。林若拿過旁邊自己隨身攜帶來的飯盒遞過去說道:“吃吧!”

“多謝!”來人道了一聲謝,也不顧什麼禮節了,拿了過手便坐到一邊的石頭上,當場打開盒子,連筷子都省略了,直接用手抓來吃。

看他吃飯的樣子,林若愕然,果然是好幾天沒吃過飯了。

“主公,你怎麼給他飯吃,要是他是壞人,吃飽了,來對付你,那該如何?”十三幺當下忍不住低聲咕嚕道。

“十三,這位將軍雖然身上沾滿血跡,可是眉宇間卻帶着正義之氣,況且你看到了沒有,他的馬匹馬上有什麼?”林若微微而笑看向十三幺說道。

“有什麼?”十三幺看了那匹累得不成樣子的馬,不明白地說道。

林若搖了搖頭,覺得這個十三幺觀察能力還是有待提高,因此忍不住說道:“有弓箭,他若是要害我,遠遠地射我們兩人一箭便可,何必走近來呢?”

“誰知道他的箭法如何呢?要是很差,未必會射得中!”十三幺不服氣地說道。

林若聽了之後呵呵地笑了起來說道:“換了是你,你要逃命,如果你不會射箭,你會將弓箭隨身攜帶嗎?”

“自然不會!”

“那便是了。好了,十三,你放心吧!此人不是大奸大惡之人。況且我也不是一個毫無自保能力的人。你先走吧!我想這個人是來找劉備求救的。”算算日子也該是時候了。

十三幺聽了之後抱拳說道:“那卑職告辭了。”

目送十三幺走了之後,林若回頭看向那位討飯吃的大將。他已經吃飽了,可能因爲吃得太快,此刻竟然打嗝起來。

林若將隨身攜帶的竹筒,拿到河邊盛了一竹筒清水遞給他說道:“喝口水就沒事了。”

“多謝!”那位大將十分感激地看向林若說道。他說完拿過竹筒,咕嚕咕嚕地喝起水來。喝完了之後,他把竹筒遞還給林若說道:“先生一飯之恩,太史慈他日定當還報!”

他果然就是太史慈,東萊太史慈!林若接過竹筒微微而笑說道:“將軍客氣了,將軍可是要去找劉大人的?”

“正是!”太史慈聽了林若的話後,一時間被林若這溫文爾雅的笑容吸引住了,不由地說道。

“將軍若是不嫌棄,在下可略爲引路,剛好在下也要回平原縣。”

“先生不釣魚了?”

“呵呵,不釣了。”魚兒已經上鉤了,還用什麼釣?

林若說完,轉身走到他綁馬的地方,解開馬兒的繮繩,躍身上馬。

“將軍隨我來!”

太史慈點了點頭,打馬跟在林若的身後。一路上林若也不多問,太史慈也不多講,兩個人只是心裡各懷心思地趕路。

這個人到底是什麼人?他怎麼知道我是去找劉備的,看起來他好像在這裡釣魚是爲了等我一樣?方纔那個和他在一起,一驚一乍的那個漁夫已經不見了?莫非是響馬?一個去報信,另外一個將我引入包圍?可也不對啊,這條路是管道,而且路上的行人也多,他要打劫,也不該選這樣的地方打劫?

就在太史慈高度警惕當中,隨着林若到了平原縣的城門外。

“到了,太史將軍,這便是平原縣。”林若笑着擡頭看向門口的平原縣城門上的牌匾對太史慈說道。

太史慈看向城門口那個牌匾,然後說道:“到了……”看來是自己冤枉好人了。

“將軍,在下便送將軍到這裡,在下先行告辭了。”林若笑着看向太史慈說道。他說完也不待太史慈說感謝的話語,拍馬便離去了。

看着絕塵而去的林若,太史慈一時間感慨萬千。

第103章 劉表來使第一百〇三章 誤會二第50章 郭嘉的反擊(二)第19章 典韋VS許褚第93章 天亮了(二)第26章 幷州風雲(四)第19章 英雄救美?!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21章 藏龍臥虎(二)第46章 九連環(一)第93章 破鄴城(四)第46章 九連環(二)第6章 在下路過……第40章 張飛收嚴顏,呂布佔漢中第54章 伏虎三策第50章 郭嘉的反擊第47章 周瑜之恨第29章 一統之路(下)第73章 周瑜和小喬(二)第78章 將計就計(二)第35章 荀家的決策(一)第54章 嚴新之謀(三)第38章 第一次抉擇(四)第24章 鳳凰欲飛(二)第15章 溶入(二)第一百〇一章 變三第6章 劉表的重託(二)第108章 忍氣吞聲,治理河北(三)第49章 漢中爭奪戰(四)第57章 郭嘉的禮物(三)第24章 才子佳人第54章 戰鬥沒有就此結束(二)第2章 兵出烏桓步步殺招(五)第95章 真心爲君謀第55章 離間(二)第14章 佈局(三)第65章 郭嘉的苦肉計(二)第21章 村民?山賊!第44章 嚴新所慮實爲川地第3章 兵出烏桓,相互算計(二)第84章 引蛇出洞(三)第16章 行刺關羽?!(一)第4章 元龍與子仲第4章 元龍與子仲第41章 瞞天過海(二)第4章 嫣然山莊(二)第一百〇二章 定一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5章 所謂臣心(二)第82章 荊州暗流(一)第8章 鮮卑之殤(二)第41章 風雲再起(一)第28章 孩子(二)第29章 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一)第16章 陳宮之謀(三)第59章 郭嘉好算計(二)第45章 法正並不是打醬油的第20章 宛城風雲散(一)第95章 雷人的相似第48章 目標東川第8章 又見周瑜第64章 林若的憤恨(二)第92章 急於求戰的張澤(二)第45章 百口莫辯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40章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第96章 相互算計(四)第42章 嚴子衿設宴,蜀中人物齊聚(一)第104章 袁尚被俘(一)第67章 裝神(一)第6章 劉表的重託(一)第9章 馬兒(一)第22章 救治關羽(二)第41章 非不欲而不能第92章 天亮了第41章 非不欲而不能第85章 暗藏禍心(二)第96章 袁術來使(三)第3章 知己難求,真情相交(二)第78章 徐州之戰(十)第86章 誰是贏家?(二)第25章 天生郭奉孝(一)第97章 威道之劍——泰阿!第34章 橫生禍事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18章 太原城破第35章 第一次抉擇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22章 薊城之戰(二)第9章 馬兒(一)第68章 司馬懿的絕戶計(一)第93章 破鄴城(一)第一百〇四章 落幕三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5章 徐州第14章 只是這三路?(二)第9章 這樣的相見第42章 嚴子衿設宴,蜀中人物齊聚(二)第23章 各有心計(三)第21章 各有心計(二)
第103章 劉表來使第一百〇三章 誤會二第50章 郭嘉的反擊(二)第19章 典韋VS許褚第93章 天亮了(二)第26章 幷州風雲(四)第19章 英雄救美?!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21章 藏龍臥虎(二)第46章 九連環(一)第93章 破鄴城(四)第46章 九連環(二)第6章 在下路過……第40章 張飛收嚴顏,呂布佔漢中第54章 伏虎三策第50章 郭嘉的反擊第47章 周瑜之恨第29章 一統之路(下)第73章 周瑜和小喬(二)第78章 將計就計(二)第35章 荀家的決策(一)第54章 嚴新之謀(三)第38章 第一次抉擇(四)第24章 鳳凰欲飛(二)第15章 溶入(二)第一百〇一章 變三第6章 劉表的重託(二)第108章 忍氣吞聲,治理河北(三)第49章 漢中爭奪戰(四)第57章 郭嘉的禮物(三)第24章 才子佳人第54章 戰鬥沒有就此結束(二)第2章 兵出烏桓步步殺招(五)第95章 真心爲君謀第55章 離間(二)第14章 佈局(三)第65章 郭嘉的苦肉計(二)第21章 村民?山賊!第44章 嚴新所慮實爲川地第3章 兵出烏桓,相互算計(二)第84章 引蛇出洞(三)第16章 行刺關羽?!(一)第4章 元龍與子仲第4章 元龍與子仲第41章 瞞天過海(二)第4章 嫣然山莊(二)第一百〇二章 定一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5章 所謂臣心(二)第82章 荊州暗流(一)第8章 鮮卑之殤(二)第41章 風雲再起(一)第28章 孩子(二)第29章 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一)第16章 陳宮之謀(三)第59章 郭嘉好算計(二)第45章 法正並不是打醬油的第20章 宛城風雲散(一)第95章 雷人的相似第48章 目標東川第8章 又見周瑜第64章 林若的憤恨(二)第92章 急於求戰的張澤(二)第45章 百口莫辯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40章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第96章 相互算計(四)第42章 嚴子衿設宴,蜀中人物齊聚(一)第104章 袁尚被俘(一)第67章 裝神(一)第6章 劉表的重託(一)第9章 馬兒(一)第22章 救治關羽(二)第41章 非不欲而不能第92章 天亮了第41章 非不欲而不能第85章 暗藏禍心(二)第96章 袁術來使(三)第3章 知己難求,真情相交(二)第78章 徐州之戰(十)第86章 誰是贏家?(二)第25章 天生郭奉孝(一)第97章 威道之劍——泰阿!第34章 橫生禍事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18章 太原城破第35章 第一次抉擇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22章 薊城之戰(二)第9章 馬兒(一)第68章 司馬懿的絕戶計(一)第93章 破鄴城(一)第一百〇四章 落幕三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5章 徐州第14章 只是這三路?(二)第9章 這樣的相見第42章 嚴子衿設宴,蜀中人物齊聚(二)第23章 各有心計(三)第21章 各有心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