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登基首戰

離家一別又是三年多,阿母的鬢邊更多了些白髮,三弟侯秘已經是即將行冠禮的青年,四弟侯亶十歲、小長安也六歲了。

蕭妙淽的容貌無甚變化,在他眼中永遠如同初見時的模樣。

見到侯勝北迴家,全家驚喜不已。

自從陳頊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衆人不再擔心他的安危,改爲盼望他幾時才能歸家。

這幾個月,蕭妙淽每天黃昏都會去山坡眺望,不想今天果然等到了。

侯勝北聽得心中感動,悄悄握住了她手,兩人十指交叉相扣,一股暖意流過心頭。

待他說明想要全家遷去建康的來意後,家中出現了小小分歧。

蕭妙淽和小長安自然是要跟着他走的。

侯夫人年已五旬,不太願意離開家鄉,特別是再去建康這個傷心地。

侯亶年紀尚小,庶母是侯安都在江南所娶,雖然想回建康,但不敢發言。

侯秘則是明確說不去。

“楊伯年紀大了,最近他身體不太好,不宜再遠行奔波。”

侯秘解釋道:“他待我如親子一般,傳授騎軍秘術,我要給他養老送終。”

侯勝北知道阿父過世的這幾年,三弟已和楊白華建立起了深厚感情,隱約間把他當作了父親。

聽侯秘說得堅決,那也不必勉強,由他再陪老人幾年便是。

不過談到兩個弟弟今後的前程,阿父走出天南,在朝中身居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位。

難道就此打回原形,以後在這嶺南,繼續作爲鄉里豪族傳宗接代?

侯夫人有些心動,侯秘的態度還是很堅決。

他冷笑一聲:“當初我恩蔭阿公,任始興內史。阿父死後,朝廷說撤就撤,翻臉比翻書還快。這南朝的官,不當也罷。”

侯勝北問他,將來作何打算。

侯秘說等到楊白華走了,就帶着老人的骨灰,匹馬走遍天下,最後去仇池國看看,讓老人能葉落歸根。

“大哥,你是自己能闖出一片天下的人。我雖然沒你的本事,可也不稀罕南朝的爵位。”

侯秘看了一眼和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還有小亶在,真要是恢復了阿父的名譽,屆時讓小亶來襲爵便是。大哥你當初不也是把桂陽國的世子之位讓給了二哥嗎?”

庶母聽了面露喜色,侯亶本是庶子,又是四子,上面兩個嫡系的兄長,怎麼都輪不到他來承襲爵位。

如今侯勝北和侯秘都不甚看重名爵,那真是天降的機會。

侯夫人見了微微不悅,不過想到這是人之常情。對方在侯安都死後守寡多年並不容易,也就沒說什麼。

畢竟恢復侯安都曾經的爵位,還是未來遠遠沒着落的事情。

侯勝北感慨三弟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爲之感到欣慰。

最後做出決定,侯夫人和小亶及其母、蕭妙淽和小長安往去建康,留下侯秘看守老宅。

當夜,待小長安睡下,兩人互訴三年離別之情,一解相思之苦不提。

……

花費數日準備,一家人整理行裝,再次踏上了北上建康的旅途。

這條路侯勝北和蕭妙淽走了多遍,留下許多回憶,這次多了小長安,別有一番樂趣。

小孩子新鮮好奇,一路多了許多笑聲,侯夫人看到孫兒開心,心情開朗不少。

往返廣州一趟,回到京師已是六月,數月間朝堂又有了些變化。

尚書左僕射沈欽亡故。

東境大水,百姓饑饉,尚書右僕射王勱轉仁武將軍、晉陵太守,安撫民衆。

吏部尚書徐陵繼任尚書右僕射。

駙馬都尉沈君理丁憂服滿,任太子詹事沒多久,轉吏部尚書。

陸繕任度支尚書、侍中、太子詹事,行東宮事,領揚州大中正。

丁憂中的王瑒奪情起復,任侍中,領左驍騎將軍。

徐陵字孝穆,東海郯人,麒麟才子。(注1)

東海徐氏以士族起家,並非高門,起家不過縣令。

晉朝徐寧通朗博涉,任輿縣縣宰,得桓彝贊爲“海岱清士”,並謂之“人所應有,而不必有。人所應無,而不必無。”

其後的徐豐之,有資格參加王羲之、謝安組織的蘭亭詩會,錄詩兩首。

“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

“清響擬絲竹,班荊對綺疏。零觴飛曲津,歡然朱顏舒。”

一直到了徐羨之,成爲劉宋開國功臣,受遺詔與謝晦、傅亮、檀道濟等輔政,以太后之命廢帝殺王,纔算進入了朝廷中樞。

詩書傳家直到徐陵,成爲一代儒宗,如今更是身爲宰輔,東海徐氏終於躋身南朝上等大姓。

吳興沈氏、吳郡陸氏很早就站在了陳頊這邊,如今也是獲得他們應有的回報。

至於王勱、王瑒的任命,侯勝北覺得陳頊喜歡作弄人的毛病又犯了。

撫慰受災民衆固然重要,可是讓一朝宰輔轉任太守去做這事,是否有些大材小用了?

王瑒這事奪情也就算了,讓他官復左驍騎一職,確定這不是在噁心人?

琅琊王氏今後怕是沒好日子過了。

……

不去管琅琊王氏的日子好不好過,侯勝北先得把自家的日子過好。

既然搬了家眷過來,就不宜繼續寄住在安成王府了。

早在出發前往廣州之前,侯勝北就開始看房。

以前侯安都的那棟可容納千人,地段距離宮城不遠的司空府是不用想了。

侯勝北出於好奇打聽了一下,那房子二百萬錢起步,還有價無市。(注2)

他下意識地想起了自己八品將軍的俸祿。

年俸米二百一十六斛,絹三十匹,另菜田二頃半,產二石計,年出米四百五十斛。

六百六十六斛米,數字倒是挺吉利,米價以五百錢計,折錢三百三十三貫。

自己的收入已經算是不少,仍然要不吃不喝存六年纔買得起舊日豪宅。

窮困者年入不過數千錢,差距百倍。

居建康,大不易啊。

算了,還是租房吧。

建康的租房大致分兩類,由富人開辦,集貨棧、門面、居住爲一體的邸店,以及寺廟出租的房屋。

侯勝北下意識地排除了後者。

讓家人住在和尚的房子裡,算什麼事?

經營邸店的多爲權貴官僚,知道他在找房子,很快便有人推薦了幾處。

侯勝北挑了一處玄武湖畔的房子,毗鄰幕府山,名爲安懷村的地方。

可能是他下意識中,懷念和北齊的那場大戰,覺得在此處才能安心放懷吧。

房子不大,十數間而已,收拾得乾淨。

侯夫人、蕭妙淽帶領僮僕忙碌地佈置了起來,搬入器物細軟,空置的房屋得人入住,很快有了溫馨感覺。

這裡就是接下來幾年,侯氏一門在建康小小的家了。

-----------------

七月。

陳頊嫡長子陳叔寶,納沈君理之女爲太子妃。(注3)

皇太子納妃禮,天子遣使納采,有司備禮物。

使者受詔而行。主人迎於大門外,彼此禮畢,會於廳堂。

之後的問名、納吉,禮儀並如納采。

納徵則要由司徒及尚書令這等高官爲使,備禮物而行。

請期以太常卿、宗正卿爲使。

親迎以太尉爲使。

哎,皇太子結婚真麻煩,把三公九卿都折騰個遍。(注4)

侯勝北想起那天,沈婺華鼓起勇氣,問自己皇太子的人品如何,自己卻不能回答。

這姑娘終於要出嫁了啊,希望她能幸福吧。

話說回來,雖然已經形同老夫老妻,自己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迎娶妙娘呢?

侯勝北覺得完成心願的這一天也快了吧。(^_^)

……

九月。

臥虎臺有新的消息送到。

要不是去年六月,發來了“突厥木杆可汗之女迎至長安,北周天子行迎親之禮。”這麼一條情報,侯勝北都要擔心荀法尚在那邊的安危了。

之後陸陸續續又傳了幾條消息。

八柱國碩果僅存的最後一人,燕國公於謹去世。

十二大將軍之一,隨國公楊忠也去世了。

那個老人,楊堅的父親也走了嗎。侯勝北獲悉這條情報的時候,有些感慨。

想起和楊忠相處的短暫日子,老人的爽朗和善給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雖說現在彼此已成敵國,侯勝北對北周的那些將帥卻沒有什麼惡感和恨意。

他難以想象,以後楊堅如果和自己在戰場上兵戎相見,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兩國絕交,荀法尚在北面的日子只怕不好過吧。但是鞭長莫及,侯勝北只能把擔憂和惆悵壓到了心底。

臥虎臺這次傳來的消息很簡潔。

“周齊之間,擬有大戰!”

毛喜報上,陳頊當即決斷。

出兵,討伐歐陽紇!

若能速平廣州,則可窺兩國之釁而趁之!

……

十月。

動員完成,陳頊下詔:

車騎將軍章昭達都督衆軍討伐歐陽紇。

麾下計有:

衡州刺史錢道戢。

故吳興太守胡穎之弟,豫章太守胡鑠。

衡陽內史任忠。

摧鋒將軍蕭摩訶。

平虜將軍侯勝北。

徐儉熟悉廣州形勢,監軍參贊軍機。

合計三萬人。

“會不會有些少?”

這是陳頊登基之後的首戰,他有點沒底氣,曾經私下問了侯勝北。

侯勝北哭笑不得,這種事情,你不是該去問身爲主將的章昭達嗎?

問我一介偏裨算什麼意思。

陳頊表情嚴肅地表示,卿可不要誤會,朕不是沒信心,就是問問而已。

他搓着手問道:“此前章昭達討伐閔中陳寶應,可是出動了六萬五千人馬,打了快一年才平定的晉安。這次只要了半數人馬,朕不明白他是怎麼想的。”

陛下,毛喜說過,人通常對一件事情信心不足感到焦慮,纔會搓手……

侯勝北想了一下答道:“雖然臣也不知道章車騎的打算,不過照陛下所說,此戰當速戰速決。廣州路途遙遠,大軍行動遲緩,三萬人馬不多不少,兼顧了平叛所需的兵力和行軍速度。”

陳頊又問:“那卿覺得章昭達打得贏嗎?”

侯勝北反問:“那陛下爲何用章昭達爲主將呢?”

陳頊想撓頭,卻被平天冠擋住了,嘆道:“無人可用啊,去年徐度過世,吳明徹新敗,剩下淳于量和章昭達兩個,你說朕還能用誰?”

“既然沒得選擇,陛下就放心大膽地用唄。”

侯勝北安慰道:“何況除了正兵,此戰已經聯繫了陽春太守馮僕之母冼氏,她會率百越酋長裡應外合,奪其根本。歐陽紇的部下也離心離德,只要一戰敗北,必定衆叛親離、土崩瓦解!”

陳頊終於堅定信心:“好,希望如卿所言,早日奏凱歸來!”

-----------------

別看侯勝北在陳頊面前說得自信滿滿,實則自己心裡也沒譜。

他初次在章昭達麾下,不知這位主帥的脾氣喜好,帶兵風格如何。

出發前日,升帳議事,只見章昭達五十歲出頭,瞎了一眼,眼眶周圍一圈疤痕,看來是箭矢所傷。

章昭達注意到侯勝北的視線,彷佛早已習慣,解釋道:“二十年前叛軍之亂,支援臺城時爲流矢所傷。有相面者,說我容貌甚善,須小虧損,則當富貴。我喝醉墜馬,鬢角小傷,還以爲這樣就行了,沒想到居然是要瞎了一隻眼。”(注5)

對於主帥的這個冷笑話,衆將不知如何接,是恭喜好呢,還是惋惜好呢。

還好章昭達沒讓大家尷尬太久,板起了臉訓誡道:“跟隨過本帥的都知道,我性格嚴苛,每次奉命出征,必然晝夜倍道。不過有所克捷,也一定會推功諸將。各位勿要誤了軍機,觸犯軍規。”

章昭達說罷,獨目掃了侯勝北一眼。

“有些人切莫自恃名將之後,從龍之臣,又得宿將推薦,就行事怠慢了。須知軍法無情!”

這話指的是誰,不用明說了。

“侯勝北!”

“末將在!”

“令你所部爲前軍,建康去始興,凡兩千五百里,限期四十日至。到達之後換防衡州,接應錢道戢斷後之軍!”

“得令!”

見侯勝北答得乾脆,章昭達頗爲滿意,語氣和緩了些:“侯司空我朝名將,此戰伱不要墜了乃父威名。”

侯勝北聽到自己的聲音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是的。”

……

這是侯勝北和家人團聚之後的首次出征,與他單身一人時有所不同,有了許多牽掛。

出發之前,侯夫人祈求上天保佑兒子逢凶化吉。

蕭妙淽則是叮囑道:“戰場兇險,多加小心。妾身會祈求佛祖,保佑你平安歸來。”

侯長安小小年紀,也會學着大人模樣,拱手作揖道:“祝阿父早日凱旋。”

應該是蕭妙淽教的吧。

將這些兒女情長埋入心底深處,一旦踏入軍營,侯勝北的面色如鐵。

他持軍令,點起本部二千人,予以激勵。

聽聞目的地是始興,出身嶺南的部曲羣情振奮,士氣大漲。

侯勝北協調船艦,盡用輕舟,得船八十餘條。

衆將士登船,從玄武湖的水軍營寨出發,路過安懷村,駛入大江。

溯江而上,這條水路他隨父征戰,已往來數趟。

日行六十里,毫不爲難。

無需一個月,船行至豫章,轉入贛水,抵達西昌。

前方數百里,二十四險灘,礁石密佈。

當初陳霸先起兵,河水暴漲數丈,三百里間巨石皆被淹沒。

侯勝北不指望自己也能有如此庇佑,下令登岸,改走陸路。

全軍輕裝卸甲,只帶兵器和六日干糧。

麥鐵杖挑選二百敏捷軍士爲興軍,前出二日路程,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侯勝北親率一幢五百軍士爲踵軍,聯絡官府召集民夫,尋找地點搭建營寨,爲章昭達大軍前驅。

千餘人在後緊緊跟隨,鞏固沿途兵站。

三百軍士押送五十輛車,裝載鎧甲軍械,在後百里。

分配停當,當晚飽食一頓。

次日平明,各部陸續出發。

西昌至始興,六百里路程。

倍道兼行,日行七十里,登陸的第九日午後,達於始興。

前後所費,不到四十日。

-----------------

《地名參照》

豫章:今九江市

西昌:今泰和縣

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89章 塞上風光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46章 御前對第93章 返家鄉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40章 少年不再第53章 迎世子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47章 故人去第21章 返紅塵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5章 死氣沉第15章 死氣沉第60章 且聽戰報第74章 北周軍容第68章 別伏陀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54章 江心夜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69章 那羅延第89章 塞上風光第2章 十問十答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24章 始從軍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88章 長安軼事第25章 初上陣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70章 拓人脈第21章 返紅塵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4章 寶錄初成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55章 加冠禮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4章 北周軍容第3章 逝去傳說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6章 御前對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104章 沈婺華第93章 返家鄉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66章 孤獨行第65章 臥虎臺第18章 清閒樂第54章 江心夜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68章 別伏陀第10章 勝敗一念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8章 清閒樂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68章 別伏陀第69章 那羅延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9章 立新帝第14章 蕭妙淽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第2章 十問十答第41章 天子坦蕩第19章 赤子心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
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89章 塞上風光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65章 臥虎臺第66章 孤獨行第46章 御前對第93章 返家鄉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40章 少年不再第53章 迎世子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47章 故人去第21章 返紅塵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5章 死氣沉第15章 死氣沉第60章 且聽戰報第74章 北周軍容第68章 別伏陀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54章 江心夜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69章 那羅延第89章 塞上風光第2章 十問十答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24章 始從軍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88章 長安軼事第25章 初上陣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70章 拓人脈第21章 返紅塵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4章 寶錄初成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55章 加冠禮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4章 北周軍容第3章 逝去傳說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6章 御前對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104章 沈婺華第93章 返家鄉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66章 孤獨行第65章 臥虎臺第18章 清閒樂第54章 江心夜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68章 別伏陀第10章 勝敗一念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4章 戰邙山之蘭陵入陣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8章 清閒樂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68章 別伏陀第69章 那羅延第91章 潘氏盼也第49章 立新帝第14章 蕭妙淽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21章 其次伐交之和士開第2章 十問十答第41章 天子坦蕩第19章 赤子心第117章 其次伐交之究人和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