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

渡過大河,距離鄴城只有不到十日的路程。

侯勝北和徐敬文也好好聊了一下,確認他有意從軍,答應這次出使返回之後,安排個軍中差事。

徐敬文似乎有什麼話想說,猶豫了一番還是嚥了回去。

趁着還有些空閒時間,侯勝北翻完了那本《北征道理記》。

其中對北齊幾位人物的點評,從公到私都有。

段韶外統軍旅,內參朝政,功勳彪炳,位高權重,雅性溫慎,有宰相之風。

聲望傾於朝野,又擅長計謀,善於御衆,深得將士愛戴,臨敵之日,人人爭奮。

這份記述和侯勝北的認識一致,他一直覺得段韶是北齊的定海神針。

不過後面的記載內容,又令他開了眼界。

然性好漁色,雖居要職,經常微服間行尋歡。

幹那啥微服走小道,身爲領導還算知道要注意影響。

曾有皇甫氏因謀逆沒官,段韶美其容質,啓奏固請賜之。

自古英雄多好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尤吝嗇於財,雖親戚故舊,略無施與。

其子段深尚公主,並省丞郎在其家佐事十餘日,事畢唯賜一杯酒而已。

沒想到還是個小氣鬼……

下一個。

斛律光繼承其父斛律金,行兵採用匈奴之法,望塵識馬步多少,嗅地知軍行遠近。

其弟斛律羨、長子斛律武都、次子斛律須達、三子斛律世雄都是開府儀同三司,出鎮方岳,其餘子孫封侯貴顯者衆多。

門中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三世老臣,貴寵無比。

斛律光雖貴極人臣,然性節儉,不好聲色,罕接賓客,杜絕饋餉,不貪權勢。

每朝廷會議,常最後發言,言輒合理,或有表疏,令人執筆口占,務從省實。

常爲士卒先,行軍營舍未定,終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脫介冑。

治兵督衆,士卒有罪,唯大杖撾背,未嘗妄殺,衆皆爭爲之死。

不愧是射鵰英雄,公私兩方面都沒得話說,完美得很。

下一個。

蘭陵王性膽勇,而貌若婦人。

爲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享。

爲人寬厚,曾經入朝而僕從盡散,高長恭獨自返還,並無譴罰。

太上皇帝高湛賞其功勞,命人爲買妾二十人,唯受其一而已。

鐵血柔情,原來你是這樣的人啊,侯勝北喃喃道。

有此三人在,北齊就算奸佞當道,一時也未必可攻呢。

嗯,祖珽這人也挺有意思的。

本以爲就是個喜歡偷雞摸狗的小人,沒想到還是多才多藝之輩。

會彈琵琶,能爲新曲,經常招城市年少歌以爲娛,是個音樂家。

善爲胡桃油以塗畫,是個油畫家。

解四夷語及陰陽占候,醫藥之術尤是所長,還是語言學家和醫學家。

所乘老馬,常稱騮駒,又與寡婦王氏姦通,於人前大大方方打招呼。

被裴讓之嘲笑道:“卿那得如此詭異,老馬十歲,猶號騮駒;一妻耳順,尚稱娘子。”

耳順者,六十歲也。

侯勝北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對,自家那匹小矮馬已經不在了,否則有空也會牽出來遛遛。

至於六十歲還稱娘子,說明夫妻感情甚篤嘛。

祖珽常雲:“丈夫一生不負身。”

好一場快意人生,侯勝北心有慼慼焉。

只是陳元康被砍成重傷臨死,拜託他寫遺書。祖珽卻隱瞞不提,私下索得金二十五錠,吞沒其中二十三錠,還盜走陳元康家的書籍數千卷。

這人品,嘖嘖。

……

使團渡河之後,北齊便派遣中勞使劉俊前來迎接。

劉俊歷任殿中侍御史,兼散騎侍郎,乃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劉逖之弟。劉逖曾爲來聘使主,和傅縡相識。

說來也巧,劉逖還與祖珽以文義相得,結雷陳之契,爲劉俊聘祖珽之女。(注1)

呵呵,這位中勞使,就是祖珽的女婿了。

侯勝北於路詢問劉俊,如今的朝堂是哪幾位重臣掌權,得知有了些許變化。

太宰侯莫陳相過世,年八十三。

太尉徐顯秀也已亡故,蘭陵王高長恭接任。

其餘人等按序遞升。

趙彥深遷司空。

和士開遷錄尚書事。

徐之才遷尚書令。

唐邕遷左僕射。

馮子琮遷右僕射,仍攝選官。

侯勝北暗自感嘆情報這東西是有時效的,相隔二千里,到手的已是半年前的消息。

反過來說,如能利用好距離和時間帶來的消息差異,沒準能在戰場上發揮大用處。

……

閒談間說起祖珽,劉俊對這位岳父大人既感羞恥又屬無奈。

大概是爲了挽尊,他說了一段祖珽挺身而出,君臣論戰的軼事。

時任秘書監的祖珽,告發和士開、元文遙、趙彥深等朋黨弄權、賣官鬻獄之事。

不知怎的,話題從臣下轉到了陛下身上。

太上皇帝高湛大怒道:“爾乃誹謗我!”

祖珽道:“臣不敢誹謗,陛下強取民女。”

高湛辯解道:“我以其饑饉,收養之耳。”

祖珽駁斥道:“何不開倉振給,乃買入後宮乎?”

很是一針見血。

高湛老底被揭穿,惱羞成怒,以刀環築其口,鞭杖亂下,將撲殺之。

祖珽認慫,高呼道:“陛下勿殺臣,臣能爲陛下合金丹。”

氣氛總算緩和了一些,沒鬧出人命。

沒多久,祖珽嘴賤,忍不住又道:“陛下有一范增不能用。”

高湛的怒火再次冒了上來:“爾自比范增,以我爲項羽邪?”

沒想到他還是高看了自己,祖珽表示鄙視,搖頭道:“項羽布衣,帥烏合之衆,五年而成霸業。陛下藉父兄之資,才得至此。臣以爲你沒資格輕視項羽。”

還沒等高湛發飆,祖珽接着自誇自贊道:“臣何止方於范增,縱張良亦不能及。”

他還列出了理由根據。

“張良身傅太子,猶因四皓方定漢嗣。臣位非輔弼,疏外之人,竭力盡忠。勸陛下禪位,使陛下尊爲太上,子居帝庭,於己及子,俱保休祚。”

祖珽傲然道:“蕞爾張良,何足可數。”

高湛愈怒,下令以土塞住他的嘴,祖珽不屈不撓,且吐且言。

乃鞭二百,配甲坊,徙光州,敕令牢掌。

華夏文字博大精深,別駕張奉禮認爲牢掌不是說牢牢看管,而是要打入地牢。

於是挖了個深坑,置祖珽於內,桎梏不離身,夜以蕪菁子爲燭,薰瞎其眼。

侯勝北心想,張良深通明哲保身之道,功成身退從赤松子遊,會把自己搞成瞎子嗎?

祖珽,你還差得遠哪。

齊主高緯即位,念及祖珽建言自己登基的舊日恩情,就流囚中除爲海州刺史。

祖珽乃遺書於陸令萱之弟自薦,和士開亦以祖珽有膽略,欲引爲謀主。

因而拋棄舊怨,召入朝中,復爲秘書監,銀青光祿大夫,加開府儀同三司。

侯勝北聽完,覺得啼笑皆非。

要說祖珽是個佞臣吧,他敢於告發不正,直指太上皇帝之非。

要說他是個忠臣,又與陸令萱、和士開之流相互勾結。

只能說人有百態,事有百般,北齊朝堂之上,果然是無奇不有。

有機會的話,真想見一見這位妙人。

-----------------

不幾日,到達了北齊的京師鄴城。

鄴城坐落在太行山東麓的丘地之上,山脈蜿蜒成爲屏障,漳水、白溝、淇水、蕩水、洹水、滏水環城而過,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據河北之噤喉,爲冀州之腰膂。

西可連接河東之地,東可溝通華北平原,北可窺視燕雲,南可威懾中原。

地處太行八陘中最爲寬闊,適合大軍和騎兵行進的滏口陘在河北一端的出口,乃兵家必爭的要道。

而漳水河畔土地肥沃,又是河北的天然糧倉。

此時初入孟夏四月,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春種已播,繼高增長。侯勝北放眼望去,土地一片綠意。

《呂氏春秋》有云:是月,驅獸無害五穀,無大田獵,農乃升麥。

北方種麥,今年相信會是百姓獻上新麥的好收成吧。

不過,看着田裡耕作的農夫,怎麼好像都有氣無力的呢?

“這裡都是公田。”

劉俊介紹道:“鄴城四面,諸坊之外,三十里內都是公田。”(注2)

所有的收穫都要交公的啊,那怪不得幹活提不起勁來了。

坊這個單位,侯勝北在北周時見過,規劃得四四方方,砌起隔牆,安置居住。

相比南朝的隨意,北朝百姓受到更多約束,不過外賊也不容易侵入放火劫掠。(^_^)

“昔日瀛冀諸劉,清河張宋,幷州王氏,濮陽侯族,諸如此輩一宗近將萬室,煙火連接,比屋而居。如今難以再現彼時盛況嘍。”

劉俊感嘆道:“河清三年定令,乃命人居十家爲比鄰,五十家爲閭里,百家爲族黨。都拆戶了。”

侯勝北問他是不是冀州劉氏,劉俊表示自己是彭城人,不是本地大姓。

突然間,侯勝北有了一絲明悟。

北齊那些聽起來荒唐,血腥的屠殺,背後何嘗不是高氏和大姓在爭奪人口和賦稅呢。

《後漢書》雲: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遍野,奴婢成羣,徒附萬計。

大姓豪強不納租稅,皇帝自然就窮了。

皇帝要榨出錢糧揮霍,擠出人口當兵服役,就得和大姓豪強明爭暗鬥。

但是須得把握好尺度,以免逼反一片,動搖了國家根基。

……

不過侯勝北無暇繼續多想,鄴城已近在眼前,他欣賞着這座河北名城。

鄴城最早爲春秋齊桓公爲爭霸中原所築,三家分晉後,魏文侯以此地爲陪都。

漢光武劉秀佔據鄴城,以河北之地爲基,東征西討擁有天下。

東漢末年袁紹以鄴城爲根基,雄踞冀、並、青、幽四州,一度成爲當時最強的諸侯。

鄴城由南北二城構成。

北城是建安年間,曹操封魏王時營建的國都,曹丕代漢,移都洛陽,以鄴城爲北都。

後趙石勒、冉魏冉閔、前燕慕容儁相繼定都於此。

北城東西七裡,南北五里,週二十四里。

外城七門,南面廣陽門、永陽門和鳳陽門,北面廣德門和廄門,東西分別是建春門和金明門。

城內正北爲內城,西面爲禁苑遊園,在禁苑西側城牆上,修築了三座高大的臺榭。

由南向北,依次是金虎臺、銅雀臺、冰井臺,內設名爲乘黃廄、白藏庫的馬廄武庫。

三臺彼此相距六十步,通過兩座浮橋式閣道相連接,蔚爲壯觀。

孔明和周瑜說,曹操命幼子曹植作一賦,名曰《銅雀臺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爲天子,誓取二喬。

大都督被激怒了。

原文是“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

可不是“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大都督的書讀得還是少,所以才被孔明騙了。

長明溝穿過中央,引漳水通往城內,是北城主要的用水來源。

城東爲貴族官員聚居區及衙署,城南爲居民區、商業區和手工業區。

……

南城則是一座修建不到四十年的新城。

天平二年,高歡挾魏孝靜帝元善見,從洛陽遷都鄴城。

北城歷經三百年戰亂,已經破爛不堪,難以安置從洛陽遷來的四十萬戶人口。

高歡於是發動二十萬人,拆毀洛陽宮殿,把重要的構件運到鄴城,依北城的南牆建設新城。

三年後的元象元年,高歡動工營建了規模更加宏大的南城。

南城東西六裡,南北八里六十步,週近三十里,東西各四城門,南面三城門。

與北城正好相反,南北寬東西窄,呈龜形。

城垣迂曲,多處設有馬面,牆外有護壕。

南城建成之後,北齊歷代皇帝繼續大幅重修南北二城,力度更超曹魏和後趙。

北齊崇佛,鄴城周邊有寺廟四千餘座,僧尼八萬多人。

更是沿山挖掘石窟,放置佛像,蔚爲壯觀,看得衆人讚歎不已。

侯勝北心中小有感慨,建康、長安、鄴城,南北朝三國的首都,自己都來了一趟。

多少人能有此經歷?

此生不虛了。

他望向荀法尚,見好友似乎也有同感,兩人相視一笑,莫逆於心。

……

進入鄴城,城內也是一個一個的裡坊。

使團從南城通過,前往北城。

永康、允忠、敷教、修正、修義、信義、清風、德遊、東明、嵩寧、徵海……

南城的城南是百姓居住。

中壇、七帝、天宮、元子思,聽裡坊的名字就知道是貴族所居,位於內城。

“自興和遷都以後,四民輻輳,里閭闐溢,蓋有四百餘坊。”(注3)

侯勝北快速一算,百戶一坊就是四萬戶,百姓就有至少二、三十萬的人口。

“二、三十萬?說少嘍。”

劉俊笑着解釋道:“城郭繞宮城南,悉築爲坊。坊中開巷,大者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怕不得有五、六十萬人口吧。”(注4)

“東市和西市在城郭兩側,待安頓下來,再帶各位前去。”

劉俊很是熱情:“真定之梨,故安之慄。醇酎中山,流湎千日。淇洹之筍,信都之棗。雍丘之粱,清流之稻。左思的《魏都賦》都寫了,就不用我多介紹了。”

侯勝北一路行來,見沿途士人婦女,被服奢華亮麗,頗有京、洛之風。

漢人和鮮卑,大致是十一之比。

到了朝堂之上,這個數字就會倒過來了吧?侯勝北想道。

……

引入館舍歇下,安排覲見之儀。

這次侯勝北作爲副使,也有資格面見北齊之主了。

收拾行李躺下,這是他第二次來到異國他鄉,比起初到長安之時適應了許多。

不過還是忍不住思念妻兒。

侯勝北讓思緒不受約束地漂浮在空中。

鄴城無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下名城,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

他鬼使神差地想道:若是有人毀了這座城,是要遭報應的吧?

第19章 赤子心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3章 逝去傳說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18章 清閒樂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9章 封賞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68章 別伏陀第88章 長安軼事第38章 預兆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69章 那羅延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19章 赤子心第89章 塞上風光第46章 御前對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8章 冼姨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66章 孤獨行第56章 戰爲何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109章 速平廣州第10章 勝敗一念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5章 死氣沉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21章 返紅塵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45章 阿父歸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72章 周齊交涉第38章 預兆第74章 北周軍容第61章 陳頊其人第105章 解心結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73章 臥虎初哮第41章 天子坦蕩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9章 封賞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2章 十問十答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4章 江心夜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7章 討賊難第41章 天子坦蕩第74章 北周軍容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67章 遇獨孤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37章 共飲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25章 初上陣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49章 立新帝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06章 重見冼姨
第19章 赤子心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3章 逝去傳說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40章 少年不再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18章 清閒樂第120章 其次伐交之入鄴城第95章 爭龍之析局勢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9章 封賞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68章 別伏陀第88章 長安軼事第38章 預兆第131章 其次伐交之實則無事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69章 那羅延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19章 赤子心第89章 塞上風光第46章 御前對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8章 冼姨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66章 孤獨行第56章 戰爲何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50章 戰王琳前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91章 潘氏盼也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109章 速平廣州第10章 勝敗一念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5章 死氣沉第98章 爭龍之立威望第21章 返紅塵第108章 登基首戰第45章 阿父歸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72章 周齊交涉第38章 預兆第74章 北周軍容第61章 陳頊其人第105章 解心結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73章 臥虎初哮第41章 天子坦蕩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123章 其次伐交之演軍勢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62章 天嘉四年前篇第9章 封賞第112章 再攻江陵之陷安蜀第2章 十問十答第74章 北周軍容第54章 江心夜第64章 天嘉四年後篇第7章 討賊難第41章 天子坦蕩第74章 北周軍容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第67章 遇獨孤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37章 共飲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25章 初上陣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49章 立新帝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06章 重見冼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