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

着眼點不同,看法和思路則兩異。易成是想讓朱永興早些奠定正大位的政治影響和資本,而朱永興則着眼於全國,而不是江南一地。全國一盤棋,在江南殲滅滿蒙八旗,總要比在江北容易。朱永興曾不只一次露出過話頭兒,看來他也是準備這樣去做。

“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易成欽佩又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殿下之心思廣闊無邊,格局大於天地,非屬下所及。但使中外合力,文武同心,北征建功,指日清廓。中原士民,必椎牛灑酒,以待王師之至,皇明中興自非晉、宋可擬也。”

“一寸山河一寸金?”朱永興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其中意思,嘆息道:“若十幾年前便有此認識,又何曾瀕於危境,幾欲覆亡?嗯,孤也是有此議,還需經參謀部商議通過。”

“殿下,這大都督府——”易成欲言又止,望着朱永興。

“且等一等。”朱永興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沒有勳爵坐鎮,孤自封自當,這總歸不象話。要是晉王——”

易成明白了,也便不再多問,轉而向朱永興提起暹羅來使的事情。

“暹羅國內部鬧得越來越兇了。”朱永興前番已經接見了帕碧羅闍的秘使,此次則是真正的國使,如何表態讓他好生爲難。

暹羅國兩派的爭鬥愈加激烈,一派以帕碧羅闍和那萊王的兄弟爲主的親王派,堅決反對外來殖民者的步步滲透,順便也反對暹羅現在的門戶開放政策;一派則是以那萊王的兒子亞派耶脫爲首的親法派,亞派耶脫不僅信奉了天主教,還極爲寵信希臘冒險家華爾康。使華爾康能夠專橫弄權。

一面是自己的奶兄和兄弟,一面是自己的兒子,那萊王身染重病,無力壓制,又不想見到兩派刀兵相見。無奈之下便想到了曾經的宗主國,如今日益強勢且又與法人交好的南明政府。希望南明政府能夠出面調和國內矛盾。

從帕碧羅闍的秘使口中,朱永興已經知道暹羅國的親王派是佔有優勢的。其實這也是朱永興能想到的,在佛教佔統治地位的國家,皇太子信奉天主教必然引起擁有很大勢力的佛教僧侶的反對。殖民者的滲透入侵又使普通民衆身受雙重壓迫,反抗的怒火蘊育其中,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就是說,帕碧羅闍爲首的親王派從上層到下層,都具有很大的優勢。朱永興是肯定要站到勝利者的一邊,但現實的考慮。既要考慮法國人的反應,又不能太過拒絕那萊王的請求。

“殿下可虛以委蛇,等那萊王不在了,再作計較。”易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朱永興想了想,無奈地點了點頭,“也只能這樣了。讓親王派坐視國家利益受損,會招致怨恨;讓法國人停止侵入,也不可能得到結果。嗯。現在我們還是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吧!”

……

晉王李定國的書信送出去沒幾天,朱永興的信件便到了。信中還附有清諜和部分官員的口供。朱永興客氣地徵詢着晉王的處理意見。

“賣國叛賊,人人得而誅之。”李定國看過之後,幾乎不假思索地寫了簡短回信。

與清諜有勾結的可能只是少數官員,多數官員都被矇在鼓裡,只是爲一己之私,或者真的是忠於皇上。李定國很清楚。但卻不能,也不想爲某些人開脫辯護。畢竟不管是出於何種理由,他們要達到的目的大體相同,結果也是大同小異。

“看這時間,很難說不是岷殿下有意爲之。”高應雷看了落款的日期。又算了算,纔有些慶幸地說道:“參與其中的官員盡皆落網,卻唯獨跑了向王爺遊說的,這有些說不過去吧?且這麼大的事情,邸報竟無一絲風聲?嗯,岷殿下也算仁厚了,雖有疑心,卻也未妄加罪名,大興牢獄。其實,牽累王爺的,正是這忠臣之名啊!”

晉王李定國輕輕嘆了口氣,朱永興雖然還不放心於他,徵詢自己的意見,也是一次考驗,但還是表現得很委婉,很客氣。說起來,這也是給了他面子。而自己的表現應該是沒有問題吧,不致影響到以後的川中作戰,也不致影響到兒子的前途吧?

“王爺領一軍,世子領一軍,岷殿下的心胸不可謂不寬廣,縱使有些相疑,也情有可原。”高應雷委婉地勸解道:“關於戰局的推想,岷殿下亦向王爺問策,可見還是倚重王爺的。”

李定國點了點頭,這算是投其所好,論戰略眼光,正是其自傲之處。其時福州尚未攻克,但兵圍福州的消息他還是知道的。依據明軍的兵力和火力,再有水師助戰,攻取福州當無問題。朱永興也是對以後的戰略走向拿捏不準,方向李定國進行徵詢。

“福州攻克,閩省可定。”李定國收拾情緒,走到牆前,手在地圖上緩緩划動,思索着說道:“岷殿下不欲急攻江浙——嗯,倒是布的好大一個陷阱。由此可見岷殿下志在天下,江南已是小棋耳。”

“卑職不太懂軍事。”高應雷在旁配合着說道:“但我軍趁大勝之威,正該取江浙財賦之地,如此江南大勢可定。”

“孤所說江南已是小棋,便在於此。”李定國用手指了指長江以北,說道:“殿下壓根沒有偏安之想,將清軍吸引至江南而殲之,則可定天下大勢,江南又豈在話下?清廷現能調之兵,不過山東、河南、甘陝。甘陝凋弊,在滇省已折損大半甘陝之兵,很難再調出太多兵力;山東亦是再次抽調,也不足慮;可戰之清兵只剩下河南一地。”

“八旗呢,在直隸和京師可是還有不少。”高應雷不解地問道。

“八旗若下江南,騎射之威大打折扣,恐無用武之地。”李定國凝視着地圖,緩緩說道:“這怕是正中殿下之計。一來可將敵吸引至江南。地形、地勢、氣候皆於敵不利;二來若京師空虛,水師便可襲攻天津,或攻掠地方,或直搗北京。”

“清軍集結江浙,若反攻閩省呢?”

“難!”李定國搖着頭,用手比劃了一下。說道:“還是水師,踞舟山、崇明,隨時可威脅江浙沿海州縣,清軍必不敢輕易動兵。”

“水師之威竟至此?”高應雷發出了感慨之聲,“難怪岷殿下百般籌措,苦心培養。”

“還有長江水師,殿下之謀深遠哪!”李定國凝神望着地圖,好半晌才伸手指向了南昌、九江,“攻掠贛省。與長江水師和十三,嗯,討朔軍在此會合,則將江南割裂,使江浙處於包圍之中。若長江一封閉,江浙清軍則成甕中之鱉耳!嗯,便是如此。湖廣、贛省、江浙都有牽制,連江北亦將受到威脅。清廷佔地雖廣,卻處處需兵。恰成了其弱點。”

“這麼說,殿下之策可行?”高應雷聽得形勢如此樂觀,不由得喜上眉梢。

李定國沒有馬上回答,而是盯着地圖仔細思索了片刻,然後才說道:“恐怕兵力有些不足吧?吳三桂雖避讓,但不可不防。滇省必留重兵威懾;敘國公駐賀州,卻還擔負着衛護廣東的任務,對湘省的牽制力不夠;而韶關更是重地,若空虛,湘省清軍恐趁虛而入。攻打廣東。只憑閩省的兵力,既要盯死江浙,又要攻掠贛省,力有未逮呀!”

高應雷張了張嘴,對於軍事並不擅長的他,一旦深入探討,便插不上嘴,想不出什麼計策了。

“也許還有解決之道。”李定國盯着桂林眯起了眼睛,“以前不動他,是不想刺激吳三桂。但現在耿逆已滅,吳三桂必喪膽,若迫降孫軍,則湘省的清軍再不敢輕動。是了,岷殿下如此謀劃,所圖是在天下。奪岳陽、衡陽爲立足之地,進取荊襄,再東下南京。然後可視情形,水路沿運河北上,陸路由宛移直向中原,會師於直隸……”

……

“福州失陷,靖南敗亡,江浙危矣,江南危矣!”吳三桂將情報扔在案上,頹然向後一仰,撫着額頭久久無語。

作爲攻掠南方的主要干將,吳三桂自然知道清廷在江南的軍事力量。滿蒙軍不多,基本上全靠着三藩的漢軍。如今三藩去二,意味着南方的清軍可戰之兵折損過半,形勢已經發生逆轉。

“若是江浙大力增援,或令耿藩撤退以保實力,靖南王想必不會落到這個下場?”方光琛在旁陰陰地說道,挑拔的意思並不十分隱晦。

“江浙沿海已是頻頻告警,哪還能抽出足夠兵力?”吳三桂半閉着眼睛,幽幽地說道:“地盤大,弱點便多,兵力便不敷使用。以不足之兵,還要處處皆守,陷於被動也在情理之中。耿藩死守福州,想是對明軍攻堅能力估計不足。嗯,只要這城一破,軍心大亂,敗亡便在眼前了。關鍵還是水師,僞宗室能將其用得出神入化,令人防不勝防,遠勝鄭家啊!”

方光琛沉默半晌,說道:“舟船行動迅速,遠非陸上可比。處處設防,兵力不夠;重點守衛,則又有隙可趁。這麼說的話,豈不是無計可解?”

“難!”吳三桂迸出一個字後,便陷入了久久的思索,好半晌才低沉地說道:“昔日尚、耿二藩對付鄭軍,亦是守多攻少,難以取勝。如今二藩敗亡,明軍水師兇悍更甚鄭軍,委實難與之抗衡。幸好鄭家內亂,否則兩相聯手,更是勢大難制。”

“明軍越來越強勢,王爺當早做打算啊!”方光琛鋪墊工作做完,開始進行實質性的勸說。

吳三桂默然無語,好半天才喃喃說道:“康熙不過十,難道真的這麼快?如果就這麼步步爲營地打下去,時間哪裡夠,莫不是僞宗室還有後招,或者是孤王的判斷有誤。嗯,不過十,或許不是十歲而終,而是在位十年……”

讖語一一應驗,精確地令人心驚,鬼神之說也不是虛幻妄語。自此以後。吳三桂的心結便再難解開,經常胡思亂想,竟生不出再與朱永興作戰的心思。質子尚在京師,不到萬不得已,總要儘量保全他的性命。投降明朝,吳三桂又諸多顧慮。深恐行差走錯。

於是,在恐懼、矛盾和疑心中煎熬,吳三桂不得不得過且過,觀望着形勢的發展。越觀望,他越徬徨,尚、耿二逆相繼敗亡,兔死狐悲之餘,更加重了他的憂心忡忡。

在貴州招兵買馬,以實力自雄的計劃因爲清廷的疑心和控制糧餉。以及貴州人口不多,且飽經戰亂而困難多多。與明軍暗通款曲,走私茶葉和瓷器,倒賣食鹽,是賺了不少錢,但財富顯然不是吳三桂所需。

而軍中將領卻不如吳三桂那樣想。賺錢很愜意,家眷也安頓下來,面對越來越強的明軍。爲了個人,爲了親屬。言戰者寥寥無幾。與此相反,抱有復明反清之志的人卻越來越多,比如吳三桂的女婿胡國柱,便“時以恢復宗國(指明)相磨礪”,陰結李本琛、夏國相、方光琛、張國柱,互爲羽翼。從思想上逐漸向吳三桂滲透,影響他,以備有朝一日反正起兵,建功立業。

站在勝利者的一邊,這本是吳三桂最擅長的。也是他的做人宗旨。清廷雖然還控制着大半個中國,但形勢逆轉卻與地盤多少沒有關係。戰略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明軍手中,是攻是守可適機而定。而清軍則處處被動,如守財奴抱着一個漏洞多多的筐子,左一下,右一下,卻是捂也捂不過來。

“水師之利,竟至於此。”吳三桂發出了一聲感慨,緩緩睜開了眼睛,“江浙、山東、直隸、遼東,舟船來去如風,皆可攻掠;長江橫亙南北,明軍水師縱橫,川、湘、鄂、贛自不必說,若沿漢水北上,連河南、甘陝亦受威脅。嘿嘿,僞宗室用兵之道果不尋常,眼光高遠,格局廣闊。”

“志在天下者,自是不比尋常。”方光琛讚了一句,委婉地說道:“世子在京師,致王爺左右爲難。若能偷偷接回,向清廷,可催餉要糧,毫無顧忌;向皇明,可反正投效,爲恢復故國而戰。”

吳三桂苦笑了一下,說道:“孤王豈無此意?早已暗中準備很久了,然走陸路風險太大,今海路又爲明軍所控,難道——”

方光琛明白了吳三桂的意思,這邊把吳應熊從京師偷出來,那邊又送進明軍口裡,豈不只剩下了一條路可走?這個吳三桂呀,爲什麼一到大事臨頭,總是缺那麼一份決絕。爲什麼非要“善持兩端”,左右逢源,總想着進退有據。

“王爺,這件事交給卑職去辦可好?卑職願往京師走一遭,定將世子安全接回,使王爺再無牽絆。”方光琛暗中鄙視了一下,卻是忠心耿耿地請命。

“獻廷有何妙計?”吳三桂精神一振,緊着問道。

“不敢說妙計,倒是認識幾個海商。且,卑職瞞着王爺,在商團中也入了股,與人合買了兩條船賺些小錢,還請王爺寬恕。”方光琛嘴上說着恕罪,臉上卻笑眯眯的。

“呵呵,此等小事,也值得大驚小怪?獻廷,你是太見外了。”吳三桂眼睛一亮,說道:“商團入股之事,大家都在做,本爺難道不知?嗯,這事便交給獻廷去辦,只是千里奔波,要辛苦獻廷了。”

“王爺言重了。”方光琛躬身拱手,誠懇地說道:“爲報王爺知遇之恩,卑職跑跑腿兒,又算得了什麼?”

……

桂林,廣西將軍府。

“將軍,這大事您想得如何了?”老幕僚孟春第回手關上房門,對着愁眉不展的孫延齡說道。

“除此以外,別無他法了?”孫延齡沒精打采地擡起頭,“那邊又催了?難道我手裡的上萬精兵就不能抵擋一下?”

精兵,精兵個屁。孟春第心中鄙夷。走私賺的錢,幾乎全落進了孫延齡的腰包,糧餉只顧向清廷伸手,糧餉時常欠缺拖延,他還貪污如故,早已弄得軍心散亂。貪鄙、吝嗇、驕縱,這樣的傢伙還想做桂林王,真是癡心妄想。

孫延齡不是什麼好東西,但要與尚可喜、耿精忠相比,他的劣跡並算不得太多、太大。但他卻屢遭彈劾,究其原因還是因爲他是外姓,實力不夠強。柿子撿軟的捏,清朝官員尤擅於此。因此也造成了孫延齡心中的怨恨,刺殺都統王永年、副都統孟一茂等人,便是他的一次發泄。

“將軍,此時舉義爲反正,待兵至城下,可就算投誠了。這待遇天差地別,您要三思啊!”孟春第勸說道:“那尚可喜,那耿精忠,哪個不是兵多將廣,不都是以敗亡收場?連平西王都不敢擢明軍鋒銳,桂林地小兵少,與明軍抗衡,豈不是以卵擊石?”

“也是啊!”孫延齡苦着臉輕撫額頭,“平、靖二藩可比咱們強大多了,依然不是明軍的對手。那個,條件能不能再談一談,只當個富家翁,有些不甘心哪!”

孟春第苦笑連連,無奈地說道:“岷殿下隆恩,可由將軍鎮守南寧,依然是原職任用。”

“南寧?總不如桂林山水優美啊!”孫延齡慨嘆一聲,沉默半晌,最後問道:“那郡主呢,是不是要獻投名狀?”

“那倒不必。”孟春第更鄙視孫延齡的爲人,臉上卻沒表現出來,“岷殿下的意思是廢清廷所封,改封誥命。只要將軍降得住,依然是將軍之妻。”

孫延齡也不傻,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含意。清廷能厚待孔四貞,是安孔有德部下之心;岷殿下不殺孔四貞,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只不過,有孔四貞這樣一個妻子,自己的前途……

“待過些時日,或禁,或休,還不是將軍作主。”孟春第暗自冷笑,嘴上卻說着寬慰孫延齡的話,以打消他的疑慮。

……(未完待續。。)

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3章 立威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30章 暗戰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0章 大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7章 元江宣慰第93章 戰馬論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06章 不負第260章 追擊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章 依城挫敵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64章 計議第69章 軟實力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5章 無題第45章 大反攻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92章 舉棋不定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73章 潰敗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5章 險地——灰坡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38章 大海戰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3章 無題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01章 總攻(一)第36章 領悟第94章 相疑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9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3章 變革的縮影
第254章 知進退,入貴州第57章 豁賤爲良,成親納妃第171章 先奪潮州第133章 立威第13章 宗室留守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14章 基礎——制度建設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47章 齊集元江第230章 暗戰第115章 窮途末路第6章 詭異的族長第32章 慧眼識珠善攏絡第10章 大勝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89章 東征前線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17章 元江宣慰第93章 戰馬論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106章 不負第260章 追擊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章 封賞,臺灣第10章 慷慨陳詞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8章 依城挫敵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91章 軍隊建設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96章 死地難脫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64章 計議第69章 軟實力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5章 無題第45章 大反攻第61章 下龍開發,年節說客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96章 死地難脫第96章 死地難脫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23章 有地有女人的天堂第66章 移蹕蒙自,積極防禦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92章 舉棋不定第84章 搶灘登陸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252章 三桂低頭第96章 各有安排第273章 潰敗第80章 京師大亂第144章 講武會二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05章 阻擊,顧忌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45章 險地——灰坡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11章 轟擊,破陣第79章 雪中送炭第138章 大海戰第14章 感情是睡出來的第90章 光復京師第33章 無題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201章 總攻(一)第36章 領悟第94章 相疑第176章 侍女,女官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91章 川滇呼應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92章 無題第4章 攻城第17章 元江宣慰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53章 變革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