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兩隻重拳

自元亡之後,一統蒙古、建立大蒙古帝國的偉業在蒙古民族中依然有着深厚的傳統,多少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付出了畢生精力未達此目標而遺恨終生。

而就當時明朝的疆域圖來看,能夠切實控制的地區在西北只是到甘肅爲止。象青海、西藏、新疆,依然爲蒙古諸部盤踞,與中原王朝的關係說是依附更爲準確。況且,有些蒙古部的實力不弱,也不時南下騷擾明朝邊境。

正因爲如此,明朝沿長城設置軍事防線,以確保中原地區的安全。從最東面的遼東鎮至最西面的甘肅鎮,共有九個軍事重鎮,史稱“九邊”。九個軍事重鎮分別爲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能夠看出,明朝針對蒙古的主要重鎮便有八個,除了遼東鎮以外。而在西北,便有五六個之多。可以說,滿清崛起靠的是統一的指揮和力量,蒙古則因爲沒有統一政權而缺乏角逐中原的資本。

但勿庸置疑的是,西北必須要有重兵駐防,要有機動的騎兵部隊,更要有名將指揮。其實從進取甘陝的戰略上,便知道與蒙古諸部的直接接觸已經在所難免。爲敵,爲友,這不光涉及到軍事,還有政治、經濟的關係。也正如李定國所說的,朱永興把東北、西北作爲將來的兩個主要戰略方向。在別人看來,或許這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是如此,東北和西北曾形成了槓桿,此起彼落。

在歷史上,因爲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便產生了極嚴重後果。首先。噶爾丹出兵,是從背後向正在抗擊俄國侵略的蒙古人民猛砍一刀,使他們陷入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不利地位。其次,噶爾丹佔領漠北後,參加尼布楚談判的清朝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影響了清政府在談判中的實力地位。使清廷作出在談判中對俄國作重大讓步的決策。

也就是說,在某些史書上吹捧的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最少是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領土,使得西伯利亞那片遼闊富饒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蒙古族的近親民族從此成爲了俄國的土地和子民。

“……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邶風》之七子……”聞一多先生在他的《七子之歌》中就表明了《尼布楚條約》是個不平等條約。當然,也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讓步。使俄國政府從尼布楚條約中獲得實利,俄國的最高當局遠非之前一時期那樣,急於與噶爾丹建立聯盟,而是採取口頭上的支持,行動上敷衍的政策,使噶爾丹失去了軍火供應及哥薩克騎兵的支援。

在這個世界上,別人看一步,朱永興能看到三步、四步。所以。他不會重蹈覆轍,把犧牲領土換來的平叛勝利大吹特吹。也正因如此。他要在西北、東北保持兩隻拳頭出擊的態勢,要一直向北打到北冰洋,抓到北極熊爲止。

自己或許幹不成,但還有兒子、孫子,愚公移山聽說過沒有?那片埋藏着黑色黃金的富饒土地,將帶給中華帝國無盡的發展潛力。還有中亞。那也是富產石油、天然氣的地方,又怎麼能拱手讓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晉王李定國留在西北,確實是朱永興的一個想法。之所以還未作決定,是考慮到時間有點早。出身西北的高級將領又有很多,象十三家中的幾位,總要有個考較纔好。

王輔臣不知道這其中的種種究竟,細思之後只覺得晉王李定國肯定已死心投靠聖上,並且聖眷甚隆。他這麼想也有道理,鎮朔軍應該是目前明軍中各兵種配備最齊全,也是唯一具有騎兵衝擊力的部隊。

Wωω▪TTKΛN▪C○

況且,在有關軍制改革的方案中,隱隱透露出未來明軍的戰略佈署。西北、西南、東北、華南、華中、華北設立所謂的軍區是比較肯定的事情,晉王李定國一旦出任西北軍區長官,轄下的軍事重鎮可是不只一兩個。如果能夠得到李定國的賞識和信任,一個重鎮的提督是跑不了的。

“西虜將是擊敗滿清後的另一個大敵。”晉王李定國緩緩說道:“漠南、漠北,聖上都是要平定的,要建立超過高祖和成祖的功績。”

高祖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成祖朱棣五次親征,鞏固了北部邊防,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爲“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並列爲“萬世不祧之君”供奉於太廟正中。

這兩位稱祖的皇帝皆以武功而見長,而朱永興在目前來看,還稍遜一籌。待到北伐成功,擊敗滿清、重複漢家江山後,應該便可以與這兩位皇帝並駕;而若能使西虜徹底臣服,則可凌駕其上。

從軍人的角度來看,崇尚武功當然要比重文抑武強。明軍的實力在不斷增長,新的作戰方式和思想使將領們增強了信心,開闊了眼界,也認識到建功立業的機會多多。

“若要打敗西虜,騎兵必不可少。”王輔臣立時覺得自己被分配到騎兵部隊的前途一片光明,擴充、晉升,只要自己幹得好,機會便一定能抓得住。

現在可不是有什麼督師、監軍的時候,軍人日趨專業化,參謀的作用日益凸顯,少了掣肘和壓制,多了軍規和條例。軍人的晉升變得公平而公正,更少了內行領導外行的弊端。

更不用說軍人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對於有功之臣,朱永興也是不吝賞賜的。雖然金銀不多,但有榮譽,有勳章,有宅第,有女人,還有對未來的期待。

“是啊,驃騎兵至少要兩萬,龍騎兵三萬,才能掃平漠南、漠北。”李定國說出的數字幾乎是現在的數倍,按照每年從茶馬交易中獲取四千匹戰馬的數量,也要好幾年才能擴充完畢。

但時間長一些又算什麼呢,只要擊敗了滿清,憑藉朱永興的手段,資源和財富會成倍增加,一年買上萬匹戰馬也不算是奢望吧?。

第3章 安沛入甕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8章 廣國公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3章 棄城集軍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55章 無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42章 會晉王第92章 無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60章 大結局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82章 無題第117章 斷臂?第1章 北愁南喜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0章 京師大亂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8章 封官兒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64章 計議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99章 軍歌第154章 赴廣東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93章 戰馬論第128章 拉英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9章 破城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章 北愁南喜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45章 險地——灰坡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8章 慷慨秦腔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91章 外交,內政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66章 無題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
第3章 安沛入甕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138章 廣國公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93章 棄城集軍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89章 進退兩難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55章 無題第223章 軍制改革,拉攏分化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42章 會晉王第92章 無題第21章 柔情蜜意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221章 崇明之基,喪心病狂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60章 大結局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38章 巧取龍尾關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82章 無題第117章 斷臂?第1章 北愁南喜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67章 排除萬難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30章 宗室入滇第80章 京師大亂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110章 政府信用第156章 廣州戰役(二)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8章 封官兒第42章 北伐新策第153章 內訌分裂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105章 軍屬優待,女科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64章 計議第112章 分派,緬使第234章 香溪口阻擊第99章 軍歌第154章 赴廣東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93章 戰馬論第128章 拉英第46章 火箭列裝第29章 破城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章 北愁南喜第220章 增兵向北,鄭軍不穩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65章 進取廣西,三句讖語第45章 險地——灰坡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58章 新晉郡王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210章 戰局,焦點第68章 慷慨秦腔第78章 勝利之因第175章 後來者的心思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91章 外交,內政第51章 戰後佈局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45章 相似的攻擊路線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166章 無題第23章 伏擊之地第17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